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汉军出旗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0
转发:0
评论:0
简介汉军八旗是清朝能够夺取中原江山的一个重要的辅佐力量,但随着满洲贵族统治经验的逐渐丰富,汉军的重要性也随之降低。另一方面,在清朝统治者眼里汉军“本系汉人”,尤其是入关后入旗、资历较浅、汉族风俗较深的汉军,始终受到统治者的另眼相待,在待遇上也明显低于满、蒙旗人。康熙末年,由于八旗人丁的滋生,旗丁挑甲比例的缩小,旗人的生计问题开始展露了出来,到了乾隆年间已愈演愈烈。清朝统治者对此的解决方式之一,便是强令这批资历较浅的汉军脱离八旗组织。乾隆帝在即位初期便以整顿旗务为名,屡屡表露出将汉军视同汉人的倾向。终于,在乾隆七年(1742年)四月,正式发布了令汉军旗人出旗自行谋生的谕旨。在谕旨中,乾隆帝表面上说是为他们着想,并且听凭自愿,实则采取了大规模的强制性举措。按照乾隆帝的划定标准,除“从龙入关”的辽东汉军(俗称“陈汉军”)不在出旗之列外,汉军组织中的其余部分,如入关后归附者、原属于三藩所部者、开户...

简介

汉军八旗是清朝能够夺取中原江山的一个重要的辅佐力量,但随着满洲贵族统治经验的逐渐丰富,汉军的重要性也随之降低 。另一方面,在清朝统治者眼里汉军“本系汉人”,尤其是入关后入旗、资历较浅、汉族风俗较深的汉军,始终受到统治者的另眼相待,在待遇上也明显低于满、蒙旗人 。康熙末年,由于八旗人丁的滋生,旗丁挑甲比例的缩小,旗人的生计问题开始展露了出来,到了乾隆年间已愈演愈烈。清朝统治者对此的解决方式之一,便是强令这批资历较浅的汉军脱离八旗组织。

乾隆帝在即位初期便以整顿旗务为名,屡屡表露出将汉军视同汉人的倾向 。终于,在乾隆七年(1742年)四月,正式发布了令汉军旗人出旗自行谋生的谕旨 。在谕旨中,乾隆帝表面上说是为他们着想,并且听凭自愿,实则采取了大规模的强制性举措 。按照乾隆帝的划定标准,除“从龙入关”的辽东汉军(俗称“陈汉军”)不在出旗之列外,汉军组织中的其余部分,如入关后归附者、原属于三藩所部者、开户人、另册档案人、抱养民子、汉军户下家奴等等皆应出旗为民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皇帝又谕令五旗王公将生计困难之旗鼓包衣大量放出,并且每几年放出一次,下五旗汉姓包衣的数量也因此大幅减少,仅为包衣满洲佐领数量的五分之一多一些 。雍正元年(1723年),汉军与汉人家奴壮丁共计44万余人,约占当时八旗人丁总额的72%。至出旗后嘉庆元年(1796年)的再度统计,已降至总人口的43%,可窥见规模之巨 。

后果

由于清朝统治者始终不肯放任所有旗人自行谋生,因此尽管汉军大规模出旗,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八旗的生计问题 。但汉军数量的减少,还是增加了满洲、蒙古旗丁当兵披甲的机率 。另一方面,被勒令出旗也导致一些人心怀怨恨,例如在癸酉之变中天理教徒攻打紫禁城时就有一些之前被裁掉的原汉军旗人和包衣加入了天理教起事者的行列 。

注解

^ “八旗汉军自从龙定鼎以来,国家休养生息,户口日繁。其出仕当差者,原有俸禄钱粮足资养赡,第闲散人多生计未免窘迫。又因限于成例,外任人员既不能置产另居;而闲散之人,外省即有亲友可依。及手艺工作可以别出营生者皆为定例所拘,不得前往,以致袖手坐食,困守一隅,深堪轸念。朕思汉军其初本系汉人,有从龙入关者、有定鼎后投诚入旗者、亦有缘罪入旗、与夫三藩户下归入者、内务府王公包衣拨出者、以及召募之炮手、过继之异姓、并随母因亲等类。先后归旗,情节不一。其中惟从龙人员子孙皆系旧有功勋,历世既久,自无庸另议更张。其余各项人等,或有庐墓产业在本籍者,或有族党姻属在他省者,朕意欲稍为变通,以广其谋生之路。如有愿改归原籍者,准其与该处民人一例编入保甲。有不愿改入原籍而外省可以居住者,不拘道里远近,准其前往入籍居住。此内如有世职,仍许其带往,一体承袭。其有原籍并无倚赖、外省亦难寄居,不愿出旗,仍旧当差者听之。所有愿改归民籍与愿移居外省者,无论京外官兵闲散俱限一年内具呈本管官查奏。如此屏当原为汉军人等,生齿日多,筹久远安全计,出自特恩,后不为例。此朕格外施仁原情体恤之意,并非逐伊等使之出旗为民,亦非为国家粮饷有所不给,可令八旗汉军都统等详悉晓谕,仍询问伊等有无情愿之处具折奏闻。”

参考文献

来源

谢景芳.《清初八旗汉军的地位和作用》. 《求是学刊》 (黑龙江大学). 1986.

杜家骥.《八旗与清朝政治论稿》. 人民出版社. 2008. ISBN 9787010067537.

刘小萌.《清代八旗子弟》.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8. ISBN 9787807225638.

《满族简史》编写组; 《满族简史》修订本编写组.《满族简史》. 民族出版社. 2009. ISBN 9787105087259.

中华书局 (编).《清高宗实录(三)》. 中华书局. 1985: 74–75.

参见

汉军八旗、旗鼓佐领、旗下家奴

出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军八旗
简介汉军的编立红衣炮更多资料:天聪新政汉军八旗的主要来源是明末主动归附或在之后的战争中被后金及其后身清朝俘获于辽东的人丁,以汉人为主,也有少部分汉化女真人和曾入明为官的蒙古人等等,起初均编隶于满洲八旗之下。由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对汉人的种种苛政,起初的地位并不高。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便力图改变这种状况,汉军的始建就是体现之一。天聪五年(1631年)以前,后金军中尚无大炮,攻城时难免会受到很大阻碍。于是在该年,皇太极因永平之战俘获的王天相会造炮,命其铸造红衣炮,并始编汉军一旗,旗纛为青色,由额驸佟养性率领这支“重兵”。汉军之所以在满语中被称为“重兵”也正是由于归降汉人铸造、掌管火炮而得名,因此可知汉军创制之初扮演着八旗军队中“重炮兵部队”的角色,火炮对于后金军队的重要性也使得汉军地位获得了提高。崇德二年(1637年)七月,汉军扩建为二旗,旗纛仍为青色。两年后(1639年)再增至四旗,旗纛为纯...
· 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
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也有禁旅与驻防之别,编制基本上与满洲八旗相同。但汉军八旗每佐领下置领催四人,马兵三十人,步军领催一人,步军十二人,共计四十七人,与满洲八旗略异。编入汉军八旗的兵丁,不再是分属满洲八旗的奴隶,而是国家直属的军队。其地位当然低于满洲八旗,但因降清较早作战有功,军事、政治地位又都优于入关后的汉人降军绿旗。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藩王,所率领的旧部虽按八旗制度编制,设统领,但各自成系统,并不隶属满洲八旗或汉军八旗。在历年作战中,收降的绿旗兵,也由藩王直接管辖。“三藩”战后,康熙帝将吴三桂藩下人丁编入内务府三旗,分遣到辽东各地。尚之信藩下十五佐领兵丁,改属驻防广州的汉军旗。耿精忠藩下十五佐领兵丁,改属福州的汉军旗。原属孔有德藩下的兵丁,也编入汉军旗。
· 清朝八旗的关系: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的关系?
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也有禁旅与驻防之别,编制基本上与满洲八旗相同。但汉军八旗每佐领下置领催四人,马兵三十人,步军领催一人,步军十二人,共计四十七人,与满洲八旗略异。编入汉军八旗的兵丁,不再是分属满洲八旗的奴隶,而是国家直属的军队。其地位当然低于满洲八旗,但因降清较早作战有功,军事、政治地位又都优于入关后的汉人降军绿旗。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藩王,所率领的旧部虽按八旗制度编制,设统领,但各自成系统,并不隶属满洲八旗或汉军八旗。在历年作战中,收降的绿旗兵,也由藩王直接管辖。“三藩”战后,康熙帝将吴三桂藩下人丁编入内务府三旗,分遣到辽东各地。尚之信藩下十五佐领兵丁,改属驻防广州的汉军旗。耿精忠藩下十五佐领兵丁,改属福州的汉军旗。原属孔有德藩下的兵丁,也编入汉军旗。
· 清中期为何有“汉军出旗”的现象?这对清中期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八旗制度本是明末清初满族兵民一体的政治军事制度,除满族八旗外还有蒙古八旗和汉族八旗,对清朝最终夺取全国政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汉军八旗更是其中的重要军事力量,也是作为统治者笼络汉臣的有力手段。但随着清朝完成统一,统治者经验的逐渐丰富,汉军的重要性也随之降低,再加之八旗承平日久,因国家负责对其恩养而生活堕化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旗务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康熙末年,由于八旗人丁滋生,旗丁挑甲比例的缩小,等于国家奉养了许多闲散旗人,国家财政和旗人生计问题展露出来,愈演愈烈。其实早在雍正年间,旗务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允许部分汉族旗人出旗为民,这项措施并非源自雍正,康熙年间即有此举,不过在雍正朝之前出旗者并不多,目的也非彻底振作旗务。为解决八旗生计问题,雍正允许内务府中的“分档汉人”出旗为民,八旗的包衣奴仆可以通过赎身,自立门户,汉军闲散人丁也准许出旗,让满族旗人补充空出的军职或其它职务,以达到...
· 汉军八旗的作用是什么?顺治到雍正汉八旗被委任总督
汉军八旗主要是晚明时期投降后金的辽东汉人以及入关后的汉人。皇太极于天聪九年(1635年)建立了八旗蒙古(2万5千人),又于崇德七年(1642年)建立了八旗汉军(3万3千人)。可以说,汉八旗的作用不仅仅是打仗。正是因为汉军八旗,在某种程度上瓦解了北方汉军的抵抗意志,北方之所以被迅速攻占,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汉族官员的投降,连带通过师生、同学、同乡、同僚、同好等关系,连哄带骗地劝降导致。1.汉八旗的军事作用、政治作用清朝实行的是满汉双轨制,除了北京有专门的满人武官外,文官都是满汉并用,内阁四相,必两满洲、两汉人;六部十二尚书,满六人、汉六人。比较特殊的是宗人府、内务府、理藩院全用宗室,太医院全用汉人。汉军八旗的作用非常大,顺治前期的军事作用上文已经说了。顺治后期到康雍乾时期除了军事作用之外,其政治作用就成了主体。例如顺治皇帝学习朱元璋、朱棣父子想全面回归明朝的吏治监察——巡按制度。结果,满人贵族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