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迦派
萨迦派(sa-skya-pa)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形成的一个重要教派,也是后藏地方旧贵族昆氏家族掌握的一个教派。北宋熙宁六年(1073),贡却杰波在后藏萨迦建寺弘法,后以此寺为主寺,形成萨迦派。“萨迦”,藏语意为“白土”,据说是因为寺庙所在地的土质呈现灰白色而得名。又因该教派寺院墙上刷有红、白、蓝三色条纹,故俗称“花教”。
贡却杰布死时,其子贡噶宁布(庆喜藏,1092—1158)方10岁,寺院暂由巴日仁波且代管。贡噶宁布努力学习佛教知识,成年后继教主位,并建立了完整的“道果教授”,使之成为该派的核心教法,萨迦派势力由此得到很大扩充,他被尊为“萨钦”(萨迦大师),列为“萨迦五祖”之首。
到“萨迦四祖”贡噶坚赞(庆喜幢,1182—1251),萨迦派开始了突变性的发展。此时的萨迦派,以“教政合一”的形式,直接控制着当地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成为卫藏地区最强大的实力集团。1245年,四祖派他的两个侄子——10岁的八思巴和6岁的恰那多吉先赴凉州,他和卫藏地区各种势力交换意见后,于1246年到达,次年与阔端晤面,并为阔端治好了病,深得阔端信服。
八思巴(1235—1280)意谓圣者、神童,是人们对他的尊称,原名罗追坚赞(慧幢),是“萨迦五祖”。1260年,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位,封八思巴为国师。在元朝中央的大力支持下,萨迦派的政治、经济力量和社会影响空前加强,成为居领导地位的教派。八思巴的家族和萨迦派教徒倍受朝廷重用,受封为帝师的有十余人,被封为王、司空、国公和各级官吏的更多。
自14世纪上半叶,元朝开始衰落,萨迦派失去了中央政权的强大支持,卫藏地区新的教派和封建集团崛起,加上内部纷争,萨迦派逐渐式微,仅保持法王的称号和官衔。1354年,帕木竹巴绛曲坚赞消灭了萨迦地方政权,取其辖地。
从此,萨迦派政治,逐渐向纯宗教领域复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