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山五园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9
转发:0
评论:0
名称争论有关三山五园的具体所指,目前比较通行的说法是,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后为颐和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参见《中国古代建筑史》清代卷》)。第二种说法认为,五园的范围不包括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而是另指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者合称圆明园)和畅春园、西花园(两者合称畅春园)这五座园林,因此“三山五园”实际上包括八座园林。第三种说法则将畅春园排除在外,认为圆明三园及圆明园附属的另外两座园林——春和苑(又名春熙院,乾隆后期至嘉庆朝陆续拆分为淑春园(漱春园)、鸣鹤园、朗润园、镜春园,在今北京大学校园内)和熙春园(咸丰朝拆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在今清华大学校园内)才是“五园”,这种说法的理由是五园及三山都是供皇帝游幸的,而畅春园为皇太后居住的园林,不应包括在内。历史万寿山颐和园北京西北郊区泉水丰富,风景秀丽,早在金朝便已在西...

名称争论

有关三山五园的具体所指,目前比较通行的说法是,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后为颐和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参见《中国古代建筑史》清代卷》)。

第二种说法认为,五园的范围不包括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而是另指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者合称圆明园)和畅春园、西花园(两者合称畅春园)这五座园林,因此“三山五园”实际上包括八座园林。

第三种说法则将畅春园排除在外,认为圆明三园及圆明园附属的另外两座园林——春和苑(又名春熙院,乾隆后期至嘉庆朝陆续拆分为淑春园(漱春园)、鸣鹤园、朗润园、镜春园,在今北京大学校园内)和熙春园(咸丰朝拆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在今清华大学校园内)才是“五园”,这种说法的理由是五园及三山都是供皇帝游幸的,而畅春园为皇太后居住的园林,不应包括在内。

历史

三山五园

  万寿山颐和园

北京西北郊区泉水丰富,风景秀丽,早在金朝便已在西山地区建立了名为“八大水院”的八处离宫。明时在此营建了多处带有园林的寺庙和私家园林,最著名的是外戚李伟的清华园(清代改建为畅春园,与现存的清华园同名异地)和米万钟的勺园(熙春园,后赐与大学士和珅改筑淑春园,在今北京大学校园内)。但明朝时期由于西北存在蒙古边患,没有在北京西郊修建皇家园林。

清朝入关后,由于满族游猎文化影响,其皇帝不喜久居宫城,多在宫外寻找风景优美之处居住。顺治帝常居于南苑和皇城的西苑。康熙帝即位初期,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玉泉山南麓改为行宫,命名为“澄心园”,并在香山寺旁建行宫。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清华园废址上修建了畅春园,成为北京西郊第一处常年居住的离宫。在畅春园周围为各皇子和宠臣的赐园,著名的有圆明园、自得园、水村园等。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将圆明园升为离宫,开始大规模扩建,将其面积由300亩扩大至约3000亩,并命名了“圆明园二十八景”。

乾隆帝即位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园林兴建。他首先在乾隆二年(1737年)将圆明园二十八景扩建为四十景,随后在乾隆十年(1745年)在其东边修建长春园。同年在香山修建静宜园,建成二十八景。1749年(乾隆十四年),为向其母祝寿,在瓮山(改名万寿山)兴建清漪园,至1764年建成。同一时期对太后居住的畅春园进行大修,在其西部增建西花园,为皇子读书居住之所。1750年(乾隆十五年)扩建玉泉山静明园(1692年由澄心园改名),将玉泉山全部圈占,并修建了静明园十六景,1759年建成。1760年,长春园北部西洋楼景区竣工。1769年,将圆明园东南若干皇子和公主赐园收回,并为绮春园。至此“三山五园”工程基本全部完成。

在全盛时期,自海淀镇至香山,分布着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畅春园、西花园、熙春园、镜春园、淑春园、鸣鹤园、朗润园、弘雅园、澄怀园、自得园、含芳园、墨尔根园、诚亲王园、康亲王园、寿恩公主园、礼王园、泉宗庙花园、圣化寺花园等90多处皇家离宫御苑与赐园,园林连绵二十余里,蔚为壮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山时代
三山时代君主列表察度王朝(中山国)玉城1314-1336察度1355-1397年武宁1398-1406年(察度之子,后为佐敷按司尚巴志推翻)尚巴志1422-1429大里王朝(山南国或南山国)承察度1337年-1398年汪英紫1399年-1402年(承察度的叔父)汪应祖1403年-1413年(汪英紫次子)达勃期1414年(汪英紫长子)他鲁每1415年-1429年(汪应祖长子,一说是承察度之子)怕尼芝王朝(山北国或北山国)怕尼芝1322年-1395年珉1396年-1400年(怕尼芝长子)攀安知1401年-1416年(珉长子)
· 熊野三山
关连神社熊野速玉大社熊野本宫大社熊野那智大社熊野大社关连项目八咫乌熊野别当熊野三山检校熊野三山本愿所山岳信仰山伏熊野古道若一王子
· 三山国王
三王简介相传唐代文豪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时,当地洪水泛滥成灾,居民向这三座山的山神祈求止雨,果然雨过天晴,韩愈便奉为“三山神”,加以祭祀。到了北宋时期,三位山神屡次显灵助宋军平乱,宋太宗就分别赐封三位山神为清化威德报国王(大国王,巾山国王)、助政明肃宁国王(二国王,明山国王)、惠威弘应丰国王(三国王,独山国王),合祀为“三山国王”。以下列出三山国王各自姓氏及圣诞。巾山国王:大王,姓连名杰,字清化,圣诞是农历[二月二十五日]。明山国王:二王,姓赵名轩,字助政,圣诞是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独山国王:三王,姓乔名俊,字惠威,圣诞是农历[九月二十五日]。
· 一池三山
起源和发展按照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神仙居所。具有浓厚慕仙思想的秦始皇曾在离宫兰池宫中开凿兰池,在池中堆筑蓬莱山。受此启发,汉高祖刘邦在兴建未央宫时,也曾在宫中开凿沧池,池中筑岛。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典型范例曾经采用过“一池三山”布局的宫苑包括:西汉:长安建章宫太液池北齐:邺城仙都苑大海北魏:洛阳华林园天渊池南朝:建康华林园天渊池,及玄武湖隋朝:长安大兴宫后苑;洛阳东都宫九州池;洛阳西苑北海唐朝:长安大明宫太液池;长安太极宫后苑“四海”;洛阳宫九州池;洛阳东都苑凝碧池(即隋朝西苑北海)北宋:东京艮岳大方沼元朝:大都太液池(万岁山、圆坻、犀山)明朝:南京玄武湖;北京太液池(北海琼华岛、中海水云榭、南海瀛台)清朝:圆明园福...
· 三山不见、九桥不流
正定地处平原,境内没有山脉。而历史上曾先后称:“恒山郡”、“常山郡”、“中山县”。恒山、常山、中山三个名称都有山字而不是山,故有“三山不见”之说。“九桥不流”之说是在隆兴寺天王殿前、府文庙栽门前、县文庙前院各建有一座三路单孔石桥,桥下各有一小池,雨后有些积水,天旱则干涸。故有此称。在正定县民间,则流传着“三山不见,九桥不流”的神奇传说。传说玉皇大帝早就看上了正定这块风水宝地,县城东面有他开辟的蟠桃园。现在他又要在正定大兴土木,营造一座地上天宫。他命太白金星几次到正定察看地形,发现有常山、恒山、梅山等三座大山,妨碍他建造天宫。于是玉皇大帝就召集各路神仙,让大家出谋划策,如何把这三座大山搬走,腾出地界,好造宫殿。别看各路神仙都到齐了,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都怕把山峰搬到自己的地盘上,那多碍事呀,所以,谁也一言不发。玉皇大帝再三督促,还是太白金星首先发言。他摸了摸自己的花白胡子,长叹一声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