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列表
以下郡县表根据近人著作及有关之史志典籍整理而成,参考书目如下:
《晋书‧地理志》,唐代房玄龄等著
《宋书‧州郡志》,南朝沈约著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
《东晋疆域志》,清代洪亮吉著
《中国历史地图集》,近代谭其骧主编
《华阳国志校注》,刘琳著
《宋书州郡志汇释》,胡阿祥著
《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增订本),胡阿祥著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任乃强著
《晋书地理志校注》,孔祥军著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胡阿祥、孔祥军、徐成合著
见于《晋书‧地理志》,后世典籍无明确交代或记载不清楚之县份列为无考县份
出处
^ 《太平寰宇记》卷123〈淮南道·扬州〉:“元帝渡江,历江左,扬州常理建业。”
^ 《晋书》卷6〈元帝纪〉:“〔太兴元年〕六月,旱,帝亲雩。改丹阳内史为丹阳尹。”;《宋书》卷35〈州郡志一·扬州刺史〉:“元帝太兴元年,改为尹。”
^ 洪亮吉《东晋疆域志》,《二十五史补编》第3册,第3584页。
^ 《元和郡县图志》卷28〈江南道四·宣州〉:“顺帝立宣城郡,东晋或理芜湖,或理姑熟,或理赭圻。”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宣城太守〉:“广阳令,汉旧县曰陵阳,子明得仙于此县山,故以为名。晋成帝杜皇后讳“陵”,咸康四年更名。”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吴郡太守〉:“富阳令,汉旧县。本曰富春……晋简文郑太后讳‘春’,孝武改曰富阳。”;《晋书》卷9〈孝武帝纪〉:“〔太元〕十九年夏六月壬子,追尊会稽王太妃郑氏为简文宣太后。”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吴郡太守〉:“新城令……张勃云:‘晋末立。’疑是太康末立,寻复省也。晋成帝咸和九年又立。”
^ 《晋书》卷7〈成帝纪〉:“〔咸和二年十二月〕丙寅,徒封琅邪王昱为会稽王。”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临海太守〉:“乐安令,晋康帝分始丰立。”
^ 《晋书》卷15〈地理志下〉:“明帝太宁元年,分临海立永嘉郡,统永宁、安固、松阳、横阳等四县”;《宋书》卷35〈州郡志一·扬州刺史〉:“永嘉太守,晋明帝太宁元年,分临海立。”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临海太守〉:“乐成令,晋孝武宁康三年,分永宁立。”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晋陵太守〉:“南沙令,本吴县司盐都尉署。吴时名沙中。吴平后,立暨阳县割属之。晋成帝咸康七年,罢盐署,立以为南沙县。”
^ 《宋书》卷36〈州郡志二·淮南太守〉:“其后中原乱,胡寇屡南侵,淮南民多南度。成帝初,苏峻、祖约为乱于江淮,胡寇又大至,民南渡江者转多,乃于江南侨立淮南郡及诸县。晋末,遂割丹阳之于湖县为淮南境。”
^14.014.1 《宋书》卷35〈州郡志一·淮南太守〉:“襄垣令,其地本芜湖。芜湖县,汉旧县。至于晋末,立襄垣县,属上党。上党民南过江,立侨郡县,寄治芜湖,后省上党郡为县,属淮南。”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淮南太守〉:“当涂令,晋成帝世,与逡道俱立为侨县,晋末分于湖为境。”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淮南太守〉:“定陵令,汉旧名,本属襄城,后割芜湖为境。”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淮南太守〉:“逡道令,汉作逡遒,晋作逡道,后分芜湖为境。”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淮南太守〉:“繁昌令,汉旧名,本属颍川。魏分颍川为襄城,又属焉。晋乱,省襄城郡,以此县属淮南,割于湖为境。”
^19.019.119.219.319.419.519.6 《宋书》卷35〈州郡志一·南琅邪太守〉:“南琅邪太守,晋乱,琅邪国人随元帝过江千余户,太兴三年,立怀德县。丹杨虽有琅邪相而无此地。成帝咸康元年,桓温领郡,镇江乘之蒲洲金城上,求割丹阳之江乘县境立郡,又分江乘地立临沂县。《永初郡国》有阳都前汉属城阳,后汉、《晋太康地志》属琅邪。、费、即丘并别见三县,并割临沂及建康为土。费县治宫城之北。元嘉八年,省即丘并阳都。十五年,省费并建康、临沂。孝武大明五年,省阳都并临沂。”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广陵太守〉:“江都令……江左又省并舆县。”
^ 《晋书》卷15〈地理志下〉:“义熙七年……又分广陵界置海陵、山阳二郡。”;《宋书》卷35〈州郡志一·南兖州刺史〉:“海陵太守,晋安帝分广陵立。”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海陵太守〉:“临江令,晋安帝立。”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海陵太守〉:“如皋令,晋安帝立。”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海陵太守〉:“宁海令,晋安帝立。”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海陵太守〉:“蒲涛令,晋安帝立。”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海陵太守〉:“建陵令,晋安帝立。”
^ 《晋书》卷15〈地理志下〉:“义熙七年……以盱眙立盱眙郡,统考城、直渎、阳城三县。”;《宋书》卷35〈州郡志一·南兖州刺史〉:“盱眙太守……晋属临淮,晋安帝分立。”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海陵太守〉:“阳城令,晋安帝立。”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海陵太守〉:“渎令,晋安帝立。”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南兖州刺史〉:“锺离太守,本属南兖州,晋安帝分立。案汉九江郡、晋淮南郡有钟离县,即此地也。”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锺离太守〉:“燕县令,故属东燕。流寓因配。”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锺离太守〉:“朝歌令,本属河内,晋武帝分河内为汲,又属焉。流寓因配。”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锺离太守〉:“乐平令,前汉曰清,属东郡,章帝更名,《晋太康地志》无。流寓因配。”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山阳太守,晋安帝义熙中土断分广陵立。”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山阳太守〉:“山阳令,射阳县境,地名山阳,与郡俱立。”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山阳太守〉:“盐城令,旧曰盐渎,前汉属临淮,后汉、晋属广陵;三国时废,晋武帝太康二年复立。晋安帝更名。”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山阳太守〉:“东城令,晋安帝立。”
^ 《宋书》卷35〈州郡志一·山阳太守〉:“左乡令,晋安帝立。”
^39.039.1 《宋书》卷35〈州郡志一·南兖州刺史〉:“秦郡太守,晋武帝分扶风为秦国,中原乱,其民南流,寄居堂邑。堂邑本为县,前汉属临淮,后汉属广陵,晋又属临淮。晋惠帝永兴元年,分临淮淮陵立堂邑郡,安帝改堂邑为秦郡。……《永初郡国》又领临涂 (晋、宋立) 、平丘 (汉旧,属陈留,《晋太康地志》无。) 、外黄 (汉旧名,属陈留。) 、沛、雍丘、浚仪、顿丘 (别见) 凡七县。何无雍丘、外黄、平丘、沛,徐又无浚仪。元嘉八年,以沛并顿丘。后废帝元徽元年,割顿丘属新昌。领县四”
注释
^ 胡阿祥认为是侨县。(《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第803页)
^ 胡阿祥认为是侨县。(《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第804页)
参考资料
书籍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84
胡阿祥,《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增订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胡阿祥、孔祥军、徐成合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