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川寨之战
在好水川之战后,朝廷震惊,担心夏军继续进兵,下诏修建潼关防御工事,此举引起关中百姓震恐,宋仁宗意识到这个做法的错误,又下令拆掉已经修好的工事,安定民心。
宋廷看到的,西夏也看到了,那个张元在看到宋廷加强了西夏经常交战的南方宋夏边境军事力量,而偏向东方的关中兵力空虚,于是又撺掇李元昊起兵夺关中,入长安,以为根据,李元昊自无不从。
仁宗康定三年(1042)闰九月,经过休整的元昊又一次发动了对宋的大规模作战。这次元昊的主攻目标为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决战地点选在定川寨。
定川寨在镇戎军西北面,“西控六盘山一带,太平兴国中置,东至州四十里,西赵林寨二十里,西南仪州制胜关三十里,北至山寨五十里”,地势十分险峻,是宋廷得以拒险的重要关隘。
好水川之役后,宋廷完全采取守势,将频发战事的今陕西地区划分为鄜延、环庆、泾原、秦凤四路。大力提拔军事骨干,加强防务:以范仲淹知庆州,韩琦知秦州,庞籍知延州,王沿知渭州,分区守防,各负其职。
宋廷划分的四路中,泾原平坦辽阔,无险可守,是最为薄弱的地域。元昊所以选择泾原为突破点,因为这里除了地形有利外,渭州知州王沿既不熟悉边事,也不是一个具备指挥才能的人。
这一年,元昊采纳宰相张元的建议,从天都山出发,向南行进,准备攻取镇戎军后,经渭州深入关中。
元昊集合10万兵马,分两路进军。一路奔刘璠堡(今宁夏海原西南),一路奔彭阳城(今宁夏固原东北),准备分进合击,于镇戎军会师。
知州王沿得悉西夏军从天都山大举出动,忙派泾原路总管葛怀敏率兵据瓦亭寨拦击夏军。按照王沿的部署,葛怀敏将在第背城安营扎寨,诱敌深入,伺机出击。然而,葛怀敏率领缘边都巡检使向进、刘湛几名部将行至瓦亭寨时,没有遭遇夏兵,于是擅作主张,领兵向养马城进发。与此同时,镇戎军统领曹英、泾原路都监李知和、王保、王文、镇戎军都监李岳、西路都巡检使赵璘等也都领兵前来会合。此时谍报元昊军已进入镇戎军界,部将建议葛怀敏说:“敌人远来,利于速战速决,他们人数众多,势不可挡。现在的办法,应当以奇计制之,应该依靠马栏城布置栅栏,切断敌人退路,固守镇戎城,来保障粮饷通道,等到敌锐气衰竭了再去进攻,才能取得胜利。不然的话,必定会打败仗。”葛怀敏没有采纳。并下令兵分四路——向进、刘湛出西水口,曹英、李知和出刘璠堡,泾原路都监赵珣出莲花堡(今甘肃隆德西),葛怀敏自己率军进击定西堡,四路并进,会师于定川寨。
葛怀敏并不擅长军事指挥,他的这种部署正中元昊心意:为了诱敌深入,元昊早已在定川寨做好一切准备,只等葛怀敏的主力到来。为了能全歼宋军,元昊还下令烧毁定川寨后面定川河上的木桥,断绝宋军退路;又派人切断流经定川寨的水道,使宋军无水可饮。
葛怀敏一到达定川寨,立即陷入埋伏,遭夏兵迎头痛击。
元昊亲率精锐部队,将葛军重重包围,分割围剿。混战之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会合于定川寨的几路宋军乱作一团,纷纷向西南寨内逃亡。葛怀敏的军队也争相强挤奔入寨,元昊趁乱率军掩杀,宋兵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葛怀敏被踩踏得昏死过去,幸好这时赵珣的骑兵赶到,击退夏军,葛怀敏等才得以逃入瓮城之内。
夜晚,葛怀敏与诸将商议向外突围。
葛怀敏引军退到长城边,发现道路已被夏兵截断。宋军再次陷入夏兵的重围之中。元昊率军四面夹击。葛怀敏、曹英等十余人全部战死。宋兵残部、马匹全部纳入元昊囊中,成为战利品。
定川寨之战,西夏又一次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并趁势挥师直捣渭州、攻城略地,最后满载而归。
连战连捷,西夏劫掠到了大量的财富。至此,西夏与宋、辽鼎足之势已成,自元昊1032年称帝至夏末帝1227年出降蒙古被杀灭国,国祚近二百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