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毛公鼎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3
转发:0
评论:0
形制外观《毛公鼎》通高53.8公分,腹深27.2公分,口径47.9公分,重34.7公斤,大口圆腹,口沿有一道重环纹饰,上有两只大耳,腹下三只兽蹄形足。铭文原文铭文拓片《毛公鼎》腹内铸有32行、共500字铭文,是西周晚期一篇完整的册命书。文中提到周宣王在位初期,想要振兴朝政,遂命叔父毛公喑(有一说是毛公歆)处理国家大小事务,又命毛公一族担任禁卫军,保卫王家,并赐酒食、舆服、兵器。毛公感念周王,于是铸鼎纪事,由子孙永保永享。其释文如下:王若曰:“父喑!丕显文武,皇天引厌劂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率怀不廷方,亡不觐于文武耿光。唯天将集厥命,亦唯先正略又劂辟,属谨大命,肆皇天亡,临保我有周,丕巩先王配命,畏天疾威,司余小子弗,邦将曷吉?迹迹四方,大从丕静。呜呼!惧作小子溷湛于艰,永巩先王”。王曰:“父喑囹余肇经先王命,命汝□我邦我家内外,□于小大政,□朕立,□许上下若□四方,死毋动余一人在位,弘唯

形制

外观

《毛公鼎》通高53.8公分,腹深27.2公分,口径47.9公分,重34.7公斤,大口圆腹,口沿有一道重环纹饰,上有两只大耳,腹下三只兽蹄形足。

铭文原文

毛公鼎

  铭文拓片

《毛公鼎》腹内铸有32行、共500字铭文,是西周晚期一篇完整的册命书。文中提到周宣王在位初期,想要振兴朝政,遂命叔父毛公喑(有一说是毛公歆)处理国家大小事务,又命毛公一族担任禁卫军,保卫王家,并赐酒食、舆服、兵器。毛公感念周王,于是铸鼎纪事,由子孙永保永享。其释文如下:

王若曰:“父喑!丕显文武,皇天引厌劂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率怀不廷方,亡不觐于文武耿光。唯天将集厥命,亦唯先正略又劂辟,属谨大命,肆皇天亡,临保我有周,丕巩配命,畏天疾威,司余小子弗,邦将曷吉?迹迹四方,大从丕静。呜呼!惧作小子溷湛于艰,永巩”。

王曰:“父喑囹余肇经命,命汝□我邦我家内外,□于小大政,□朕立,□许上下若□四方,死毋动余一人在位,弘唯乃智,余非庸又昏,汝毋敢妄宁,虔夙夕惠我一人。雍我邑小大酋,毋折缄,告余若德,用仰邵皇天。□□大命,康能四国,欲我弗作忧。”

王曰:“父喑!□之庶出入事于外,専命専政,兿小大楚赋。无唯正昏。弘其唯王智,□唯是丧我国。历自今,出入専命于外,厥非先告父歆,父歆舍命毋又敢□専命于外。”

王曰:“父喑!今余唯命,命汝亟一方,弘我邦我家。汝椎于政,勿雍建庶人?毋敢龚苞,龚□孜侮鳏寡。善效乃有正,毋敢湎于酒。汝毋敢坠,在乃服,□夙夕敬念王畏不□。汝毋弗师用作明型,欲汝弗以乃辟,陷于艰。”

王曰:“父喑!巳曰及兹卿事寮、大史寮,于父即尹,命汝司公族□叁有司、小子、师氏、虎臣、□朕执事。以乃族干捍吾王身。取卅。赐汝□□一卤,裸圭瓒宝,朱市□、□黄、玉环、玉□、金车、贲爰较、朱乱、□□、虎□、熏裹、右厄、画□、画□、金甬、错衡、金踵、金豪、束□、金□弼、鱼箙、马四匹、□ 勒、金巤、金膺、朱□二铃。锡女兹,用岁用政。”

毛公喑对扬天子皇休,用作尊鼎,子子孙孙永宝用。

铭文译文

周王这样说:“父喑啊!伟大英明的文王和武王,皇天很满意他们的德行,让我们周国匹配他,我们衷心地接受了皇天的伟大命令。循抚怀柔了那些不来朝聘的方国,他们没有不在文王、武王的光辉润泽之中的。这样,老天爷就收回了殷的天命而给了我们周国。这也是先辈大臣们辅助他们的主君,勤恳奉天大命的结果。所以皇天不懈,监护着我们周国,大大巩固了降给的匹配命令。但是严肃的上天突然发出威怒,嗣后的我虽没来得及领略天威,却知道对国家是不吉利的。扰扰四方,很不安宁。唉!我真害怕沉溺在艰难之中,永远给带来忧惧。”

周王说:“父喑啊!我严正地遵守的命令,命令你治理我们国家和我们家族的里里外外,操心大大小小的政事。屏卫我的王位,协调上下关系,考绩四方官吏,始终不使我的王位动摇。这需要发挥你的智慧。我并不是那么平庸而昏聩的,你也不能怠忽茍安,虔诚地时刻地惠助于我,维护我们国家大大小小的谋划,不要闭口不说话。经常告诉我的美德,以便我能符合天意,继续勉力保持大命,使四方诸国康强安定,使我不造成的担忧!”

周王说:“父喑啊!这些众官出入从事,对外发布政令,制定各种徭役赋税,不管错对,都说是我的英明。这是可以造成亡国的!从今以后,出入或颁布命令,没有事先报告你,也不是你叫他们颁布的,就不能对外胡发发布政令!”

周王说:“父喑啊!现在我重申的命令,命令你做一方的政治楷模,光大我们的国家和家族。不要荒怠政事,不要壅塞庶民,不要让官吏中饱私囊,不要欺负鳏公寡妇。好好教导你的僚属,不能酗酒。你不能从你的职位上坠落下来,时刻勉力啊!恭恭敬敬地记住守业不易的遗训。你不能不以所树立的典型为表率,你不要让你的君主陷入困难境地!”

周王说:“父喑啊!我已对这些卿事僚、太史僚说过,叫他们归你管束。还命令你兼管公族和三有司、小子、师氏、虎臣,以及我的一切官吏。你率领你的族属捍卫我。取资三十寽,赐你香酒一坛、裸祭用的圭瓒宝器、红色蔽膝加青色横带、玉环、玉笏、金车、有纹饰的蔽较、红皮制成的鞃和艰、虎纹车盖绛色里子、轭头、蒙饰车厢前面栏杆的画缚、铜车辔、错纹衡饰、金踵、金秜、金蕈席、鱼皮箭袋、四匹马、镳和络、金马冠、金缨索、红旗二杆。赐你这些器物,以便你用来岁祭和征伐。”

毛公喑为了报答天子的辉煌美德,因而铸造了一个宝鼎,子子孙孙永远宝用。

流传

据贺世明考证,《毛公鼎》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陕西岐山周原(今陕西省岐山县)被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里所挖掘,北京永和斋古董商苏兆年、苏亿年兄弟闻讯而来,以白银300两购得,但运输之际,被另一村民董治官所阻,买卖没有做成。古董商以重金行贿知县,董治官被逮下狱,以私藏国宝治罪。此鼎最后运到县府,被古董商人悄悄运走,密藏于西安。张燕昌之子张石瓠曾巧见此鼎,便把鼎内铭文摹绘成双钩图,寄给浙江嘉兴名士徐同柏,写了《周毛公鼎考释》文章。

清文宗咸丰二年(1852年),北京金石学家、收藏家陈介祺又从苏亿年手中购得,并赏给苏亿年1,000两,此鼎深藏于密室,鲜为人知。陈介祺病故后,其孙陈孝笙于宣统二年(1910年)以万两白银将鼎转售给两江总督端方,后端方被派到四川保路运动,被革命军所杀。端方之后人因家道中落,将《毛公鼎》典押给天津俄国人开办的华俄道胜银行。英国记者辛浦森出5万美元向端家购买,端家嫌钱太少,不肯割爱。当时有爱国人士极力呼吁保护国宝,《毛公鼎》辗转至当时担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大收藏家、后来国学馆馆长叶恭绰手中,存入大陆银行。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叶恭绰避走香港,《毛公鼎》藏在上海寓所未能带走。由于叶恭绰是用假名购得《毛公鼎》,日本人无法查知它的下落。叶恭绰嘱咐其侄叶公超:“美国人和日本人两次出高价购买《毛公鼎》,我都没有答应。现在我把《毛公鼎》托付给你,不得变卖,不得典质,更不能让它出国。有朝一日,可以献给国家”。《毛公鼎》几经易手,甚至差点被日本军方夺走,所幸叶公超拼死保护,死不承认知道宝鼎下落。叶恭绰为救侄子,制造了一只假鼎上交日军。叶公超被释放后,于1941年夏密携《毛公鼎》逃往香港。不久,香港被日军攻占,叶家托德国友人将《毛公鼎》辗转运回上海。后来因生活困顿,将《毛公鼎》典押给银行,由巨商陈咏仁出资赎出,《毛公鼎》才不至于流浪他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陈咏仁将《毛公鼎》捐献给国民政府,次年由上海运至南京,收藏于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

1948年,大量故宫珍贵文物随国民党政府至台湾,《毛公鼎》亦在其中,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价值

《毛公鼎》腹内500字金文是全世界铸铭青铜器中最多者,册命文训诰辞华美且古奥艰深,是西周散文代表作,郭沫若认为《毛公鼎》:“铭全体气势颇宏大,泱泱然存宗周宗主之风烈,此于宣王之时为宜”,并誉“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也是金文中最高等级,李瑞清在《毛公鼎》铭拓跋文说道:“《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故列名晚清“四大国宝”、“海内三宝”之一。

相关

宣王中兴

汉字

训诂学

参考资料

注释

^李瑞清:“《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毛公鼎》铭拓跋文)

^按铭文数依序为《毛公鼎》500字、《散氏盘》357字、《大盂鼎》291字、《虢季子白盘》111字。

^按铭文数依序为《毛公鼎》500字、《大盂鼎》291字、《大克鼎》290字。

^郭沫若说法普遍获学界同意,但唐兰以为:“这个鼎从它的形制、铭文内容、文字书法看,应该是厉王时器”。

参见

散氏盘

大盂鼎

大克鼎

虢季子白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毛公鼎铭
毛公鼎为西周宣王时期器物。清道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出土的重器。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七字,为皇皇钜制,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李瑞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 毛公鼎铭
毛公鼎为西周宣王时期器物。清道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出土的重器。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七字,为皇皇钜制,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李瑞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 毛公鼎的传奇故事
毛公鼎(DukeMaoTripod),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几次辗转于咸丰三年(1852年)落入西安古董商苏氏兄弟之手。得到毛公鼎的苏氏兄弟,见此物丝毫无损、鼎内壁有近五百字的铭文,遂马上致书陈介祺。陈介祺是当时在京城颇有名望的金石学家、收藏家、古文字家、书法家,酷嗜金石文物。在苏氏兄弟购得毛公鼎之前,已从永和斋不惜重金买走“腆毁”(现通称“大丰簋”或“天亡簋”),陈介祺接信很是兴奋,马上汇来白银100两,并说明50两是订金,50两作为运费,让苏氏兄弟雇车专程送来看看。事实也不辜负他的厚望,甚至超出他的预想,一眼看到这件宝物时,对苏七说:“宝物无价,不能以金钱比价”,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感到此宝鼎价值,陈介祺以3年俸银之重金——纹银千两为代价获得此鼎,成为毛公鼎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人。毛公鼎在...
· 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大镇院之宝之一毛公鼎
毛公鼎,通高53.8厘米,重34.7公斤。清道光年陕西省岐山县周原出土,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该院三大镇院之宝之一。毛公鼎是西周晚期宣王时(828~782B.C.)的一件重器,是金文的经典名作。毛公鼎因作者毛公而得名,铭文铸在鼎上,有32行,共497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毛公鼎器形作大口,半球状深腹,兽蹄形足,口沿上树立形制高大的双耳,浑厚而凝重,整个器表装饰十分整洁,显得素朴典雅,洋溢着一股清新庄重的气息,反映了西周晚期文化思想的变革。毛公鼎鼎内铭文,全文首先追述周代国君君主文王武王的丰功伟绩,感叹现时的不安宁,接着叙述宣王同命毛公,委任他管理内外事务,拥有宣布王命的大权。宣王一再教导毛王要勤政爱民,修身养德,并赐给他以一些器物以示鼓励。毛公将此事铸于鼎上,以资纪念和流传后世。这是一篇典型的西周册命铭文,但不拘泥于传统的册命体例,全铭文以“五若日”开始,基本引述王的册命话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