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冰是“穿越”到古代的水利专家,我有“证据”!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8
转发:0
评论:0
如果按知名度来给世界上的机构排序,那么,时空管理局恐怕在地表以下。它有上万名专业人员,管理着整个地球的时空秩序,但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只是个实习生,还是在最边缘的部门——远古信息部。平时的工作就是整理资料,值班监控,避免时空穿越者扰乱秩序。总之挺无聊的,不过最近,在公元前256年——前251的故纸堆里,我还是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人。他叫李冰,一个水利超级天才,疑似时空穿越者。李冰手绘图一李冰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05年到公元前235年,也就是战国时期。关于他生平的资料很少,有人说他是山西人,有人说他是秦国人。不过有一点很确定,他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都发生在蜀地。他带领蜀地的百姓建造了都江堰,既治理了洪水,又灌溉了农田,让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要知道,这件事情有多么难,引用蜀人李白的话说,就是“难于上青天”。因为两亿多年前,四川盆地还是个内陆湖,后来,因为地壳运动和四...

如果按知名度来给世界上的机构排序,那么,时空管理局恐怕在地表以下。它有上万名专业人员,管理着整个地球的时空秩序,但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只是个实习生,还是在最边缘的部门——远古信息部。平时的工作就是整理资料,值班监控,避免时空穿越者扰乱秩序。

总之挺无聊的,不过最近,在公元前256年——前251的故纸堆里,我还是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人。他叫李冰,一个水利超级天才,疑似时空穿越者。

李冰是“穿越”到古代的水利专家,我有“证据”!

李冰手绘图

李冰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05年到公元前235年,也就是战国时期。关于他生平的资料很少,有人说他是山西人,有人说他是秦国人。不过有一点很确定,他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都发生在蜀地。

他带领蜀地的百姓建造了都江堰,既治理了洪水,又灌溉了农田,让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要知道,这件事情有多么难,引用蜀人李白的话说,就是“难于上青天”。因为两亿多年前,四川盆地还是个内陆湖,后来,因为地壳运动和四面高山隆起,湖盆抬升逐渐形成盆地。

但这时的四川盆地并不宜居,更别提“天府之国”了,每到雨季就被大水漫灌。

成都平原有一条河很重要,叫岷江,古蜀文明就从岷江上游兴起,后经过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个时期。

大禹曾经自岷山疏导长江,古蜀国历任君王的工作之一就是治水,鱼凫有“治导江”的记载,鳖灵还因为善于治水而称帝。

总之,在这个地方,治水是民生大事,但洪水险恶,地形不利,难啊。

这也是我为什么怀疑李冰的原因,他所带领修建的都江堰,比之前的所有水利工程都要精妙,而且两千多年运作如常,可谓巧夺天工。容我介绍一下。

都江堰坐落在岷江之上,它的第一道关口是鱼嘴形状的分水堤坝,修建在岷江弯道处。在这里,汹涌的江水会被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泄洪,内江进入成都平原灌溉。

李冰是“穿越”到古代的水利专家,我有“证据”!

都江堰的布局

李冰让内江的河床低于外江,枯水时节,可以保证6成水进入内江,4成水排往外江。而在夏季洪水来临时,因为弯道动力学的原理,六成水会排往外江,四成水进入内江。

而且,内江入口处河床凹陷,外江凸起,根据弯道环流水沙分流原理,表层较清的水会流向凹地,浑浊的底层水则流向凸地。这样,大量沙石将会被外江水带走。

进入内江的水仍携带大量沙石,二次排沙就需要飞沙堰了。飞沙堰是内江外侧的一道低矮堰坝,它的下方是狭窄的宝瓶口。水流流到飞沙堰时,会被宝瓶口制约,加上小山包的顶托作用,形成漩涡,沙石被会甩出飞沙堰。

内江进入成都平原的最后关卡是宝瓶口,它起到节制水流的作用,当内江水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出的水便从飞沙堰排到外江,达到二次排洪。而流出的水会不断分流,灌溉成都平原的万亩农田。

李冰是“穿越”到古代的水利专家,我有“证据”!

李冰正在陈述自己修建都江堰的构想

一个都江堰,造福千万蜀人。既可以防洪泄沙,还可以灌溉航运,成都平原从此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如此四两拨千斤,无怪乎很多人都怀疑,李冰是穿越过去的。不过,进一步翻阅资料,我又发现,这似乎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在春秋战国时期,四川盆地存在很多大大小小的国家,其中有巴国、蜀国、充国、苴国。充国是从巴国分离出去的国家,苴国是蜀国的分封国,但他们之间互相不对付,巴国和苴国联合,蜀国和充国结盟,战争不断,连续内耗。

公元前319年,几个国家又打了起来。巴国灭掉充国,但又被蜀国击败。苴国向秦国求助,蜀国也派使者与秦国结盟,不希望他们干涉苴国。

但彼时,军事强大的秦国显然有另外的想法,他们想统一诸国。所以,秦惠王听从司马错的建议,先与巴国联手灭蜀,然后吞并苴国,最后趁机灭亡巴国,统一川中。

对于秦国来说,这是个正确的决策,兼并巴蜀,为秦国之后统一六国提供了物资和航运交通。

但兼并后的蜀地一度处于混乱状态,直到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任命李冰为郡守,开展各种民生建设,兴修水利、修桥补路、开发盐井。

李冰是“穿越”到古代的水利专家,我有“证据”!

修建都江堰的好处很多

在我们部门管理的那个时代,人们将洪水与猛兽视为霍乱世界的两大灾害。到了2019,猛兽易防,洪水却仍然“无情”。8月,超强台风利奇马到来,浙江、山东、江苏等个地方都遭遇了大洪水。

我很不愿意看到这些,两千多年过去了,人类的科技大跨步,但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渺小。不过,人类应对洪水,有了更多方法,少了更多恐惧。

人类和大自然从不是对立的,历代治水人有个经验——“以水治水”,即根据水往低处流的特性,利用水自身的能量,达到避害兴利的目的。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没有大肆修筑堤坝,而是顺水之性,崇尚自然。在出土的李冰石像上,刻有“珍水万世焉”的字样,让大家世世代代都要尊水。 

他还有一个治水名言,即 “深淘滩,低作堰”,意思是每年修理内江河道,要淘到一定深度,而飞沙堰要低到一定程度,这样才能保证灌溉水够用,并且不会内涝。

2009年,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曾提到这个理念,他认为,这句话还可以应用到企业发展中。业务要“深淘滩”,用创新技术和管理降低内部运作成本,把利润挖出来,对外要“低作堰”,多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

我也深受启发,治水犹如治理人生,不能只对外界要求高,而对自己要求低。而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作为时空秩序的管理者,也需要去思考什么是“封堵和疏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穿越到古代去喝茶
自神农发现茶叶的传说开始,翻阅中华民族辉煌的饮茶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喝茶方式的运行轨迹。根据史书考证,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因而逐渐形成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饮茶习俗和品茶技艺。今天,我们带您穿越时空,看看古人是如何喝茶的,茶人朋友们也可以试着沿用古人的方式来走一遭“时尚喝茶复古风”。复古年代一:春秋以前喝茶方式:生嚼、煎服、八菜复古难度:★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古代人便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随着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在茶成为饮料的过程中。又经历了食用阶段作为中间过渡,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方法是把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点评:生嚼、煎服、入莱,这是最粗放的饮茶方式,简单易行。生嚼鲜叶,恐怕为者甚少;煎服,茶汤尚可。可是要连茶叶一起吃下去,就要难为部分茶客了;至于将鲜叶...
· 王莽是个穿越到古代的人?
王莽,字巨君,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太祖。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王莽心酸历程概述:这王莽啊估计是命硬,早年呢这父亲啊兄弟啊都死了,只能由叔父们把他养大,但是人家王同学争气啊,据史书记载,青年时期的王莽,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尊敬长辈,被誉为楷模。后来呢,这王同学青云直上,一路当到大司马,相当于军*委主*席这么一官。据说呢,当时在朝廷威望很高啊,被誉为“周公在世”。后来呢大家伙都知道,王莽就篡了位建立了新朝当了皇帝。不过这不是咱们的重点,咱们今天主要扒一扒王莽为什么像一个穿越者。在王莽篡位之前,公元前一年八月十五日,汉哀帝病死了,说是病死了,其实到底怎么死的咱们也不知道。王莽一看,呦呵,机会来了啊,于是乎,扶年仅九岁的刘衍当了皇帝,这就是汉平帝。这九岁的小孩知道什么啊,还不是王莽说什么就是什么。于是第二年,在王莽的主持下,改元...
· 古代都江堰的建造者李冰简介水利家李冰介绍
李冰简介:李冰(生卒年、出生地不详),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李冰,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他还在今宜宾、乐山境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灌溉和航运工程,以及修索桥,开盐井等。他也修筑了一条连接中原、四川雅安市名山区派出所与云南的五尺道。老百姓怀念他的功...
· “刺死辱母者”穿越到古代结局又会怎样?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忠孝之道始终是这个东方国度的立国之本,当儒家文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后,更是把“孝”上升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只有对父母行孝的人,才谈得上对君主、对国家尽忠,正是因为如此,以孝治天下,也成为了历代君王必须践行的治国方略。最近,笔者看了一则关于孝子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董黯,家住大隐溪,据说是汉江都相董仲舒的六世孙,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此人虽家境贫寒但是母至孝,他董黯终年打柴换钱,侍奉母亲。母疾,思饮故里之水(因大隐频监姚江,古时遭咸潮入浸,其水味苦涩,不适于饮用),他竟然每次来回二十余华里到大隐溪上游永昌潭担水奉母。网络配图由于在途中绝不转换肩胛,为的是把肩前的纯净水供母饮用。然故里之水离家甚远,不能常致,董黯即在外婆家(今章山村永昌潭)旁筑一陋室,汲水供母,母亲的病得以好转。董黯“汲水供母”的故事确实非常感人,董黯家东边的邻居王寄,虽...
· “刺死辱母者”如穿越到古代结局又会怎样?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忠孝之道始终是这个东方国度的立国之本,当儒家文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后,更是把“孝”上升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只有对父母行孝的人,才谈得上对君主、对国家尽忠,正是因为如此,以孝治天下,也成为了历代君王必须践行的治国方略。最近,笔者看了一则关于孝子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董黯,家住大隐溪,据说是汉江都相董仲舒的六世孙,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此人虽家境贫寒但是母至孝,他董黯终年打柴换钱,侍奉母亲。母疾,思饮故里之水(因大隐频监姚江,古时遭咸潮入浸,其水味苦涩,不适于饮用),他竟然每次来回二十余华里到大隐溪上游永昌潭担水奉母。网络配图由于在途中绝不转换肩胛,为的是把肩前的纯净水供母饮用。然故里之水离家甚远,不能常致,董黯即在外婆家(今章山村永昌潭)旁筑一陋室,汲水供母,母亲的病得以好转。董黯“汲水供母”的故事确实非常感人,董黯家东边的邻居王寄,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