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同安县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1
转发:0
评论:0
县名由来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时,东南沿海社会秩序仍不够安定,故当时县名多寓有“平安”之意,如南安、惠安等,而同安一地因古称“大同”,境内有座梅山,古名“同山”,遂将“同”字与“安”字结合,设同安县。而“银同”之称则来自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所建于大轮山下的同安城,该城东西长,南北窄,形似银锭,遂名银同;该城又有“铜鱼城”之称,其名来自城南东溪溪底有三块因长年溪水浸染成古铜色的鱼形巨石。沿革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分建安郡地设晋安郡(约今南安县),同年又分晋安郡地置同安县,但不久又裁撤并回晋安郡。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四乡设置大同场,粗定后来的同安县域。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延钧称帝建闽国将大同场升为同安县,此后沿设。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清时,属于泉州府。甲申国难,清兵入关之后,曾屠城四日,同安县军民死难五万多人。同安县教谕陈鼎

县名由来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时,东南沿海社会秩序仍不够安定,故当时县名多寓有“平安”之意,如南安、惠安等,而同安一地因古称“大同”,境内有座梅山,古名“同山”,遂将“同”字与“安”字结合,设同安县 。

而“银同”之称则来自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所建于大轮山下的同安城,该城东西长,南北窄,形似银锭,遂名银同;该城又有“铜鱼城”之称,其名来自城南东溪溪底有三块因长年溪水浸染成古铜色的鱼形巨石 。

沿革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分建安郡地设晋安郡(约今南安县),同年又分晋安郡地置同安县,但不久又裁撤并回晋安郡 。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四乡设置大同场,粗定后来的同安县域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延钧称帝建闽国将大同场升为同安县,此后沿设 。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清时,属于泉州府。甲申国难,清兵入关之后,曾四日,同安县军民死难五万多人。同安县教谕陈鼎自缢殉国,其子陈永华即是金庸小说笔下“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陈近南的原型。

1997年5月,废 同安县 ,全县划入厦门市,改为厦门市同安区。2003年9月,同安区的马巷镇、新店镇、新圩镇,等组成翔安区,是以昔日同安县 翔风里 与 民安里 为核心而成的区 。

行政区

宋朝时,同安县下有三乡、三十里,后整合为三乡、十一里,元朝依此改为四十四都,明朝则增置“在坊里”而都不变,直到清乾隆四年(1775年)析置马巷厅为止,同安县的都里基本上皆沿此置 。

人物

许滢,字元亮,西汉左翊将军,于建元六年(前 135)奉命来闽平定叛乱,镇守同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同安县许家世谱
同安县许家世谱(熊侯重修西安桥志)同复再拜同邑之南东西溪流汇焉而达于海而西溪之流焉深阔西安桥且修也自宋元佑嘉定间长余千尺其通洞廿二记所谓洛阳之亚也越明嘉靖叶令尹昌无尝修之矣今癸酉十一月桥西大而石洞毁折北七民舍之延北数十殷熊侯驰至则向火拜吁火为息己以为此桥为漳州通道虽曰工夫费鉅焉可已乎哉乃捐捧百金倡慕邑绅士民伐石鸠工邑丞吴纶程上甚勤未几事告成夹桥而缠整三新车马负携通之者咸颂侯德曰微贤侯吾能无病涉乎夫贤侯徽政多矣。山薮林麓之松躬临而厩剖之其披蒙茸历险仄也为平地军兵之月饷夷贼之内讧出纳而鼓励之其押波涛舟楫也为枕席且赎鑀怨入而清俸广施扛梁砥矢以为民利永也何有哉西之人以记其事惟是桥也创于宋许宜公而子楫公孙顺之公漎学晦庵先生以名儒显玄孙巨川澓进士继公修兹桥事载邑乘及许氏家谱甚其具盖有功于民必食报于天我侯年方壮而未子予以许公之子若孙为同民侯而己佥曰善遂书之侯名汝霖别号两殷辛未进士浙之余挑人。赐进士第一嘉...
· 同安县愚亭许氏旧族谱引
按许姓本炎帝之裔周封于许子孙蔓延分绳继族大以蕃东汉始祖讳公字符亮仕为左翊将军统兵堪乱留镇于同而子孙遂家焉今之故址号为营城其巷亦以营城名之其遗风也传数世之后宗族辄遭兵火而门庭坵墟田园蓁棘仅存者讳永挈公生二子长兴次舆仕于江淛之间迨乱靖家归茸理旧业李唐以来擢第跻仕者非止八九欲备举其世次名字奈谱尽没莫得其详补茸罅漏但录其一二而已赵宋刚兴有祖讳宜造舆梁建坊衢以壮邑观若楫公权公自肱公顺之公廷炜公巨川公日新公考道讲学高第巍科风节耸乎仕林勋猷光于宦籍世济衣冠之盛累登贤儒之堂真足以光昭前人而垂宪后昆矣后之子孙尊祖敬宗尚当辑修其谱牒然后能明其世代之始终也夫谱牒之作古人甚重焉使人不忘祖宗一也不弃宗族二也祖宗本也宗族支也支者本之所自生千万而实一也可勿重欤故人之于祖自衰而期而两功而缌麻至于袒免无服又至涂人其本固也可不慎乎此予所以谨而志之示子孙以重本之道也若子若孙能以祖宗之心为心推此以往则孝弟忠爱之忱可以油然而生矣...
· 同安县许氏族谱序
族谱叙者谱我同安许氏之族而叙其世系也许氏之先出自炎帝神农氏神农之后为尧舜时四岳周武王有天下始封其后文叔公于许以国为姓汉有许邵许靖晋有许逊许穆宋有许浑许将其宗支同异之辨莫可考矣世代遥遥莫追其绪明英宗正统九年甲子秋吾友许兄不敏等奉其兄仕闵之命以纂修族谱俾为明其世系而序之予辞谢不获乃作序曰高曾之上有高曾之宗曾玄之下有曾玄之胤由此言之世系可以不明而谱序可以无作乎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不传岂可自诿于其前之无传而遂辍于传后哉是百世之后子孙无得而纪也逆揣于其后之善继而遂辍其可继之道哉是使百世之后祖宗无得而述也由是则谱图之功焉可诬也昭穆别于斯尊卑秩于斯亲疏远近萃于斯孝悌之衷立身扬名之志可油然而生矣明善恶之归寓规观之术蕴之为一家之史达之为万世之程推原所自必归功于是谱矣说者曰子孙之贫贱者惟恨其祖之无遗金而不恤其祖之无遗谱及其富贵者惟恨其祖之无遗谱而不恤其祖之无遗金其论高矣然而未其尽也独不曰子孙之贤者重在...
· 同安县小嶝许氏珠浦族谱序
天下之人万有也,其初一人也,一人而万,其分而合,孰从而考之?故古者建国立宗以相次也。大宗则族人宗之,百世不迁,自余继祢者,率五世而一迁焉,迁而有不迁者存焉,虽百世可知也。士庶人之家,不得立宗,惟谱牒以识其先而巳。自宗法废而谱牒衰,后之能识其先,而知其族者,盖亦寡矣。余世家沧浯之珠浦,珠浦望族陈氏也。余始祖五十郎公,自丹诏赘其家,后以陈艰于嗣,因隶其籍。再世而二子,有东西二菊圃之号,时有大小教谕之称。自是至今纔十世,其间名讳事实,或巳而不纪,而自始祖而上,其所自出,亦已而不可考?呜呼!十世之间,三百余年上下事之湮没犹已若此,矧继吾数世之后哉!昔者先君之日,惧吾宗之散,集世次名氏,成家谱一部,将征序于外,遇贼而谱失于海,先君殁而业已不终。正德十四年己卯(公元一五一九年),福始偕族弟同人,与侄大用,承父志而率业焉,其间或以讳、以号、以行书者,盖世久遗忘,聊以记世代耳。其法则世各为次,而于继祖之宗...
· 同安县萧山许氏宗祠祭祀
东轩谨识大凡士庶人之家,祭祀皆不免随俗,考之典礼,合者,祖宗以来,迎相传授,不可遽草,不可轻废,记曰:有举之,莫敢废也。其间有因循承袭,如祭祀其他鬼神,侥幸以福者,传曰:神不歆非类,又曰:遥祀无福,固可随时改革,祭祖先之礼,有未善者,则当斟酌,礼文以修饰之,庶几可为孙久远之法,他日有能兴起门户,祭祀之礼,又当随其爵位所,如中庸所谓父为,为士子、为大夫、祭以大夫。父为大夫子士,祭以士之说,然祭祀务在志诚精洁,则祖先来飨,丰俭厚,称家有无可也,匏叶之诗,思古人不以微薄废礼,昔者先夫有言曰:祭如在,又曰:孙则致其严,某侍先人,祭则见其孝之诚如亲,与神明交接盖欲其来亨也。后之祭祀者,必要虔诚敬,专心用意,临祭之时,各各凈身序齿,而立必要端庄,严不要偏向杂言,默然而静神来鉴之,如不行孝敬之道,如不祭后之,为人子孙者可不念哉!许嘉立编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