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朱元璋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6
转发:0
评论:0
背景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发动并全程领导了史上最大最严的反腐肃贪运动。他以猛治国称,大力打击贪污。他的“重典治国”思想不只为遏制官僚腐败。手段设立《大明律》和《大诰三编》朱元璋订《大明律》,编《大诰》,对惩治腐败做出详细规定,并严厉实行之。朱元璋亲自参与主持的《大明律》中将《受赃》专门设为一篇,其中详尽规定了对于腐败的惩罚,为他以后的铁腕反腐奠定了基础。同时朱元璋下令将《大诰》等其他多种司法教材发到每个家庭中去,而且规定官府执法时凡是家里藏有《大诰》的,就可罪减一等,反之,要罪加一等。同时《大诰》还被列入全国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连科举考试都从《大诰》中出题。一时间从学校到民间讲读《大诰》蔚然成风。严惩腐败分子朱元璋自幼出身贫寒,对政治贪污尤其憎恶,其对贪污腐败官员处以极其严厉的处罚。在朱元璋主政期间,大批不法贪官被处死,包括开国将领朱亮祖,女婿驸马都尉欧阳伦,其中甚至因为郭桓案、空印案杀死数

背景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发动并全程领导了史上最大最严的肃贪运动 。他以猛治国称 ,大力打击贪污 。他的“重典治国”思想不只为遏制官僚腐败 。

手段

设立《大明律》和《大诰三编》

朱元璋订《大明律》,编《大诰》,对惩治腐败做出详细规定,并严厉实行之 。朱元璋亲自参与主持的《大明律》中将《受赃》专门设为一篇,其中详尽规定了对于腐败的惩罚,为他以后的铁腕奠定了基础。同时朱元璋下令将《大诰》等其他多种司法教材发到每个家庭中去,而且规定官府执法时凡是家里藏有《大诰》的,就可罪减一等,反之,要罪加一等。同时《大诰》还被列入全国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连科举考试都从《大诰》题。一时间从学校到民间讲读《大诰》蔚然成风 。

严惩腐败分子

朱元璋自幼出身贫寒,对政治贪污尤其憎恶,其对贪污腐败官员处以极其严厉的处罚 。在朱元璋主政期间,大批不法贪官被处死,包括开国将领朱亮祖,女婿驸马都尉欧阳伦,其中甚至因为郭桓案、空印案杀死数万名官员 。

设立监察机构

朱元璋为了加大力度,设立了从朝廷到地方的监察机构,其组织之严,权力之大,都是前朝历代绝无仅有的。在中央朱元璋设立最高机构都察院,将刑、检、法职能集于一身。不久又设置六科给事中,专事纠举弹劾六部中的贪官污吏。在地方上,除了有朝廷派遣的监察御史外,同时又在各省设按察司,掌监察之职;后来又设立“巡抚”制度,由朝廷派亲信重臣大臣到各地出巡,监察地方官吏 。

广开言路鼓励民间

朱元璋在铁腕的同时,还鼓励民间。朱元璋在午门外设立“登闻鼓”,号召受冤的百姓们击鼓鸣冤。为了防止此行为虚设,同时命令一名御史每天在那里负责,但凡是民间有冤情,地方官员又不受理的百姓们,当事人可以击登闻鼓,并由在那里负责的御史带着上奏;为了让下级官吏有参政机会,朱元璋打破常规,规定不论朝廷官员品级、隶属均可参加早朝上殿言事,有隐情还可单独召见;朱元璋不仅允许民告官,还鼓励百姓越级告状;他甚至鼓励普通百姓把贪官直接绑赴京城治罪,各级官员如果胆敢“截访”,就治以诛灭家族的重罪。于是,在朱元璋的力度下,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押解着贪官污吏行走在通往京城的道路上 。

影响

由于朱元璋的吏治严厉,在明初相当长一段时间,官员腐败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 。朱元璋开展雷厉风行的肃贪运动,历时之久、措施之严、手段之狠、刑罚之酷、杀人之多,为几千年封建历史所罕见。

尽管朱元璋反贪决心大、力度猛、出奇招,使腐败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也一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远未达到彻底清除腐败的根本目的 。

参见

胡惟庸案

郭桓案

蓝玉案

空印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元璋
朱元璋《朱氏世德碑记》里讲: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乡。不意竟与明太祖同乡。忽而忆起幼时常听爷爷讲述朱元璋种种之传说。吾祖居二圣,爷爷讲朱元璋曾有意建陵于此,时墩已打好,往视之,细数几番终少一墩。一小小牧童骑牛过而笑之道:“在你屁股底下不还有一个么!”太祖大惊,自谓此地之灵,人杰至此,连个小小牧童也如此聪明,遂不敢在此地安葬。记得当时爷爷说那些墩子在二圣水库那里还能见着,此语至于今日亦约摸十数年矣,终未亲见,料故事定为传说,然或则亦有其所本。(又想起小时候知道自己照班辈排,应是“友”字班,还与爷爷谑道居然与陈友谅一辈,母亲一时不解,爷爷失笑曰:朱元璋的老同事。)即刻扫码,参与朱氏家族话题讨论!
· 朱元璋
朱元璋,即明太祖。明朝开国皇帝(1368~1398年在位),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字国瑞。[明太祖朱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元天历元年九月十八(1328年10月21日),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至正四年(1344),逢大饥疫,父兄相继去世,遂入皇觉寺为僧。后游食庐州(今合肥)、光州(今河南潢川)、汝州、颍州(今安徽阜阳)等地,历三年复返寺。十一年,元末农民战争爆发。次年,参加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初为亲兵,后升九夫长。英勇善战,才能出众,被郭招为婿。十三年,升为镇抚,旋与徐达、汤和等南攻定远(今属安徽),计降驴牌寨地方武装3000人。夜袭元将张知院于横涧山,收精壮2万,严加治理。后率兵克滁州,拥众3万余,号令严明,军容整肃,甚得民心。十五年春,率部克和州(今和县),奉命总领诸将。时元军10万来攻,朱元璋守城三月,屡用计败之。郭子兴卒后,统其军,被小明王韩林儿授为左副元...
· 朱元璋
生平早年经历元朝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公历10月21日)未时,朱元璋生于濠州钟离县东乡(今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燃灯寺村),排行第八,故为重八。朱元璋“先世家沛”(今江苏沛县),后“徙句容”(今江苏句容市)达百年之久。祖辈生活在古泗州(今江苏省盱眙县)。父亲朱五四(后改为世珍),母亲陈氏为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朱元璋幼时甚贫困,并无法读书,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姐先后去世,不得已而入皇觉寺当行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起事反元元至正八年(1348年),朱元璋返回皇觉寺。至正十二年(1352年),身在皇觉寺多年的朱元璋受好友汤和来信劝说,到濠州投靠郭子兴,参加红巾军。由于指挥有方,不久便成为郭子兴身旁一名亲兵,也逐渐读书识字,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即后来的马皇后)。后来朱元璋...
· 朱元璋的诗咏竹朱元璋诗词
朱元璋的诗咏竹朱元璋诗词上朝时,朱元璋做诗:《鸡叫》一叫一勾勾,两叫两勾勾,三叫日出满天红,驱散残星月朦胧。此诗可以显示朱元璋的心灵。骂文士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相传,朱元璋小时候要饭,一日,来到旧县(今女山湖镇)狮龙桥酒馆要饭,碰上几个舞文弄墨的家伙聚在酒馆饮酒拿他寻开心。他很气愤,当场作了上面这首诗予以反击。咏菊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示僧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朱元璋转战江淮间,一次,乔装出行到太平府的一座寺庙般若庵。庙里的和尚见他为人奇特,就仔细询问。朱元璋不耐烦,就提笔在墙上写了此诗。朱元璋登基之后,听说当年在庙中墙上的题诗早已被人洗去,就下令将庙中和尚押解至京,准备杀掉。他问道:“为什么要把我的诗洗掉?”和尚灵机一动当即吟诗答道:“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常恐鬼...
· 朱元璋幼时生活朱元璋所作打油诗为何?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而明朝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的朝代。朱元璋本身经历传奇,由布衣到至尊,无法不让人敬仰。朱元璋本名朱重八,“重八”之名十分接地气,“元章”之名是后来参加起义之时取的。虽然后来成为皇帝,但朱元璋早先的日子过的却十分苦。虽然刘邦也是微末起义,但好歹刘邦还有个亭长的官职,而朱元璋则彻彻底底的是一位农民。朱元璋祖上几辈子都是泥腿子,朱元璋兄弟姐妹几个出生的时候,日子还要好过一点,也不过是有了田种。因为姐妹兄弟多,田地的粮食根本不够养活,所以朱元璋从小就要和哥哥们放羊割草补贴家用。就这样,都还不是最惨的。朱元璋长到15岁的时候,家乡壕州灾难频发,旱灾、蝗灾和可怕的瘟疫,带走了朱元璋父母和大哥的性命。元朝末年,国家混乱,统治黑暗,君主无道,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眼见着家乡待不下去了,朱元璋和二哥大嫂侄子们分散逃难。元朝佛教盛行,为了吃的饱饭,朱元璋在皇觉寺出家为和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