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王谦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4
转发:0
评论:0
经历他是北周将军王雄之子,因父之功累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在北周孝闵帝即位后进封右小武伯。562年封武威郡公。564年、父王雄从晋公宇文护东征战死、王谦任柱国大将军、嗣庸国公之爵位。576年、从皇太子宇文赟下讨吐谷浑有功。从北周武帝东征北齐奋戦、进上柱国。577年、封益州总管・管十八州诸军事。580年,北周丞相杨坚专权,尉迟迥举兵反叛,王谦也响应。所管益・潼・新・始・龙・邛・青・泸・戎・宁・汶・陵・遂・合・楚・资・眉・普18州与嘉・渝・临・渠・蓬・隆・通・兴・武・庸10州之人也多从之。总管长史乙弗虔与益州刺史达奚惎劝他利用土地险阻待时而动。隆州刺史高阿那肱向王谦送信提出三策。上策是直接由散关出兵关中,中策是从梁州和汉中出兵,下稍是固守剑南,王谦取用了中下之策。后杨坚任梁睿为益州总管入蜀作战,王谦固守成都,后被杀。达奚惎和乙弗虔投降,高阿那肱也和达奚惎、乙弗虔被一同处刑。参考‘周书’巻

经历

他是北周将军王雄之子,因父之功累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在北周孝闵帝即位后进封右小武伯。562年封武威郡公。564年、父王雄从晋公宇文护东征战死、王谦任柱国大将军、嗣庸国公之爵位。576年、从皇太子宇文赟下讨吐谷浑有功。从北周武帝东征北齐奋戦、进上柱国。577年、封益州总管・管十八州诸军事。

580年,北周丞相杨坚专权,尉迟迥举兵反叛,王谦也响应。所管益・潼・新・始・龙・邛・青・泸・戎・宁・汶・陵・遂・合・楚・资・眉・普18州与嘉・渝・临・渠・蓬・隆・通・兴・武・庸10州之人也多从之。总管长史乙弗虔与益州刺史达奚惎劝他利用土地险阻待时而动。隆州刺史高阿那肱向王谦送信提出三策。上策是直接由散关出兵关中,中策是从梁州和汉兵,下稍是固守剑南,王谦取用了中下之策。

后杨坚任梁睿为益州总管入蜀作战,王谦固守成都,后被杀。达奚惎和乙弗虔投降,高阿那肱也和达奚惎、乙弗虔被一同处刑。

参考

‘周书’巻21 列传第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王先谦
生平十八岁补廪膳生。咸丰十一年(1861年)赴安徽安庆任长江水师向导营书记,数月之后辞归。同治三年(1864年),在湖北提督梁洪胜营充任幕僚。同年中举人。次年联捷进士。历任国史馆编修、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等职。其博览古今群书,治学重考据,光绪时为江苏学政,捐银一千两,设南菁书院。光绪十五年(1889年)辞官归里,回长沙定居,任岳麓书院山长达十年。在戊戌变法运动中,反对康有为、梁启超的激进思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唐才常自立军事,王先谦与叶德辉向湖南巡抚告密,唐党被杀百余名。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与龙湛霖发起成立湖南炼矿总公司,参与粤汉铁路废约自办运动和保路运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授以内阁学士衔。宣统二年(1910年),长沙爆发饥民抢米风潮,王先谦联合长沙士绅批评湖南巡抚,事后以“梗议义粜”罪名被降五级。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乃改名遥,避祸隐居平江乡野,...
· “王五疯子”王谦斋(2)
而农民知道,糯稻在六月上旬才插秧,生长期长,产量小,在一般情况下,农民种它是不划算的,但是,王谦斋可是见多识广的当地名士,姑且就信他一回话吧!于是,半信半疑地种了糯稻,到了深秋,王谦斋又来田头了,催促大家把还没有熟透的糯稻割下来,藏起来,连稻草也要晒干藏好!乡亲们照他的要求办了。结果,没过多久,太平军占领合肥,他们严重缺乏粮食,也缺稻草铺床。这时,农民们把青糯稻、稻草高价卖给了太平军,赚了好大一笔银子。这个故事说明,王谦斋准确地预料到了太平军在什么时候占领合肥,时间、地点都谋算得很准。而这种洞察力,正是优秀的谋士所要具备的。《孙子兵法》言:“为战者,道、天(时)、地(利)、将、法。”其中,天(时),就是时间,地(利),就是地点。三国时期,诸葛亮之所以显得聪明,是因为他利用天时(有雾有东风的清晨),演了“草船借箭”;他还知道在什么地点可以唱“空城计”。假如抽走这两个有关时间、地点的战例,诸葛...
· 王安石变法卷——谦谦君子,从此绝迹
赵曙命令仁宗的女儿们搬出宫去,把房子腾出来,给自己的女儿住。接着给自己的子女加官进爵,一次不够,连续叠加,直到闲散宗室的子女们变成了亲王和公主。至于曹太后,他就像没这个人一样,从来不去请安探望。这真让人郁闷,世上有很多不公、不正、不孝的劣行,但很少有人做得这样狭隘又阴暗。身为皇帝,他完全能让不孝进行得不为人知,或者人人都知道却拿他没办法,那才是个人物的做法。可他龌龊低劣,让人腻腻歪歪的发烦。试问天下名爵都出于他一念之间,为什么就不能施舍出去一点给仁宗的遗孤们,那会有很大的损失吗?还有曹太后,就算有千般怨恨,看在御玺的份上,看在他自己名誉的份上,也应该做点面子工程吧。他不,因为他太在乎了,一个人只有太在乎、太看重某些东西时,才能迫不及待,无所顾忌地去争抢。想想他当初进宫时百般的推让,逃跑式的拒绝,反差是多大呀。赵曙的真面目渐渐露了出来,被大臣们看清楚,他们分流了。有的人选择了支持,像韩琦、欧...
· 王莽:谦谦君子多面人,叛臣忠臣一时间
在历史上很多人说起王莽这个人,都会用汉朝叛臣的来形容他,但是谁曾想,在最初,王莽绝对是一个谦谦君子,并且在朝中在民间都有极好的名声,绝对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模样。虽说人有千面,但是关于王莽这个人,也许不仅仅是关于千面这么简单,根据后来很多人的考证,王莽推行的新政,在很多地方和现在的政治制度不谋而合,于是,有很多人戏称,这完全就是一个穿越到当时的现代人。虽然都是玩笑话,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王莽这个人有才,而且是有大智慧,虽然他不是一个绝对的忠臣,虽然他的新朝也不过持续了几年的光景,但是从更高的层次来审视王莽这个人,我们都应该了解他的智慧,而不是一味地批判他关于汉朝的所作所为。其实在最初,哀帝即位时,为了推崇自己外家的势力,当时的太皇太后的家族,也就是王家,被冷落,王莽又十分识相,他立即辞去了当时的职位,归隐田园。如果说一个故事,也许到这个时候就会戛然而止,那么历史上也就不会有王莽之乱,也就不会...
· 弋谦
弋谦,明朝,代州人,永乐年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副都御史、交趾右布政使等。性直敢言,仁宗曾嘉其清直。仁宗即位后,刘观兼任太子宾客,随即又加太子太保衔,给两份俸禄。当时大理寺少卿弋谦多次上书奏事,仁宗对弋谦繁琐言事感到厌烦。礼部尚书吕震、大理寺卿虞谦按照仁宗心思弹劾弋谦,刘观又让十四道监察御史上疏劾论弋谦所言为诬妄之词,他因此被上大夫中所鄙视。1425年,朱高炽刚当皇帝,弋谦就上了一篇言辞激烈的折子批评时政。皇上知道弋谦这人骨鲠,也不怪罪他,可是忍不住厌恶,见了他就没好脸。众臣看出皇帝的心思,便联合起来攻击弋谦“卖直”,要求皇帝法办他。皇上宽宏大度,仅仅剥夺了弋谦上朝的权利。没想到,消息传开,众臣纷纷闭嘴,一个多月没人上疏言事。皇帝急了,他刚刚登基,很想做好工作,众人自我保全,默不作声,这工作如何开展?于是皇帝下诏做自我批评,让众臣直言无讳,并恢复了弋谦上朝的权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