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起义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开启南征北伐,扩大疆域版图,军队四处征战使得明朝疆域范围达到了巅峰。时值南方的安南(今越南)地区正在经历内部政权更迭,明军趁此机会兵分两路从广西、云南入境,连战告捷,最终擒获胡朝的统治者,收复了自汉唐以来便是中国领土的安南。
紧接着,明成祖发布《平安南诏》,将当地改名为交趾并设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在其下又设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余县,要求当地人移风易俗,推行儒学教化。随着时间推移,到明宣宗时期的明朝疆域已经开始逐渐萎缩。不恰当的治理手段和过重的税赋引发了安南当地人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多试图推翻明朝统治的起义相继爆发。
永乐十六年(1418年),当地豪族黎利,自称“平定王”,在蓝山(今越南清化省寿春县)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明起义。不断吸收各阶层的安南人进入蓝山义军队伍,并多次与前来的明军展开交战。其后,黎利率部转移至灵山的途中遭遇明军围剿,顽强抵抗下顺利突围,转而向西继续屯兵积粮。
此后,黎利以灵山等地为根据地,与明军多次作战,双方战事焦灼,各有胜负。
越南境内的黎利塑像
期间,曾被明军多年的谋士阮廌[zhì]前来投靠黎利,为义军制定了“先取茶隆(今越南乂[yì]安省),略定乂安,以为立脚之地,资其财力,然后返旆[pèi]东都”的策略。黎利听从阮廌的建议,率领义军进攻乂安城(今乂安河兴原县)。但因乂安城为明军兵力最为集中之地,黎利遂又改变策略,转而攻打新平、顺化等地。至此黎利率领的起义军已经陆续控制了安南南部地区(大致约现今越南中部),军力日益壮大。
宣德元年(1426年),黎利再次率军北上,进攻东都(今越南河内),明征夷将军王通率领十万明军迎敌,两军战于在崒洞(今越南河东省美德县),明军遭起义军夹击,大败。
明军大败的战报传至明廷,明宣宗朱瞻基命安远侯柳升为征虏将军,会同黔国公沐晟再率十万精兵前去讨伐黎利。
次年,柳升率大军进入越南,黎利见明军大举压境,便假借为国人上书,请立陈后氏,柳升不启封便上报朝廷,后旋即投入与义军作战中,更是连连击破义军沿路所设屏栅,抵达镇夷关。
此时,柳升见义军屡击屡败,心中斗升轻敌之意。随行作战的尚书李庆虽多次劝柳升切勿轻敌,奈何柳升此时已被连胜冲昏头脑并不在意。明军行至倒马坡,柳升率百余骑兵先行,遭到义军伏击,不敌,柳升深陷泥潭,中镖而死。失去主帅的明军,一时间没了主心骨,被起义军重重包围,官兵殊死奋战,不敌,全军覆没。
征夷将军王通见柳升战死,遂私自与黎利议和。此时朝臣上下皆生厌兵之意,遂决定同意议和,放弃交趾。至此大明失去对交趾的控制权,黎利及其部下最终取得了蓝山起义的胜利。
明军与蓝山义军的战争场面
完成反明大业后,黎利发布了阮廌根据起义过程编纂的《平吴大诰》宣布脱离明朝统治,又派出使节入明,提出册封其所立傀儡君主陈皓为王的要求,明朝遂封陈皓为“安南国王”。其后黎利弑君称帝,是为后黎太祖,并正式建立越南历史上的后黎朝。
正统二年(1431年),明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承认了其对越南的统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