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淮南节度使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75
转发:0
评论:0
历代节度使李琦(756年)(遥领)李成式(756年)高适(756年—757年)邓景山(757年—761年)王玙(761年)崔圆(761年—768年)韦元甫(768年—771年)张延赏(771年—773年)陈少游(773年—784年)李谊(李谟)(783年—784年)(遥领)杜亚(784年—789年)窦觎(789年)杜佑(789年—803年)王锷(803年—808年)李吉甫(808年—810年)李鄘(810年—817年)卫次公(817年—818年)李夷简(818年—822年)裴度(822年)(未就任)王播(822年—827年)段文昌(827年—830年)崔从(830年—832年)牛僧孺(832年—837年)李德裕(837年—840年)李绅(840年—842年)杜悰(844年)李绅(844年—846年)李让夷(846年—847年)崔郸(847年—850年)李珏(850年—852年)杜悰(852...

历代节度使

李琦(756年)(遥领)

李成式(756年)

高适(756年—757年)

邓景山(757年—761年)

王玙(761年)

崔圆(761年—768年)

韦元甫(768年—771年)

张延赏(771年—773年)

陈少游(773年—784年)

李谊(李谟)(783年—784年)(遥领)

杜亚(784年—789年)

窦觎(789年)

杜佑(789年—803年)

王锷(803年—808年)

李吉甫(808年—810年)

李鄘(810年—817年)

卫次公(817年—818年)

李夷简(818年—822年)

裴度(822年)(未就任)

王播(822年—827年)

段文昌(827年—830年)

崔从(830年—832年)

牛僧孺(832年—837年)

李德裕(837年—840年)

李绅(840年—842年)

杜悰(844年)

李绅(844年—846年)

李让夷(846年—847年)

崔郸(847年—850年)

李珏(850年—852年)

杜悰(852年—855年)

崔铉(855年—862年)

令狐绹(862年—868年)

马举(868年—870年)

李蔚(870年—874年)

刘邺(874年—879年)

高骈(879年—887年)

毕师铎(887年)

秦彦(887年)

朱全忠(887年—889年,遥领)

杨行密(887年—888年)

孙儒(888年—891年)

杨行密(892年—905年)

杨渥(905年—908年)

参考资料

《 新唐书·方镇表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淮南道
扬州辖下有6个县,分别是江都县、江阳县、扬子县、海陵县、高邮县和六合县,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增置千秋县。行政范围为现在江苏省扬州市大部(市区、仪征市、高邮市);泰州市全部;南京市六合区和今划归安徽省的天长市。楚州辖下有5个县,分别是山阳县、淮阴县、安宜县、盐城县和盱眙县。行政范围相当于现在江苏省淮安市大部(包括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盐城市中西部(市区、建湖县、阜宁县)、和扬州市辖内的宝应县。濠州辖下有3个县,分别是钟离县、定远县和招义县。行政范围相当于现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北部的凤阳县、定远县、明光市、蚌埠市的市区。和州辖下有3个县,分别是历阳县、乌江县和含山县。行政范围相当于现在安徽省巢湖市大部滁州辖下有3个县,分别是清流县、全椒县和永阳县。行政范围为现在安徽省滁州市东南部庐州辖下有5个县,分别是合肥县、慎县、巢县、舒城县和庐江县。行政范围为现在安徽省合肥市大部及巢湖市部分寿州...
· 淮南东路
行政区划参考文献^淮南东路
· 淮南郡
历史秦置三十六郡中,就有九江郡,其治所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辖境约相当于今天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为九江郡历来范围最大之时,因此地有众多水泽而得名。秦末汉初之际,割西境置衡山郡,割南境置庐江、豫章二郡,九江郡范围大大缩小,只包括今天安徽省中部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东、巢湖以北地区。汉高祖时,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封给了淮南厉王刘长。汉武帝元狩元年,淮南王刘安因涉嫌谋反自杀后,淮南国撤销,复称九江郡。东汉保留郡置,且扬州刺史部历个治所历阳(今和县)、寿春、合肥都在郡内,成为扬州首郡。三国魏嘉平初,改九江郡为淮南郡,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属扬州。东晋太元中改名南梁郡。南朝宋又改淮南郡,旋复为南梁郡。隋朝大业间又改寿州为淮南郡,户三万四千二百七十八,下领四县。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复为寿州。天宝时,寿州曾短暂的改名为寿春郡。行政区划治所阴陵(今安徽凤阳周圩西南)。领14...
· 淮南国
历史前203年,刘邦劝降英布,封其为淮南王。前196年,刘邦废英布王位,立刘长为淮南王。前173年,汉文帝废刘长王位。前164年,原淮南国一分为三,析出衡山国和庐江国。刘长长子刘安继承淮南王王位,次子刘勃封衡山王,三子刘赐封庐江王。前153年,七王之乱后刘勃改封济北王,刘赐改封衡山王,庐江国国除置郡。前122年,刘安和刘赐卷入谋反罪,先后自杀而亡。同年,废除淮南国和衡山国,改为九江郡和衡山郡。淮南王英布前203年-前196年刘长前196年-前173年刘安前164年-前122年
· 淮南西路
建制沿革北宋时范围基本继承了唐代的淮南道的西部,大致包括今天安徽省的中部,湖北省的东南部以及河南省的东南角。南宋建炎衣冠南渡,淮南两路建制仍在,但成为宋金交战的主战场之一,淮河成为北方的金和南方的南宋的边界线。建炎二年(1128年)南宋定淮南西路治庐州,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以淮河为界,淮南东路亳州、宿州及淮南西路寿春府下蔡县沦于金国;乾道二年(1166年)淮南西路徙治和州;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降寿春府为安丰军,寿春由于地处边境,从此地位下降;乾道五年(1169年)淮南西路仍徙治庐州。行政区划参考文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