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沃·帕特
生平与创作
——斯蒂夫·莱奇
帕特七岁开始在拉克维雷(Rakvere)(那时他的一家都迁到那里居住)的音乐学校学音乐,十四五岁时开始自己作曲。他在爱沙尼亚首府塔林音乐学院跟海诺·埃勒(Heino Eller)老师学音乐时,有人说他:“似乎挥一挥袖子就有些音符掉下来”。
帕特所有作品一般可分为两个时期。他的早期作品是严格的新古典风格作品,这是受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巴托克的影响。后来他开始用荀白克的十二音技法和十二音阶作曲。
这是比较夸张的说法,但事关帕特在这段时期作了他那部过渡性的第三交响曲。无论如何,这里明显是他人生的难关。帕特的反应是:将自己浸入早期音乐,回去欧洲音乐的根源。他研习素乐(plainchant)、格里高利圣咏及复调音乐在文艺复兴如何出现。同时他开始探索宗教,加入俄国东正教会。
此后帕特的音乐彻底改变了。他称这做钟鸣作曲法(Tintinnabuli)——像钟声般。这些音乐的特征是简单的和声结构、很多没有装饰的单音及基本的三音和弦——令人联想到钟声——及节奏简单而不变。可见早期音乐的影响。另外,帕特在这段时期作了很多教会斯拉夫语及拉丁文圣乐。大多数听众以这些后期音乐认识帕特。
1980年,他迁居柏林。
曼佛·艾赫(Manfred Eicher)于1984年录了帕特的几篇作品,欧西地区因而开始注意。
帕特曾经说过他的音乐犹如光通过三棱镜:每人理解音乐都不同,夹杂在一起就好像彩虹般多种音乐体验。
著名作品
弦乐和钟的《纪念本杰明·布里顿的歌》(Cantus in Memory of Benjamin Britten)
各种配器版本的《兄弟》(Fratres)
协奏曲《空白石板》
小提琴与钢琴《镜中之镜》(被用在多部影视作品及其它流行文化产品中,包括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
合唱《柏林弥撒》
第一交响曲《复音音乐》(1963)
第二交响曲(1966)
第三交响曲(1971)
第四交响曲《洛杉机》(2008)-是作曲家相隔37年后再次创作的交响曲。由洛杉机管弦协会所委约,并于2009年1月10日首演。编制为弦乐队、竖琴及敲击乐器。负责出版帕特作品的乐谱发行商 Universal Editions 更首次将第一乐章的开头部分乐谱作公开下载 (原因是作曲家于首演后把乐谱作出了修改,因此现时可供下载的版本并非最新版本。)
资料来源
保罗·希利尔. Arvo Pärt. (Oxford : University Press, 1997). ISBN 0-19-816616-8
参见
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