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张英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07
转发:0
评论:0
生平张英为康熙六年(1667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十六年(1677年),入直南书房,史载:“每从帝行,一时制诰,多出其手。”曾充任《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圣祖尝语执政:“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衰病求罢,诏许致仕。书房自书对联:“读不尽架上古书,却要时时努力;做不尽世间好事,必须刻刻存心。”晚年隐居安徽桐城龙眠山。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南巡,张英迎驾于江苏淮安,帝赐御书榜额,随至江宁。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再度南巡,张英迎驾于江苏淮安清江浦,仍随至江宁。卒谥文端,雍正时赠太傅。著有《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文端集》等。家族张英曾祖张淳为明隆庆二年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祖父张士维,官至中宪大夫,抚州知府。父张秉彝为贡生。叔父张...

生平

张英为康熙六年(1667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十六年(1677年),入直南书房,史载:“每从帝行,一时制诰,多出其手。”曾充任《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圣祖尝语执政:“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衰病求罢,诏许致仕。书房自书对联:“读不尽架上古书,却要时时努力;做不尽世间好事,必须刻刻存心。”

晚年隐居安徽桐城龙眠山。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南巡,张英迎驾于江苏淮安,帝赐御书榜额,随至江宁。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再度南巡,张英迎驾于江苏淮安清江浦,仍随至江宁。卒谥 文端 ,雍正时赠太傅。著有《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文端集》等。

家族

张英曾祖张淳为明隆庆二年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祖父张士维,官至中宪大夫,抚州知府。父张秉彝为贡生。叔父张秉文,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官至山东左布政使;叔父张秉贞,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后降清,官至兵部尚书。

张英以降,家族更是人才辈出,家族六代共出进士十三人,其中入翰林者十二人。张英长子张廷瓒,康熙十八年(1679年)进士,入翰林,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次子张廷玉,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入翰林,官至保和殿大学士,雍正时设立军机处,最初典章皆出其手,与鄂尔泰等同为军机大臣,且恩遇最隆。张英、张廷玉父子二代为相,“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门第荣耀,世不多见”,是中国历史的美谈。

后代

长子张廷瓒,康熙十八年(1679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

次子张廷玉,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封三等伯,谥文和。

三子张廷璐,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榜眼,官至吏部侍郎。

四子张廷瑑,字桓臣,雍正元年(1723年)恩科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内阁学士。

玄孙张元宰,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选庶吉士。

张聪贤张英六代孙 嘉庆十年二甲第四名进士 潼关厅同知

张绍华张英七代孙 同治十三年三甲十一名进士 江西、湖南、山西 布政使

逸事

至今还流行张英“六尺巷”的故事,张英家与邻争地,最后张英寄给家人一信,信上有诗曰:“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主动后退三尺,邻居吴氏大受感动,亦后退三尺,最后留下六尺巷的美谈。

在安徽省桐城市的市区中有“六尺巷”的恢复建筑。

参考书目

《桐城县志》

姚永朴:《旧闻随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英
生平扬州刺史刘繇部将。张英驻札在长江的当利口,连携同样在横江津驻札的同僚樊能和于糜,对企图势力扩张的袁术严加防备。袁术派遣扬州刺史恵衢、丹杨太守吴景、丹杨都尉孙贲等部前来攻击刘繇,无奈张英等刘繇的部将们的防御非常严密,过了几年也没能攻破。但是兴平元年(194年),孙策增援了吴景等人以后,战况便起了变化。孙策瞬间击破了吴景等人几年都没能攻克的张英,并向丹徒方向追讨刘繇。从那以后,张英这个名字便从史书上消失了。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张英是作为刘繇的部将登场的。志愿守备牛渚要塞的他,遭遇了进攻中的孙策,被当时的江贼头目蒋钦、周泰自阵中放火,轻易地败走了。逃回了刘繇处后即将被处斩时,被同僚笮融、薛礼死命相劝得以保全性命。那之后,被孙策大败的刘繇逃到刘表的麾下后,张英和薛礼,陈横一起到秣陵(后来吴国的都城建业)固守。但是,中了包抄来的孙策的计策被引诱出城,遭遇伏兵大败,被孙策的部将陈武所杀。参考文献...
· 张英和张廷玉的关系张英六尺巷的故事
张英,清朝时期人士,字敦复,汉族人,家乡位于安徽桐城。他是清朝有名的朝廷大臣,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清朝大臣张廷玉的父亲。为官期间,张英曾官至文学殿大学士,同时兼任礼部尚书一职,颇受康熙皇帝的重用。《雍正王朝》张英的儿子张廷玉剧照(网络图)张英自幼就颇为好学,读书勤奋刻苦,颇具才华的他在27岁时考中举人,后在康熙六年时高中进士,正式踏入仕途。考取进士后,张英被任命为内弘文翰林院庶吉士,在庶常馆学习满汉两族的课程。然而不久,张英的父亲去世,他只能离京回乡奔丧。过了父亲的丧期后,张英返回京师,仍旧担任庶吉士一职,继续学习满汉课程。之后因被康熙考察时成绩非常突出,而被委以编修这一职务。张英为官期间,曾历经多个官职,还曾担任过皇太子胤礽的师傅,虽曾犯过一些失误,但并没有造成什么特别大的后果,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宽大处理。从中可以看出张英自身的政治才能之高,以及康熙皇帝对他的重用和信任。张英在职期间,曾被委以...
· 张英为枞阳许方氏写谱序
张英为枞阳许方氏写谱序许道,字明易,元泰定三年生。先世本姓许。父名伯达,母孟氏,生母方氏,居婺源县大村。元末避兵,随舅氏方淡轩(会宫方)卜居枞阳黄华里。舅无子,遂并姓方氏。明洪武二十四年卒,妻徐氏,生子三:义荣、义华、义忠。许方(黄华方)辈字:尊诚敬绪培植本志实秀明立舜敏钟彝共16辈,就是桐城人所说的上八代和下八代。黄华方氏宗谱序予曾大父大参公以祖姑适方公蒸如,后从父镇平公亦闲于方,两家盖累世姻娅也。方之始祖奉议公来桐,其先为许氏,卜居于黄华里,黄华为吾乡名胜地,其山隆然以峙,其水然以清,土深而木茂,淑气所钟,贤哲挺生,故二世以人才举为太原郡丞,后之举于乡、贡于廷者、文学政事,炳炳RR,代有名人;而朴者亦皆食旧德、服先畴、悃衔藁。有终身不登邑吏之堂者。其聚族于斯,以耕读世其家。殆如后汉孔文举之传郑康成,尊其乡曰“郑公乡”,广其门曰“通德门”。云方氏旧有宗谱,日久残缺。国初,乙酉明经四颜公慨...
· 安徽省-安庆-桐城张英
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号乐圃,又号倦圃翁,安徽省桐城人,清朝大臣,张廷玉之父。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先后充任纂修《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康熙四十七年,卒,谥号文端。生平1637年(明崇祯十年)张英出生。1663年,27岁的张英考中举人。康熙六年,他又得中二甲第四名进士,成为内弘文翰林院庶吉士,进入庶常馆学习满、汉课程。入庶常馆后不久,因其父亲离世,张英离馆回乡丧居。1672年初,张英重返京师,仍为庶吉士。闰七月,康熙亲自考试张英等32人的满文情况,张英成绩突出,被授以编修职务。1673年,张英充任日讲起居注官。1677年十月张英与高士其入职南书房。在任职期间,张英还充任过皇太子胤礽的师傅。1679年,张英升为侍读学士。1680年四月,康熙以张英“勤慎可嘉”,命吏部从优议叙。张英遂又得授翰林院学...
· 曾国藩赞赏的家训----张英的《聪训斋语》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在教育子孙时,极其推崇张英的《聪训斋语》家训,并将其与圣祖康熙皇帝的《庭训格言》相提并论,称其“教家者极精”“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足见张英家训的价值,及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张英(1637-1708),安徽桐城人,康熙六年进士,曾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为康熙朝政坛上之风云人物。他还有一个大名鼎鼎,后来位极人臣的儿子叫张廷玉,张家可谓权倾朝野。康熙曾评价张英“老成敬慎,始终不渝,有古大臣风”。张英虽位高权重,却始终以“敬慎(恭敬谨慎)”处事。某日,张英穿朝服出门,却不知当天是一个忌日。此时,巷口有一人说到:今天是忌辰。他听到后急忙回家将朝服换掉,对这个提醒的陌生人心存感念。即便是在他晚年退居乡里时,也处处以居家老人与乡民来往,即使出行路遇担柴人也会主动让路。张英能做到如此谦让,与其为人处事一向谦虚谨慎密不可分。他以此为家训教导家人,在写给子孙的《聪训斋语》讲到“治家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