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
历史
北周建德元年(572年),置平凉县,隶原州长城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原州改为平凉郡。贞元四年(788年),恢复平凉县建制。贞元十九年(803年),原侨置于灵台县百里城的行原州移至平凉城。元和四年(809年),置行渭州于平凉,省平凉县。广明元年(880年),吐蕃攻占平凉城。后唐清泰二年(935年),复置平凉县,初属泾州,后改属渭州。
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渭州升为平凉军节度。金天会九年(1131年)改渭州为平凉府。天眷二年(1139年)复称渭州。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升渭州为平凉府。兴定三年(1219年)置陕西西路行省于平凉。
元代置平凉府,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平凉府属陕西布政使司。清康熙八年(1669年),平凉改属甘肃平庆道。咸丰九年(1859年),改为分巡平庆泾固道。同治八年(1869年),改称平庆泾固化盐法兵备道。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为分巡平庆泾固化道。
1950年2月,析平凉县城区设平凉市;5月,静宁、海原、西吉3县由定西分区划归平凉分区,庄浪县划归天水分区;10月,化平县改名泾源县。1953年10月29日,析出西吉、海原、固原3县成立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1955年10月,庆阳专区并入平凉专区。1956年1月,庄浪县划归平凉专区。1958年3月,隆德、泾源县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12月,平凉县市合并。1961年11月,复设庆阳专区。12月15日,恢复华亭、灵台、庄浪和崇信县建制;1964年6月,平凉市改为平凉县。
1983年7月,复设平凉市(县级)。2002年6月,撤销平凉地区和县级平凉市,设立地级平凉市,原县级平凉市改为崆峒区。
地理
平凉的地理位置在北纬34°54′-35°46′和东经105°20′-107°51′之间,东接陕西省咸阳市,南邻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天水市,西接甘肃省定西市和白银市,北邻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和甘肃省庆阳市。其地理形貌主要是黄土高原的丘陵地带,森林覆盖率为22.3%,高度在海拔890米和2957米之间。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224万。
气候
平凉市年平均气温为7.4至10.1摄氏度,属于大陆性气候,半干旱,半潮湿。年降水量在420至600毫米之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每年2144至2380小时,无霜期为156至188天。
区划人口
行政区划
下辖1个市辖区、6个县。
市辖区:崆峒区
县: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
人口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068033人 。其中,男性人口为1040603人,占50.32%;女性人口为1027430人,占49.68%。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1.28。0-14岁人口为398005人,占19.25%;15-64岁人口为1487252人,占71.92%;65岁及以上人口为182776人,占8.84%。
到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9.8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0.57万人。城镇人口76.0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6.2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按年龄分,0-14岁人口37.83万人,占18.03%;15-64岁人口152.73万人,占72.8%; 65周岁及以上人口19.24万人,占9.17%。
全市有回、蒙古、满、藏、彝、、苗、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黎、僳僳、佤、畲、东乡、土、达斡尔、羌、撒拉、锡伯、普米、塔吉克、怒、保安、裕固、独龙、赫哲族共3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6.2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3%,其中回族约16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8.8%;分布在崆峒区的大寨、上杨、峡门、白庙、寨河、大秦、西阳等7个乡和华亭县神峪、山寨2个乡,共有110个回族村,530个纯回族社。
全年人口出生率12.31‰,比2014年上升0.1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23‰,比2014年上升0.0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08‰。
经济
平凉市最重要的产业是农业,其次有煤矿和石灰岩矿。2006年市内生产总值为123亿人民币元。
交通
312国道和宝中铁路通过平凉市。
平定高速公路、银武高速公路、西平铁路和天平铁路正在建筑中。
平凉站是宝中铁路沿线车站,距离宝鸡站203公里,隶属兰州铁路局,为一个三等站。
旅游
崆峒山:中华道教第一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