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帝派
一、邓紫阳生平简述
李邕《唐东京福唐观邓天师碣》对邓紫阳事迹有较完整的记述。据其文,邓紫阳本名思瓘,家世南阳,为南阳望族。曾祖邓和,祖父邓甫,父亲邓嗣。幼年时即入庐山学道,后游历于“恒岳”,即北岳恒山。不过李远国认为此处“恒”字或有误,当为“衡”,即邓紫阳到的应该是南岳衡山。并引《云笈七签》卷二十七《七十二福地》曰:“第二十六洞灵源,在南岳招仙观观西,邓先生所隐地也。”当是。
开元二十三年(735)唐玄宗访求方士,抚州本地官员推荐邓思瓘应诏,深得唐玄宗器重,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度为道士,并赐名为紫阳。邓紫阳曾在东京福唐观、本郡龙兴观、同德兴唐观、长安太元观等宫观入住,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十月七曰卒。开元二十八年(740)唐玄宗派人护灵归葬于麻姑山顶。卒后度其弟邓思明为麻姑山庙道士,唐玄宗并御书“仙灵观”额赐之。
二、北帝派源起两说
道教有北帝一派,李远国认为北帝派为邓紫阳所创,而刘仲宇认为“《道藏》正一部收有《北帝说豁落七元经》、《七元璇玑召魔品经》和《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经》等七部经典,据《中华道教大辞典》介绍:‘从文字内容上看,此七篇应为同时传世之一组经文,系北帝派的经典,成书年代约在南北朝末或隋唐。’如此则由来甚古。但其创始者为谁,则素不清楚。”产生上述不同意见的原因是后世将北帝大法的传授上推至邓紫阳,而邓紫阳的传授不详,故李远国将邓紫阳作为北帝派的创始人。而刘仲宇认为与北帝大法有关的道经出现于邓紫阳之前,故认为其创建当在邓紫阳之前。
考《道藏·正一部》中刘仲宇所说的北帝七部经为《北帝说豁落七元经》、《七元真诀语驱疫秘经》、《七元璇玑召魔品经》、《元始说度酆都经》、《七元召魔伏六天神咒经》、《七元真人说神真灵符经》、《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经》。七篇篇目集中一处,被认为是“同时传世之一组经文”。七部经都未注明所传之人和所传时间,但在《北帝说豁落七元经》中称:“七真曰:大道慈愍,恩惠生民,故设延生之法,开度未遇。”其中所说“延生之法”当另有经典。正一部中有《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诀》,当即是经中所说的“延生之法”。《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诀》亦收入《云笈七签》,称《北极七元紫庭秘诀》,其注曰:“一名《北帝七元延生真经》”。此经中有所传之年代,称:“吴赤乌二年葛仙翁受之于太上老君,至魏时,叶先生传之于世。”葛玄于吴赤乌二年(239)受之于太上老君的说法,当是伪托。而传世之时,称“魏”时,当是指北魏,则此经基本可以认为这一组北帝经当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其中所提到的“叶先生”则不详何人。
洞玄部神符类又收有《上清豁落七元符》一卷。共录符十四张,并有跋文,称:
右此一条,篆画自佩,本以日月五星为七元,其外复六符,应是《消魔经》中符,但《消魔经》凡有四十九符,其经中皆空处置,而各有广狭,今此示有数枚,余皆零落,又一黄符,相传云是《真诰》中所出。
太极真人勅酆都北帝符,在《玉马经》上者,未详审是不。
七元符依世经中粗有施用法,而今是佩,本故无说,谓冝且依《真诰》用杂色书杂綵绢上受而佩之,勅酆都一符,《真诰》云:盛以重紫之囊,佩之头上。
上述跋文又见于《正一部》之《上清曲素訣辭籙》,略有异文,称:
右此一条,掾书自佩。本以日月五星为七元,其外复五符,应是《消魔经》中符。但《消魔经》凡有四十九符,其经皆空处置,而各有广狭。今此亦有数枚,余皆零落。又一黄符,其经云是《真诰》中所出,云太极真人勑丰台北帝符,在《玉马经》上者,未详审尔。不然,七元符传世经中粗有施用法,而今是佩,本故无说,谓宜且依真,用杂色书杂彩上,受而佩之。勑丰台一说,符,诰云:凡盛此符,以重紫之囊,佩之于头上矣。
《上清曲素诀辞箓》题为“太真人授”,当是集《尚素诀辞》、《豁落七元》、《河图宝箓》等六种上清经箓而成。五代孙夷中《三洞修道仪》中有“北帝太玄道士”,称:
此道称上清北帝太玄弟子,冠星纪冠,玄羽服、白裳、黄裙、玄履,坐召灵坛,执简,佩丰都印,带斩鬼剑。授《北帝箓》二卷、《伏魔经》三卷、《天蓬经》十卷、《北帝禁咒经》三卷、《飞玄羽章经》十卷、《北帝降灵召鬼经》三卷、《北帝雷公法》一卷、《丰都要箓》三卷、《传鬼策》三卷、《北帝三部符》一卷、《北帝朝仪》一卷。治六天鬼神,辟邪禳祸之事也。
这应该是当时北帝派道士所着衣饰、所持法器及所学经箓。《道藏》正一部中有《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当是与上述《伏魔经》相关的北帝派道经。《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题为“上清三洞经箓碧霄洞华太乙吏欧阳雯受”,欧阳雯不详何人,无法从中得知此经所受时间。不过该经第一卷中有“天蓬咒”:“天蓬天蓬,九玄煞童……”,此咒又见于陶弘景《真诰》卷十和陶弘景《登真隐诀》卷中,则此经中内容来源确实较早。该经第一卷在述说天蓬咒的功效时,称:
陶真人曰:吾昔于天台学道,未成就,常为山鬼所扰,见形露体,互来惊怖。吾常闻此道,未尝行之。依法戒行七日讫,因经行所居之处,去室百步外,见血流遍地,尸臭盈谷,闻有人哭声,词理哀切云:陶弘景、陶弘景,夺我居止,伤我性命。自后更不复高声持诵之。久如与百神同游,长生可取。
王真人曰:吾先师张天师奉太上命战夺蜀郡二十四治鬼营,救护生人。……皆得太上降此北帝神咒,吾师临鬼一咒,天兵及三五大将、天蓬部落,一时降下往无不伏者,是天蓬第九星辰也。
郑思远曰:吾闻太上北华仙人教始学道士受以此道。……吾思之不可得闻,后东华山遇左仙翁,谓吾曰:子欲拜受北丰都山大帝图箓神咒章醮,驱邪除鬼,得修真之道,当以信帛香油质命方与子受。此是太素元君玄母之道,……吾受之克见真道,其细微秘事,不具载于此,多出于《上清玉帝消魔神慧玉清隐书》也。
文中提到了陶景弘、王长和郑思元三人,则此经成于粱代陶弘景之后。
综合来看,《道藏》正一部收入与北帝有关的早期道经共约九部,从其中有透露出时间信息的内容来看,北帝经形成时间大约是南北朝末期,而经中北帝大法的来源可能更早。
北极四圣之首天蓬元帅
三、北帝派神系与北帝大法
上述“天蓬咒”所请神将“天蓬元帅”是北帝派信奉的主要神将。北帝派奉北极紫微大帝为主神,大帝麾下有天蓬、天猷、翊圣、玄武,合称四圣(四大元帅)。《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讲述了四大元帅的形象和神职,经中《启请咒》曰:“仰启北方四元帅,束缚群魔大圣尊,披头仗剑形容,百万天兵常拥护。天蓬天猷除凶恶,翊圣真武赐吉祥。”天蓬是北帝的首辅。天蓬之名最早见于六朝道书《上清大洞真经》卷二,其述存思之法时称:“次思赤气从兆泥丸中,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过,结作三神,一神状如天蓬大将,二神侍立,下布兆肝内。”陶弘景指出:“天蓬咒属于北帝煞鬼之法,本为东晋杨羲口授,故世人知之罕少,仅在道门秘传,其咒内含丰都六宫鬼神之名。”
北帝大法形成和北帝派的形成时间应该是两个概念。由上所述较系统的北帝大法的形成与北帝经的形成时间相关,应该在南北朝末期,而此时期北帝大法应该从属于上清或灵宝派中,如《洞真部·本文类》有《太上洞渊北帝天蓬护命消灾神咒妙经》。而北帝派的形成时期应该比上述时间略晚。
由五代孙夷中《三洞修道仪》中有“北帝太玄道士”可以确定,至少在五代已经有北帝派的形成。据《三洞修道仪》,初入道者授“正一盟威箓”,然后随着道法的精进,“自正一授金刚洞神箓”,然后一步步迁授“太上高玄箓”、“太上升玄箓”、“中盟箓”,“三洞宝箓”、“上清金阙清精”,修“上清金阙清精”者称上清大洞三景弟子,为道箓的最高者。而在其后列了三种道士,为“居山道士”、“洞渊道士”、“北帝太玄道士”。从其所列来看,前面所列是普通道士入门、进阶到最高的箓位,而后面所列是与普通道士不同的三种。其中居山道士是指隐居而不与世间交往的道士。“洞渊道士”与“北帝太玄道士”,即是洞渊派与北帝派的道士。
郑畋《唐故上都龙兴观三洞经箓赐紫法师邓先生墓志铭》称:“(邓紫阳)尝用下元术,使神卒朱兵讨西戎之犯境,若雷霆变化,犬戎大败,时称为神人。”看来则邓紫阳擅长征召之术,而其所用当是北帝大法。从后世的道书看,北帝大法的传授确可上溯至邓紫阳。
收入正一部的元妙宗所编《太上助国救民总类秘要》中提到了邓紫阳与北帝大法的关系。其卷三中有《天蓬三十六将符口诀并序》,曰:
大唐麻姑山(昔麻姑于此山得仙,故号麻姑山)中,有一人姓邓名紫阳,焚修道典于此山中,修丰都之术在此山洞之中五载矣。日夜修持,略无懈怠,诵天蓬神咒无时暂舍,时遇上元之夜,天色晏然,月明如昼,紫阳焚香启奏,愿降真灵依前诵念,忽天降一书,素绢黑文,光明数道,飞入室中,瞥然不见。紫阳嗟叹,莫测涯际,遂定意于磐石之坐,瞑目之间如寐,见一神人带甲仗剑,告紫阳曰:吾是北天六丁使者,奉上帝敕赐尔黑篆神符三十六道,内有二字禁其施用,备载于此也。天蓬三十六符今鲜有行者,世虽有文,然见其多是三十六单字,亦不得其秘文合形之妙诀,臣昔授此文并有合形,特异于世之有之者,施而用之,殊显灵效,谨具于录。
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也提到了邓紫阳与北帝法的关系。其卷四《紫阳役使鲁连飞冲》云:
天蓬咒序,邓紫阳入麻姑山,日夜诵天蓬神咒,感金甲神人与语曰:“吾是北方六天使者,缘子念诵灵文,帝君已署子之功矣。遂令降黑篆神符真形,上有神仙之术,中有役使鬼神,下有敕疗疾病,子宜秘之。后当为王者师。次日果于石室中得其真形符篆,行持有验。
《三洞群仙录》说此文出《天蓬咒序》,此《天蓬咒序》或是《天蓬三十六将符口诀并序》的简称,则两文所出同源。陈葆光撰书时,对原文作了较大改动,故两文文字差别较大,不过意思相近,均指邓紫阳修北帝法,有神人赐其“黑篆神符”,然后天蓬神符行之于世。黑篆的意思就是书符不用朱砂,而用黑色。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二载:“道士邓紫阳,建昌南城县人。初隐麻姑坛之西北。……远访南岳朱陵,谒青玉、光天二坛,礼邓真人,梦有所感。”邓紫阳曾至南岳衡山,如前所述,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中已有记载,《仙鉴》中叙述更为详细。衡山确有“青玉、光天二坛”,《南岳小录·叙岳》称:“祝融峰,去地高九千七百八十丈,在诸峰之北,最高,拥诸峰而直上。有祝融庙基,及青玉坛、光天坛、白璧坛、雷公池、风穴仙梨树、上清院基。峰之东南,有李泌书堂。”此处所记之“邓真人”名郁之,《南岳小录》称:“邓真人郁之,字玄寂,居洞门观,梁天监十年十二月三十日上升。”衡山有北帝院,当是北帝派的宫观。《南岳小录》载:“北帝院,在岳观东北,去观三里,昔有女真侯炼师居之,修行勤于香火,后亦得道。”《南岳总胜集》亦载:“北帝院,在铨德观后半里,修竹长松,前后茂密。……宋太平兴国中赐额,近废。”两条记载所述的是同一座宫观,衡山北帝院北宋初太平兴国(976-984)年间当受到过朝庭的关注。由于《南岳总胜集》是南宋陈田夫所作,故从“近废”一语中可知,衡山北帝院至南宋年间已经废弃了。
作为北帝派主要的符咒“天蓬咒”在唐宋颇为流行。杜光庭《道教灵验记》中,有多处关于天蓬符咒灵验的记载。卷九至卷十三分别有:“襄州北帝堂验”、“孙元会天蓬咒验”、“王道珂天蓬咒验”、“张乾曜天蓬咒验”、“曹戣天蓬咒验”、“范希越天蓬印验”等。其中称“太帝是北斗之中紫微上宫玄卿上帝君也,上理斗极,下统丰都阴境,帝君乃太帝之所部,天蓬上将即太帝之元帅也。”又曰:“天蓬将军是北帝上将,制伏一切鬼神。”从上可知,召请天蓬将军的法术是北帝法中最主要的法术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