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沈德潜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9
转发:0
评论:0
生平少年即以诗文闻名,但成年后屡试不中,辗转科场四十余年,才于乾隆三年(1738年)以六十六岁高龄中举,乾隆四年(1739年)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历任起居注官、内阁学士,官至礼部侍郎。乾隆十四年(1749年)致仕。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卒,终年九十七岁。朝廷追封太子太师,谥文悫,入祀贤良祠。但好景不长,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徐述夔诗案爆发,举人徐述夔所著《一柱楼集》诗词被告发有悖逆朝廷之语,沈德潜因曾为徐写传而被株连。乾隆帝下令“夺德潜赠官,罢祠削谥,仆其墓碑”。沈德潜得此下场,另一重要原因是弘历打开他编撰的《清诗别裁》卷轴看去,第一首赫然是贰臣钱谦益(明朝探花)。著作木渎镇羡园沈德潜手书对联他在诗歌理论方面主张格调说,反对钱谦益之后的重视宋元诗的风潮,也与袁枚的性灵说相对立。编有《唐宋八家文读本》,另外他所编辑的隋代以前古诗选集《古诗源》、唐诗选集《唐诗别裁》...

生平

少年即以诗文闻名,但成年后屡试不中,辗转科场四十余年,才于乾隆三年(1738年)以六十六岁高龄中举,乾隆四年(1739年)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历任起居注官、内阁学士,官至礼部侍郎。乾隆十四年(1749年)致仕。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卒,终年九十七岁。朝廷追封太子太师,谥 文悫 ,入祀贤良祠。但好景不长,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徐述夔诗案爆发,举人徐述夔所著《一柱楼集》诗词被告发有悖逆朝廷之语,沈德潜因曾为徐写传而被株连。乾隆帝下令“夺德潜赠官,罢祠削谥,仆其墓碑”。沈德潜得此下场,另一重要原因是弘历打开他编撰的《清诗别裁》卷轴看去,第一首赫然是贰臣钱谦益(明朝探花)。

著作

沈德潜

木渎镇羡园沈德潜手书对联

他在诗歌理论方面主张格调说,反对钱谦益之后的重视宋元诗的风潮,也与袁枚的性灵说相对立。编有《唐宋八家文读本》,另外他所编辑的隋代以前古诗选集《古诗源》、唐诗选集《唐诗别裁》、唐明清诗选集《国朝诗别裁集》代表了他的诗歌创作观念,广受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沈德潜
早年家贫沈德潜早年家贫,从23岁起继承父业,以授徒教馆为生,过了40余年的教馆生涯。尽管处境并不如意,但他并未弃学,在奔波生活之余,勤奋读书,16岁前已通读《左传》、《韩非子》、《尉缭子》等书。他早年师从叶燮学诗,曾自谓深得叶燮诗学大义,所谓"不止得皮、得骨,直已得髓",其自负可见一斑。仕途沈德潜热衷于功名,但这样一个满腹才学的读书人,竟然科举屡不中,康熙三十三年(1694)被录为长洲县庠生后,40年间屡试落第。在雍正十二年(1734)应博学鸿词科考试又被朝廷斥贬,他的诗作被禁止流传。四十岁所作《寓中遇母难日》中自表:"真觉光阴如过客,可堪四十竟无闻,中宵孤馆听残雨,远道佳人合暮云。"凄清之意和不甘寂寞的心情溢于言表。从22岁参加乡试起,他总共参加科举考试十七次,最终在乾隆四年(1739)才中进士,时年六十七岁,从此跻身官宦,备享乾隆荣宠,乾隆七年(1742),授翰林院编修。次年迁左中允。...
· 沈德潜之死传
沈德潜之死]编辑九老之首沈德潜是清朝大臣中的九老之首,活到九十七岁,而且位极人臣,官拜太子太傅,虽说是个名誉衔,但在清朝,能有这个头衔的人像白乌鸦一样稀少。沈德潜活得长,但发迹却很晚,考上进士,点翰林那年,已经六十七岁皤然一老了。不过,科场蹭蹬的沈德潜,却是一个名满江南的老名士,诗做得好。入翰林后,沈德潜例行考试并没有考好,由于乾隆的看重,不仅没有给发下去做知县,反而走进皇帝的南书房,挂上了“上行走”的头衔,从此一路畅通,翻着跟头升了上去。此公到八十多岁退休之前,一直没有离开皇帝的身边。如此好运的沈德潜,唯一的凭借,就是一手好诗,以及低调而且善于迎合圣意的老道功夫。因此,有人认为,沈德潜其实是乾隆的枪手,乾隆的诗,实际上是沈的手笔。不过,看过一些乾隆御制诗之后,沈给乾隆的诗修改润色应该没错,清史稿也说,他曾为乾隆校正《御制诗集》。但捉刀代笔好像不确,因为乾隆的诗实在太差,有的像张打油,有的...
· 沈德潜清史传
沈德潜史传编辑(清史稿列传92)沈德潜,字`士,江南长洲人。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试未入选。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年六十七矣。七年,散馆,日晡,高宗莅视,问孰为德潜者,称以“江南老名士”,授编修。出御制诗令赓和,称旨。八年,即擢中允,五迁内阁学士。乞假还葬,命不必开缺。德潜入辞,乞封父母,上命予三代封典,赋诗饯之。十二年,命在上书房行走,迁礼部侍郎。是岁,上谕诸臣曰:“沈德潜诚实谨厚,且怜其晚遇,是以稠叠加恩,以励老成积学之士,初不因进诗而优擢也。”十三年,沈德潜以齿衰病噎乞休,命以原衔食俸,仍在上书房行走。十四年,复乞归,命原品休致,仍令校御制诗集毕乃行。谕曰:“朕於德潜,以诗始,以诗终。”且令有所著作,许寄京呈览。赐以人,赋诗宠其行。德潜归,进所著归愚集,上亲为制序,称其诗伯仲高、王,高、王者谓高启、王士祯也。十六年,上南巡,命在籍食俸。是冬,德潜诣京师祝皇太后六十万寿。十七年正月,...
· 清代诗人沈德潜
沈德潜(1673~1769),字`(què)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1]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人物简介编辑早年家贫沈德潜早年家贫,从23岁起继承父业,以授徒教馆为生,过了40余年的教馆生涯。尽管处境并不如意,但他并未弃学,在奔波生活之余,勤奋读书,十六岁前已通读《左传》、《韩非子》、《尉缭子》等书。他早年师从叶燮学诗,曾自谓深得叶燮诗学大义,所谓“不止得皮、得骨,直已得髓”,其自负可见一斑。仕途沈德潜热衷于功名,但就是这样一个满腹才学的读书人,竟然科举屡不中,康熙三十三年(1694)被录为长洲县庠生后,40年间屡试...
· 沈德潜说诗语上卷
沈德潜《说诗语》:卷上:辛亥春,读书小白阳山之僧舍,尘氛退避,日在愎忉按渲校几上有山,不必开门见山也。寺僧有叩作诗指者;时米古松乱石间,闻鸣鸟弄晴,流泉赴壑,天风送谡谡声,似唱似答,谓僧曰:“此诗歌元声,尔我共得之乎!”僧相视而笑。既复乞疏源流升降之故,重奁淝耄每钟残镫候,有触即书。或准古贤,或抽心绪,时日既积,纸墨遂多。命曰语,拟之试儿盘,遇物杂陈,略无诠次也,然俱落语言文字迹矣。归愚沈德潜题于听松阁。一,诗之为道,可以理性情,善伦物,感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用如此其重也。秦、汉以来,乐府代兴;六代继之,流衍靡曼。至有唐而声律日工,托兴渐失,徒视为嘲风雪,弄花草,游历燕b之具,而诗教远矣。学者但知尊唐而不上穷其源,犹望海者指鱼背为海岸,而不自悟其见之小也。食虽不能竟越三唐之格,然必优柔渐渍,仰溯风雅,诗道始尊。二,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⑽锪类以形之;郁情欲舒,天机随触,每借物引怀以抒...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