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天尊
简介
老君 诞辰为二月十五日,七月初一日下降度人,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在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左位,手执蒲扇或日月宝扇。相传老君居住在太清圣境。
道教相信道家哲人老子是 老君 的化身,度人无数,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故称老君为 道德天尊 ,也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其从神有尹喜、徐甲等。
许多道教祖师都自称得到 老君 显灵的启示与教诲,如汉朝的张道陵、南北朝的寇谦之等。唐朝皇室更尊奉 老君 为其始祖。
据记载,太上老君的形象是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足有八卦。居金楼玉堂,穿五彩云衣,有十二条青龙、二十六只白虎、二十四只朱雀、七十二只玄武、十二只穷奇、三十六只辟邪护卫在身旁 。
《魏书.释老志》称太上老君“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云笈七签》称太上老君“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其化身众多,有老子八十一化之说,据记载,玄中法师、金阙帝君、广成子、赤精子、文邑先生等皆为老君降生的化身。
《西游记》中,老君居“离恨天兜率宫”,有法宝“金刚琢”、“八卦炉”等,曾助二郎神降伏孙悟空,后想将孙悟空用八卦丹炉炼化,反被其逃脱并踢翻丹炉,炉砖化作“火焰山”。其座下青牛怪、金炉童子、银炉童子曾下界为妖,使取经队伍遭蒙劫难;《封神榜》中,则是居“玄都洞八景宫”,是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师兄,有法宝太极图、玲珑塔等,曾下山助姜子牙破诛仙阵、万仙阵等。
历史起源
三清起源
太上老君的起源为三清之一太清道德天尊。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三清即以君子居则贵左之意,先以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间、上清灵宝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
首次出现
在商以前,老君即分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迹。至商十八世王阳甲践祚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于武丁九年二月十八日降生。这是最早关于老君诞生之迹的纪传。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西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此后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
东汉明帝、章帝之际(公元 58~88 年),益州太守王阜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并与“道”相等同。
汉顺帝时(公元 126~144 年)张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为教主。据传张陵在传教布道时作的《老子想尔注》称:“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首次在道书现了太上老君的名号。
声名益显
至魏晋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显。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汇集群书所见之老子传记,或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亦有称其母于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把先天神降格为后天神。然而据东汉延熹八年陈相边韶的《老子铭》,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道成化身,蝉蜕度世”。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断佛、道两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据道书称,当时太上老君曾遣使显灵。时过一月,武帝即又下诏曰:“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包空有,理极幽玄……今可立通道观于都城……并宜弘阐,一以贯之。”
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立道教为国教。太上老君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帮助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据称当武则天篡夺李唐王朝后,又显灵降世,谓“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辄立异姓……武后亦终惧此言,不敢立武三思”。
到宋代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 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是历代帝王对太上老君的最后一次加封。明朝成祖朱棣崇尚老子为其化身真武大帝大修武当,有北修故宫,南修武当之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