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宗
发展
茅子元是天台宗门下的弟子,崇慕净土宗慧远白莲社之遗风,又受天台宗宗派观念的影响,因而改造了兴于民间,成员关系松散的“莲社”,在庶民中组织起一有师承,有教义,倡导念佛的宗团。这个团体不但有出家弘法的僧人,也有在家信徒;并且,为使教法更普及于大众,白莲宗允许在家弟子从事吸纳门徒、宣传教法、化缘建佛堂等按佛教传统只能由僧人进行的活动,这样便形成了僧、俗两个传法系统。这一组织架构是白莲宗最大的特色,但也与佛教的传统相对立,在实践中产生了种种弊端, 因此被教界所非议。
白莲宗以净土宗的譬喻“火中生白莲”为象征 ,不杀生、不饮酒,禁食葱乳,严守护生之戒,因此宗徒号称 白莲菜 ,又称 茹茅阇梨菜 。茅子元去世后,有小茅阇梨继承茅子元之教,使之盛行南方,由于出家僧众对在家俗众并无强制约束力,对冒称白莲道人触犯刑法者,亦无从管制 ,又混杂民间信仰,因而日久渐生风俗坏乱之弊,“庶俗僭称活佛如来,妇人擅号佛母大士”,妄谈般若,乱说灾祥 。
元武宗至大元年,敕禁白莲社。 时有庐山东林寺普度(?—1330年),自承慧远留下的千年正教,致力于复教运动,撰写《庐山莲宗宝鉴》10卷,阐明了子元所倡白莲宗的真义,上奏朝廷。于是白莲宗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得以复教。普度受命为教主,世称优昙宗主。但是,宗门的情弊仍未改善,复有社会异议分子潜入,欲图不轨,故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后又遭禁断。
此后该教的僧人渐渐远离“白莲宗”的名号,回归到正统佛教当中,而民间仍在继续流传,并与弥勒信仰、明教等相混合,称为白莲教,成为民间秘密宗教之一。元末韩山童之红巾军及朱元璋起兵反元,皆利用之。
教义
现存的茅子元的著作只有《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从作品本身来看,富有浓厚的调融各家的意味。他还擅长把复杂深奥的佛学理论以直观的图表形式表达出来,并配以生动通俗的解释,便于下层民众理解。和天台宗的传统不同,子元特别重视突显四种净土中的“凡圣同居土”,称凡圣同居土“总摄四土”,“横出三界” ,鼓励广大信众入教求往生。
在白莲宗看来,各种法门只是“权”、“迹”的不同,而根本则是殊途同归的。不应起爱憎分别或执著何是究竟法门、何是方便法门而相互诽谤。不但佛法诸宗一体,就连儒释道三者也是殊途同归的。《庐山莲宗宝鉴》就认为禅宗之正法眼藏,莲宗之本性弥陀,孔子之天理,大易之太极,同为一真如本性。白莲宗不但在理论上主张圆融,在实践上亦是如此。在《庐山莲宗宝鉴》中,记载了十一种融合禅、净或教、净而成的修持方法,包括天台的三昧三观,茅子元的无住离相念佛,禅宗的参究念佛等,可谓兼收并蓄,蔚为大观,其目的则在于使各种根机的修行者,各有行相次第阶梯,“随力行持皆可进趣”。而儒释道三教,可以用五戒会通;禅净教三宗 ,则可以在《观无量寿经》上调和:因为三宗皆不离“心”之探讨,因此《观经》所示“十六种观行念佛三昧法”加上“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思想,就可以融摄禅、净、教了;而观经所描绘的楼阁宫殿、池水莲花,一方面用来指代心性中的高超彻见、清净无染,一方面又是真实不虚的极乐世界,足以摄化不同根机的众生。
传播
白莲宗的影响不止于中国。普度上京师请命时,高丽国王王璋也在元大都(今北京)帮助普度的复宗之业,又带头开宗念佛,并发布疏文,在高丽国创建寿光寺白莲堂,普劝国人同修净业;日本入元僧澄圆,在日本保元元年(公元1317年)来到庐山东林寺,从普度处获得“慧远白莲之教”,并把《庐山莲宗宝鉴》、《龙舒净土文》等书带回日本,在堺市建旭莲社,凿池播种庐山高僧相赠的白莲,这些源自庐山祖庭的白莲后来渐渐栽种到日本净土宗各大梵刹。在历史上,澄圆以把庐山之风带进日本净土宗而闻名。
净土信仰一向没有宗派传承,直到宋代才立诸修净业有成者为净土祖师。但这时的净土宗只有学说而无组织。创建组织者,由茅子元开始;而到普度则可明显看出其净土教本位立场,他自觉地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使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有传承,有核心教义的教派。“净土宗”这个名称也是从普度之后才得以通行。周叔迦称:“净土一宗,创建于南宋子元,至元时而更臻完备。”因此,尽管白莲宗的名称已经在历史中消失,但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
参见
茅子元
白莲教
相关内容
佛教
佛教宗派
汉传佛教
净土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