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郑鄤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5
转发:0
评论:0
生平郑鄤为进士郑振先之子,少有才名,随父讲学东林书院。母吴氏,是大学士吴宗达胞妹。郑鄤十八岁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有直谏声,文震孟及黄道周皆与之游。后因随文震孟上言,而被降调。吴宗达与魏党温体仁合谋,揭发郑鄤假借乩仙的判词,使母遭受杖打。郑鄤杖母不孝的罪名上达天廷。崇祯八年(1635年)温体仁指使常州府武进县中书舍人许曦劾郑鄤以“杖母”和“奸妹”两大罪,十一月,郑鄤被捕,刑部尚书冯英经过审理后,报告:“郑鄤假箕仙幻术,蛊惑伊父郑振先无端披剃;义假箕仙批词,迫其父以杖母。”崇祯帝怒,责其徇私,诏吏部议处。崇祯十一年八月初六日开审,杖母、奸妹之罪之外加控以“奸媳”之罪,即其儿媳韩氏(韩锺勋之女,与郑鄤之子订娃娃亲)。崇祯十二年(1639年)八月初二凌晨,被凌迟处死。刽子手把郑鄤的尸体肉一条条地出售。身后黄道周在为《郑鄤墓志》中提到,“大司寇冯公直指为天下万世明允之戒”...

生平

郑鄤为进士郑振先之子,少有才名,随父讲学东林书院。母吴氏,是大学士吴宗达胞妹。郑鄤十八岁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有直谏声,文震孟及黄道周皆与之游。后因随文震孟上言,而被降调 。

吴宗达与魏党温体仁合谋,揭发郑鄤假借乩仙的判词,使母遭受杖打。郑鄤杖母不孝的罪名上达天廷。崇祯八年(1635年)温体仁指使常州府武进县中书舍人许曦劾郑鄤以“杖母”和“奸妹”两大罪 ,十一月,郑鄤被捕,刑部尚书冯英经过审理后,报告:“郑鄤假箕仙幻术,蛊惑伊父郑振先无端披剃;义假箕仙批词,迫其父以杖母。”崇祯帝怒,责其徇私,诏吏部议处。崇祯十一年八月初六日开审,杖母、奸妹之罪之外加控以“奸媳”之罪,即其儿媳韩氏(韩锺勋之女,与郑鄤之子订娃娃亲)。崇祯十二年(1639年)八月初二凌晨,被凌迟处死。刽子手把郑鄤的尸体肉一条条地出售 。

身后

黄道周在为《郑鄤墓志》中提到,“大司寇冯公直指为天下万世明允之戒”。顾炎武作《陆贡士来复述昔年代许舍人曦草疏攻郑鄤事》诗:“梅福佯狂名字改,子山流落鬓毛侵。”

参考书目

计六奇:《明季北略》卷十五《郑鄤本末》、《磔郑鄤》

《瑞严公年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代郑鄤为何会被凌迟处死郑鄤犯了什么错?
凌迟之刑是诸多酷刑中最惨绝人寰的一种。是将活人的肉一片片割下来,让人慢死的方法。中国历史上有姓名可考的被凌迟处死者不下千人。着名者如颜杲卿、刘瑾、郑鄤、袁崇焕、石达开等等。民间悍妇骂人时常说“挨千刀的”,就是指的凌迟。如此咒人,实在是国骂之精髓,先按下不表。明朝是历史上酷刑最多的时代,百官们竟然用鸩血染衣带,一有捕拿,即吮带死,以免受折磨。郑鄤(1594年9月22日—1639年9月23日),字谦止,号峚阳,明代常州横林人。进士郑振先之子,少有才名,随父讲学东林。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进士,因上疏弹劾阉党,被降职外调,回籍候补。天启六年,杨涟、左光斗等六君子遭魏忠贤阉党诬陷入狱,郑作《黄芝歌》寄予同情,乃遭削职为民。为免遭毒手,曾远遁江西、广东一带。崇祯立,始得返里。崇祯八年(1635)复起用,入京后,因批评内阁首辅温体仁,后遭温体仁诬陷,指使常州府武进县中书舍人许曦劾以“杖母不孝”和“...
· 郑
郑一、寻根溯祖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华县东,居棫林,徙拾),史称郑桓公。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占据,郑人奔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氏,就得郑氏。二、迁徙分布郑氏最早的发源地在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开封(位于开封城东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播迁至海外,始于清。三、郡望堂号【堂号】“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
· 源流-郑州郑氏源流
中华郑氏是中华姓氏族群中的佼佼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族系正宗。中国人均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在炎黄中,黄帝的影响最大,黄帝是中国最早的族群融合的主导者。黄帝为姬姓,由黄帝,到其曾孙帝喾,再到周始祖弃、周文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繁衍谱系,郑国的始祖郑桓公,为周厉王少子与宣王庶弟。这样形成了中国早期族系的正宗源头。二是源头单一。中华姓氏源头大多是多源的,如王姓源头复杂,多为王子王孙之后。李氏也有李耳说与理利贞说,孙姓则有孙文子、孙叔敖以及妫满之后等三大源头,林姓也有子姓林与姬姓林的说法,但郑姓来源单一,均为桓公姬友之后,即为姬姓郑,以国为氏,没有争议。三是发展均衡。表现在时段上,历代郑氏名人辈出,如在《二十五史》中立传纪的郑氏名人,先秦8人,秦汉24人,三国魏晋21人,南北朝25人,隋唐66人,五代宋元122人,明清177人。在南北地域分布上,在国内与海外分布上,相对均衡,但以南方与海外更多成功人...
· 郑国与郑姓的由来
郑国与郑姓的由来郑姓是中华五大郡姓之一,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一大姓,在台湾是第十二大姓。据统计,郑姓历代名人入《二十五史》者达443位之多。百家姓中,郑姓的来源不象其他姓氏那样复杂,其血统源流也较单一和纯正。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汉族郑姓主要有四大来源:姬姓、子姓、姜姓和外族的改姓。第一支派出姬姓。姬姓郑氏出自周文王之后。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南郑,在今陕西华县东,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见西周将亡,将财产、部族、家属连同商人迁移到东虢和郐之间,史称东郑。不久,大戎联军攻破西周都城镐京,杀了周幽王和郑桓公,南郑遗民逃到汉水上游的南郑,即今陕西汉中的南郑。桓公之子郑武公在东郑即位,先后攻灭了郐和东虢,在京(荥阳)建了初都,后又迁都到郑(新郑)。郑武公、郑庄公相继为周平王的卿士,郑国一度曾是春秋初期的强国,后渐衰弱,公元前376年,韩哀侯出兵灭...
· 南明与明郑:1683年明郑主郑克爽率众降清明郑亡
弘光帝死后,鲁王朱以海于浙江绍兴监国;而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于福建福州称帝,即隆武帝。然而这两个南明主要势力互不承认彼此地位而互相攻打。1651年在舟山群岛沦陷后,鲁王朱以海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赴厦门依靠郑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门。隆武帝屡议出师北伐,然而得不到郑芝龙的支持而终无所成。1646年,清军分别占领浙江与福建,鲁王朱以海逃亡海上,隆武帝于汀州逃往江西时被俘而死。郑芝龙向清军投降,由于其子郑成功起兵反清而被清廷囚禁。朱聿键死后,其弟朱聿??在广州受苏观生及广东布政司顾元镜拥立称帝,即绍武帝,于同年年底被清将李成栋攻灭。同时间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称帝,即永历帝。1646年永历帝获得瞿式耜、张献忠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势力以及福建郑成功势力的支援之下展开反攻。同时各地降清的原明军将领先后反正,例如1648年江西金声桓、广东李成栋、广西耿献忠与杨有光率部反正,一时之间南明收服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