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姜瓖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87
转发:0
评论:0
简介据《朔州志》载,姜家世代皆明将,长兄姜让是陕西榆林总兵,弟姜瑄为山西阳和副总兵。姜瓖任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克太原,投降大顺政权。同年四月(1644年5月)清将恭顺侯吴顺华率兵进攻大同,六月初六日,姜瓖杀大顺军守将张天琳,投降清英亲王阿济格,后随阿济格进兵征伐山西、陕西,封为统摄宣化、大同诸镇兵马的将军。顺治五年(1649年)冬,姜瓖得知多铎病故、多尔衮染病,十二月初三日(1649年1月)于大同起义归南明,耿焞逃往阳和,家属被姜瓖处死。姜瓖连陷旁近府县,富喀禅遣诸将根特、杜敏赴援,其附近十一城皆叛,以割辫为标志,遵用永历正朔。多尔衮得知消息,派遣阿济格载红衣大炮急赴大同,初四日到达大同城下,进行围剿,一方面又对姜瓖进行劝降,宣布若能悔罪归诚,仍将“照旧恩养”。多尔衮见招降无效,加派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多罗亲王满达海,连同阿济格继续作战。顺治六年...

简介

据《朔州志》载,姜家世代皆明将,长兄姜让是陕西榆林总兵,弟姜瑄为山西阳和副总兵。姜瓖任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克太原,投降大顺政权。同年四月(1644年5月)清将恭顺侯吴顺华率兵进攻大同,六月初六日,姜瓖杀大顺军守将张天琳,投降清英亲王阿济格,后随阿济格进兵征伐山西、陕西,封为统摄宣化、大同诸镇兵马的将军。

顺治五年(1649年)冬,姜瓖得知多铎病故、多尔衮染病,十二月初三日(1649年1月)于大同起义归南明,耿焞逃往阳和,家属被姜瓖处死。姜瓖连陷旁近府县,富喀禅遣诸将根特、杜敏赴援 ,其附近十一城皆叛,以割辫为标志 ,遵用永历正朔 。多尔衮得知消息,派遣阿济格载红衣大炮急赴大同,初四日到达大同城下 ,进行围剿,一方面又对姜瓖进行劝降,宣布若能悔罪归诚,仍将“照旧恩养” 。多尔衮见招降无效,加派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多罗亲王满达海,连同阿济格继续作战。顺治六年六月,清军攻克了山西部分州县,阿济格围困大同数月,大同城内已经食尽,“兵民饥饿,死亡殆尽,余兵无几”,守将杨振威等人于10月斩杀姜瓖及其兄弟首级,献城投降。阿济格入城,恨城内兵民固守,下令,除杨振威的官兵家属外,叛逆的“从逆之官吏兵民尽行诛之” ,拆除城墙上部五尺。山西战事陆续平息。

生平

早期经历

姜瓖是陕西榆林人。据《朔州志》载,姜家世代皆明将,长兄姜让是陕西榆林总兵,弟姜瑄为山西阳和副总兵。姜瓖任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

投靠大顺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自率主力进破汾州(今汾阳),分向潞安(今长治县)、河曲、静乐、遂长驱太原陷之,然后北向大同。李自成攻宁武,总兵周遇吉坚城固守,两日后城破周遇吉被杀。此时姜瓖秘密派人送上降表,李自成大喜过望,马上打点军队,越雁门,占朔州,直向大同。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十九日,起义军开到大同城周围。姜瓖归顺,李自成意欲杀之。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克太原,投降大顺政权。据《甲申传信录》记载:“闯军遂入城,定之。绑姜瓖至,定其叛国之罪,欲斩之,奉闯将张天琳劝释,未戮”。在张天琳的帮助下,放了姜瓖一条生路。李自成对姜瓖心怀戒心,三月六日离开大同时留下张天琳、柯天相、张黑脸掌控大同,而姜瓖虽然仍被封为总兵,但已无大权。

投靠大清

李自成败出北京,姜瓖生变。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清将恭顺侯吴惟华率兵进攻大同,六月初六日,他率亲信扑向帅府将起义军将大顺军守将柯天相和张天琳杀死。就在姜瓖扑杀起义军首领的时候,清军派出恭顺侯吴惟华进攻山西,于五月十日兵临大同,姜瓖投降清英亲王阿济格,仍旧委以总兵职务。 

主要成就

拥明自立

由于他在起兵叛乱夺得大同的时候并不了解清廷有入主中原的意图,拥立了一个名叫朱鼎珊的明朝宗室(代藩枣强王后裔)“以续先帝之祀”,被清廷斥为“大不合理” 。

民变

七月十五日,姜瓖不得不上疏请求原谅自己“不学无术之罪”,并且要求“解臣兵柄,另选贤能”,让自己“休息田间,从此有生之日皆歌咏太平之年矣” 。清摄政王多尔衮一面让他继续充当大同总兵,一面警告他“洗心易虑”,“倘仍前不悛,越分干预,国有定法,毋自取戾”。这年十月,他奉命抽调大同地区的精锐兵马跟随英亲王阿济格西征,在陕北大顺军高一功等部时颇为卖力。

大同反正

姜瓖大同反正又称戊子之变、姜瓖叛乱,是指南明时期在山西大同驻守的原明朝将领后降清的姜瓖举兵反清复明。

据《朔州志》载,姜家世代皆明将,姜瓖任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克太原,他投降大顺政权。同年四月(1644年5月)清将恭顺侯吴顺华率兵进攻大同,六月初六日,姜瓖杀大顺军守将张天琳,降清英亲王阿济格,后随阿济格进兵征伐山西、陕西,封为统摄宣化、大同诸镇兵马的将军。 

顺治五年冬,姜瓖得知多铎病故、多尔衮染病,十二月初三日(1649年1月)于大同起义归南明,耿焞逃往阳和,家属被姜瓖处死。姜瓖连陷旁近府县,富喀禅遣诸将根特、杜敏赴援,  其附近十一城皆叛,以割辫为标志,遵用永历正朔。多尔衮得知消息,派遣阿济格载红衣大炮急赴大同,初四日到达大同城下,进行围剿,一方面又对姜瓖进行劝降,宣布若能悔罪归诚,仍将“照旧恩养”。 

多尔衮见招降无效,加派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多罗亲王满达海,同阿济格继续作战。顺治六年六月,清军攻克了山西部分州县,阿济格围困大同数月,大同城内已经食尽,“兵民饥饿,死亡殆尽,余兵无几”,守将杨振威等人于10月斩杀姜瓖及其兄弟首级,献城投降。阿济格入城,恨城内兵民固守,下令,除杨振威的官兵家属外,“官吏兵民尽行诛之”,“隳其城睥睨五尺”,邻近各府、县等地区亦遭屠戮,史称大同之屠,山西战事陆续平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陕西省-榆林-榆阳区姜瓖
姜瓖(?~1649年),陕西榆林人。明末任宣化镇总兵。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进攻北京至居庸关,他开关投降。1644年五月,清军进占北京,李自成率部西撤,他乘机进军山西大同,杀了农民起义军委任的大同总兵张天林、柯天相,占据了宁武、代州沿边一带城镇,并向清廷上表归降。清睿亲王多尔衮命他理大同总兵事,并授征西前将军印,是年底,清英亲王阿济格率领清军西进陕北,追击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他随清军西征至榆林、延绥一带,阿济格便命他统辖宣化、大同诸镇兵马,招抚属邑。清顺治二年(1645)初,李自成义军高一功部自延安出击,进攻保德、宁武,他邀蒙古兵助战,打败了农民军。顺治五年底,蒙古兵入边,清廷遣英亲王等率军进驻大同,他怀疑清军为攻击他而来,即据城反清,自称大将军,又派部将占据了朔州、阳和等城。明朝旧将万练、刘迁等人立即响应,并占领了雁门关、代州、五台、榆林等地,声势甚大,威逼太原。清廷再次增兵围困大同,劝姜罢兵
· 陕西省-西安-高陵区于瓖
于瓖:祖籍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后徙居河南洛阳,字匡德,生卒年不详。唐宣宗大中七年(853)癸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中书舍人崔瑶。中状元后,初官授校书郎。咸通五年(864)以兵部员外郎,后转吏部员外郎;咸通十年,出任湖南观察使。咸通十三年贬为袁州刺史,至终。于家为名门望族,世代为官。其兄于珪为大中三年(849)状元。于瓖好吟诗,常有唱和之作。大中年间,绵州刺史于兴宗赋诗寄朝中诸友,和者甚多,于瓖亦有和诗。《全唐诗》存其诗二首。
· 满洲八旗兵兵马十分骁勇,为什么没打过明将姜瓖?
中国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少数民族入住中原地区,统治汉族人的事情。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元朝和清朝了。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而清朝的统治者的是满族人。这两个少数民族之所以能打败汉人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武力是强于当时已经腐朽的前朝军队的,尤其是骑兵方面。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是游牧民族,毕竟能耕种的土地都被汉人占领了。虽然说生存比较困难,他们生活的也比较贫穷,但是这也造就了他们能吃苦和凶猛的作战风格,他们的骑兵部队让汉族人吃了不少的大亏。虽然说汉人也有许多骑兵部队,比如像明朝的关宁铁骑。但汉人养的马大多数都是用来运输货物的,作战能力都很低,而匈奴人就不一样了,他们都是骑着马打猎,所以说马的性能要比汉人好上不少。虽然说在汉朝的时候,汉武帝曾经进口过西域的汗血宝马,但也没有将纯种的血脉给留下来,还是慢慢的被中原的马给同化了。满清就是通过骑兵打败了当时的明朝,而满清最为出名的就是八旗兵了,尤其是众多亲王所率...
· 西姜村姜氏祠堂
简要介绍:摘要:西姜祠堂位于浙江省兰溪市水亭乡西姜村,坐东朝西,占地近3000平方米,建筑格式采用前进开间11间,后进采用明五暗十一的皇家规格,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全国罕见。庙中奉祀炎帝、神农、姜子..西姜祠堂位于浙江省兰溪市水亭乡西姜村,坐东朝西,占地近3000平方米,建筑格式采用前进开间11间,后进采用明五暗十一的皇家规格,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全国罕见。庙中奉祀炎帝、神农、姜子牙、姜维等姜氏祖先,这在家庙中也是绝无仅有的。据《姜氏宗谱》记载,西姜祠堂建于明万历年间,已有400多年历史。目前为止,在江南还没有发现比西姜祠堂规模更大的祠堂。祠堂主体是四合院模式。现存有建筑三进,分为门楼、前进、中厅、后进、左右厢房等。其中中厅是祠堂的主建筑,用材选料十分讲究大气,虽然几百年的历史在它身上不可避免的留下斑驳痕迹,但古旧中依然透露磅礴气势。让人称奇的是,经历四百多年风雨的西姜祠堂,梁架上既没有鸟...
· 姜太公姜子牙
简要介绍: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其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出生地主要有东海说和河内说。《孟子》的《离娄上》和《尽心上》两章都提到姜子牙“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首时》也说,“太公望,东夷之士也”;《史记•齐太公世家》也说他是“东海上人”。但这些说法都很笼统含糊。晋代张华《博物志》说得较为明确:“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水经注•齐乘》也说,“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姜子牙后辅佐了西周王,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