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文心雕龙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1
转发:0
评论:0
写作动机刘勰不满意当时形式主义的创作,也不满前人细碎片面的文学批评。他有感于当时选文漫无准的,有志立言:建立一个文学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借由撰写文心雕龙,刘勰想在历史留名,成名垂千古之不朽人物。组织结构《文心雕龙》共50篇,包括枢纽论、文体论、文术论、文品论、时间空间论五个主要部分:枢纽论:共4篇,论“文之枢纽”,是全书的理论基础。文体论:共20篇,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文术论:共19篇,总文体之术,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问题。文品论:共2篇,对过去时代的文风,作家的成就从不同角度提出批评,并对批评方法作了专门探讨,也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时间空间论:共4篇最后一篇《序志》是全书的总序,说明了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篇名一卷: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辩骚(辨骚)二卷:明诗、乐府、诠赋、颂赞、祝盟三卷:铭箴、诔碑、哀吊、杂文、谐讔四卷:史传、诸子

写作动机

刘勰不满意当时的创作,也不满前人细碎片面的文学批评。他有感于当时选文漫无准的,有志立言:建立一个文学理论体系。 另一方面,借由撰写文心雕龙,刘勰想在历史留名,成名垂千古之不朽人物。

组织结构

《文心雕龙》共50篇,包括枢纽论、文体论、文术论、文品论、时间空间论五个主要部分:

枢纽论:共4篇,论“文之枢纽”,是全书的理论基础。

文体论:共20篇,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

文术论:共19篇,总文体之术,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问题。

文品论:共2篇,对过去时代的文风,作家的成就从不同角度提出批评,并对批评方法作了专门探讨,也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

时间空间论:共4篇

最后一篇《序志》是全书的总序,说明了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

篇名

一卷: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辩骚(辨骚)

二卷:明诗、乐府、诠赋、颂赞、祝盟

三卷:铭箴、诔碑、哀吊、杂文、谐讔

四卷: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

五卷: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

六卷:神思、体性、风骨、通变、定势

七卷:情采、镕裁、声律、章句、丽辞

八卷:比兴、夸饰、事类、练字、隐秀

九卷:指瑕、养气、附会、总术、时序

十卷:物色、才略、知音、程器、序志

思想要旨

儒家思想

《文心雕龙》弘扬儒家思想,前五篇包括“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重点在阐述儒家思想,提倡儒家的文学观点,以矫正当时不切实用的文风。

文学观念

《文心雕龙》主张文质并重,要求内容形式并重兼备;优秀作家的作品,要能达到“文不灭质,博不溺心”的地步。书中提倡自然的文学,以矫正当时雕琢淫滥的文风;提倡真实的文学,以矫正当时无病呻吟的文风;并提倡文学的创造,以矫正当时剽窃因袭的文风。

《文心雕龙》论述文学与环境的关系,认为文学受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影响。刘勰以前的论文家如曹丕、陆机,都以天才为文学创作的决定因素。刘勰一方面承认才性的重要,但他也认为文学的种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外面的社会环境,即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他还注意到气候、时令与山川风景对作家的影响。

批评论

《文心雕龙》建立批评论。有关批评家的修养,在“知音”篇,刘勰提出批评家要博识,提高鉴别能力,“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有关批评家的态度,刘勰认为不能贵古贱今,不能崇己抑人,必须放弃主观好恶的成见。

有关批评的标准,刘勰提出“六观”,“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

贡献及影响

《文心雕龙》探讨了文体的流别,并初步建立用历史眼光来分析、评论文学的观念。书中阐发了质先于文、质文并重的文学主张,比较全面地说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文心雕龙》从创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总结创作的经验,并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

《文心雕龙》引起后世对重形式、轻内容之文风的批评,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亦有所启示。

版本

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出现以后,成为《文心雕龙》的通行本。

参考书目

黄维梁:〈《文心雕龙》与西方文学理论〉。

蔡宗齐著,金涛译:〈《文心雕龙》中“文”的多重含义及刘勰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人文中国学报》,14 (2008),页139-172。

蔡宗齐著,李瑞林等译:〈中国文学批评体系的建立:《文心雕龙》与早期文献中的文学观〉,载《诗学新探》(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页289-312。

蔡宗齐:〈《文心雕龙》与儒、道、佛家的中道思维〉”,载《论刘勰及其《文心雕龙》》(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页94-114。

蔡宗齐:〈意象、意境说与刘勰的创作论〉,载《《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页413-426。

蔡宗齐:〈《文心雕龙》与传统文学观框架和传统文化的关系〉,载《文心雕龙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页326-345。

黄冠闵:〈与物游--论《文心雕龙》中的想像中介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朝刘勰撰《文心雕龙》
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刘勰撰。成书於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魏晋时期,中国的文学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到南北朝,逐渐形成繁荣的局面。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在其歷史发展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既为《文心雕龙》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也在《文心雕龙》中得到了反映。
· 南朝刘勰撰《文心雕龙》
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刘勰撰。成书於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魏晋时期,中国的文学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到南北朝,逐渐形成繁荣的局面。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在其歷史发展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既为《文心雕龙》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也在《文心雕龙》中得到了反映。
· 袁济喜·〖《文心雕龙》的人文精神与当代意义〗
【作者简介】袁济喜,1956年生,上海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一级学会)副会长。虽然时光流逝,但是《文心雕龙》作为国学的重要典籍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经典,即使在今天全球化的电子传播时代,其博大精深的人文蕴涵与思想光彩,依然历久弥鲜,生生不息。[1]同时她用骈文写成,情辞俱佳,金声玉振,益人神智,涵修心灵。在传统的国学四部中,《文心雕龙》属于集部中“诗文评”之类,《四库全书》提要囿于传统观念,对于集部诗文评类及其《文心雕龙》是这样评骘的:“文章莫盛于两汉,浑浑灏灏,文成法立。无格律之可拘,建安、黄初,体裁渐备,故论文之说出焉,《典论》其首也。其勒为一书,传于今者,则断自刘勰、钟嵘。勰究文体之源流而评其工拙;嵘第作者之甲乙,而溯厥师承,为例各殊。”作者认为《文心雕龙》主要是诗文评的代表作,但是依笔者的理解,完整意义上的“国学”,是借鉴现代立...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细说《文心雕龙》之二
作为一种经典的创构,《文心雕龙》不仅在于其具体可观的篇章结构,更主要的在于她背后的人文精神的磨练。而这种人文精神的磨练。有三大要素,其一是对于古代儒家人文精神的传承,其二是对于佛学精神的张大,其三是刘勰自身人格精神的融入。这三大要素互相融合与促进,构成了刘勰的精神世界和写作动力。当然,还有道家与玄学思想等因素的熏陶,这些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文心雕龙》的人文精神首先得益于传统的儒家人文精神的濡涵,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的《序志篇》中,曾追忆他在七岁时与三十岁左右做的两个梦:“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齿在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旦而寝,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难见哉,乃小子之垂梦欤!自生人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刘勰自叙在圣人情结的感召下,“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据说孔子慨叹几天不梦见周公便惶恐失落。刘勰自小崇信孔子,三十岁左右曾做梦执执礼器跟随...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细说《文心雕龙》之三
如上所述,《文心雕龙》的经典性,在于她的高屋建瓴,融合儒佛诸家中的人文思想。刘勰当时急切要解决的是作为人文的文学其合法性何在,文学的本体何在,这是中国古典形态的人文忧患的一贯表现。我们来看一下刘勰是如何论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作为“文之枢纽”的首篇《原道篇》中融合《周易》、玄学与佛学的思想资源,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这句的话意思是问,这什么说“文”的道德意义巨大,可以与天地并生而不朽呢?也就是说,“文”的存在意义何在,值得关注的是,刘勰这里所说的“文”并不是“文学”的意思,而是指人类学与宇宙学意义上的“文”,是一种涵括天地人三者的现象与存在。这一设论,追问的是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活动与天地自然的关系,也是一个带有终极关怀意义上的追问。刘勰思考文学问题并没有就事论事,而是从文学上升至总体性的大文化范畴高度来认识,这不能不说表现了他深刻的人文忧思。《文心雕龙。的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