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袁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1
转发:0
评论:0
背景明代自弘治到万历中期,“前后七子”相继统治文坛达百年之久,他们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主张摹拟剽窃。许多有远见卓识的文人学者,都曾不满“七子”派的文学主张和做法,但反对力度不足。三袁均吸取了李贽、徐渭的见解,反对后七子首领──王(世贞)、李(攀龙)等人之拟古、复古,剽窃成风,主张文学重性灵、贵独创,所作一清新清俊、情趣盎然,不受任何规条束缚,是为“性灵说”。他们另外亦重视了小说、戏曲的文学价值,认为有可取之处,这是前人所不认同的。贡献袁宗道袁宗道(1560年─1600年),字伯修,明朝万历十四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春坊右庶子等职。他是反复古思维的发起人,他主张即使研究古文,也不可全部模仿,而是要“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他除了具有“公安派”相同的性灵学说外,也对复古模拟的文章加以批判。著有《白苏斋集》。袁宏道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号石公,万历二十年进士,历...

背景

明代自弘治到万历中期,“前后七子”相继统治文坛达百年之久,他们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主张摹拟剽窃。许多有远见卓识的文人学者,都曾不满“七子”派的文学主张和做法,但反对力度不足。

三袁均吸取了李贽、徐渭的见解,反对后七子首领──王(世贞)、李(攀龙)等人之拟古、复古,剽窃成风,主张文学重性灵、贵独创,所作一清新清俊、情趣盎然,不受任何规条束缚,是为“性灵说”。他们另外亦重视了小说、戏曲的文学价值,认为有可取之处,这是前人所不认同的。

贡献

袁宗道

袁宗道(1560年─1600年),字伯修,明朝万历十四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春坊右庶子等职。他是反复古思维的发起人,他主张即使研究古文,也不可全部模仿,而是要“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他除了具有“公安派”相同的性灵学说外,也对复古模拟的文章加以批判。著有《白苏斋集》。

袁宏道

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号石公,万历二十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等职、国子博士等职,世以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少敏慧,善诗文,年十六为诸生,结社城南,自为社长。

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宋派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他说过:“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亦势也。”他亦相信写文要真,认为“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今人称为文学进代论),说:“我面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著有《袁中郎集》。

袁中道

袁中道(1575年─1630年),字小修,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历任徽州教授、南京吏部郎中等职。他亦主张即使研究古文,也不可全部模仿,而是要有其变化。他不但发扬“公安派”主力袁宏道的反复古理论,也将其理论详细补充论述。著有《珂雪斋集》、《游居柿录》。

评价

明代后期文坛沉寂,三袁勇于革新文学,纠正过往“前后七子”盲目摹古之风,为文坛带来了生机,地位举足轻重。

三袁是同胞兄弟,并能同时在各学术领域,如哲学思想、政治倾向、文学观点、创作风格,以至性情、气质等方面,发挥相互影响。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甚至可谓文坛奇迹,因此有“一母三进士,南北两天官”一说。

值得一提的是,三人对以后几百年的历史乃至近代的五四文化运动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袁氏兄弟不仅文名卓著,为官也清正廉洁,三人为官到头,只落得两袖清风。

故里

三袁故里位于中国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孟家溪镇东2公里的桂花台。

桂花台东南100米有一座荷叶山,是宗道和中道的合葬墓,墓前300米处立有一块高大墓碑。

袁宏道另有一处故里,即现在的柳浪遗址。

注释

^《袁中郎全集·与江进之尺牍》

^《袁中郎全集·与丘长孺尺牍》

参考

中国历代文人并称

邓中龙《中国文学发展简史·下卷》

“古雅台语人”网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袁甲三
生平其父袁耀东为乡下塾师。甲三幼年即与兄袁树三两人苦读八股文,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充军机章京,累迁郎中。道光三十年,迁御史。咸丰三年(1853年),迁兵科给事中。同年,赴安徽帮办团练,受漕运总督周天爵重用,不久,周天爵病死行军途中之王市集,甲三代领其军,四年二月,入据临淮。次年擢左副都御史。和春、福济参劾袁甲三渎职,“擅裁饷银,冒销肥己”,朝廷命甲三解职回京。五年,袁甲三回京,呈诉和春、福济为诬告,朝廷令两江总督怡良秉公查办,袁甲三被申饬一事得到平反。咸丰六年(1856年)随河南巡抚英桂攻捻军,直攻到捻军的大本营雄河集,生俘捻首苏天福,捻军尸骸枕藉,仅张洛行一人逃脱。以功授太仆寺卿。胜保回籍丁忧时,袁甲三被升任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咸丰九年(1859)二月,为胜保所劾,入京师供职。不久授漕运总督、钦差大臣。英法联军攻陷北京,袁甲三请求北上保卫京畿,朝廷没有批准。咸丰...
· 辽东三袁袁应泰简介袁应泰是怎么死的?
袁应泰是明朝末年官员,为官清正廉洁,为民请命。在熊廷弼经略辽东之时,袁应泰为巡抚,能保证军中各项物资的输送。熊廷弼被罢官之后,代为经略,与袁可立、袁崇焕等人并为“武三袁”,又称“辽东三袁”。袁应泰,字大来,凤翔人,万历二十三年高中进士,为临漳县知县。在任期间,主持漳水长堤工程,修建堤坝以防水患。调任河内之后,又组织群众穿凿太行山,引入沁水,修筑25条堰。在袁应泰的主持下,县内水利设施逐步完善,灌溉良田数万顷。袁应泰也因此政绩显著,升任工部主事,兵部武选郎中,后又任淮徐兵备参议。袁应泰到任之时,正好遇见山东遭灾,百姓流离失所,缺衣少食,路由饿殍。面对这种惨状,袁应泰当机立断,开设粥厂救济灾民,甚至将额外税收及漕折银数万两全部用来赈济。袁应泰此举放到今天,没人会说他做的不对。这样一个爱民护民的好官,应当受到嘉奖。但是在当时,袁应泰的所作所为,根本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虽然是用作灾情救治上,但是却...
· 文三袁袁宗道简介袁宗道是怎么死的?
袁宗道与弟弟袁宏道、袁中道并称为文三袁,与明朝末年的武三袁袁崇焕、袁可立、袁应泰相对应。因为他们三兄弟开创和发起公安派,所以又有“公安三袁”的称呼。人物档案姓名:袁宗道字:伯修号:玉蟠、石浦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明朝出生地:明湖广公安出生日期:公元1560年逝世日期:公元1600年职业:右庶子、文学家信仰:儒学主要成就:“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宏道、中道并称“三袁”代表作品:《白苏斋集》袁宗道在明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公安派的领袖是他的弟弟袁宏道,但是袁宗道所开创的理论,却是公安派的文学纲领,对于公安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他发表《论文》,批判前七子违反文学发展规律,倡导剽窃蹈袭、复古倒退的谬论,主张作家应“从学生理,从理生文”。后来和两个弟弟,一起在北京西郊崇国寺组织“蒲桃社”,一起抨击七子,在当时的文坛兴起巨浪。万历十四年,袁宗道高中礼部会试第一,第二年担任翰林...
· 袁绍之子袁尚简介袁绍第三子袁尚怎么死的?
导读:袁尚(?-207年),字显甫,东汉末年人物,袁绍之第三子,是袁谭的同父异母之弟,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受到袁绍的偏爱,并于袁绍去世后继承了袁绍的官位和爵位,后袁氏兄弟均被曹操所败,被公孙康所斩,首级被送往曹操之处。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官渡之战在兵败,之后在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忧愤而死,袁绍以袁尚美貌及后妻刘氏所喜爱而欲立为继承人,但未正式表态。众人欲立其长子袁谭为继承人,但逢纪、审配一派与辛评、郭图、袁谭一派不和,逢纪等因为惧怕袁谭即位后加害,私下改袁绍遗命,立袁尚继位。袁谭不能继位,于是自称车骑将军,驻屯黎阳,袁尚不给袁谭多兵,并派逢纪跟随,但及后因审配拒绝袁谭增兵的要求,而令逢纪被杀,二人更生嫌隙。202年,曹操攻袁谭,袁谭向袁尚求救,袁尚害怕袁谭得到士兵后不还,于是留审配留守,自领士兵救援。同时派河东太守郭援与支持袁氏的并州刺史高干及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共攻河东,...
· 三袁传说-一母三进士
民间传说着这样的故事:明朝时,湖北有一户姓袁的人家。袁家有兄弟三人,三兄弟非常友爱,而且他们从个个聪明机敏。但他们从不自持聪明,打勤奋好学,对人便是彬彬有礼,深受乡里喜爱。教书先生们都觉得袁家三兄弟是品学兼优的可造之才,于是,不遗余力地将自己所学传授给他们。得到老师们的厚爱,兄弟三人变锝更加刻苦,对老师越发越感激、敬重,生怕辜负了老师们的苦心。老师们瞧在眼里,乐在心里。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兄弟三人都长成了大人,各自学有所成。先生们觉得:再没什么可教他们了。这一天,先生们把三兄弟叫到面前,点着头逐个看了一番,有点恋恋不舍的说:“是时候了,凭你们现在的学识,考进士应该不是太难的事。老师虽然舍不得你们,但不能耽误了你们的前程。你们去吧。”袁家三兄弟苦读十多年,盼的就是这一天,然而这时,三兄弟不由锝想起那些和老师朝夕相处的日子。三兄弟心里酸酸的,恋恋不舍,一拜再拜,很久才缓缓的离去。很快喜讯就传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