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宗
历代宗师元代茅山宗追尊历代宗师如下:第一代太师为南岳上真司命,高元神照紫虚至道元君魏华存第二代祖师至德真君杨羲第三代真师至仁真君许穆(许真君)第四代宗师元一真人许翙第五代宗师马郎第六代宗师马罕第七代宗师陆修静(南朝刘宋国师)第八代宗师孙游岳第九代宗师隐居先生陶宏景(梁国师)第十代宗师昇玄先生王远知(德广)(唐国师)年一百二十六岁第十一代宗师体玄先生潘师正(唐国师)年九十八岁第十二代宗师真一先生司马承祯(唐国师)年八十九岁第十三代宗师玄静先生李含光(唐国师)年八十七岁第十四代宗师紫阳真人大法师韦景昭年九十二岁第十五代宗师黄洞元第十六代宗师孙智清第十七代宗师吴法通第十八代宗师刘得常第十九代宗师王捷霞第二十代宗师成延昭第二十一代宗师蒋元吉(吉甫)第二十二代宗师万保冲第二十三代宗师观妙先生朱自英(宋国师)第二十四代宗师毛奉柔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第二十六代宗师宣净之第二十七代宗师宋师徐希和第二十八代...
历代宗师
元代茅山宗追尊历代宗师如下:
第一代太师 为南岳上真司命,高元神照紫虚至道元君魏华存
第二代祖师 至德真君杨羲
第三代真师 至仁真君许穆(许真君)
第四代宗师 元一真人许翙
第五代宗师 马郎
第六代宗师 马罕
第七代宗师陆修静(南朝刘宋国师)
第八代宗师 孙游岳
第九代宗师 隐居先生陶宏景(梁国师)
第十代宗师 昇玄先生王远知(德广)(唐国师) 年一百二十六岁
第十一代宗师 体玄先生潘师正(唐国师)年九十八岁
第十二代宗师 真一先生司马承祯(唐国师) 年八十九岁
第十三代宗师 玄静先生李含光(唐国师) 年八十七岁
第十四代宗师 紫阳真人大法师韦景昭年九十二岁
第十五代宗师 黄洞元
第十六代宗师 孙智清
第十七代宗师 吴法通
第十八代宗师 刘得常
第十九代宗师 王捷霞
第二十代宗师 成延昭
第二十一代宗师 蒋元吉(吉甫)
第二十二代宗师 万保冲
第二十三代宗师 观妙先生朱自英(宋国师)
第二十四代宗师 毛奉柔
第二十五代宗师 刘混康
第二十六代宗师 宣净之
第二十七代宗师 宋师徐希和
第二十八代宗师 蒋景彻
第二十九代宗师 李景和
第三十代宗师 李景瑛
第三十一代宗师 徐寸经
第三十二代宗师 邢汝寿
第三十三代宗师 张天发
第三十四代宗师 薛汝积
第三十五代宗师 任元阜
第三十六代宗师 鲍志真
第三十七代宗师 汤志道
第三十八代宗师 蒋宗瑛
第三十九代宗师 景元范
第四十代宗师 刘宗昶
第四十一代宗师 王志心
第四十二代宗师 翟志颖
第四十三代宗师 许道杞
第四十四代宗师 王道孟
第四十五代宗师 刘大彬
参考文献
茅山真心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茅山
沿革茅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上清派发祥地,道教称之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茅山道教,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传说早于西汉景帝时,有茅盈、茅固、茅衷三茅真君结庵修道而得名,茅山道观初建于西汉,有三宫、五观、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的美景古迹。南朝齐梁间著名道士、炼丹家陶弘景与弟子隐居茅山,编有《真诰》,书中“稽神枢第四”记述了茅山的地理位置、山名由来、山景水色、地质矿藏、历史传说等,显示茅山是上佳的修道处:“大茅山中,茅山相连。长阿中有连石。古时名为积金山,此山中甚多金物,此处宜人住,可索有水处,为屋室静舍,为佳。”唐宋时期,据《茅山志》记载,茅山有三宫五观七十茅庵,殿宇房屋三千多间,道士数千人。元代朝廷尊崇“茅山宗”。明清茅山道教逐渐走向衰弱。
· 江苏北茅山与南茅山:三茅真君修真与行道处
江苏北茅山与南茅山:三茅真君修真与行道处三茅真君,为汉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师。道教称为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据《梁书・陶弘景传》载:"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名曰金坛华阳之天,周围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此掌山,固谓之茅山。他们大约是汉景帝时候(前156-前140年)的人。三茅真君原来是出生在咸阳南关的三兄弟。大茅君茅盈,字申叔,十八岁时就弃家赴北岳恒山读老子书及《易》经,服饵内修积六年,后面见西王母,受玉佩金铛之道、太极玄真之经,四十九岁时学成得道而归。中茅君茅固,字季伟,汉景帝时举孝廉,累迁至武威太守。三茅真君三茅君茅衷,字思和,汉宣帝时迁洛阳令,后拜为五更大夫、西河太守。茅盈飞升后,两兄弟均弃官还家,求兄于东山。茅盈乃授以延年不死之法。两兄弟修道三年,佩服九转还丹后,亦飞升成仙。茅氏三真得道后,来句容之句曲山(今江苏...
· 再闻茅山号子响
今年清明节,正是菜花金黄、田野飘香的时候,我又一次没能回老家看望老父老母及兼祭拜先祖,但关于家乡的消息和熟悉的家乡泥土味道,则由于老父亲托我小外甥转来的照片而再度勾起来,如闻于耳如见于眼。老父亲用的是我淘汰的旧相机,他刚学会用相机且拍的机会很少,但试图通过这些照片传递给我的浓浓乡情、亲情和对自己家乡的自豪感,仍让我感动和惭愧不已。我的家乡江苏省兴化市茅山小镇(1948年前曾属于东台县地界)位于苏中里下河地区,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据史料记载可追溯到秦汉以前,古称北茅山(是东汉三茅道长去江南南茅山驱鬼除妖前的修真地,也是唐景德禅寺座落地,“北茅山、南茅山”曾经双峰并峙)。由于水网密布、地势低洼,70年前俗称“锅底地区”,称得上是“三步一河,五步一桥”,交通基本靠小船,非常闭塞,兼且经常发大水,十年九荒,当地民谣称“人到兴化心就慌,到了盐城不象家”(意思是兴化和盐城两地太穷,让人心慌,难以安家...
· 兴化茅山号子,久远的歌吟
兴化茅山号子,久远的歌吟稿源:兴化市政府打起号子不费难,牛角扳弓两头弯;二十四个车拐随轴转,十二只脚板跟车翻。听着这雄浑厚浊,野性十足的车水号子,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蓝天白云,秧苗青青,临水的田畔,一架结实的水车之上,一群男女劳力正卷起裤腿,挽着衣袖,轻松愉快地趴在杠上踏车车水。戽板带起的哗哗水声伴着他们嘹亮的号音,响遍空旷的田野……这就是茅山号子独特的魅力,随着每一个劳动动作,配以生动传神的号子,赋予劳作理想的光芒,劳动者的自豪感跃然而出。兴化茅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据史料记载可追溯到秦汉以前。古老的人文之光,笼罩着里下河这片肥沃的土地。勤劳的茅山人民在劳动中创造的茅山号子,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一直唱进,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赞誉;一直唱上世界青年节,备受世界关注……作为民歌,茅山号子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是兴化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劳动号子之一。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茅山民歌...
· 茅山民间传说:茅君得道记
茅山风景幽雅,气候宜人,此山原名句曲山,即为陕西省成阳市茅氏三兄弟修炼得道之所在。三茅君祖上世代积德,为人正直善良,凡救济贫穷,修桥铺路,戒杀放生,一切好事皆无所不为。三茅君之父茅祚,一生竭力行善,生平毫无苟且。世人说,茅祚夫妻总是一条心地连年行好事,城隍土地来保奏,茅家世代行善积德,天帝闻言心喜悦,赐其好子到门庭。茅祚到了40余岁时,其妻许氏忽然有孕。一日(汉景帝中元五年十月初三),红霞满天异香盈室,许氏生下一子,故而取名为盈。几年后又相继生有茅固、茅衷二子。大茅君茅盈,自小聪明秀灵,秉性纯净,雅慕清虚,五六岁时已知为父母打扇温被,茅公夫妻十分欢喜。18岁时,已有秀拔丰姿,仙风道骨,飘然气象。他极喜采药炼丹,钻研修真养性。他自思:父母生育我已18载,历经千辛万苦,如此大恩,即使百年尽力也难以报答万一,除非我修成正果,连我祖一齐度上天去,同享万年之乐,方遂我愿也。我若不早早修行,到了年老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