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成书过程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三月,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2人等人奉宋太宗的命令集体编纂,到隔年八月结束,因编成于太平兴国年间,所以定名为《太平广记》,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全书五百卷,目录十卷,共分九十二大类,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类,例如畜兽部下又分牛、马、骆驼、驴、犬、羊、豕等细目,专收野史以及小说杂着,其中以神仙、鬼、报应、神、女仙、定数、畜兽、草木、再生、异僧、征应等十一类约占全书之半。
《太平广记》引书大约四百多种,大致篇末都注明了来源,但偶有错误。例如《太平广记》卷一九四题作《僧侠》,云出自《唐语林》,但据汪绍楹考证:“明钞本作出《酉阳杂俎》”。李昉等在奉诏编撰《太平广记》后,曾向皇帝上过一表,提到此书宗旨“博宗群言,不遗众善”,“编秩既广,观览难周,故使采摭菁英,裁成类例”。
《太平广记》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浦江清曾说“《太平广记》的结集,可以作为小说史上的分水岭”。宋人蔡蕃曾编《鹿革事类》、《鹿革文类》各三十卷,皆节录《广记》资料。《古今说海》、《五朝小说》、《说郛》等书多取材《广记》。
《广记》书中绝大部分小说都是唐代的作品,如六朝志怪、唐人传奇等。《太平广记》还选编晚唐范摅《云溪友议》共四十七条。有些篇幅较小的书几乎全部收录,其中许多原书如《旌异记》、《启颜录》等已失传,靠本书而得以流传。书里最值得重视的是第484至492卷,九卷杂传记里所收的《李娃传》、《东城老父传》、《柳氏传》、《长恨传》、《无双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都是唐人传奇的名篇,最早见于本书。
《太平广记》明代以前很少刻本流传。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谈恺据传钞本加以校补重印,称《谈刻本》。今日宋朝刻本已佚,目前所存最原始的版本即是《谈刻本》。清初四库全书馆馆臣收入《四库全书》,一般认为缮录底本是《谈刻本》。但张国风指出,四库本的缮录底本是黄晟刻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的槐荫草堂本。
评价
胡应麟曾言:“《文苑》之芜冗,《广记》之怪诞,皆艺林所厌薄,而不知其有助于载籍者不鲜也。非《御览》以迄六代诸史乘煨烬矣。非《英华》,典午以迄三唐诸文赋烟埃矣。非《广记》汲冢以迄,五朝诸小说乌有矣。所录本书,今十九不存,间存者往往赖此而完帙仅半,余恍忽睹其名耳。宋人杂说单行,本朝垂百数种,舍此遂无可别稽。故是编虽芜冗,世莫得而废也。……《广记》之胪列详明,纪例精密,灼然必传,又当议于二典之外者也。”
鲁迅所辑《古小说钩沉》和《唐宋传奇集》,多取材于此书。他在《破〈唐人说荟〉》一文中指出:“我以为《太平广记》的好处有二,一是从六朝到宋初的小说几乎全收在内,倘若大略的研究,即可以不必别买许多书。二是精怪,鬼神,和尚,道士,一类一类的分得很清楚,聚得很多,可以使我们看到厌而又厌,对于现在谈狐鬼的《太平广记》的子孙,再没有拜读的勇气。”
逸事
据说徐铉想把自己的作品《稽神录》收进去,不敢自主,托人征求李昉同意。倒是李昉很大方地说:“讵有徐率更言无稽者?中采无疑也。”,于是“此录遂得见收”。
元好问〈刘景玄墓铭〉文中曾提到,刘景玄半个月就把整套《太平广记》背诵无误:“泰和中,予初识景玄于太原,人有为予言是家读《广记》半月而初无所遗忘者,予未之许也。”
参见
宋四大书
参考书目
严一萍:《太平广记校勘记》
卢锦堂:《太平广记引书考》
邓嗣禹:《太平广记引得序》
张国风:《太平广记版本考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