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甲申之变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1
转发:0
评论:0
明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朝政涣散,官员腐败,民不聊生。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大明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在众多农民百姓的支持下,相继攻克了襄阳、汝州并顺利占领西安。而日渐壮大的义军,目标远不如此,明天子所在的北京,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闯王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称帝,定都西安,国号为“大顺”,年号“永昌”。其后李自成继续率军攻城略地,一路过关斩将,兵锋直指明朝京师。李自成像对此危急形势,崇祯帝派出了大学士李建泰前去抗压李自成。然而李建泰非但握兵不发,反倒捣毁自己的城池,作乱其中而后投降李自成。抵抗不成,崇祯帝又从各地抽兵前来勤王。可勤王之兵亦多数对明廷失去信心,要么半路投降,要么推诿不前。明朝政权早已腐烂不堪,朝臣大员都揣度圣意,伴君如伴虎,君臣隔阂,良策不行,迁都之议也难以推进。更不免朝臣渐生二心,明廷此时可谓忠良尽失,无官可任。最后,崇祯帝无奈之下,派遣太监作为监军,前...

明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朝政涣散,官员腐败,民不聊生。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大明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在众多农民百姓的支持下,相继攻克了襄阳、汝州并顺利占领西安。而日渐壮大的义军,目标远不如此,明天子所在的北京,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闯王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称帝,定都西安,国号为“大顺”,年号“永昌”。其后李自成继续率军攻城略地,一路过关斩将,兵锋直指明朝京师。

甲申之变

李自成像

对此危急形势,崇祯帝派出了大学士李建泰前去抗压李自成。然而李建泰非但握兵不发,反倒捣毁自己的城池,作乱其中而后投降李自成。

抵抗不成,崇祯帝又从各地抽兵前来勤王。可勤王之兵亦多数对明廷失去信心,要么半路投降,要么推诿不前。明朝政权早已腐烂不堪,朝臣大员都揣度圣意,伴君如伴虎,君臣隔阂,良策不行,迁都之议也难以推进。更不免朝臣渐生二心,明廷此时可谓忠良尽失,无官可任。最后,崇祯帝无奈之下,派遣太监作为监军,前往督战。由内而外腐烂的明朝政权此时已是摇摇欲坠,朝中无可用之臣,城下无可战之师,京师一旦受击,恐难自保。

甲申之变

崇祯帝像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渡过黄河,攻占太原。其后,连克宁武关,并下令。大同总兵姜瓖投降,李自成占领大同。十八日,进攻畿(jī)南。二十五日,至彰德,赵王朱常㳛(yú)投降。

三月,李自成进军北京。先入居庸关,监军杜之秩、总兵唐通缴械投降。十六日,轻而易举拿下昌平,焚毁明十二陵享殿。十七日,到达北京。炮轰阜成门、广安门、西直门,守卫官兵不战自降。面对“天下苦秦久矣”的心理状态,李自成一路征战,所到之处大多将士不战而降,明朝迅速土崩瓦解。十八日,此时,李自成驻军门外,遣降臣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秘密谈判,意在使崇祯帝禅位。崇祯大怒,决定亲自讨伐李自成,谈然破裂。

崇祯帝未及动身,明廷内部官宦早已暗议“开门迎贼”。而李自成之前提出的“均田赋”口号,早已笼络了备受明朝压迫的民心,有歌谣流传:“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于是百姓争相迎接。此外,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他已做好准备顺理成章登上皇位,所以他下令入城官兵必须秋毫无犯,违者立斩。上有朝中官员暗中相助,下有京师百姓作为群众基础,李自成毫无阻拦地踏进广宁门,北京外城沦陷。

十九日,崇祯皇帝闻讯,诏臣议策,然文武官员,一无所至。崇祯知道败局已定,明已无翻身之力。于是前往坤宁宫,逼死皇后、亲刃子女。最后与太监王承恩来到煤山,悲愤自缢,时年三十四岁。维持了两百多年的明朝政权就此灭亡,农民起义军建立起来的大顺朝取而代之。

甲申之变

崇祯帝煤山自缢

李自成顺利攻占北京城。然自己毕竟只是一介布衣,能力通识终究有限。夺取政权后,李自成开始盘剥旧臣,掳掠百姓,不问民生,行事荒唐,民心尽失。之后在山海关被清军重挫,回京仓促登基,而后逃离北京,辛苦建立的大顺政权,最终不过是昙花一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甲申
甲申年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1年称“甲申年”。以下各个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24,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1,除以12的余数是9,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甲申年”:甲申月天干乙年和庚年,立秋到白露的时间段,就是甲申月:……1975年8月立秋到9月白露1980年8月立秋到9月白露1985年8月立秋到9月白露1990年8月立秋到9月白露1995年8月立秋到9月白露2000年8月立秋到9月白露2005年8月立秋到9月白露……甲申日阳历平年甲申日以下阳历平年日期都是甲申日:阳历平年甲申日阳历闰年甲申日以下阳历闰年日期都是甲申日:阳历闰年甲申日甲申时天干乙日和庚日,北京时间(UTC+8)15时到17时,就是甲申时。参考资料中央研究院计算中心两千年中西历转换
· 甲申传信录
目录卷一《睿谟留憾》卷二《疆埸裹革》卷三《大行骖乘》卷四《跖?遗脔》卷五《槐国衣冠》卷六《赤眉寇略》卷七《董狐剩䇲》卷八《桑郭余铃》卷九《戾园疑迹》卷十《使臣碧血》参见烈皇小识
· 甲申国难是指什么在甲申国难中死了多少人
甲申国难是什么?公元1644年按农历算为甲申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是苦难深重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之中,李自成农民军围困京城,崇祯皇帝自缢大明亡国,吴三桂放清兵入关,清军汉民等等事件都集结于这一年当中,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一年是灾难深重的一年,所以史书记载时又称为甲申国难。甲申国难历史图片其实甲申国难初期仅是指代大明亡国这一事件,但是随着清兵入关,并伴随着令人发指的兽虐行为,以及剃发易服等一系列举措的激起了汉民的种种抵抗,清军开始了在各地惨绝人寰的大,全国人口在这一年锐减千万,很多敌方不止一次遭到,杭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这一年,所以甲申国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指代之后出现的这一系列大所代表的清政府的。究其根本,甲申国难是时局动荡造成的,但和民族之间的冲突也有着莫大的关系,汉族人民自古信奉不剃发的习俗,而满清入关即要求剃发易服,发髻不得超过一钱大小,自然和民众起了冲突,而之后...
· 什么是甲申国难?甲申国难有什么争议?
甲申之变,指的是明末李自成攻入大明首都北京,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灭亡,随后清军入关的历史事件。甲申就是中国明末甲申的这一年即1644年,是崇祯十七年,又是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这年春天,在中国大地上,以朱由检为首的大明、以福临为首的大清和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三大政权,为争夺国家最高统治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清朝据有东北,先后四次入关,得胜而归,正在寻求据有全国统治权的策略。李自成农民军在中原战场上六次击溃明军主力,入据关中,建国大顺,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逼向北京。明王朝积重难返,两面作战,处于南北夹击之中,面临崩溃的边缘,继续倾尽全力,为挽救危局而努力。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克了北京,统治了中国276年的大明王朝宣告灭亡。仅过了40天,满清军队南下,并迅速摧毁了起义军的汉族大顺政权,以及江南的明朝残余势力,从此开始了满族清朝对全中国的统治。明朝的灭亡是汉族王朝体系的一次崩溃,汉族王朝...
· 甲申国难的背景是什么?怎么评价甲申国难
明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突出表现在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在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压榨下,全国各地反抗斗争层出不穷,陕西地区成为农民起义的中心地。陕西长期以来是全国社会矛盾的焦点,这儿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农民生活比其他地区更为困苦,阶级矛盾尖锐。这一地区又是蒙、汉、回民杂居地区,是激烈的民族斗争场所,各族人民与明朝统治者矛盾很深。因此,陕西地区成为最早酝酿和爆发农民起义的地区。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赋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白水县农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进行斗争,他高声问大家:“谁敢杀死知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杀。”于是王二率饥民冲进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王二首义点燃了农民战争的星星之火,各地纷纷响应。天启八年(1628年),陕西府谷王嘉胤、汉南王大梁、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