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两税法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2
转发:0
评论:0
实施办法两税法其主要分四点:“户无土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分主户(本贯户)、客户(外来户),一律编入现居住州县户籍,就地纳税。可以避免一些官僚、富人为逃避租庸调,而到其他州县置产。取消租庸调及杂税。夏秋交税:夏税不得过六月,秋税不得过十一月。按户等纳钱,按田亩纳粟米。影响两税法一出现,统一了唐代中季以来紊乱的税制,一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的负担。实行两税法这一年,财政收入就增加到“一千三百五万六千七十贯,盐利不在此限”。《新唐书·杨炎传》称赞两税法说:“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轻重之权始归朝廷矣。”两税法以个人之土地和财产为本,改变了唐一贯以丁为单位的做法。两税法初行时,货重钱轻,因此以绫绢折钱纳税,并成为定额。但是后来物价降低,钱的定额却没有改变,农民负担遂又加重。也有学者认为,两税法征收时以实物居多,缗钱只是实施折算而来,韩国磐《隋唐...

实施办法

两税法其主要分四点:

“户无土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分主户(本贯户)、客户(外来户),一律编入现居住州县户籍,就地纳税。可以避免一些官僚、富人为逃避租庸调,而到其他州县置产。

取消租庸调及杂税。

夏秋交税:夏税不得过六月,秋税不得过十一月。

按户等纳钱,按田亩纳粟米。

影响

两税法 一出现,统一了唐代中季以来紊乱的税制,一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的负担。实行两税法这一年,财政收入就增加到“一千三百五万六千七十贯,盐利不在此限” 。《新唐书·杨炎传》称赞两税法说:“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轻重之权始归朝廷矣。”

两税法以个人之土地和财产为本,改变了唐一贯以丁为单位的做法。

两税法初行时,货重钱轻,因此以绫绢折钱纳税,并成为定额。但是后来物价降低,钱的定额却没有改变,农民负担遂又加重。

也有学者认为,两税法征收时以实物居多,缗钱只是实施折算而来,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认为:“两税法是以实物为主的。”王仲荦《唐代两税法研究》主张:“两税中的户税钱,固然定税之数,皆计缗钱,而实际上纳税之时,多配绫绢。货币在这里,只作为计算的标准,而农户实际缴纳的大部分则是绢布,小部分是钱贯。”

两税法规定:“此外敛者,以枉法论。”但是建中三年淮南节度使陈少游请求朝廷在本道每贯加税200,朝廷准许,并命各道照此加征 。贞元八年(793年)剑南四川观察使韦皋奏请加税什二以增给官吏 。此外,安史之乱后,朝廷又增加了盐税、茶税等许多苛捐杂税,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此外,土地兼并也更加盛行,出现了“势力侵夺”和“降人为客” ,“百姓土田为有力者所并,三分逾一” ,农民多破产而沦为佃户。陆贽等便强烈反对两税法,主张恢复租庸调。陆贽说,当时“往者纳绢一匹,当钱三千二三百文,今者纳绢一匹,当钱一千五六百文;往输其一者,今过于二矣,虽官非增赋,而私已倍输”,又说“贫者无容足之居,依托强豪,以为私属,贷其种食,赁其田庐,终年服劳,无日休息,罄输所假,常患不充。” 。因此,两税法的弊病导致了唐代宗以后小规模的叛乱不断发生。

两税法的实施还直接影响到宋朝开国以来的国策,宋代盛行契约租佃制,北宋苏洵称“募召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第12章

李志贤:《杨炎及其两税法研究》

陈明光:〈陆贽论两税法评议—兼论唐德宗实施两税法的局限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史小故事杨炎实施两税法,两税法是什么?
唐代宗做了十多年皇帝,虽然也用过像郭子仪、李泌等一些正直的大臣,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是唐朝的国力大不如前了,国家越来越衰弱。他死后由长子李适做他的继承人,这就是唐德宗。唐德宗即位的时候才三十多岁,是个比较有作为的青年。他看到国家的不景气情况,决心改革一番,可是他周围的人,都是前朝的老臣。德宗想,要改革现状,一定得找个得力的助手。有一次,德宗和大臣们商议选拔宰相。有位叫崔祐甫的大臣向德宗推荐说,杨炎是个有才干的人。德宗在东宫做太子的时候也曾听说过杨炎的名声,对杨炎已经有了一个好印象。现在正好有人推荐他,就下了一道诏书,拜他为宰相。杨炎上任不久,就在经济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杨炎是唐朝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凤翔天兴(今陕西凤翔)人。他年轻的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在汧州、陇州一带很有名气。刚入仕途,就被任命为河西节度掌书记。后来,又被提拔为礼部郎中、中书舍人。专门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当时,另一位...
· 历史解析——两税法
?780年,唐朝宰相杨炎(727—781)创立“两税法”,目的是统一当时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赋税,减轻贫苦农民的负担。在这个改革计划下,政府根据各地每年一到两项开支的情况分夏秋两季进行收税。1077年,每年赋税的31%是在夏季征收的,69%在秋季征收,这个创新做法是朝廷建立国家预算迈出的第一步。国家预算制度可以规划好政府每年的开支,并努力通过确定年收入的方式来协调收支之间的矛盾。杨炎称:“每年都应该对国家开支进行估算,并在估测的基础上将所需要的税收分摊到各个州县。”两税法取代了老的租庸调制。租庸调制是指每年缴纳粮谷称为租,缴纳纺织品为调,以时间和劳力的形式服劳役称为庸。新税法把地税和户税的征收结合在一起,既征土地税,也征其他财产税,赋税缴纳时可以用钱也可以用实物。这个改革打算使赋税制度合理化,并把因30年内战而引发的通货膨胀率控制住。地税一直是政府收入的最重要来源,为此许多官员(当时他们都属于...
· 唐朝两税法的意义及内容两税法对当今中国的影响
【摘要】唐代的两税法一直被视为中国赋税史上的里程碑,其所体现出来的有关税制设计相关方面的原则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部分学者研究的重点。文章借鉴两税法所体现出的相关原则并结合我国的财政税收现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一定的看法和建议。【关键词】两税法;税制设计原则;借鉴意义一、两税法概述唐朝实行的两税法,被看做中国赋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两税法由唐德宗时期的宰相杨炎提出,并于建中元年正式实施。有关两税法的记载,见《旧唐书?杨炎传》:“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人。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
· 方田均税法
注释^《宋史》卷三六二^苏轼《较赋税》说:“今之法本不至十一而取,然天下嗷嗷皆以赋敛为重者,岂岁久而奸生,偏重而不均以至于此欤?今欲按行其地之广狭,瘠腴,亦将一切出其意之喜怒,而其患益深,是故士大夫畏之而不能议!”(《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十七)参考文献漆侠:《王安石变法》
· 隋朝两税法使得隋朝轻徭薄赋国家富足
一开始隋朝沿用了北魏的租调制,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但是这个有年龄限制,50岁才可以纳绢代役,不到50岁的话,该服徭役你还得去。唐朝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谷物叫租,绢和布叫调,服徭役的期限内如果想不去服役的,用纳绢或布代役叫庸。唐朝的庸不再有50岁的年龄限制,甭管多大的人,只要不想去服徭役,都可以纳绢代役。本来,在农忙季节如果大规模征发徭役,就没有人种地,会误了农时,现在不愿意去的人可以纳绢代役,留着劳动力去种地,多有好处。租庸调有一个前提,我给你交租、交庸、交调,前提条件是你给我土地。你不给我地我拿什么交租子,布帛是地里种出来的,得种麻才能纺麻布,种桑树才能有绢子。但是中国古代的土地是私有的,归地主所有,那么国家要给百姓分配土地,这个待分配的土地是从哪来的,显然不能把地主的地给没收了再去分。途径只有两个,一个是新开垦的,再一个就是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