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元典章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7
转发:0
评论:0
内容简介《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典章一《诏令卷之一》(《诏令》总共只有一卷)的全部目录,根据《元史》相关记载,可以推断出本目录中被涂黑的黑色长条部分的文字为“仁宗圣文钦孝皇帝”,也就是元仁宗的庙号和谥号,“今上皇帝”指的则是元英宗。此目录节选自《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刊本之影印本。《元典章》出版于元英宗在位后期(1322年—1323年期间),书中对元英宗的称号是今上皇帝。前集共60卷,分〈诏令〉(1卷)、〈圣政〉(2卷)、〈朝纲〉(1卷)、〈台纲〉(2卷)、〈吏部〉(8卷)、〈户部〉(13卷)、〈礼部〉(6卷)、〈兵部〉(5卷)、〈刑部〉(19卷)、〈工部〉(3卷)共计10大类,内容始自元太宗六年(1234年),讫于元英宗延祐七年(1320年)十一月(元仁宗于延祐七年正月去世,元英宗于延祐七年三月即位)。新集原称《新集至治条例》,为典章后增附,共两册,无卷数,有〈国典〉、〈朝纲...

内容简介

元典章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典章一《诏令卷之一》(《诏令》总共只有一卷)的全部目录,根据《元史》相关记载,可以推断出本目录中被涂黑的黑色长条部分的文字为“仁宗圣文钦孝皇帝”,也就是元仁宗的庙号和谥号,“今上皇帝”指的则是元英宗。此目录节选自《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刊本之影印本。

《元典章》出版于元英宗在位后期(1322年—1323年期间),书中对元英宗的称号是今上皇帝。

前集共60卷,分〈诏令〉(1卷)、〈圣政〉(2卷)、〈朝纲〉(1卷)、〈台纲〉(2卷)、〈吏部〉(8卷)、〈户部〉(13卷)、〈礼部〉(6卷)、〈兵部〉(5卷)、〈刑部〉(19卷)、〈工部〉(3卷)共计10大类,内容始自元太宗六年(1234年),讫于元英宗延祐七年(1320年)十一月(元仁宗于延祐七年正月去世,元英宗于延祐七年三月即位)。

新集原称《新集至治条例》,为典章后增附,共两册,无卷数,有〈国典〉、〈朝纲〉、〈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共八大类,不分卷,记事止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

各大类之下又有门、目,目下列举条格事例,每目分若干条格。《元典章》前集和新集共计81门,467目,2391条,是研究元史特别是元朝法制史以及社会史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

《元典章》史料丰富,“可谓详悉无遗”,“此书于当年法令,分门胪载,采掇颇详”,“尤详于刑律”。

由于元朝政权的特殊性,《元典章》文体较为独特,有许多翻译蒙古语的奇语,如“肚皮”是贿赂之意、“勾当里交出去”是指黜罢。陈垣在《元典章校补释例·序》称,“《元典章》为考究元代政教、风俗、语言、文字必不可少之书”。

现存版本

目前通行本主要有两种版本:

一种是元代坊刻本。这是现存最早的版本,以书中字体判断,应是元代福建建阳书坊所刊刻,民国十四年(1925年)发现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976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了元刊本《元典章》的影印本,使该书得以原貌重新问世。

另一种是沈刻本。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武进董绶金根据杭州丁氏所藏抄本,由法学名家沈家本作跋,北京法律学堂刊行,世称沈刻本。沈刻本刻印精美,然而错误脱漏颠倒之处甚多,往往有整段整页脱漏。民国二十年(1931年),著名史学家陈垣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元刻本为主,参以吴氏绣谷亭、阙里孔氏之影钞本及巴陵方氏、南昌彭氏两抄本进行校勘,校出沈刻本讹脱衍倒多达一万二千余处,撰成《元典章校补》10卷。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陈垣又从中抽取一千余条进行归纳,撰成《元典章校补释例》。由此也可知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元刊本,非仅孤本秘笈而已,亦为传世此书之最善本。

海内外首部《元典章》全文点校本出版

2011年3月,中华书局和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了《元典章》(点校本),全书一共四册,由元史学家陈高华、张帆、刘晓、党宝海 点校。

这次的点校本,点校者在通校全书时,以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元典章》元刻本为底本,参校陈垣《沈刻〈元典章〉校补》,并参校了《通制条格》、《宪台通纪》、《南台备要》、《庙学典礼》、《秘书监志》、《经世大典》(《永乐大典》残卷转引)、《元史》以及最近发现的黑城文书和残本《至正条格》等各史籍中所载同源公文。如此全面的校勘是国内外以往任何学者均未做过的。对于书中相当多语句、文字、题目等方面的脱漏和讹误,点校者一一辑出和校正,并且做了详备精细的整理考订。

《元典章》以前从未进行全面整理,故而关于全书收录的公文数量,历来不得其详。根据此次点校统计,全书共有文书2637条。前集共包括文书2409条,其中诏令35条、圣政266条、朝纲9条、台纲43条、吏部331条、户部514条、礼部159条、兵部216条、刑部752条、工部84条。新集包括文书227条。前集、新集合计,再加上书末所附“都省通例”1条,共有文书2637条。上述统计涵盖了书中文书“互见”的情况,即同一条文书可能在书中两个不同的地方均有收录,一处录有全文,一处仅存标题而附注全文另见某处,这样的情况均视为两条文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西周的典章制度
宗法与分封西周的国家实行分封制。即古书中所说的“封建”,而分封制的基础则是宗法。宗法是中国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内容是嫡长继承制。商代已有嫡长继承的雏型。西周时期,宗法发展成为系统制度。严格意义的宗法,只在卿、大夫、士的范围内施行。这些阶层各家族的始祖,一般是国君的别子。国君的嫡长子立为太子,继承君位,其他各子即为别子。因为别子也是国君之子,故又称公子。别子不能与继承国君的太子同祖,必须分出去自立家族,成为这个家族中嫡长继承系统的始祖,不再改变,称为大宗。别子的长子以外各子,长孙以外各孙……都是庶子,对大宗而言,称为小宗。其间血缘关系超过五代,就不再宗原来的小宗。由大小宗构成的整个家族中,大宗居于族长地位,称为宗子。始立这个家族的别子一般有卿、大夫爵位,爵位即由宗子承袭。广义说来,宗法也适用于周王室。周王的嫡长子立为太子。其他王子多分封为王畿内外的诸侯,其间血缘关系原则颇与卿、...
· 西夏名臣野利仁荣:为元昊创立了各种典章制度
野利仁荣(?~1042)西夏开国重臣。西夏景宗李元昊皇后野利氏疏族。学识渊博,熟悉历史。西夏建国前后创制典章制度,多参与谋划。曾建议根据西夏境“蕃汉杂处、好勇喜猎”的特点,“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平以刑赏”,使“民乐战征,习尚刚劲”,对景宗规定各种制度有重大影响。大庆元年(1036)秉承景宗旨意创造蕃书(见西夏文),成十二卷,字形方整,笔画繁复。群臣上表称颂,景宗遂下令改元,确定为国字,颁行境内。又设蕃汉二字院,分别掌管与宋朝、吐蕃、回鹘等王朝的文字往来。野利仁荣是党项民族的精英,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他坚决反对“用夏变夷”,即用汉文化取代党项民族文化的全盘汉化方针。他认为“一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昔商鞅峻法而国霸,赵武胡服而兵强。国家表里山河,蕃汉杂处,好勇喜猎,日以兵马为务,非有礼乐诗书之气也。惟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严其刑赏,乐战征,习尚刚劲,可以制中国,驭戎夷,岂...
· 《西汉会要》:详叙西汉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
典章制度史著作。七十卷。南宋徐天麟撰。成书于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徐天麟,字仲祥,生卒年月不详,南宋临江(今江西清江)人。开禧年间进士,历任抚州、临安教学及武学博士,通判惠、泽二州、权知英德府,晚年谢官回籍。本书采用的是典制体。计有:《帝系》六卷、《礼》十三卷、《乐》二卷、《舆服》二卷、《学校》二卷、《运历》二卷、《祥异》二卷、《职官》十三卷、《选举》二卷、《民政》四卷、《食货》六卷、《兵》五卷、《刑法》三卷、《方域》四卷、《蕃夷》三卷。共十五门,三百六十七类事,详叙了西汉时期的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四库提要》评此书说:“班固书最称博赡,于一代礼乐刑政,悉综括其大端,而理密文繁,骤难得其体要。天麟为之区分别白,经纬本末,一一犁然。”《西汉会要》的确贯串详洽,诠次精审,对研究西汉的典章制度及其演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西汉会要》所采只据二史,对汉制之见于其他史籍的记载,概不采掇,...
· 六元状元钱
简要介绍:钱ぃqǐ)(1734~1799),原名起,后因避唐代诗人钱起同名,遂改为现名“ぁ保字振威,号湘z(或作“湘灵”),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人。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六元状元”(即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之一(另一个人是明朝的黄观)。书香世家:钱ぃ无锡钱氏堠山鼎七支的后裔,十八世钱赓(字公昭)于永乐初年,自堠山迁居长洲县西北蠡南乡,尔后迁居盘门之郊。钱こ錾于书香门第,曾祖父钱中谐,顺治丁酉(1657)举人,戊戌(1658)进士。康熙已未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科,名列一甲第14名,授官翰林院编修。当时,江苏巡抚汤斌曾亲笔题写“奎壁凝辉”匾额,高悬钱家府第大门之上。钱中谐曾参加纂修《明史》,另著有《中吴文献》六十册,《三吴水利》三卷,崇祀乡贤祠。祖父和父亲都是颇有学问的读书人。生平:在前辈的熏陶下,钱ご有⊙邢鞍斯晌模专心举子业。而且十分刻苦用功,夜读常常到五更天。据...
· 元
元姓元(yuán)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1位。其源出有五:1、出自殷商元铣之后,世代相传姓元。2、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魏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毕万之后,以地名为氏。3、出自拓跋姓,为鲜卑族的后代,至魏孝文帝时下诏改姓为元氏。4、出自复姓纥骨氏、是云氏所改。5、出自玄姓,为北宋时为避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的父亲圣祖赵玄朗名讳,改姓元氏。中文名元姓外文名Yuan出自考全国元氏出自以:拓跋,危,玄读音yuán注音ㄩㄢˊ郡望河南郡文献元氏族谱目录1简介2起源与分布?源流一?源流二?源流三?分布情况3元氏各地始祖?浯瀯元氏始祖?临湘元氏始祖?宁乡元氏始祖?天津元氏始祖?林州元氏始祖?忻州元氏始祖?光泽元氏始祖4元氏名人?元宏?元子哲?元淮?元结?元稹?元景皓?元德昭?元好问5郡望祠联?郡望?祠联6族谱及字辈?族谱?字辈元姓简介元[元,读音作yuán(ㄩㄢˊ)],中国姓氏之一。元姓起源与分布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