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甘泉宫遗址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7
转发:0
评论:0
考古经过20世纪几次考察研究,甘泉宫遗址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夯筑宫墙部分保存,最高处约5米,墙基宽约8米,城墙的西、南、北三面中部辟有城门。城址内发现有大型夯土宫殿台基8处以及部分宫室基址、水道等遗迹。城东北的通天台遗址内,发现有圆形夯土台基两座,高15~16米。台基周围还有宫墙,柱洞,门枢石,陶水管道等遗迹。遗址的西南部发现有陶窑10余座。遗址内出土有石柱础、铺地砖、空心砖、筒瓦、板瓦、瓦当以及陶器、铜器、铁器、货币等遗物。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汉宫殿形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考古

经过20世纪几次考察研究,甘泉宫遗址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夯筑宫墙部分保存,最高处约5米,墙基宽约8米,城墙的西、南、北三面中部辟有城门。城址内发现有大型夯土宫殿台基8处以及部分宫室基址、水道等遗迹。城东北的通天台遗址内,发现有圆形夯土台基两座,高15~16米。台基周围还有宫墙,柱洞,门枢石,陶水管道等遗迹。遗址的西南部发现有陶窑10余座。遗址内出土有石柱础、铺地砖、空心砖、筒瓦、板瓦、瓦当以及陶器、铜器、铁器、货币等遗物。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汉宫殿形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尚书湛甘泉府第遗址
尚书湛甘泉府第遗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新塘镇解放路市头大街30号(现菊泉中学所在地),是明嘉靖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湛甘泉府第(简称:府第下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7),坐北朝南。府第原由家祠、后花园、后楼、书房、会客厅(含办公室)、大厨房和一座三开间“三世尚书”排楼等建筑物组成,四周建围墙围合,占地面积约8750平方米。门前有旷地和一口名为“三墩塘”的鱼塘,旷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鱼塘面积约2475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34700平方米。据《增城沙湛氏族谱》(1995年影印本)记载、湛氏后人回忆和老照片显示,原家祠位于府第正面,祠名为“明真儒甘泉湛先生祠。五间三进,总面阔约20米,总进深约37米。残存家祠红砂岩门匾落款刻“巡□广东监察御史门人洪垣题”和两枚分刻“婺源”、“洪垣”的印章。该残匾现保留在湛怀德祠内,落款清晰可见。祠前建“三世尚书”排楼,该排楼面阔三间,深两...
· 甘泉县
行政区划甘泉县辖3镇6乡:城关镇、下寺湾镇、道镇;桥镇乡、东沟乡、高哨乡、石门乡、雨岔乡、劳山乡。
· 华清宫遗址
建筑组成华清宫占地约1300亩,规模宏大。依骊山地势而建,宫廷由罗城围住,罗城内用内墙分成若干院落。华清宫的宫廷区平面呈梯形,中央为宫城,东部和西部为行政、宫廷辅助用房,以及贵族、官员的府邸。宫廷区的南面为苑林区,呈前宫后苑的格局。宫廷区的北面为赛球、赛马、练兵的场地,包括讲武殿、舞马台、大球场、小球场等。宫城为一个方整布局,坐南朝北,两重城垣。北面为津阳门,东开阳门,西望京门,南昭阳门,昭阳门往南为登骊山苑林区大道。宫廷区的北半部为中、东、西三路:中路津阳门外左右分列弘文馆和修文馆,其南为前殿、后殿,即外朝;东路的主要殿宇为瑶光楼和飞霜殿,为寝宫;西路诸殿为寺观,由南向北分别为功德院、七圣殿、果老堂等。宫城的南半部为温泉汤池区,除少数殿宇外,分布八处汤池供帝、后妃和皇室人员沐浴之用,自东到西分别为九龙汤(莲花汤)、贵妃汤、星辰汤、太子汤、少阳汤、尚食汤、宜春汤和长汤。开阳门以东的廓城内建...
· 太祖公甘泉传
太祖公甘泉传太祖公甘泉,号菊潭。生于清道光25年乙已岁(1845年)4月4日。他从小聪慧,勤奋好学,读书一目数行。21岁入县学,并游历洪都各书院,访求名师,学业日有进步,每课考试名列前茅,岁科考试列超等十余次。57岁(1902年)以明经进士候选训导,但此后清朝停止科举,因此未登仕途。他热心公益事业,为地方上办了大量好事、实事,德泽乡里,有口皆碑。例如创建凤山试馆及县置广益试馆;县崇圣殿屋宇高大易致损坏,经他倡首多次组织整修;二坊凤山书院年久失修,朽坏不堪,他邀集坊内诸绅捐资修缮一新;路有桥梁、茶亭亦留心维修,使得三溪港、七家桥、南江桥、憩云亭等处都能保持完好,便利行人。他关心农业生产的发展,出资兴修水陂、水坝,自越溪至下庄十里之远渠道做到灌溉配套,使得受益达百余家,面积达两千余亩。他还办理积谷,创设育婴堂,救济孤寡。由于盗贼滋扰,地方不宁,他又联合53个村庄实行保甲法,发起扶纲会,呈报上级...
· 湛甘泉与“师弟六皓”
湛甘泉与“师弟六皓”湛汝松整理陈荫明画清代文学家屈大均著了一部《广东新语》,里有有一则《师弟六皓》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怎样来的呢?民间有这样的传说:甘泉先生一生热心教育事业,中进士后,他便在京城讲学。不久,他当了京官,但他利用为母亲守丧的三年的机会,在南海西樵山大科峰兴建了大科书院,从事教育事业。三年守丧期满,你又借养病为由继续讲学。后来,他当上了尚书,三次请辞后终于在75岁获准辞官。从此,他专心教育。他在广州兴办了一所天关精舍书院。《师弟六皓》就是发生在天关精舍书院的故事。一日,天关书院来了一位叫吴藤川的老翁,他好学不倦,敬仰甘泉先生的道德学问,以77岁的高龄拜甘泉为师。甘泉被他好学精神所感动,专称他为藤川丈人,并赠送一根自己在南岳衡山书院讲学时带回来的四方竹拐杖送给他,并在拐杖上写上“不知日之将暮”的铭文,祝他“步高一步”。三年后,甘泉的学生又多了两个老叟。一个是82岁的黎养真,一位是8...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