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辽史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9
转发:0
评论:0
成就《辽史》主要依据史料为辽末耶律俨的《皇朝实录》、金朝陈大任的《辽史》及南宋叶隆礼的《契丹国志》等。《辽史》有的方面很有特色,例如《百官志》分别记述“北面官”、“南面官”,较好地反映了当时为了适应各民族特点而分别设治的特点。又新创《营卫志》和《兵卫志》记述契丹贵族的政治军事组织。《辽史·食货志》不足四千字,却如实的记载了契丹国的经济发展历史,“马逐水草,人仰潼酪,挽强财生,以给日用。”到了部落时期,“其富以马,其强以兵,糗粮刍茭,道在是矣”,乃至于辽太祖阿保机“平诸弟之机,弭兵轻赋,专意于农”。另外《辽史》也灵活应用“表”的体例。缺失罗继祖撰有《辽史校勘记》八卷,序中指出,《辽史》“缪戾非偻指所可计”,例如耶律洪基在位期间第三个年号“大康”就被讹为“太康”,第五个年号“寿昌”则被误为“寿隆”。另外辽国曾多次改国号,先称契丹、后称大辽、又称大契丹、又称大辽,《辽史》竟未提及。《辽史》各〈纪...

成就

《辽史》主要依据史料为辽末耶律俨的《皇朝实录》、金朝陈大任的《辽史》及南宋叶隆礼的《契丹国志》等。《辽史》有的方面很有特色,例如《百官志》分别记述“北面官”、“南面官”,较好地反映了当时为了适应各民族特点而分别设治的特点。又新创《营卫志》和《兵卫志》记述契丹贵族的政治军事组织。《辽史·食货志》不足四千字,却如实的记载了契丹国的经济发展历史,“马逐水草,人仰潼酪,挽强财生,以给日用。”到了部落时期,“其富以马,其强以兵,糗粮刍茭,道在是矣”,乃至于辽太祖阿保机“平诸弟之机,弭兵轻赋,专意于农”。

另外《辽史》也灵活应用“表”的体例。

缺失

罗继祖撰有《辽史校勘记》八卷,序中指出,《辽史》“缪戾非偻指所可计”,例如耶律洪基在位期间第三个年号“大康”就被讹为“太康”,第五个年号“寿昌”则被误为“寿隆”。另外辽国曾多次改国号,先称契丹、后称大辽、又称大契丹、又称大辽,《辽史》竟未提及。《辽史》各〈纪〉、〈志〉、〈传〉相互抵牾处不少,人物有名无姓,或只载称号,而不载姓名。《辽史》也有人物重复的缺失,如帖剌耶、蒲古只也、匝马葛是一人三名。《辽史·耶律倍传》称耶律稍等“各有传”,但《辽史》却没有。

内容

本纪

本纪第一 -太祖上

本纪第二 - 太祖下

本纪第三 -太宗上

本纪第四 - 太宗下

本纪第五 -世宗

本纪第六 -穆宗上

本纪第七 - 穆宗下

本纪第八 -景宗上

本纪第九 - 景宗下

本纪第十 -圣宗一

本纪第十一- 圣宗二

本纪第十二 - 圣宗三

本纪第十三 - 圣宗四

本纪第十四 - 圣宗五

本纪第十五 - 圣宗六

本纪第十六 - 圣宗七

本纪第十七 - 圣宗八

本纪第十八 -兴宗一

本纪第十九 - 兴宗二

本纪第二十 - 兴宗三

本纪第二十一 -道宗一

本纪第二十二 - 道宗二

本纪第二十三 - 道宗三

本纪第二十四 - 道宗四

本纪第二十五 - 道宗五

本纪第二十六 - - 道宗六

本纪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本纪第二十八 - 天祚皇帝二

本纪第二十九 - 天祚皇帝三

本纪第三十 - 天祚皇帝四

志第一 - 营卫志上

志第二 - 营卫志中

志第三 - 营卫志下

志第四 - 兵卫志上

志第五 - 兵卫志中

志第六 - 兵卫志下

志第七 - 地理志一

志第八 - 地理志二

志第九 - 地理志三

志第十 - 地理志四

志第十一 - 地理志五

志第十二 - 历象志上

志第十三 - 历象志中

志第十四 - 历象志下

志第十五 - 百官志一

志第十六 - 百官志二

志第十七上 - 百官志三

志第十七下 - 百官志四

志第十八 - 礼志一

志第十九 - 礼志二

志第二十 - 礼志三、礼志四

志第二十一 - 礼志五

志第二十二 - 礼志六

志第二十三 - 乐志

志第二十四 - 仪卫志一

志第二十五 - 仪卫志二

志第二十六 - 仪卫志三

志第二十七 - 仪卫志四

志第二十八 - 食货上

志第二十九 - 食货下

志第三十 - 刑法上

志第三十一 - 刑法下

表第一 - 世表

表第二 - 皇子表

表第三 - 公主表

表第四 - 皇族表

表第五 - 外戚表

表第六 - 游幸表

表第七 - 部族表

表第八 - 属国表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 - 肃祖昭烈皇后萧氏・懿祖庄敬皇后萧氏・玄祖简献皇后萧氏・德祖宣简皇后萧氏・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太宗靖安皇后萧氏・世宗怀节皇后萧氏・世宗妃甄氏・穆宗皇后萧氏・景宗睿智皇后萧氏・圣宗仁德皇后萧氏・圣宗钦哀皇后萧氏・兴宗仁懿皇后萧氏・兴宗贵妃萧氏・道宗宣懿皇后萧氏・道宗惠妃萧氏・天祚皇后萧氏・天祚德妃萧氏・天祚文妃萧氏・天祚元妃萧氏

列传第二 宗室 -义宗倍・章肃皇帝李胡・顺宗濬・晋王敖卢斡

列传第三 -耶律曷鲁・萧敌鲁・耶律斜涅赤・耶律欲稳・耶律海里

列传第四 -耶律敌剌・萧痕笃・康默记・康延寿・韩延徽・韩知古

列传第五 -耶律觌烈・耶律铎臻・王郁・耶律图鲁窘

列传第六 -耶律解里・耶律拔里得・耶律朔古・耶律鲁不古・赵延寿・高模翰・赵思温・耶律沤里思・张砺

列传第七 -耶律屋质・耶律吼・耶律安抟・耶律洼・耶律颓昱・耶律挞烈

列传第八 -耶律夷腊葛・萧海瓈・萧护思・萧思温・萧継先

列传第九 -室昉・耶律贤适・女里・郭袭・耶律阿没里

列传第十 -张俭・邢抱朴・马得臣・萧朴・耶律八哥

列传第十一 - 耶律室鲁・王継忠・萧孝忠・陈昭衮・萧合卓

列传第十二 -耶律隆运・耶律勃古哲・萧阳阿・武白・萧常哥・耶律虎古

列传第十三 -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耶律奚低・耶律学古

列传第十四 -耶律沙・耶律抹只・萧干・耶律善补・耶律海里

列传第十五 -萧挞凛・萧观音奴・耶律题子・耶律谐理・耶律奴瓜・萧柳・高勋・奚和朔奴・萧塔列葛・耶律撒合

列传第十六 - 耶律合住・刘景・刘六符・耶律袅履・牛温舒・杜防・萧和尚・耶律合里只・耶律颇的

列传第十七 -萧孝穆・萧蒲奴・耶律蒲古・夏行美

列传第十八 - 萧敌烈・耶律盆奴・萧排押・耶律资忠・耶律瑶质・耶律弘古・高正・耶律的琭・大康乂

列传第十九 -耶律庶成・杨皙・耶律韩留・杨佶・耶律和尚

列传第二十 - 萧阿剌・耶律义先・萧陶隗・萧塔剌葛・耶律敌禄

列传第二十一 - 耶律韩八・耶律唐古・萧术哲・耶律玦・耶律仆里笃

列传第二十二 - 萧夺剌・萧普达・耶律侯哂・耶律古昱・耶律独攧・萧韩家・萧乌野

列传第二十三 -萧惠・萧迂鲁・萧图玉・耶律铎轸

列传第二十四 - 耶律化哥・耶律斡腊・耶律速撒・萧阿鲁带・耶律那也・耶律何鲁扫古・耶律世良

列传第二十五 - 耶律弘古・耶律马六・萧滴冽・耶律适禄・耶律陈家奴・耶律特么・耶律仙童・萧素飒・耶律大悲奴

列传第二十六 -耶律仁先・耶律良・萧韩家奴・萧德・萧惟信・萧乐音奴・耶律敌烈・姚景行・耶律阿思

列传第二十七 - 耶律斡特剌・孩里・窦景庸・耶律引吉・杨绩・赵徽・王观・耶律喜孙

列传第二十八 - 萧兀纳・耶律俨・耶律仲禧・刘伸・耶律胡吕

列传第二十九 - 萧岩寿・耶律撒剌・萧速撒・耶律挞不也・萧挞不也・萧忽古・耶律石柳

列传第三十 - 耶律棠古・萧得里底・萧酬斡・耶律章奴・耶律术者

列传第三十一 - 萧陶苏斡・耶律阿息保・萧乙薛・萧胡笃

列传第三十二 -萧奉先・萧嗣先・李处温・张琳・耶律余睹

列传第三十三 文学上 -萧韩家奴・李澣

列传第三十四 文学下 - 王鼎・耶律昭・刘辉・耶律孟简・耶律谷欲

列传第三十五 能吏 -

列传第三十六 卓行 -

列传第三十七 列女 -

列传第三十八 方技 -

列传第三十九 伶官 宦官 -

列传第四十 奸臣上 -耶律乙辛・张孝杰・耶律燕哥・萧十三

列传第四十一 奸臣下 - 萧余里也・耶律合鲁・萧得里特・萧讹都斡・萧达鲁古・耶律塔不也・萧图古辞

列传第四十二 逆臣上 -耶律辖底・耶律察割・耶律娄国・耶律重元・耶律滑哥

列传第四十三 逆臣中 - 萧翰・耶律牒蜡・耶律朗・耶律刘哥・耶律海思・耶律敌猎・萧革

列传第四十四 逆臣下 - 萧胡睹・萧迭里得・古迭・耶律撒剌竹・奚回离保・萧特烈

列传第四十五 二国外记 - 高丽・西夏

国语解

《辽史》有《国语解》一卷,二十四史中仅《辽史》、《金史》特有《国语解》。《辽史》的《国语解》解释了辽国关於姓氏、地名、职官的来龙去脉,例如“夷离堇”为统军马大官,后改为大王。《国语解》也解释了耶律氏、萧氏起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国语解》:“惟《国语解》一卷,仿古人音义之意,其例甚善。”

赵翼对《元史》无《国语解》表示遗憾,他说:“《金史》有《国语解》,译出女真语,令人易解。《元史》无之。且金官纯用汉名,元则有仍其本俗之名者,益难识别。今就纪传所载,可以注释者列之。”

补编

后人据相关史料补作志表,补志方面,有宋人叶隆礼《辽志》1卷,张亮采《补辽史交聘表》5卷,黄任恒《补辽史艺文志》1卷,缪荃孙《辽艺文志》1卷;补表方面,有清人万斯同《辽诸帝统系图》1卷、《辽大臣年表》1卷,汪远孙《辽史纪年表》1卷、《西辽纪年表》1卷,近人吴廷燮《辽方镇年表》1卷;考证注释方面,有清人丁谦《辽史各外国地理考证》1卷,王仁俊《辽史艺文志补证》1卷,丁谦《西辽立国本末考》1卷,李慎儒《辽史地理志考》5卷,厉鹗《辽史拾遗》24卷,杨复吉《辽史拾遗补》5卷,近人陈汉章《辽史索隐》8卷。

外部链接

辽史研究著作

参见

辽朝

辽史人物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辽史》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辽史》一书
《辽史》的缺陷虽多,《辽史》作为现存唯一的一部比较系统、完整地记载了辽朝历史事实的著作,其珍贵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辽史》保存了许多由耶律俨的《辽实录》和陈大任的《辽史》二书所记载的许多材料,因而其史料价值还是比较高的。由于耶律俨实录和陈大任辽史都已失传,元修辽史成了现存唯一的一部比较系统、完整地记载辽的官修史书。它提供了一些研究当时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民族关系等问题的材料。例如,天祚纪反映出,当辽朝对女真的战争节节失败的时候,汉族农民和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其中由安生儿、张高儿领导的起义军多达二十万人。又如营卫志、礼志提供了契丹部落的建置、分布,以及游牧民族风俗习惯的材料。地理志和百官志记录了当时的地理建置和农牧区统治机构的概况。本纪、部族表、属国表、二国外纪等部分还保存了一些研究契丹以外各族历史以及中外关系史的参考资料。从辽史里还可以看到,当时草原上由于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人口的增加,...
· 《辽史》主要内容
记录辽朝史事的纪传体史书。元脱脱等奉敕修。全书一百一十六卷,包括纪三十卷、志三十一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记载辽代(907~1125)和建国以前的契丹及西辽的历史。末一卷是《国语解》,凡官制、宫卫、部族等以契丹语为称号者,多参考史文,略加注释;也解释了部分非契丹语的名物制度。”辽朝沿承中原文化传统,曾编修《起居注》《日历》《实录》和《国史》,最后由宰相耶律俨(燕京李氏,赐姓耶律氏)集成一代《实录》。金朝两次纂修《辽史》,都以这部《实录》作底本。第一次由耶律固、萧永祺编修,金皇统八年(1148)完成,未刊行,元修《辽史》时已佚;第二次由耶律履、党怀英等编修,泰和七年(1207)由陈大任完成,后人称之为陈大任《辽史》,也没有颁行。元代在中统二年(1261)、世祖至元元年(1264)先后拟议修辽、金两史。
· 辽史的独特之处:《辽史》一书中的列表较多
《辽史》的特点是列表较多,共有八表,仅次于《史记》和《汉书》。《辽史》的表多,减少了立传之繁,省却了许多篇幅,弥补了纪、志、传记载的不足。其中的《游幸》、《部族》、《属国》三表,是《辽史》的创新。通过列表,使读者对各部族、各属国的情况,以及与辽朝中央的关系,都一目了然。减省了不少笔墨。当然,表里记载的材料难免与纪、志、传中的重复,但列表多弥补了《辽史》过于简略的缺点,从而使“一代之事迹亦略备”。在《辽史》的志书中,新创《营卫志》,记载了契丹营卫概况、各部族的建置和分布等;把《兵志》改为《兵卫志》,记述了辽的军事组织情况,包括御帐亲军、宫卫骑军、大首领部族军、众部族军、五京乡丁、属国军、边境戍兵等等。这两种志书对了解和研究辽代的政治、军事和民族情况有很大帮助。另外,《辽史》的最后有《国语解》一卷,对书中用契丹语记载的官制、宫卫、部族、地名等分别加以注释,为阅读《辽史》提供很大方便。不过译音有...
· 《辽史》简介:二十四史中记述辽国历史的史书
《辽史》记载的是辽朝自建立到灭亡近210年的历史(西辽历史过于简略,不算入)。辽朝是十世纪至十二世纪前期契丹族在我国北部、东北部以至西北部辽阔地区建立的强大王朝。契丹的名字,最早见于《魏书》,它的含意,据《金史》上说是“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现代史学界虽有不同看法,但多数仍持此说。契丹族的祖先属东胡的一支。后又为鲜卑一部分。原居辽河上游一带,在悠长的岁月里,纵横于千里草原上,“草居野次,靡有所定”,“生生之资,仰给畜牧”。从东晋到隋唐之际,契丹有八个部落;到唐朝末年,契丹势力开始强大起来;十世纪初,契丹领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大)契丹国,都城设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到辽太宗耶律德光大同元年(一说为会同元年)时改国号为辽(947年,一说为938年),辽圣宗统和元年(983年)复称契丹,至辽道宗咸雍二年(1066年)重新定国号为辽(这一次的国号确定的较为正式,至此之后宋通辽的国书...
· 二十四史之《辽史》
《辽史》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一十六卷,包括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国语解一卷。辽史》记载的是辽朝的历史。辽朝是十世纪至十二世纪前期契丹族在我国北部、东北部以至西北部辽阔地区建立的强大王朝。契丹的名字,最早见于《魏书》,它的含意,据《金史》上说是“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现代史学界虽有不同看法,但多数仍持此说。契丹族的祖先属东胡的一支。后又为鲜卑一部分。原居辽河上游一带,在悠长的岁月里,纵横于千里草原上,“草居野次,靡有所定”,“生生之资,仰给畜牧”。从东晋到隋唐之际,契丹有八个部落;到唐朝末年,契丹势力开始强大起来;十世纪初,契丹领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都城设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到辽朝第二代皇帝耶律德光时,改国号为辽,以后有时称辽,有时称契丹。辽朝与北宋、西夏并立,比北宋的疆域还要大。阿保机建国后。任用汉人韩延徽等,接受了汉族文化。受中原皇朝重视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