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譔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1
转发:0
评论:0
生平李譔得到其父李仁的传授,又跟随其父之友尹默学义、论理,五经、诸子等著作都看过。对多种技艺都有兴趣,如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都有研究。早年曾任州书佐、尚书令史。238年,刘禅立太子刘璿,任命李譔为太子庶子,升为太子仆。再转中散大夫、右中郎将,负责教育刘璿,刘璿甚爱其多才。曾为易经、尚书、毛诗、三礼、左氏传、太玄指归等古文注释,都依贾、马之注,不同于郑玄,但和王肃的见解相似。景耀中卒。特征李譔行为轻佻,喜欢嘲笑别人,因此世人不重视、尊重他。三国演义第91回诸葛亮驻兵汉中,任命李譔为博士。家庭父李仁,字德贤,曾与尹默游学荆州,跟随司马徽、宋忠等学习。评价《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生平

李譔得到其父李仁的传授,又跟随其父之友尹默学义、论理,五经、诸子等著作都看过。对多种技艺都有兴趣,如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都有研究。

早年曾任州书佐、尚书令史。238年,刘禅立太子刘璿,任命李譔为太子庶子,升为太子仆。再转中散大夫、右中郎将,负责教育刘璿,刘璿甚爱其多才。曾为易经、尚书、毛诗、三礼、左氏传、太玄指归等古文注释,都依贾、马之注,不同于郑玄,但和王肃的见解相似。景耀中卒。

特征

李譔行为轻佻,喜欢嘲笑别人,因此世人不重视、尊重他。

三国演义

第91回诸葛亮驻兵汉中,任命李譔为博士。

家庭

李仁,字德贤,曾与尹默游学荆州,跟随司马徽、宋忠等学习。

评价

《三国志》评曰:“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参考资料

《三国志·蜀书·李譔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諲譔
家族列表父母及兄弟父亲大玮瑎子女子子大昭顺,开平元年(907年)五月,奉命朝后梁,贡海东物产。子大光赞,乾化二年(912年)五月,奉命朝后梁,献方物,梁太祖朱温厚加赏赐。子大禹谟子大光显兄子大元让兄子大元谦,官任学堂亲卫。同光二年(924年)八月,奉命朝贡后唐,庄宗李存勖授试国子监丞。女《桓檀古记》《桓檀古记》称大諲譔的名字是大随伶,被尊为哀帝。附注《中国帝王后妃大辞典》
· 《黄帝内经》解剖:江山"张仲景"黄鼎譔终生著述
浙江江山发现-我国中医出上的第二个“张仲景“熟知我国中医的人士都知道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影响广泛。江山历史上也出现一位近似于张仲景式的人物,他就是江山市张村乡人氏,名叫黄鼎譔(1909-1991)1933年毕业于中国医学学院本科。1979年临退休之际,就立志撰写一部上百万字的巨著《<黄帝内经>解剖》。1981年退休之后,就全力致于此书的撰写,至1991年,前后十年,终于完成了宿愿。这部书稿,有专家称是我国近代史上颇有地位的中医不可多得的工具书。有人评这一著作的价值,可以媲美汉代张仲景。黄鼎譔清代宣统元年(1909)出生在江山县张村,幼时随父从事田间农作。他天资聪慧,爱好学习,上学前就能大段背诵从私塾学童朗读时听来的课文,引起老师注意,终于收为学生。由于家贫无钱上学,在老师和乡亲的关心资助下,才完成了中学...
· 三李--李贺、李白、李商隐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生,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辞亲远游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
· 李悝,即李克。
李悝和李克是同一个人。对这个问题,《史记》没搞清楚,《汉书》也没搞清楚,这是因为秦朝以前的社会,读音和写字都很不规范,所以先秦古文里边才有那么多的通假字。所谓通假字,本质上就是错别字,这就尤其会让人名、地名容易搞混。
· 李
李一、来源有三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