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竟陵八友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0
转发:0
评论:0
评价萧纲《与湘东王书》称:“近世谢脁、沈约之诗,任昉、陆倕之笔,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研究书目田晓菲:《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北京:中华书局,2010)。

评价

萧纲《与湘东王书》称:“近世谢脁、沈约之诗,任昉、陆倕之笔,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

研究书目

田晓菲:《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北京:中华书局,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任昉
任昉(460年-508年),字彦昇,小字阿堆,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南朝梁文学家。自幼“聪明神悟”,四岁能诵诗,八岁能文,“雅善属文,尤长载笔,声闻藉甚。”叔父任晷夸他“吾家千里驹也。”南朝宋时,举兖州秀才,拜太常博士。入齐为王俭所重,任丹阳尹刘秉的主簿(办公室主任)、竟陵王记室参军,官至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梁时历任义兴(今江苏宜兴县)、新安(今浙江淳安县)太守。一生仕宋、齐、梁三代,为官清廉,仁爱恤民,离开义兴时,“舟中惟有绢七匹,米五石而已”。天监七年(508年)卒于官舍,家中仅有桃花米20石。梁武帝萧衍“悲不自胜”,“即日举哀,哭之甚恸”。任昉写文章时擅长表、奏、书、启等文体,文格壮丽,“起草即成,不加点窜”,而同期的沈约以诗著称,时人称“任笔沈诗”。沈约称任防“心为学府,辞同锦肆”。王融“自谓无对当时”,可是一见任昉之作,似“恍然若失”。王俭见其笔札,“必三复殷勤,以为...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谢朓简介南朝齐著名山水诗人竟陵八友谢朓生平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士族,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谢朓高祖谢据为谢安之兄,祖父谢述,吴兴太守,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父亲谢纬,散骑侍郎,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与谢灵运同族,有诗名,时与谢灵运对举,亦称“小谢”(另一说,“小谢”指谢惠连)。初任豫章王萧嶷的太尉行参军,后在随王萧子隆、竟陵王萧子良幕下任功曹、文学等职,颇得赏识,为“竟陵八友”之一。建武二年(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故有“谢宣城”之称。因告发岳父王敬则谋反事受赏,...
· 范云简介南北朝时期梁诗人竟陵八友之范云生平
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范云六岁时随其姑父袁叔明读《诗》,“日诵九纸”。八岁时遇到宋豫州刺史殷琰,殷琰同他攀谈,范云从容对答,即席作诗,挥笔而成。早年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幕中,为“竟陵八友”之一。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年),和萧琛出使北魏,受到魏孝文帝的称赏。从北魏还朝,迁零陵内史,又为始兴内史、广州刺史,皆有政绩。萧衍代齐建梁,任为侍中,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再迁尚书右仆射,霄城县侯。居官能直言劝谏,天监二年病故,享年五十三岁。范云病故后,梁武帝闻讯痛哭流涕,即日御驾临殡。死后追赠侍中、卫将军,赐谥曰文。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范云六岁时随其姑父袁叔明读《诗》,“日诵九纸”。八岁时遇到宋豫州刺史殷琰,殷琰同他攀谈,范云从容对答,即席作诗,挥笔而...
· 王融简介南北朝齐文学家竟陵八友之一王融生平
王融(476--493):字元长,南朝齐文学家,“竟陵八友”之一,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宰相王导的六世孙,王僧达之孙,王道琰之子,王俭(王僧绰之子)的从侄。他自幼聪慧过人,博涉古籍,富有文才。年少时即举秀才,入竟陵王萧子良幕,极受赏识。累迁太子舍人。齐武帝时,王融曾上书求自试,后迁至秘书丞,官至中书郎。永明九年(491年),武帝在芳林园禊宴群臣,并命各人赋诗,时王融作《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文藻富丽,当世称誉。又因融有才辩,于永明十一年(493年),兼任主客郎,接待北魏使者,应对便捷。但融自恃有才华,希望可在三十岁内成为公辅。时北魏侵边,竟陵王萧子良于东府募人,举融为宁朔将军、军主。融与子良相友善,为“竟陵八友”之一。不久,齐武帝病重,融欲矫诏拥立子良即位,事未成。萧子良和郁林王萧昭业争夺帝位失败,王融因依附子良而下狱,被孔稚圭奏劾,赐死。《南齐书·王融传》说他“文辞辩捷,尤善仓卒属...
· 竟陵郡
建置沿革六朝西晋元康九年(299年)析江夏郡置,治所在石城县(刘宋时名苌寿县,今湖北省钟祥市)。刘宋辖境约今湖北省钟祥、天门、京山、潜江、仙桃等市县地。南齐以后治所屡迁。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竟陵太守孙暠降于西魏,竟陵郡由梁入魏。陈文帝天嘉二年(561年),以武昌、国川二县侨置竟陵郡,以安流民。隋唐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郢州为竟陵郡。竟陵郡户五万三千三百八十五,领八县: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竟陵郡为郢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郢州为富水郡,复州为竟陵郡。竟陵郡领三县: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竟陵郡为复州。人口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竟陵郡有8591户,44375口。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竟陵郡有53385户。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竟陵郡有8210户,44885口。行政长官竟陵太守(299年—307年)竟陵内史(307年—311年)竟...
· 竟陵派
主张竟陵派反对仿摹,主张“独抒性灵”,又认为抒写“性灵”或“灵心”的诗才是“真诗”。即表现“幽情单绪”、“孤行静寄”的作品,才是“真有性灵之言”。另外他们反对公安派平易近人的文风。但其文学理论基本与公安派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以幽深孤峭来矫正公安派的肤浅,诗文风格一变公安派之清新轻俊,转为幽深孤峭,造怪句、押险韵尤为其特色。竟陵派实际上将不同的句子形式拼凑在一起,读起来亦感佶屈聱牙、意义难明且使人费煞思量。文风竟陵派部分作品新奇隽永,不少作品则诘屈聱牙,用怪字险韵,流于矫揉造作,内容脱离现实。影响公安、竟陵两派为万历中叶后文学思想主流,影响至清初始绝,流行期间达到五、六十年之久,两派的小品文对明代小说的发展,有其鼓舞作用。流弊《明史》第二百二十八卷传曰:“自宏道矫王、李诗之弊,倡以清真。惺复矫其弊,变而为幽深孤峭。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唐人之诗为唐诗归,又评选隋以前诗为古诗归。锺、谭之名满天下,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