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臭氧层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92
转发:0
评论:0
形成大气层的臭氧的形成主要是因氧气分子吸收紫外线获得高能,进而分解成两个氧原子,每个氧原子再和没有光分解的O2合并。臭氧分子不稳定,紫外线照射之后又分为氧气分子O2和氧原子,形成一个继续的过程臭氧氧气循环,如此产生臭氧层。臭氧层破坏臭氧层中,臭氧与氧气的循环。地球各地臭氧层密度大不相同,在赤道附近最厚,两极变薄。北半球的臭氧层厚度每年减少4%。现在大约4.6%的地球表面没有臭氧层,这些地方成为臭氧层空洞,大多在两极之上。氟里昂破坏观点有些学者认为,臭氧层在氯原子,氟原子和溴原子附近会被毁坏。这些元素含在很稳定的氟氯烃(CF2Cl2,如氟里昂,和一种很常用的汽油添加剂)中。这些气体分子升到同温层,在紫外线照射之后,分解成各种单元素气体,破坏臭氧。这些气体比空气重,最终会降落到地球表面,和有机物质反应之后被吸收。但是在同温层已经破坏了很多臭氧。氯气破坏性最大,可以破坏它十万倍的臭氧。1973年...

形成

大气层的臭氧的形成主要是因氧气分子吸收紫外线获得高能,进而分解成两个氧原子,每个氧原子再和没有光分解的O2合并。臭氧分子不稳定,紫外线照射之后又分为氧气分子O2和氧原子,形成一个继续的过程臭氧氧气循环,如此产生臭氧层。

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

  臭氧层中,臭氧与氧气的循环。

臭氧层

地球各地臭氧层密度大不相同,在赤道附近最厚,两极变薄。北半球的臭氧层厚度每年减少4%。现在大约4.6%的地球表面没有臭氧层,这些地方成为臭氧层空洞,大多在两极之上。

氟里昂破坏观点

有些学者认为,臭氧层在氯原子,氟原子和溴原子附近会被毁坏。这些元素含在很稳定的氟氯烃(CF2Cl2,如氟里昂,和一种很常用的汽油添加剂)中。这些气体分子升到同温层,在紫外线照射之后,分解成各种单元素气体,破坏臭氧。这些气体比空气重,最终会降落到地球表面,和有机物质反应之后被吸收。但是在同温层已经破坏了很多臭氧。氯气破坏性最大,可以破坏它十万倍的臭氧。

1973年,美国化学家马里奥·莫利纳首次提出氟里昂对臭氧层有影响。氟里昂是一种氟氯烃,在冰箱和空调器中已经做了20多年的制冷剂。但是当时没有学者测试臭氧层厚度,也没有多少臭氧层研究,各国政府没有在意。

臭氧层空洞是在做南极研究时逐步发现。这些研究在地面和空中一起测量,由各国合作测量。最著名的是1987年代表19个组织和四个国家,在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即机载南极臭氧实验。这项实验表明1987年臭氧洞大小达到历史最大,引起科学界和政界的注意。

同时持氟里昂破臭氧层观点的学者认为,南极上空之所以会出现臭氧层空洞是因为当地的极度寒冷所至。他们认为云层中粒子无论属何性质,由什么构成,当其表面温度低于-73摄氏度时,任何形式存在的氯转都会发生转变为活性氯的化学反应。当南极洲处于暖季(11月~3月)时,南极上空臭氧层中的氯化合物只受到太阳紫外线辐射的影响,分解缓慢。但当进入酷寒的冬季(4~10月),其气温可达-88.3摄氏度,云层中冰冷的粒子此时便成了释放活性氯的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这就更大破坏了南极上空臭氧,因此出现臭氧层空洞。

太阳风及地球磁场观点

现在有科学家认为臭氧层的变化并非全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太阳射线的影响也许是现在臭氧层分布状况的根源。而具体到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影响。

臭氧层

  Different trails, some of which evolves cloud altitude(Lille, June 12, 2003 shortly before sunset, direction W / NW)

积极方面

在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将平流层之上的氧原子激活,产生臭氧。根据这个理论,太阳辐射强的时候,臭氧会增加,统计资料证实这一点。由于在赤道上磁力线方向于大气层方向平行,所以这里的辐射实际上较两极地区要小。

消极方面

在地球的两极地区由于地球磁场弯曲,太阳风的高能粒子(以显露的氢原子核为主)会沿磁力线集中到两极,冲击臭氧,并使其结合为水。这个理论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两极地区出现严重的臭氧层空洞。而且也可以解释,在冬季空洞的面积更大,因为冬季地球距离太阳更近,受到的辐射更强。而地球磁场减弱的观点也可以解释现在的臭氧层受到的破坏更严重。

冲突

以上争议的观点仅在提出臭氧层空洞的一个成因,并不能推翻氯作为臭氧层的分解催化剂的结论。可以说两类观点的冲突仅存在于哪个理论的因素更大,更主要。

臭氧层保护

臭氧层

  臭氧层破洞,2006年9月

1978年1月23日,瑞典取缔可能破坏臭氧层的湿剂喷灌。

1987年,美国和联合国许多成员签署了1996年停止生产CFC的国际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999年12月3日《蒙特利尔议定书》北京修正案通过。中国订法,要在2010年停止使用各种受控物质。

2003年8月3日,科学家宣布臭氧层破坏速度可能减慢,停止生产CFC生效三颗卫星和三个地面测试站都认为臭氧层破坏速度在近十年减慢很多。

2009年11月30日科学家新发现臭氧层破洞保护了南极,因为破洞引发空气流动的循环变化,使得南极地区的风力较以往增强百分之十五,该强风有效地把地球暖化来的影响隔离;因此除了南极西部之外,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可免于地球暖化的伤害,并由观察由1980年代起,有些地方的冰已增加了百分之十。不过南极大陆西部并没有受到保护,仍受到地球暖化的严重冲击,造成冰山融化崩落。

相关连结

臭氧

臭氧层空洞

参考文献

^Ozone layer hole "shielding" Antarctica from global warming. Envirotech Online. 01-12-2009. 

^科学家惊人发现 臭氧层破洞反而让南极免于暖化.NOWnews. 01-12-2009. 

^Hole in ozone layer is saving the planet. The Sun. 01-12-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产生与被消耗的过程臭氧循环臭氧层中有三种氧的同素异形体参与循环:氧原子(O)、氧气分子(O2)和臭氧(O3),氧气分子在吸收波长小于240纳米的紫外线后,被光解成两个氧原子,每个氧原子会和氧气分子重新组合成臭氧分子。臭氧分子会吸收波长为310-200纳米的紫外线,又会分解为一个氧气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最终氧原子和臭氧分子结合形成两个氧气分子。O+O3→2O2每月全球臭氧层平均厚度值(1DU=标准温度和气压下10微米厚度)地球大气分层示意图平流层中臭氧的总量则取决于上述光化学的过程。臭氧会被一些游离基催化形成氧气而消失,主要的游离基有氢氧基(OH·)、一氧化氮游离基(NO·)、氯原子(Cl·)和溴原子(Br·)。这些游离基有自然生成的,也有人为造成的,其中氢氧基和一氧化氮主要是自然产生的,而氯原子和溴原子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主要是一些人造物质,如氟氯烃和氟里昂,因为比较稳定,释放到大...
·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自从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以后,科学家们经过近十年的研究,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臭氧层的破坏和臭氧空洞的出现,是人类自身行为造成的,也就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地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ODS)”以及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废气造成的。ODS主要包括下列物质:CFCs(氯氟烃)、哈龙(Halon,全溴氟烃)、四氯化碳、甲基氯仿、溴甲烷等。ODS的用途: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废气:主要是汽车尾气、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工业废气等。在上述所有物质中,破坏力最强的(或者称之为“罪魁祸首”)是CFCs和哈龙。而在我们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CFCs。CFCs是氟里昂的一部分。是上世纪30年代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和生产的一种氯氟烃类的制冷剂,并且冠以商标名称为“氟里昂”。而现今,人们习惯于把制冷剂统称为“氟里昂”。有资料显示:从20世纪的30年代初到90年代的五六十年中,人类...
· 科学家称臭氧层巨洞正在弥合
科学家表示,他们首次发现确切证据显示臭氧层正在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况。一个美国科学家小组发现,臭氧层受到破坏的速度正在出现显著下降。然而,科学家们也表示,臭氧层巨洞的完全弥合也至少需要50年的时间。南极臭氧层巨洞面积惊人这些研究结果是科学家们对过去20年来通过卫星和地面仪器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的。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层保护层,保护地球表面不受紫外线辐射的损害,因为紫外线辐射不仅会伤害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也是导致人类皮肤癌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员表示,1987年签署的首个全球环境保护条约《蒙特利尔议定书》是造成臭氧层逐渐弥合的原因之一。有关消除破坏臭氧层化学物质的国际协议《蒙特利尔议定书》对减少臭氧的主要气体的生产和使用加以严格限制,譬如冰箱中使用的三氟三氯乙烷(即CFC)等化学物质。早些时候,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华盛顿召开的一个国际会议上表示,很多环境保护问题牵涉范围大,单个国家往往很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