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神宗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4
转发:0
评论:0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明神宗是明穆宗的第三子,母亲李太后原本是个宫女,以姿色美艳得宠,生神宗。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明穆宗对其很有期望,改名钧,意思是“夫钧者,言圣王制驭天下犹制器者之转钧也”。幼时朱翊钧就十分聪惠,明穆宗在宫中骑马时,年幼的朱翊钧就大叫道“父皇为天下之主,独骑疾骋,万一马惊,却如何是好”穆宗听后恩喜万分,就更喜爱朱翊钧了,马上下马过来搂朱翊钧在怀里褒赏一番。其母李氏教子非常严格,隔三差五就把儿子叫到面前谆谆教诫一番,每次经筵结束以后,都少不得督促考问他今天所学的内容。朱翊钧小时候稍有懈怠,李太后就将其召至面前长跪。隆庆六年明穆宗驾崩,朱翊钧即位,改元万历,坚持按照祖宗旧制,举日讲,御经筵,读经传、史书。而他每天读书亦十分用功,朝章典故都读很多遍,即使是隆冬盛暑亦从不间断,以后随朱翊钧年渐长而学愈进,他自己后来也常常十分得意地说:“朕五岁即能读书。”另外他的书法也十分出色,笔划遒劲...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明神宗是明穆宗的第三子,母亲李太后原本是个宫女,以姿色美艳得宠,生神宗。

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明穆宗对其很有期望,改名钧,意思是“夫钧者,言圣王制驭天下犹制器者之转钧也”。幼时朱翊钧就十分聪惠,明穆宗在宫中骑马时,年幼的朱翊钧就大叫道“父皇为天下之主,独骑疾骋,万一马惊,却如何是好”穆宗听后恩喜万分,就更喜爱朱翊钧了,马上下马过来搂朱翊钧在怀里褒赏一番。其母李氏教子非常严格,隔三差五就把儿子叫到面前谆谆教诫一番,每次经筵结束以后,都少不得督促考问他今天所学的内容。朱翊钧小时候稍有懈怠,李太后就将其召至面前长跪。

隆庆六年明穆宗驾崩,朱翊钧即位,改元万历,坚持按照祖宗旧制,举日讲,御经筵,读经传、史书。而他每天读书亦十分用功,朝章典故都读很多遍,即使是隆冬盛暑亦从不间断,以后随朱翊钧年渐长而学愈进,他自己后来也常常十分得意地说:“朕五岁即能读书。”另外他的书法也十分出色,笔划遒劲,经常亲自赐墨宝给大臣,连张居正仔细端详作品,也不得不承认皇帝的书法是“挥瀚洒墨,初若并不经意,而锋颖所落却是奇秀天成”,但张居正终究认为他应该成为一位圣君而非书法家,便劈头盖脸奏训一顿,自此直到张居正死后朱翊钧才重新接触书法。

万历中兴

神宗在位之初十年尚处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即位之初内阁纷争倾轧,阁臣之间关系恶劣,时高拱以主幼国危,痛哭时说了偶然说了一句:“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引起朱翊钧极为不满,最后在张居正与冯保添油加醋下罢免了高拱。太后将一切内务大事交由冯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军政皆由张居正主持裁决,独握大权。

在小皇帝朱翊钧以及张太后全力的支持下,张居正大刀阔斧地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清丈田亩,改革赋税,整饬军备,考察官吏,使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 ,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一改前弊。万历初年太仓的积粟达1300万石,可支用十年,国库的银两储蓄多达四百余万,国家繁荣昌盛,扭转明中业以来的颓势,是为“万历中兴”。后人在论及此段发展情况时,多归功于张居正的鞠躬尽瘁,而对朱翊钧的倾心委任却往往忽视,实际上,随朱翊钧年纪长大,他也不再是名义上的摆设,张居正可以劝导、利用他干什么,却不能强迫他干什么,他不乐意的事情,张居正也有无可奈何之时。

神宗幼年,太后及张居正都希望其成为儒家所倡导的皇帝典范。万历七年,神宗因和太监张鲸出为轻浮不检,太监冯保告知李太后。太后大怒,以罢黜威胁神宗,帝师张居正又乘机捉刀,写下罪己诏,言词犀利,以警惕皇帝。虽然保住皇位,但也因此使神宗认为颜面尽失。一次神宗在读《论语》时,误将“色勃如也”之“勃”字读作“背”音,张居正厉声纠正:“当作勃字!”声音太大,吓得神宗惊惶失措,在朝的大臣无不大惊。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张居正辅政)宫府一体,百辟从风,相权之重,本朝罕俪,部臣拱手受成,比于威君严父,又有加焉。”晚年张居正的权势之大,连神宗都有所忌惮。神宗亦意识到张居正的权力过大,“几乎震主”,为后期清算张居正埋下伏笔。张居正死后,二十岁的神宗始亲政。

而神宗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北京干旱,朱翊钧亲自以旱诏中外理冤抑,释凤阳轻犯及禁锢年久的犯人。另亲自步行至天坛祈雨,出自《明神宗实录》卷之一百六十,皇上亲自步行(将近二十里的路程)丝毫没有为难的样子,其举止从容不迫,表现的肃穆得体,百姓能一睹天颜,纷纷举首加额高呼“圣德尔”,另外又敕六部都察院等曰:“天旱虽由朕不德,亦天下有司贪婪,剥害小民,以致上干天和,今后宜慎选有司。”蠲天下被灾田租一年。

而神宗也每天办理朝政十余个小时。而且废考成法等张居正改革中弊政,诏改《景皇帝实录》去郕戾王号,安抚流民,减少徭役、税负,大大减缓社会矛盾,有勤勉明君之风范,维持了张居正死后的中兴。

明神宗

年轻的万历皇帝

明神宗

郊祀天坛中的神宗皇帝。

明神宗

定陵出土明神宗冕服像。

明神宗

清人绘神宗像。

万历怠政

万历帝的老师、第一任内阁首辅兼万历新政的策划与执行人张居正过世后,万历帝下诏追夺张居正的封号和谥号,并查抄张家。万历十七年起(1588年) ,万历帝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一说是染上鸦片烟瘾 ),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写《酒色财气四箴疏》:“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邹漪《启祯野乘》卷一《冯恭定传》中也说到明神宗荒于酒色:“因曲蘖而驩饮长夜,娱窈窕而晏眠终日。”《明史钞略》记载万历二十一年皇太后万寿时,神宗在暖阁召见王锡爵:……上曰:“朕知道了。”锡爵又奏:“今日见了皇上,不知再见何时?”上曰:“朕也要先生每常相见,不料朕体不时动火。”爵对:“动火原是小疾,望皇上清心寡欲,保养圣躬,以遂群臣愿见之望。”。后因立太子的国本之争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郊、不庙、不朝。1589年,神宗不再接见朝臣,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 。

万历二十五年,右副都御史谢杰批评神宗荒于政事,亲政后政不如初:“陛下孝亲、尊祖、好学、勤政、敬天、爱民、节用、听言、亲亲、贤贤,皆不克如初矣。” 以至于朱翊钧在位中期以后,方入内阁的廷臣不知皇帝长相如何,于慎行、赵志皋、张位和沈一贯等四位国家重臣虽对政事忧心如焚,却无计可施,仅能以数太阳影子长短来打发值班的时间。

万历四十年(1612年),南京各道御史上疏:“台省空虚,诸务废堕,上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沉之忧。” 首辅叶向高却说皇帝一日可接见福王两次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十一月,“部、寺大僚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数年,六科止存四人,十三道止存五人。”  

囚犯们关在监狱里,有长达二十年之久还没有审问过一句话的,他们在狱中用砖头砸自己,辗转在血泊中呼冤 。临江知府钱若赓被神宗投入诏狱达三十七年之久,直至其子钱敬忠上疏:“臣父三十七年之中……气血尽衰……脓血淋漓,四肢臃肿,疮毒满身,更患脚瘤,步立俱废。耳既无闻,目既无见,手不能运,足不能行,喉中尚稍有气,谓之未死,实与死一间耳。”,万历帝才以“汝不负父,将来必不负朕。”将其释放。首辅李廷机有病,连续上了一百二十次辞呈都得不到消息,最后不辞而去 。万历四十年(1612年),吏部尚书孙丕扬“拜疏自去” 。四十一年(1613年),吏部尚书赵焕也因数请去职还乡不得,于是称疾不出,逾月才终于请辞成功。 。吴亮嗣于万历末年的奏疏中说:“皇上每晚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酒醉之后,左右近侍一言稍违,即毙杖下。”

万历中期后虽然不上朝,但是不上朝并不代表不理政,之后并没有出现英宗以来的宦官之乱,也没有外戚干政,也没有严嵩这样的奸臣,朝内党争也有所控制,万历对于日军攻打朝鲜、女真入侵和梃击案都有迅速的反应,如万历二十四年,乾清坤宁两宫大火,神宗下罪己诏书,表示虽然忽略一般朝政庶务,但还是关心国家大事,而处理政事的主要方法多通过谕旨的形式向下面传递,并透过一定的方式控制朝局。

此外矿税之弊,即神宗在位期间的赋税措施,一般被是认为万历怠政的一部分,万历摆脱张居正的束缚之后,开始统治,通过向各地征收矿税银的方式,增加内库的内帑,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项弊政,也有许多的反对意见,认为矿税也有相当的好处,如矿税入内帑后大多用于国家救灾,饷军救急等。

万历三大征

神宗在军事上任用干练将校,先后发兵平定了播州(遵义)杨应龙之乱的播州之役、平宁夏哱拜之乱的宁夏之役、抵抗日本丰臣秀吉发兵侵略朝鲜以及奴儿干都司的朝鲜之役,维护了明朝的内部统一及宗主国的权威。此三场战争合称万历三大征。后世有说明军虽均获胜,但消耗甚钜,对晚明的财政造成重大负担。但实际上明代晚期仅对后金的战事,耗费就高达千余万两,远超三大征,且三大征都是不得不打之战,如若不打甚至打败了,明朝都有亡国之危。而三大征实际则由内帑和太仓库银足额拨发,三大征结束后,内帑和太仓库仍有存银,而面对萨尔浒之战的大败,朱翊钧用熊廷弼守辽东,屯兵筑城,才稍稍将东北局势扭转。 。

而被明神宗再造其国的大恩,李氏朝鲜极为感谢。即使经壬辰倭乱使朝鲜国力锐减,还是于萨尔浒之战派遣兵马助战,年年来贡,谨守藩邦职责。而在崇祯帝时曾为明朝事宜而与后金相战两次,分别是丁卯胡乱与丙子胡乱,最后不敌被逼成为后金的藩属国,力屈而服,停止使用明朝年号。但实际上官方与民间依然极为思念明朝,甚至在明朝灭亡后(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百多年依然使用“崇祯”年号,极为恭奉明朝,世代依旧视明朝为父母之国,君上之国,而非清朝。在清朝中期统治下,他们仍旧会对久已灭亡的明朝如此论述:“呜呼!皇明吾上国也。上国之于属邦,其赐赉之物,虽微如丝毫,若陨自天,荣动一域,庆流万世。……盖吾明室之恩不可忘也。昔倭人覆我疆域,我神宗皇帝提天下之师东援之,竭帑银以供师旅,复我三都,还我八路。……恩在肌髓,万世永赖,皆吾上国之恩也。” 可见明神宗发动朝鲜之役,在扩展明朝在东亚的威望以及影响力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西学东渐

利玛窦在万历二十八年(1601年)觐见了神宗,向神宗进呈《万国图志》、自鸣钟、大西洋琴等西方方物,获得了神宗的信任。  

利玛窦还与进士出身的翰林徐光启交情最好。除利玛窦外,传教士还有意大利的熊三拔、艾儒略,日耳曼人汤若望等人 。

西方传教士把西方数学、天文、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还有西方文化传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明神宗

荷兰地理学家约道库斯·洪第乌斯编制的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明朝版图。

明神宗

上刻“大明万历年制”的御用毛笔

国本之争

万历九年,神宗在向太后请安时临幸一名宫女,生下了长子朱常洛(后来的明光宗泰昌皇帝)。因为朱常洛是宫女所生,神宗不喜欢他,且有意立爱妃郑氏所生的朱常洵为太子。万历十四年群臣上奏请神宗即立常洛为太子,万历以常洛尚年幼体虚未定,拖延不决。

万历二十一年,明神宗变本加厉,下手诏要将皇长子朱常洛、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同封为藩王,以后再选择其中适合人选为太子。朝臣听闻一片哗然,纷纷上奏神宗。如雪片般飞来的痛批奏折,使神宗倍感压力,迫于众议只好不得已收回前命。直到万历二十九年,朱常洛已年满二十岁,立储一事已不可拖延,神宗才立其为皇太子。

而长久以来的国本之争引发出了两次妖书案,这些案件即是朝廷大臣内哄的缩影,可说是东林党争。

女真崛起

此时东北女真族兴起,成为日后中原的隐患。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女真酋长努尔哈赤自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凑“七大恨”,建国号为后金。四十六年四月,女真兵克抚顺,朝野震惊 。为了应付女真,自万历四十六年九月起,先后三次下令加派全国田赋,时称辽饷,明末三饷之始。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辽东经略杨镐四路进攻后金,在萨尔浒之战大败,死四万余人,开原和铁岭沦陷,首都燕京震动。朱翊钧用熊廷弼守辽东,并给予其大力支持,屯兵筑城,才稍稍将东北局势扭转。虽然明神宗多年未正式上朝,但大到朝鲜之役,小到顺天府祈雨,均由皇帝在内宫作出,并发各部门直接执行。

 

驾崩

萨尔浒之战后辽东陷,神宗郁郁寡欢,焦劳国事,隔年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明神宗驾崩于弘德殿 ,享年58岁。临终前遗诏指出大臣应勉以用心办事,以及废矿税,起用建言而得罪的官员等。光宗即位后葬于定陵。泰昌帝即位后,为其上庙号神宗。

临终遗言:

明神宗遗诏:

任用官吏

内阁首辅

名将

戚继光

李成梁

麻贵

熊廷弼

王崇古

谭纶

李如松

沈有容

太监

冯保:万历初年司礼监掌印兼秉笔太监,与张居正合作铲除高拱,助其成为首辅,后被除。

张鲸:掌东厂。助万历罢除冯保后任秉笔太监。性刚果。

陈增:矿税太监。增肆恶山东者十年。

陈奉:御马监奉御。每托巡历,鞭笞官吏,剽劫行旅。

高淮:尚膳监监丞。掠夺民财甚剧。辽东矿监,其党横行,激起民变。

梁永:御马监监丞。掠夺民财甚剧。

陈万化: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为人平恕识大体。

魏忠贤:明末阉党领袖,与东林党激烈斗争,爆发东林党争。

人物评价

官方评价

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明神宗显皇帝实录》总评万历皇帝一生说:“盖上仁孝圣神,迥绝千古,享国愈久,圣德弥隆,无挽近综核之烦,而自臻治古几康之理。海内沐浴玄化几五十年,国祚灵长,永永无极,所培毓远矣。先是因秉轴者惩操切之过,不无稍剂以宽大,而上明习政事,乾纲独揽,予夺进退,莫可测识。晚颇厌言官章奏,概置不报,然每遇大事,未尝不折衷群议,归之圣裁。中外振耸,四封宴如,虽以忧勤之主极意治平而不得者,上独以深居静摄得之,周之成康,汉之文景,未足况也。至慈护先考,终始无间,尤非草野所得窥,而为尧为舜之旨,更谆谆以期。 ……庙号曰神,殆真如神云。”

正面

黄汝良:“仓箱红朽无忧岁,南北敉宁不用兵。北塞称臣四十年,封疆无数获生全。”

姚希孟(1579—1636):“缅怀祖德岂难跻,八柄河魁手自持。凤诏未闻传墨敕,貂珰只许贡朱提。兵符细柳将军令,国计元和宰相稽。蝉鬓秀才垂紫袖,批红不改旧标题。”

钱谦益(1582—1664):“国家修明昌大之运,自世庙以迄神庙,比及百年,可谓极盛矣。”“万历中,正国家日中豫泰之候。”“当盛明日中,君臣大有为之日。”“呜呼,我神宗显皇帝,丕承谟烈,久道化成,制科取士,人物滋茂。”

王时敏(1592—1680):“神宗之世,海内乂安,生民不见兵火。”

谈迁(1593—1657):“今吏民嗷嗷,追念宽政,讴吟思慕,虽改代讵一日忘之哉?”

夏允彝(1596—1645):“神庙冲龄践祚,睿质夙成……士大夫以气节相矜,虽无姚、宋之辅,亦无愧开元之盛时也。”“神庙睿圣非常,虽御朝日希,而柄不旁落,止以鄙夷群臣之故,置庶务于不理。士大夫益纵横于下,而国事大坏。”

陈洪绶(1599—1652):“枫溪梅雨山楼醉,竹坞香茶佛屋眠。得福不知今日想,神宗皇帝太平年。”

吴伟业(1609—1671):“余尝惟国家当神宗皇帝时,天下平治。”“以余所闻,神宗皇帝时,士大夫以读书讲学相高。”“余生也晚,犹见神宗皇帝之世,江南土安俗阜,风习最为近古。”

顾炎武(1613—1682):“昔在神宗之世,一人无为,四海少事。”

彭孙贻(1615—1673):“眼见万历年,朝野穆清昊。”“风光漫思江南乐,父老还思万历年。”

方孝标(1617—?):“此时神庙正垂衣,四海烽清禾黍肥。”

吴嘉纪(1618—1684):“酒人一见皆垂泪,乃是先朝万历钱。”

徐枋(1622—1694):“神宗朝正当国家全盛。”

李邺嗣(1622—1680):“神宗全盛日,海内一愁无。尚及闻遗老,今犹哭鼎湖。”

汪琬(1624—1691):“琬尝追溯神宗之世,国家方承平无事。”“神宗德泽犹在人心。”

曾灿(1625—1688):“神宗乙巳年,中原边辅无烽烟。圣人御极贤者出,粟米流脂贯朽钱。”

陈维嵩(1625—1682):“先朝神宗御宇五十余载,六服休畅,被润泽而大丰美。”

吕留良(1629—1683):“生逢神庙间,貌古性亦淳。海宇忘兵革,冠佩何彬彬。当时不知好,今忆真天神。三十后少年,语之笑且嗔。”

魏世效(1659—?):“万历之四十六年,天下熙暤。当斯时也,物安其性,民安其业,濡染涵育,莫不知立身爱君之道。而敦庞之风,谦下之节,亦惟此时人能有之。”

负面

《明史·神宗本纪》:“故论考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赵翼《廿二史札记·万历中矿税之害》:“论者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

清高宗在《明长陵神功圣德碑》则道:“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天启时阉宦之专横,大臣志在禄位金钱,百官专务钻营阿谀。及思宗即位,逆阉虽诛,而天下之势,已如河决不可复塞,鱼烂不可复收矣。而又苛察太甚,人怀自免之心。小民疾苦而无告,故相聚为盗,闯贼乘之,而明社遂屋。呜呼!有天下者,可不知所戒惧哉?”

轶事

喜好读书

自从张居正去世以后,万历终于能摆脱出翰林学士的羁绊,而自从他成为父亲以来,李太后也不再干预他的生活。但是,皇帝自幼聪惠,在这个时候确实已经成年了,他已经不再有兴趣和小宦官去打闹,而是变成了一个喜欢读书的人。

御史拿人

明朝遗民李长祥在“天问阁集”的“刘宫人传”中也对万历皇帝有过高度评价,甚至认为万历皇帝比起东汉光武帝,唐太宗来,品德更在其上。

明末流离出宫的一个老宫女刘氏曾在万历年间任职。他与李长祥讲述当年的事情“一天内官(太监)持朱笔写的传票给万历皇帝看,皇帝看完不说话,太监说“连皇帝身边侍的左右内官都容不下,还敢来拿。”皇帝沉默了一回,便回答说“朱票拿人是巡城御史的职责,怎么能夺他权柄,阻碍他执法,况且你们一定是干了些什么坏事。这事朕不管,人就随他拿去吧。”这时候皇帝还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后来李长祥览神宗遗事,原来是当年有一人告内官于御史,御史不知道他已经进宫了,即出朱票拿人。手持朱票去拿人的也不是有经验的人,直接走到午门去索问。一众内官马上就大怒并把票夺走,走到皇帝面前奏上此事,皇帝说的话就跟老宫女刘氏一模一样,居然两事能互相对证。

李长祥也不禁大加赞许“呜呼圣人哉,圣人哉......考当日所为,亦饰语耳,若神宗乃真有其实,虽唐虞三代之令主,何以加此。其能使海内家给人足,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者四十八年,有以哉!”  

怠政之谜

明神宗据说其生前肥胖,向其母李太后请安完后要两人搀扶。 明神宗尸骨被发掘后,发现其驼背后左右脚短,但学者认为神宗生前并不适用。一说神宗生前从未走出过紫禁城,也不符史实,《明神宗实录》均载,祭先皇陵、祭天、祈雨、祭孔、祭先农等重大仪式均由皇帝主持,且亦有参与骑马、步行,均不见有载其残颓之说,尸体上发现的残缺应该是年老时造成的,而非先天疾病,且人称三十年不上朝的神宗,其实都有在内廷批奏折、发令等,并非完全不事朝政。

与英国交流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给当时在位的神宗皇帝写了一封亲笔信,希望两国开展贸易往来以及在其他领域交流的愿望。同时还派使者约翰·纽伯莱出使明朝,将这封亲笔信递交给神宗。然而使者在途中遇难,但是这封亲笔信却没有丢失,伊丽莎白一世无奈与此,称为她的终身遗憾。现在这封亲笔信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

伊丽莎白一世写给明朝万历皇帝的亲笔信内容如下:

家庭成员

妻妾

孝端显皇后王氏,皇后,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合葬定陵,主祔庙。

温肃皇贵妃王氏,光宗朱常洛生母,初封恭妃,后进皇贵妃,崩,谥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葬天寿山。明熹宗谥曰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迁葬定陵,祀奉慈殿。

恭恪皇贵妃郑氏,初封贵妃,后进皇贵妃。薨,谥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葬银泉山。明安宗谥曰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

恭顺皇贵妃李氏,初封敬妃。薨,谥恭顺荣庄端静皇贵妃 。明昭宗谥曰孝敬恭顺荣庄瑞靖敬天光圣太皇太后。

宣懿昭妃刘氏 ,思宗尊为太妃。

庄靖德妃许氏

温静顺妃常氏

清惠顺妃李氏 :(?-1623年),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八月册封顺妃,生有皇幼子朱常溥和皇天台公主朱轩媺(皆早夭,次序不详)。 天启三年薨逝,谥号清惠,袝葬银钱山恭顺荣莊端靖皇贵妃旁。

贤妃魏氏

端妃周氏

宜妃杨氏

僖妃王氏

端靖荣妃王氏

荣嫔李氏

德嫔李氏

伟嫔耿氏

和嫔梁氏

敬嫔邵氏

顺嫔张氏

慎嫔魏氏

侍御胡氏,未获正式册封

兄弟

宪怀太子朱翊釴

靖悼王朱翊铃

潞简王朱翊镠

子女

光宗朱常洛(1582 - 1620),母孝靖太后王氏,继皇帝位一月后死去。

邠哀王朱常溆(1585年),甫生即死 。

福忠王朱常洵(1586 - 1641),母恭恪皇贵妃郑氏,被李自成所杀。追尊明恭宗。

沅怀王朱常治(1587 - 1588),母恭恪皇贵妃郑氏,生一岁殇。

瑞王朱常浩(1590 - 1644),母端妃周氏,被张献忠所杀。

惠王朱常润(1594 - 1647),母敬妃李氏,南明时被清廷所杀。

桂端王朱常瀛(1597 - 1645),母敬妃李氏。追尊明礼宗。

永思王朱常溥(1604 - 1606),母顺妃李氏,两岁殇。

荣昌公主朱轩媖 (1582 - 1647),母孝端显皇后,万历二十四年下嫁杨春元。四十四年,春元卒。久之,主薨。

云和公主朱轩姝 (1584 - 1590),母皇贵妃郑氏,七岁早薨,追册。

静乐公主朱轩妫 (1584 - 1585),母荣妃王氏,薨于万历十三年闰九月戊午。

云梦公主朱轩嫄 (1584 - 1587),母孝靖太后,明光宗同母妹。四岁早薨,追册。

仙居公主朱轩姞 (1584 - 1585),母德嫔李氏,万历十二年七月二十日生,同年十二月三十日薨逝。

灵丘公主朱轩姚 (1588 - 1589),母皇贵妃郑氏,于万历十六年八月甲午生,万历十七年五月庚申薨。

寿宁公主朱轩媁 (1592 - 1634),母皇贵妃郑氏,二十七年下嫁冉兴让。

泰顺公主朱轩姬 (? - 1593),母德嫔李氏,夭折,追册。

香山公主朱轩嬁 (1598 - 1599),母德嫔李氏,在万历二十七年正月庚戌赐名,六月庚寅即薨。

天台公主朱轩媺 (1605 - 1606),母顺妃李氏,夭折,追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神宗是怎样处理朝政的?明神宗为何不爱上朝
万历十四年(1586),神宗传谕内阁,说自己“一时头昏眼黑,力乏不兴”;万历十八年,神宗又说自己“腰痛脚软,行立不便”;万历三十年,神宗召首辅沈一贯入阁交代后事;万历四十年,南京各道御史上疏:“台省空虚,诸务废堕,上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沉之忧。”神宗10岁当上皇帝,20岁亲政,24岁开始就因身体原因极少上朝,27岁以后干脆避居宫门之内,不再上朝。当时,他处理政事的方法都是通过谕旨向臣下传递,就连“万历三大征”也是以这种方式处理的。最初,神宗只是不愿意上朝听政,后来他竟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这位皇帝不仅自己不处理政事,也不授权给大臣处理,整个国家的运转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很多地方官员编制都出现了问题,出现官位空置的现象,朝野上下则党派林立,相互争斗。因此,《明史》中是这样评价神宗的:“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关于神宗不理朝政这一荒诞的做法,很早的时候就有人批评他...
· 明神宗朱翊钧简介明神宗最爱的女人是谁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汉族,明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务,在军事上发动了“万历三大征”,平定了哱拜叛乱和杨应龙叛乱,对外帮助朝鲜击败侵朝日军。后期不理朝政,经常罢朝。女真在东北迅速崛起,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明军。此后,明朝国势衰微。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明神宗万历皇帝与郑贵妃郑氏(1565-1630),明神宗朱翊钧之皇贵妃。大兴(今北京大兴)人。明万历初入宫,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生皇三子朱常洵后,晋封皇贵妃,因太子久不立,外廷疑郑氏有立己子谋。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太子册立。万历四十一年,奸人孔学为陷害太子,牵连郑贵妃,梃击案又有郑...
· 明神宗朱翊钧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明神宗墓在哪
明神宗朱翊钧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明神宗墓在哪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活了58岁,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执政后期荒于政事,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钧崩,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
· 明神宗朱翊钧简介明神宗万历皇帝专宠郑贵妃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汉族,明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务,在军事上发动了“万历三大征”,平定了哱拜叛乱和杨应龙叛乱,对外帮助朝鲜击败侵朝日军。后期不理朝政,经常罢朝。女真在东北迅速崛起,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明军。此后,明朝国势衰微。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明神宗万历皇帝与郑贵妃郑氏(1565-1630),明神宗朱翊钧之皇贵妃。大兴(今北京大兴)人。明万历初入宫,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生皇三子朱常洵后,晋封皇贵妃,因太子久不立,外廷疑郑氏有立己子谋。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太子册立。万历四十一年,奸人孔学为陷害太子,牵连郑贵妃,梃击案又有郑...
· 明神宗朱翊钧的一生张居正被抄家源于明神宗
朱翊钧少年即位,可以说在亲政前一直活在张居正的阴影之下,亲政后也并没有完全消除阴影,直到张居正死之后的情况才有所改善。当然,也就因为这样,朱翊钧在张居正死后改变极大的执政态度也有了解释的原因。明神宗朱翊钧的一生朱翊钧出生于1562年,他是他父亲的第三个孩子,前面有两个哥哥,但是早逝,所以,他可以说是注定要当皇帝的。六岁时就被他的父亲明穆宗立为太子。朱翊钧立为太子四年后因为父亲驾崩就登上了帝位,即位后他的年号被称为万历。当时,少年登基的朱翊钧谨遵父令,勤勉执政,也很听辅佐大臣的话,实行了很多有利于发展的改革措施,也主持了非常著名的事件--“万历三大征”。据说,当时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百姓生活安逸富足,这时期也被后世誉为“万历中兴”。网络配图但这欣欣向荣的景象却没有持续很久。张居正死后的第四年,也就是朱翊钧即位十四年,他开始沉迷酒色,后来还因为要立谁为太子的事情与内阁争执,最后干脆三十年都不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