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
生平
李密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北周太师、大司徒、雍州牧、魏国公李弼的曾孙,北周开府、邢国公李曜的孙子,隋朝上柱国、蒲山郡公李宽的儿子。
李密因父亲的关系成为隋炀帝的侍从官。某天炀帝见他立于仗下,向宇文述询问其名字,并说“此人相貌不凡,别让他当侍卫了”。于是宇文述劝李密以才学取官。李密大喜,称病辞去职务,隐居起来专心读书。李密骑牛去寻访名士包恺,将《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越国公杨素路过,见其勤奋,与之交谈,大为欣赏。回府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提及此事,杨玄感遂与李密倾心相交。
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趁炀帝东征高句丽起兵叛变,李密前往投奔,成为杨玄感的心腹谋士,颇受器重。李密向杨玄感提议攻取辽东,这样可以使隋炀帝腹背受敌,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又提议攻取长安和关中一带,又不被杨玄感接受。最终杨玄感决定攻打较近的东都洛阳。但洛阳久攻不下,杨玄感被迫撤围,最后在逃窜的途中兵败被杀。李密在逃亡的途中被隋军逮捕,但在押送的途中通过贿赂监军的方式成功逃脱,在乡间隐姓埋名。
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通过王伯当的介绍投奔瓦岗军,并设计袭破了兴洛仓,开仓放粮,他以“就仓吃米”号召群众,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随后又在荥阳大海寺击杀隋朝名将张须陀。这使得瓦岗军首领翟让非常器重李密,凡事皆言听计从。
大业十三年初(617年),李密获准建立“蒲山公营”,逐渐掌握兵权。瓦岗军的势力越来越壮大,隋朝的越王杨侗派遣刘长恭、房崱、裴仁基等前往讨伐。李密率单雄信、徐世勣、王伯当等人大败隋军,东都震恐。
随着瓦岗军的壮大,李密的威信越来越高。翟让自觉才能不若李密,乃于二月推举李密为魏公,置魏公府和行军元帅府,改元永平。李密则任命翟让为司徒,邴元真为左长史,房彦藻为右长史,杨德方为左司马,郑德韬为右司马,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候大将军。
四月,李密率三万瓦岗军围攻东都洛阳,大批隋军投降,其中包括隋朝虎牢关将领裴仁基、黎阳李文相、洹水张升、清河赵君德、平原郝孝德等河南地区起义军首领纷纷前来归附,瓦岗军趁势攻破了黎阳仓并开仓放粮。李密又与隋将王世充在洛阳附近激战,互有胜负。瓦岗军的祖君彦起草《为李密檄洛州文》,历数隋炀帝十大罪状,天下震动。孟让、窦建德、朱粲、杨士林、孟海公、徐圆朗、卢祖尚、周法明等各地豪杰,纷纷建议李密登基称帝,但被李密以“东都未定”为由拒绝了。据守太原的李渊(即后来的唐高祖)知瓦岗军壮大,遣使前来通好,称李密为兄长。
随着李密的军功越来越大,其在瓦岗军中的地位更是如日中天,李密与瓦岗军部分早期将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司马王儒信劝翟让自为大冢宰,翟让不从,但这却引 起了李密的猜忌。有一次翟让向长史房彦藻发牢骚,说他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房彦藻深感恐惧,告知李密:“翟让刚愎贪婪,有无君之心,应早图之”。十一月,李密借口置酒招待翟让等饮宴,席间杀了翟让兄弟及其亲信。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杀死隋炀帝,另立秦王杨浩,自封为大丞相。消息传到东都洛阳,被称为“七贵”的大臣们(段达、王世充、元文都、韦津、皇甫无逸、卢楚、郭文懿和赵长文)拥立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即位,改元皇泰。大丞相宇文化及拥兵十余万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北)。时王世充专横跋扈,杨侗欲借李密之手除之,遂派人册封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声称平定宇文化及之后便让李密前来东都辅政。李密接受了册封,率军大破宇文化及于黎阳。
与此同时,王世充在洛阳发动兵变,杀死元文都等人独揽了朝政。李密得知王世充专权,拒绝入朝朝见,回到了瓦岗军的根据地金墉城。
此时的李密骄傲自满,不再体恤将士,府库中没有什么积蓄,甚至打了胜仗李密都不把战利品分给将士们,使得瓦岗军将领离心离德。贾闰甫、徐世勣等人数度相劝,遭到李密的疏远;李密反而对贪财的邴元真言听计从。
618年(唐武德元年),王世充乘势袭击瓦岗军,败瓦岗军数员骁将。李密得知后留王伯当守金墉城,亲自率军出征,屯兵于偃师。裴仁基建议李密偷袭东都,但李密不听。
王世充与李密之军战于偃师,王世充大破李密,瓦岗军的裴仁基、祖君彦、程知节等被王世充所擒,邴元真、单雄信等人久不满李密,相继投降王世充。瓦岗军遭到重创,李密与王伯当等将领,率余众二万西走长安,投降唐主李渊。李渊大喜,拜李密为光禄卿,封邢国公,还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称呼李密为弟。但李密不甘居于人下,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
同年年底,李渊派李密去黎阳安抚昔日的部众,左武卫将军王伯当随同前往。李密率部东行至稠桑驿的时候,李渊突然反悔将其召回,李密大为恐惧,决定叛乱。王伯当试图劝阻,但李密不听。李密率部袭破邻近的桃林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掠夺畜产向南进入熊耳山,前往襄城郡(今河南省汝州市)投奔旧将张善相。
李密的所作所为被熊州副将盛彦师得知,盛彦师率兵埋伏在的陆浑县南邢公岘,腊月三十(即公历619年1月20日),李密率部经过,被盛彦师全部杀死,传首长安。李渊派人将李密首级送往黎阳(今河南浚县)招抚其余部。徐世勣献黎阳投降,请求收葬李密的尸首,得到李渊的允许。随后徐世勣将李密葬于黎阳山西南五里处,坟高七仞。宋徽宗政和年间疏导河道,李密坟被挖开,墓葬金玉器物被盗,只剩头骨被改葬。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李密与其友杨玄感被民众视为地狱的判官。
存诗
留存诗一首:
墓志铭
1974年河南省浚县出土,当时卫河清淤,在浚县城关乡罗庄附近卫河河床内被挖出。墓志铭长80厘米,宽60厘米,墓盖书《唐上柱国邢国公李君之墓志铭》,字体结构疏朗,朴实道健。行文39行,满38行,行31字,共1202字。字为正书,书写秀健端雅,字距排列适宜,文体为四六骈文。与《全唐文》魏征所撰的《李密墓志铭》,相差不大。
参考资料
《隋书·列传第三十五·李密》
《旧唐书·卷五十七·列传第三·李密》
《新唐书·卷九十七·列传第九·李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