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万斯同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5
转发:0
评论:0
童年万斯同幼年有神童之誉,读书辄过目不忘,八岁时,能背诵法言,以后专攻二十一史于海会寺,夜里无灯,借月光读书,结果两目肿痛,继读明代十三朝实录,废寝观之,几乎全部可背诵。1662年,全家被迫搬到西郊,妻子庄氏病逝,“虽三女号饥,叔母卧病,呼药声犁然,勿恤也。”后成为李邺嗣之子李暾的家教。修《明史》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因诏请黄宗羲修《明史》,黄宗羲拒绝。朝中大臣便推举万斯同为博学鸿词科,万斯同亦坚辞不就。翌年,开明史馆,总裁徐元文延斯同入史局;康熙十八年(1679年),万斯同与侄儿万言北上,黄宗羲《送万季野北上诗》说:“四方身价归明水,一代贤奸托布衣。”“不放河汾声价倒,太平有策莫轻题。”,希望季野能完成修史大业。万季野“则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据全祖望在《万贞文先生传》中说:万入史局后,“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复审。先生问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

童年

万斯同幼年有神童之誉,读书辄过目不忘,八岁时,能背诵法言,以后专攻二十一史于海会寺,夜里无灯,借月光读书,结果两目肿痛,继读明代十三朝实录,废寝观之,几乎全部可背诵。1662年,全家被迫搬到西郊,妻子庄氏病逝,“虽三女号饥,叔母卧病,呼药声犁然,勿恤也。”后成为李邺嗣之子李暾的家教。

修《明史》

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因诏请黄宗羲修《明史》,黄宗羲拒绝。朝中大臣便推举万斯同为博学鸿词科,万斯同亦坚辞不就。翌年,开明史馆,总裁徐元文延斯同入史局;康熙十八年(1679年),万斯同与侄儿万言北上,黄宗羲《送万季野北上诗》说:“四方身价归明水,一代贤奸托布衣。”“不放河汾声价倒,太平有策莫轻题。”,希望季野能完成修史大业。万季野“则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据全祖望在《万贞文先生传》中说:万入史局后,“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复审。先生问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万斯同编《明史》,有眼疾,曾以钱名世为助手,“时万老矣,两目尽废,而胸罗全史,信口衍说,贯串成章。”

逝世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四月八日,季野在京师王鸿绪家中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葬于浙江奉化莼湖镇乌阳观山南麓半山腰,身边的藏书被钱名世占有。刘坊写有《万季野先生行状》。季野的去世,象征《明史》编纂第一个阶段结束,其后经过数次易稿,乾隆始四年(1739年)正式刊行,距季野过世,已有三十余年。

评价

经学家杨椿认为:“《明史》成于国初遗老之手,而万季野功尤多。纪、传长于表志,而万历以后各传,又长于中叶以前。袁崇焕、左良玉、李自成传,原稿皆二巨册。删述融汰,结构宠肃,远在宋、元诸史上。”

著作

《历代史表》

《纪元汇考》

《明通鉴》

《庙制图考》

《石经考》

《历代宰辅考》

《石园文集》

《儒林宗派》(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昆仑河源考》(有四库全书本)

《庚申君遗事》

参考文献

来源

黄百家:《万季野先生斯同墓志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初著名史学家万斯同
简要介绍:万斯同(1638年~1702年)清初著名史学家。字季野,号石园,门生私谥贞文先生,浙江鄞州人,师事黄宗羲。万斯同(1638年~1702年)清初著名史学家。字季野,号石园,门生私谥贞文先生,浙江鄞州人,师事黄宗羲。康熙间荐博学鸿词科,不就。精史学,以布衣参与编修《明史》,前后十九年,不署衔,不受俸。《明史稿》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儒林宗派》、《群书辩疑》、《石园诗文集》等。万斯同生而异敏,读书过目不忘。8岁时,在客人面前能背诵《扬子法言》,终篇不失一字;到14、15岁读遍了家藏书籍,以后专攻21史,并受业于浙东著名史学家黄宗羲,后又博览天一阁藏书,学识锐进,博通诸史,尤熟明代掌故。万斯同像他的老师黄宗羲一样,很有民族气节。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因诏请黄宗羲修《明史》,被黄宗羲拒绝。朝中大臣便推举万斯同为博学鸿词科,万斯同也坚辞不就。以后,大学士...
· 万斯同墓在哪里?墓葬形制介绍
万斯同墓是清代浙东学派代表人物万斯同的墓葬,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莼湖镇东乌鸦冠山南麓。墓葬建成后曾湮没无闻,清末被再次发现,1937年进行修整。2006年,万斯同墓与白云庄、黄宗羲墓、全祖望墓一起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葬形制万斯同墓位于莼湖镇乌鸦冠山(或称乌阳观山)南麓,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剩余一面面向象山港。墓前有华表,上书“万乡贤墓”四字。华表后有牌坊一座,正面墓坊题额“万季野先生墓道”为蒋中正所书,联语“史笔殿千军先生不死,布衣终一世后进群瞻”为庄崧甫所书,背面墓坊题额“高风亮节”四字为林森所书。牌坊后为拜坛,形状为方形,边长17.7米,上有一张祭桌,两张石凳。墓葬前的墓碣和两侧联句为清代遗物,墓碣“鄞儒理学季野万先生暨配庄氏傅氏墓”为大学士王顼龄所题,两边“班马三椽笔,乾坤一布衣”对联为翰林裘琏所题。墓圹直径7米。莼湖镇内原有1936年建“乡贤祠”一座,包含前后...
· 绪斯同骑枪
参照萨里沙长矛参考资料LSJ-Xystonfromxyô(scrape),hencexylon(wood).
· 中华民族万姓同根
周朝的“嫡长宗法继承制”与“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是中国姓氏大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姓氏的主要来源。要了解中国姓氏的源流,必须清楚周朝的封建多氏。在我国历史上,夏商周是相互衔接的三代,史学家多以“三代”相称。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商两代王朝的国家元首,皆称“帝”,而不称“王”。夏朝的帝位一般地由儿子接任,间或也有兄弟接任的现象发生。在夏朝之后,商殷的帝位大多由兄长接任,再传给弟弟,最后再由最年幼的弟弟传给长兄的长子,或传给自已的儿子,这就是“兄终弟及”或者与“父亡子继”并行的“双轨制”。商殷十七世三十帝中,“兄终弟及”者,计九世十四帝,叔侄相传者四帝,父子相传者十二帝。《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相争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乱世”的局面。殷商后期,“兄终弟及制”为“父子相承制”所代替。《史记·殷本纪》有这样一段...
· 山西-大同拓跋万寿
拓跋万寿(?-462年),北魏景穆帝(追谥)拓跋晃之子,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弟弟,生母不详。和平三年(462年),被封为乐浪王(《北史》作乐良王),并拜征东大将军,镇守和龙。拓跋万寿性贪婪暴戾,同年(462年)正月癸未日,在远征归还的途中忧伤而死,谥号厉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