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夫
简介秦置此官,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主要职务为监察、执法,兼管重要文书图籍。西汉时丞相缺位,往往以御史大夫递补,并与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合称三公。汉成帝时改为大司空。曹魏黄初元年,改御史大夫为司空。隋唐以后,御史大夫之职与秦汉有所不同,仅为御史台长官,专掌监察、执法。明朝洪武年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遂废。参考文献来源《史记‧秦本纪》“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参见西汉御史大夫与大司空列表御史御史台御史中丞
简介
秦置此官,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主要职务为监察、执法,兼管重要文书图籍。
西汉时丞相缺位,往往以御史大夫递补,并与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合称三公。汉成帝时改为大司空。
曹魏黄初元年,改御史大夫为司空。
隋唐以后,御史大夫之职与秦汉有所不同,仅为御史台长官,专掌监察、执法。
明朝洪武年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遂废。
参考文献
来源
《史记‧秦本纪》“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
参见
西汉御史大夫与大司空列表
御史
御史台
御史中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御史大夫平当
简要介绍:平当(?―公元前4年4月23日),字子思,梁国下邑(今河南商丘夏邑县)人。元帝时为大行治礼丞,补大鸿胪文学,察廉为顺阳长,找亓睢:撼傻凼蔽博士给事中,迁丞相司直,左迁朔方刺史,征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迁长信少府。永始中为大鸿胪。元延初为光禄勋,左迁钜鹿太守,后为骑都尉,领河堤。哀帝初征为光禄大夫。建平二年迁诸吏散骑,光禄勋,拜御史大夫,代朱博为丞相。人物生平哀帝(前7年)即位,征召平当为光禄大夫、诸吏、散骑,又为光禄勋、御史大夫,直至丞相。在一个冬天,赐爵关内侯。第二年春天,皇上派使者召见,想封平当。平当病情很重,没有前去。有家人对平当说:“为什么不勉强起来接受侯印给子孙后代呢?”平当说:“我身居高位,已经有负于俭素的生活原则了,强起接受侯印,还归卧而死,死后也是有罪的。如今我不起来的原因,是为了子孙后代。”于是上书辞官。皇上回复说:“朕于众人中选君为相以来,视事日寡,辅政没有多久,...
· 西汉御史大夫任敖
任敖,西汉御史大夫。当时,刘邦任沛县泗上亭长,任敖和刘邦感情很好。公元前209年,胡亥即位,天下大乱,刘邦起义攻占了沛县,人称沛公。任敖为刘邦御史镇守丰色。公元前206年刘邦自立为王攻打项羽,升任敖为上党守备,因守城有功,后被封为广阿侯。人物生平]编辑任敖,沛郡人,年轻时当狱卒。汉高祖刘邦曾逃避官吏追捕,官吏捉走了刘邦的妻子吕雉(吕后),对吕雉有轻薄举动。任敖向来看重汉高祖,大怒,击伤看管吕雉的小吏。当汉高祖开始起兵时,任敖以宾客身份随从汉高祖,当了御史,坚守丰邑二年。汉高祖当了汉王,向东进击项羽,任敖升为上党郡守。陈g反叛,任敖坚守,封为广阿侯,食邑一千八百户。吕后执政时任敖担任御史大夫,三年后罢免,以平阳侯曹窑代替任敖为御史大夫。[1]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任敖去世,谥号懿侯。侯爵传给儿子,又传到曾孙任越人,因犯太常庙祭酒味酸不敬罪,除去侯国。[2]人物故事]编辑刘邦在泗水亭长...
· 御史大夫倪宽
倪宽:西汉武帝时威海(今山东省)人,自幼勤奋好学,但因家境贫寒,无力供读,靠给学生做饭和为人佣工维持耕读生活。每下地劳动,总将《五经》挂于锄钩,休息即读。“带经而读”的故事广为流传。倪宽关心百姓疾苦,主张缓收租税,减轻农民负担。时逢武帝对外用兵征收钱粮。倪宽所辖京师,租收拖欠甚多,倪宽应有免职之罪。百姓听说后,恐倪宽免官,互相传告,争交粮租,不几天就交齐了。武帝深为惊奇。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倪宽奉诏与司马迁等共定《太初历》,纠正了当时所行历法的错误,为发展中国历法做出了贡献。倪宽不仅精通经学,而且善文辞。倪宽曾做过9年御史大夫,于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病逝,归葬原籍。著有《倪宽》九篇、《倪宽赋》两篇、《封禅颂》等。
· 元朝御史大夫福寿
福寿,元朝人,官至江南台御史大夫,对朝廷非常忠诚。他文武双全,打仗时奋勇当先,死后皇帝也很悲哀,追加他封号为“忠肃”。
· 唐朝御史大夫--高锴
高锴,元和九年登进士第,升宏辞科,累迁吏部员外。太和三年,准敕试别头进士明经郑齐之等十八人。榜出之后,语辞纷竞。监察御史姚中立以闻,诏锴审定。乃升李景、王淑等,人以为公。六年二月,自司勋郎中转谏议大夫。七年,迁中书舍人。九年十月,以本官权知礼部贡举。开成元年春,试毕,进呈及第人名,文宗谓侍臣曰:“从前文格非佳,昨出进士题目,是朕出之,所试似胜去年。”郑覃曰:“陛下改诗赋格调,以正颓俗,然高锴亦能励精选士,仰副圣旨。”帝又曰:“近日诸侯章奏,语太浮华,有乖典实。宜罚掌书记,以诫其流。”李石曰:“古人因事为文,今人以文害事,惩弊抑末,实在盛时。”乃以锴为礼部侍郎。凡掌贡部三年,每岁登第者四十人。三年,榜出后,敕曰:“进士每岁四十人,其数过多,则乖精选。官途填委,要窒其源,宜改每年限放三十人,如不登其数,亦听。”然锴选擢虽多,颇得实才,抑豪华,擢孤进,至今称之。寻转吏部侍郎。其年九月,出为鄂州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