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缉古算经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9
转发:0
评论:0
内容《缉古算经》全书共二十问,书首为《上缉古算术表》。各问题的形式大致相同,每问以“假令”开头,以“问:……各几何?”或“问:……个多少?”结尾;随后是答案:“答曰……”;最后一段是“术曰”,详细叙述建立方程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程序。每题都有答案,但关于解题方法,王孝通则言简意骇。第一问“假今天正十一月朔夜半,日在斗十度七百分度之四百八十。以章岁为母,朔月行定分九千,朔日定小余一万,日法二万,章岁七百,亦名行分法。今不取加时日度。问:天正朔夜半之时月在何处?”。这是一道天文题,求半夜时月亮的赤道经度,王孝通用算术解题。第二问假令太史造仰观台,上广袤少,下广袤多。上下广差二丈,上下袤差四丈,上广袤差三丈,高多上广一十一丈,甲县差一千四百一十八人,乙县差三千二百二十二人,夏程人功常积七十五尺,限五日役台毕。羡道从台南面起,上广多下广一丈二尺,少袤一百四尺,高多袤四丈。甲县一十三乡,乙县四十三乡,每...

内容

《缉古算经》全书共二十问,书首为《上缉古算术表》。各问题的形式大致相同,每问以“假令”开头,以“问:……各几何?”或“问:……个多少?”结尾;随后是答案:“答曰……”;最后一段是“术曰”,详细叙述建立方程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程序。每题都有答案,但关于解题方法,王孝通则言简意骇。

第一问

“假今天正十一月朔夜半,日在斗十度七百分度之四百八十。以章岁为母,朔月行定分九千,朔日定小余一万,日法二万,章岁七百,亦名行分法。今不取加时日度。问:天正朔夜半之时月在何处?”。这是一道天文题,求半夜时月亮的赤道经度,王孝通用算术解题。

第二问

缉古算经

假令太史造仰观台,上广袤少,下广袤多。上下广差二丈,上下袤差四丈,上广袤差三丈,高多上广一十一丈,甲县差一千四百一十八人,乙县差三千二百二十二人,夏程人功常积七十五尺,限五日役台毕。羡道从台南面起,上广多下广一丈二尺,少袤一百四尺,高多袤四丈。甲县一十三乡,乙县四十三乡,每乡别均赋常积六千三百尺,限一日役羡道毕。二县差到人共造仰观台,二县乡人共造羡道,皆从先给甲县,以次与乙县。台自下基给高,道自初登给袤。问:台道广、高、袤及县别给高、广、袤各几何?”。

对于这个建造观象台和台道的广度、高度、深度的计算,王孝通列出三个

x 3 + p x 2 + q x = n {\displaystyle x^{3}+px^{2}+qx=n} 形式的三次方程式,和一个 x 3 + p x 2 = n {\displaystyle x^{3}+px^{2}=n} 形式的三次方程式 。

第三问

“假令筑堤,西头上、下广差六丈八尺二寸,东头上、下广差六尺二寸。东头高少于西头高三丈一尺,上广多东头高四尺九寸,正袤多于东头高四百七十六尺九寸。甲县六千七百二十四人,乙县一万六千六百七十七人,丙县一万九千四百四十八人,丁县一万二千七百八十一人。四县每人一日穿土九石九斗二升。每人一日筑常积一十一尺四寸十三分寸之六。穿方一尺得土八斗。古人负土二斗四升八合,平道行一百九十二步,一日六十二到。今隔山渡水取土,其平道只有一十一步,山斜高三十步,水宽一十二步,上山三当四,下山六当五,水行一当二,平道踟蹰十加一,载输一十四步。减计一人作功为均积。四县共造,一日役华。今从东头与甲,其次与乙、丙、丁。问:给斜、正袤与高,及下广,并每人一日自穿、运、筑程功,及堤上、下高、广各几何?

王孝通解此题,建立了一个二次方程,两个三次方程:

第一个三次方程:

x 3 + 3 c d b − − --> c x 2 + 3 ( a + c ) h d 2 ( H − − --> h ) ( b − − --> c ) x = 6 V d 2 ( H − − --> h ) ( b − − --> c ) {\displaystyle x^{3}+{\frac {3cd}{b-c}}x^{2}+{\frac {3(a+c)hd^{2}}{(H-h)(b-c)}}x={\frac {6Vd^{2}}{(H-h)(b-c)}}}

第二个三次方程:

x 3 + 5004 x 2 + 1169953 1 3 x = 41107188 1 3 {\displaystyle x^{3}+5004x^{2}+1169953{\frac {1}{3}}x=41107188{\frac {1}{3}}} ;

王孝通求得其解:31

第四问

“假令筑龙尾堤,其堤从头高、上阔以次低狭至尾。上广多,下广少,堤头上下广差六尺,下广少高一丈二尺,少袤四丈八尺。甲县二千三百七十五人,乙县二千三百七十八人,丙县五千二百四十七人。各人程功常积一尺九寸八分,一日役毕,三县共筑。今从堤尾与甲县,以次与乙、丙。问:龙尾堤从头至尾高、袤、广及各县别给高、袤、广各多少。”

王孝通 两个三次方程。

x 3 + 62 x 2 + 696 x = 38448 {\displaystyle x^{3}+62x^{2}+696x=38448} ;解之得 x=18尺;

x 3 + 594 x 2 = 682803 {\displaystyle x^{3}+594x^{2}=682803} 解之得 x=33尺;

第五问

“假令穿河,袤一里二百七十六步,下广六步一尺二寸;北头深一丈八尺六寸,上广十二步二尺四寸;南头深二百四十一尺八寸;上广八十六步四尺八寸。运土于河西岸造漘,北头高二百二十三尺二寸,南头无高,下广四百六尺七寸五厘,袤与河同。甲郡二万二千三百二十人,乙郡六万八千七十六人,丙郡五万九千九百八十五人,丁郡三万七千九百四十四人。自穿、负、筑,各人程功常积三尺七寸二分。限九十六日役,河漘俱了。四郡分共造漘,其河自北头先给甲郡,以次与乙,合均赋积尺。问:逐郡各给斜、正袤,上广及深,并漘上广各多少?”

解二次方程,三次方程个一。

三次方程: x 3 + 15 x 2 + 66 x − − --> 360 {\displaystyle x^{3}+15x^{2}+66x-360} 得 方仓上底边 x=3尺,下底边=9尺,高=12尺。

第六问

“假令四郡输粟,斛法二尺五寸,一人作功为均。自上给甲,以次与乙。其甲郡输粟三万八千七百四十五石六斗,乙郡输粟三万四千九百五石六斗,丙郡输粟,二万六千二百七十石四斗,丁郡输粟一万四千七十八石四斗。四郡共穿窖,上袤多于上广一丈,少于下袤三丈,多于深六丈,少于下广一丈。各计粟多少,均出丁夫。自穿、负、筑,冬程人功常积一十二尺,一日役。问:窖上下广、袤、深,郡别出人及窖深、广各多少?”

解两个三次方程。

第七问

“假令亭仓上小下大,上下方差六尺,高多上方九尺,容粟一百八十七石二斗。今已运出五十石四斗。问:仓上下方、高及余粟深、上方各多少?”

求谷仓上边长,王孝通所述方法,相当于解一个三次方程 :

x 3 + ( D + G ) x 2 + ( D G + D 2 3 ) x = P − − --> D 2 G 3 {\displaystyle x^{3}+(D+G)x^{2}+(DG+{\frac {D^{2}}{3}})x=P-{\frac {D^{2}G}{3}}}

为求余粟深度,王孝通的办法是建立又一个三次方程:

X + 3 h s D x 2 + 3 ( h s D ) 2 x = P ′ 3 h 2 D 2 {\displaystyle X^{+}3{\frac {hs}{D}}x^{2}+3({\frac {hs}{D}})^{2}x={\frac {P"}{3}}{\frac {h^{2}}{D^{2}}}}

第八问

“假令刍甍上袤三丈,下袤九丈,广六丈,高一十二丈。有甲县六百三十二人,乙县二百四十三人。夏程人功当积三十六尺,限八日役。自穿筑,二县共造。今甲县先到。问:自下给高、广、袤、各多少?”是关于建筑观象台、河堤、粮窖等工程中的土方问题。

解一个三次方程:

x 3 + 90 ∗ ∗ --> x 2 − − --> 839808 {\displaystyle x^{3}+90*x^{2}-839808}

得 乙县工程 高 x=72尺; 甲县工程高=120-72=48尺、上广=36尺 、袤=66尺。

第九问

“假令圆囤上小下大,斛法二尺五寸,以率径一周三。上下周差一丈二尺,高多上周一丈八尺,容粟七百五斛六斗。今已运出二百六十六石四斗。问:残粟去口、上下周、高各多少?”

解两个三次方程。

第十问

“假令有粟二万三千一百二十斛七斗三升,欲作方仓一,圆窖一,盛各满中而粟适尽。令高、深等,使方面少于圆径九寸,多于高二丈九尺八寸,率径七,周二十二。问:方、径、深多少?”

解一个三次方程。

第十一问

“假令有粟一万六千三百四十八石八斗,欲作方仓四、圆窖三,令高、深等,方面少于圆径一丈,多于高五尺,斛法二尺五寸,率径七,周二十二。问:方、高、径多少?”

解一个三次方程。

第十二问

“假令有粟三千七十二石,欲作方仓一、圆窖一,令径与方等,方于窖深二尺,少于仓高三尺,盛各满中而粟适尽(圆率、斛法并与前同)。问:方、径、高、深各多少?”

解一个三次方程。

第十三问

“假令有粟五千一百四十石,欲作方窖、圆窖各一,令口小底大,方面于圆径等,两深亦同,其深少于下方七尺,多于上方一丈四尺,盛各满中而粟适尽(圆率、斛法并与前同)。问:方、径、深各多少?”

解一个三次方程。

第十四问

“假令有粟二万六千三百四十二石四斗,欲作方窖六、圆窖四,令口小底大,方面与圆径等,其深亦同,令深少于下方七尺,多于上方一丈四尺,盛各满中而粟适尽(圆率、斛法并与前同)。问上下方、深数各多少?”

解一个三次方程。

第十五问

“假令有句股相乘幂七百六十五分之一,弦多于句三十六十分之九。问:三事各多少?”

解一个三次方程: x 3 + S 2 x 2 − − --> P 2 2 S = 0 {\displaystyle x^{3}+{\frac {S}{2}}x^{2}-{\frac {P^{2}}{2S}}=0} 。

第十六问

“假令有股弦相乘幂四千七百三十九五分之三,句少于弦五十四五分之二。问:股多少?”

解一个三次方程。

第十七问

“假令有句弦相乘幂一千三百三十七二十分之一,弦多股一、十分之一。问:股多少?”

解一个三次方程。“答曰:九十二五分之二。”

“术曰:幂自乘,倍多而一,为立幂。又多再自乘,半之,减立幂,余为实。又多数自乘,倍之,为方法。又置多数,五之,二而一,为廉法,从。开立方除之,即股(句弦相乘幂自乘,即句幂乘弦幂之积。故以倍股弦差而一,得一股与半差为方,令多再自乘半之为隅,横虚二立廉……倍之为从隅……多为上广即二多……法故五之二而一)。”

王孝通所述,相当于建立一个三次方程 :

第十八问

“假令有股弦相乘幂四千七百三十九五分之三,句少于弦五十四五分之二。问:股多少?”

解一个三次方程。

第十九问

“假令有股弦相乘幂七百二十六,句七、十分之七。问:股多少?”

解一个双二次方程。

第二十问

“假令有股十六二分之一,句弦相乘幂一百六十四二十五分之十四。问:句多少?”

解一个双二次方程:

x 4 + ( 16 1 2 ) 2 x 2 = ( 164 14 15 ) 2 {\displaystyle x^{4}+(16{\frac {1}{2}})^{2}x^{2}=(164{\frac {14}{15}})^{2}} 。

版本

《 缉古算经 》在唐代就有抄本,宋元丰七年(1084年)有秘书监赵彦若等校定刊本,但到明代,刊本几乎遗失,仅存章丘李开先所藏一部南宋刊本。清代毛晋获得《缉古算经》,影抄传世。《缉古算经》影抄本后归常熟毛扆汲古阁收藏;清乾隆年间孔继涵得毛扆汲古阁所藏宋元丰七年《缉古算经》影抄本和其他算书六种,连同戴东原从永乐大典中编辑出的《海岛算经》等书合为十部,一同刻印刊行;孔继涵所刻《缉古算经》,世称为微波谢本。同时《四库全书》又收入吏部侍郎王杰所藏《缉古算经》的毛晋影抄本。微波谢本后佚,影抄本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代中期,研究《缉古算经》之风盛行,先后有李潢《缉古算经考注》二卷,张敦仁《缉古算经细草》一卷,陈杰《缉古算经细草》一卷,《缉古算经注》二卷,《缉古算经音义》一卷,及按微波谢本抄录的《缉古算经经文》一卷;揭廷锵《缉古算经考注图草》一卷。

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钱宝琮校点多《算经十书》,其中包括《缉古算经》

1998你 郭书春 校点 《缉古算经》 《算经十书》 卷2 辽宁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

白尚恕《中国数学史研究》 83-105页 《王孝通缉古算经校证》 ISBN 978-7-703-09242-0

Jean Claude Martzloff, A History of Chinese Mathematics,p140-141 Springer ISBN 3-540-3378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周髀算经
起源《周髀算经》原名《周髀》,出现于西汉时期,记载相关天文学和数学的发展成果,尤其在数学方面有着突破性的进步,后人认为是经典之作,因此则改称为《周髀算经》。内容“周髀”这个名称,按该书中的解释,“周”指的是周代,指从周代传下来的一些方法,“髀”原意指的是股(大腿)或者股骨,在这里的意思是“用来测量日影的长八尺之表”。天文学天文学方面,《周髀》主要阐述盖天说和四分历法。数学数学方面,《周髀》主要记载汉代的数学成就,率先提出了几何学重要的勾股定理,并在测量太阳高远的方法中给出勾股定理的一般公式。《周髀》中出现运用重差术绘出的日高图,不过没有详细说明方法,三国时,赵爽、刘徽进一步研究,使之成为中国古代测望理论的核心内容。《周髀》周就是圆,髀就是股。上面记载周公与商高的谈话,其中就有勾股定理的最早文字记录,即“勾三股四弦五”,亦被称作商高定理。事实上这一定理在时间上还应往前推移。价值《周髀算经》的
· 海岛算经
重差理论的历史重差理论起源于《周髀算经》的《日高图》“以表高乘两表相去为黄甲之实。以影差为黄乙之广而一,所得则变为黄乙之袤,上与日齐。”刘徽在《九章算术·序》中,进一步发展了重差术:“凡望极高、测绝深,而兼知其远者必用重差、句股,则必以重差为率,故曰重差也。立两表于洛阳之城,令高八尺。南北各尽平地,同日度其正中之时,以景差为法,表高乘表间为实,实如法而一。所得加表高,即日去地也。以南表之景乘表间为实,实如法而一,即为从南表至南戴日下也。以南戴日下及日去地为句、股,为之求弦,即日去人也。”内容《海岛算经》共九问。都是用表尺重复从不同位置测望,取测量所得的差数,进行计算从而求得山高或谷深,这就是刘徽的重差理论。《海岛算经》中,从题目文字可知所有计算都是用筹算进行的。“为实”指作为一个分数的分子,“为法”指作为分数的分母。所用的长度单位有里、丈、步、尺、寸;1里=180丈=1800尺;1丈=10...
· 《五曹算经》
《五曹算经》是算经十书的一种,古代汉族数学著作。一般认为由北周甄鸾所作,李淳风等为之作注。甄鸾通历法,曾编《天和历》,于566年颁行。"五曹"是指五类官员。其中"田曹"所收的问题是各种田亩面积的计算,"兵曹"是关于军队配置、给养运输等的军事数学问题,"集曹"是贸易交换问题,"仓曹"是粮食税收和仓窖体积问题,"金曹"是丝织物交易等问题。全书共收67个问题,其数学内容没有超出《九章算术》的内容。其南宋刻本,收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简介《五曹算经》,北周甄鸾所著。唐代史料中多有"《五曹》、《孙子》等十部算经"一类说法,表明此书是"算经十书"中较受唐代官方重视的一部算书。作为唐宋官方数学教育的教材,《五曹算经》代有刊刻传抄,受到历朝很多数学家的重视,其历史影响不可低估。另一方面,与十部算经中其他算书相比,《五曹算经》的编排和卷名更显著地表明它服务于相应的社会经济制度。因此,对《五曹算经》的研究有助于...
· 孙子算经
成书年代孙子算经的确切成书年代不详。学者根据书中事物出现的时间,估计孙子算经成书于南北朝。卷下问33有“今有长安、洛阳相去九百里”之句;长安一词首见于汉代,因此孙子算经成书不可能早于公元前3世纪。有学者根据孙子算经卷下第5问:“今有棋局,方十九道。问用棋几何?答曰三百六十一。”,认为19道361子的围棋,最早出现在3世纪中叶,估计孙子算经成书于魏晋时代。学者王玲根据孙子算经卷下“今有锦一匹,值钱一万八千,问丈尺寸各值几何?”,认为丈尺寸的换算率,在473年变更,而《孙子算经》用旧法,因此《孙子算经》成书不晚于473年。作者卷下“今有佛书”一问,说明《孙子算经》的作者和《孙子兵法》的孙武是不同的人。内容公元400年的孙子除法6561/9孙子除法现身于公元825年花拉子米的著作中孙子算经算筹十进位制全书共分三卷:上卷详细的讨论了度量衡的单位和筹算的制度和方法。筹算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运用,但在古...
· 张邱建算经
内容张邱建算经三卷,现存92题,内容多取材自《九章算术》,加以扩充而成。每道问题大致按九章算术格式,多以“今有……”开首,以“问……若干”结尾。随即是答案“答曰:……”,接着是甄鸾加注的解释计算程序的“术曰:……”,有些术后带有小字“臣淳风等谨按”,是李淳风所加的注解。随后是比“术曰”详细的刘孝孙细草。全书内容可分为几大类:分数的四则运算,开平方与开立方,正比例,反比例,等比级数,等差级数线性方程不定方程分数的四则运算卷一第二问:“以二十一七分之三乘三十七九分之五,问:得几何?”。答曰:八百四二十一分之十六。“草曰:置二十一以分母七乘之内子三得一百五十又置三十七以分母九乘之内子五得三百三十八二位相乘得五万七百为实,以二分母七九相乘得六十三而一得八百四,余六十三分之四十八,各以三约之,得二十一分之十六,合前问。”2137∗∗-->3759=1507∗∗-->3389=8044863=8041...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