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范泰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8
转发:0
评论:0
生平范泰最初任太学博士,后又先后任卫将军谢安及骠骑将军司马道子的参军。表弟王忱于389年上任荆州刺史后,又请其任天门太守。392年王忱死后,司马道子再召范泰为咨议参军,后迁中书侍郎。当时道子子司马元显专权,内外官员都请假回避,不再上表皇帝,只管顺从元显而已。范泰认为这种行为并不恰当,向元显进言但不被接受。其后范泰父亲范甯去世,范泰袭父爵阳遂乡侯。元兴元年(402年),荆州刺史桓玄率兵击败了司马元显,攻下建康并执掌朝政,就命御史中丞祖台之弹劾范泰与王准之、司马珣之居丧无礼,范泰因而被罢黜并外放丹徒县。元兴三年(404年),刘裕在桓玄称帝后两个月举兵讨伐,桓玄兵败出逃,最终被杀,东晋复祚。范泰任国子博士,后历任黄门郎、御史中丞及东阳太守。义熙六年(410年),卢循起兵反叛,范泰出兵一千人协助抵御,并开粮仓支援晋军兵粮,刘裕于是加授范泰振武将军。次年(411年),范泰就还朝,先后任侍中、度支尚书...

生平

范泰最初任太学博士,后又先后任卫将军谢安及骠骑将军司马道子的参军。表弟王忱于389年上任荆州刺史后,又请其任天门太守。392年王忱死后,司马道子再召范泰为咨议参军,后迁中书侍郎。当时道子子司马元显专权,内外官员都请假回避,不再上表皇帝,只管顺从元显而已。范泰认为这种行为并不恰当,向元显进言但不被接受。其后范泰父亲范甯去世,范泰袭父爵阳遂乡侯。元兴元年(402年),荆州刺史桓玄率兵击败了司马元显,攻下建康并执掌朝政,就命御史中丞祖台之弹劾范泰与王准之、司马珣之居丧无礼,范泰因而被罢黜并外放丹徒县。

元兴三年(404年),刘裕在桓玄称帝后两个月举兵讨伐,桓玄兵败出逃,最终被杀,东晋复祚。范泰任国子博士,后历任黄门郎、御史中丞及东阳太守。义熙六年(410年),卢循起兵反叛,范泰出兵一千人协助抵御,并开粮仓支援晋军兵粮,刘裕于是加授范泰振武将军。次年(411年),范泰就还朝,先后任侍中、度支尚书及太常,又曾转大司马左长史,右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范泰后迁尚书,加散骑常侍,并于义熙十二年(416年)以兼司空身份与袁湛授予刘裕宋公爵位及九锡礼遇。时刘裕正在北伐后秦,二人就随军至洛阳。

范泰后转护军将军。永初元年(420年),以范泰为金紫光禄大夫,又加散骑常侍。次年因兴办国学而任国子祭酒。景平元年(423年),加特进,次年退休,解任国子祭酒。当时宋少帝刘义符行为有不少缺失,范泰于是上书极力劝谏,但都不为刘义符所纳。景平二年(424年),辅政的徐羡之、傅亮、谢晦先杀庐陵王刘义真,后废杀刘义符。范泰向来都与徐羡之不睦,见其杀害皇帝及宗王,于是向亲信说:“吾观古今多矣,未有受遗顾托,而嗣君见杀,贤王婴戮者也。”斥责徐羡之等人的行为。元嘉二年(425年)春节是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的首个春节,范泰却在那时上表祝贺并上陈当时旱灾后到东阳郡出游,不理朝政。当时有官员弹劾范泰,但刘义隆并不问罪。

元嘉三年(426年),刘义隆诛杀徐羡之及傅亮,进范泰为特进、侍中、左光禄大夫、国子祭酒,领江夏王师。当时更以范泰既为晋朝旧臣,亦有脚患,行动不便,故此特地准许他坐轿上朝。

范泰于元嘉五年(428年)逝世,享年七十四,获追赠车骑将军,赐谥号宣。

性格特征

范泰一生博览群书,笔耕不辍,也会鼓励后进,撰有《古今善言》二十四篇及文集二十卷。

范泰喜欢饮酒,为人不拘小节,直率随心,在外亦像在家那样,故甚得刘裕亲信,刘裕北伐班师回彭城时,更与范泰同登城上,还命人抬轿去载有脚患的范泰登城。不过由于政治能力不高,都未能担当朝中要职。

范泰晚年信了佛,还相当虔诚,在家中西边建了一座祗洹精舍。

逸事

范泰死后,朝廷本来打算追赠开府,不过殷景仁就认为范泰向来声望不高,不能享有开府这种能比拟三公的赠官。最终朝廷只追赠车骑将军。下葬时,王弘就抚著范泰的棺材说:“君平生重殷铁,今以此为报。”

子女

范昂,长子,早卒

范暠,次子,宜都太守

范晏,三子,侍中、光禄大夫

范晔,四子,过继给范弘之,历史学家,撰《后汉书》。因谋反而被诛杀。

范广渊,幼子,抚军咨议参军,领记室,受范晔株连被杀。

参看

顺阳范氏

注释

参考资料

《宋书·范泰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范泰简介南朝宋大臣著名学者范晔之父范泰生平
【范泰(355-428)】南朝宋大臣、学者。字伯伦,顺阳山阴(今湖北光化西北)人。生于晋穆帝永和十一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五年,年七十四岁。为范晔之父。著有《古今善言》、《宋书本传》等初为太学博士,历官谢安及会稽王道子参军。外弟王忱为荆州(治所在今江陵)刺史,请为天门太守,后升中书侍郎。桓玄专政时,他居丧无礼,乃被贬于丹徒(今安徽当涂)。晋末曾任黄门郎、御史中丞。卢循起义时,他先发兵千人;加振武将军,升侍中,调任度支尚书。累迁御史中丞。入宋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时议建国学,以泰领国子祭酒,泰上表陈奖进之道。又言事者以国用不足,欲更造五铢钱,泰极谏其不便。宋武景平(423-424年)初,屡议朝政得失,不被采纳,乃轻舟泛游东阳(今山东益都北)。景平初,致仕。卒,谥宣。
· 南朝大臣范泰
范泰(355-428)南朝宋大臣、学者。字伯伦,顺阳山阴(今湖北光化西北)人。生于晋穆帝永和十一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五年,年七十四岁。为范晔之父。著有《古今善言》、《宋书本传》等。范泰(355-428)南朝宋大臣、学者。字伯伦,顺阳山阴(今湖北光化西北)人。生于晋穆帝永和十一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五年,年七十四岁。为范晔之父。初为太学博士,历官谢安及会稽王道子参军。外弟王忱为荆州(治所在今江陵)刺史,请为天门太守,后升中书侍郎。桓玄专政时,他居丧无礼,乃被贬于丹徒(今安徽当涂)。晋末曾任黄门郎、御史中丞。卢循起义时,他先发兵千人;加振武将军,升侍中,调任度支尚书。累迁御史中丞。入宋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时议建国学,以泰领国子祭酒,泰上表陈奖进之道。又言事者以国用不足,欲更造五铢钱,泰极谏其不便。宋武景平(423-424年)初,屡议朝政得失,不被采纳,乃轻舟泛游东阳(今山东益都北)。景平初,...
· 范泰简介南北朝宋国大臣学者太学博士范泰生平
【范泰(355-428)】南朝宋大臣、学者。字伯伦,顺阳山阴(今湖北光化西北)人。生于晋穆帝永和十一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五年,年七十四岁。为范晔之父。著有《古今善言》、《宋书本传》等初为太学博士,历官谢安及会稽王道子参军。外弟王忱为荆州(治所在今江陵)刺史,请为天门太守,后升中书侍郎。桓玄专政时,他居丧无礼,乃被贬于丹徒(今安徽当涂)。晋末曾任黄门郎、御史中丞。卢循起义时,他先发兵千人;加振武将军,升侍中,调任度支尚书。累迁御史中丞。入宋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时议建国学,以泰领国子祭酒,泰上表陈奖进之道。又言事者以国用不足,欲更造五铢钱,泰极谏其不便。宋武景平(423-424年)初,屡议朝政得失,不被采纳,乃轻舟泛游东阳(今山东益都北)。景平初,致仕。卒,谥宣。范泰,字伯伦,顺阳山阴人也。祖汪,晋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父宁,豫章太守。泰初为太学博士,卫将军谢安、骠骑将军会稽王道子二府...
· 山东省-济宁-兖州区范淑泰
范淑泰(1603—1642)字通也,大来,又字木渐。自幼有大志,以天下事为己任。24岁中举,次年成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又升吏科左给事中等职。当时朝廷权0当政,吏治腐败,他奋不顾身,-言事百余次,激烈地抨击时弊,指斥0佞,表现出过人的胆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祯十五年(1642)升吏科都给事中,奉旨去浙江主持乡试,事毕回故乡小住,适逢兖州大饥,人死过半,他捐出家产赈济,活人无数。这时,清兵南下侵掠,他积极参与守城,捐赀助饷,又亲自上城巡逻。后由于内0的出卖,兖州城被攻破,范淑泰被清兵捉住。清兵要他投降,他说:“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又许以大官,他说“杀即杀耳,何必用官爵诱我?”最后慷慨就义,年仅39岁。曾耸立兖州数百年之久的两座范氏牌坊,美名远播,被誉为“天下第一坊”。两座美轮美奂的稀世牌坊和范氏祖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建立牌坊的缘由,是为了表彰范氏一门忠烈,而其中主要是彰扬范淑泰以身殉国的壮...
·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范泰
范泰:(355-428),东晋及南朝宋大臣。字伯伦,顺阳(今湖北光化西北)人。初为太学博士。荆州(治所在今江陵)刺史王忱任命他为天门太守,后升中书侍郎。桓玄-时,他居丧无礼,乃被贬于丹徒(今安徽当涂)。晋末曾任黄门郎、御史中丞。卢循起义时,他先发兵千人;加振武将军,升侍中,调任度支尚书。入宋,授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宋武景平(423-424年)初,屡议朝政得失,不被采纳,乃轻舟泛游东阳(今山东益都北)。撰有《古今善言》二十四篇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