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
简介
杨震(54年-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隐士杨宝之子,是东汉时期名臣。少时师从太常桓郁,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
杨震至五十岁时才步入仕途。被大将军邓骘举荐,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元初四年(117年),入朝为太仆,迁太常。永宁元年(120年),升为司徒。延光二年(123年),代刘恺为太尉。杨震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因而被中常侍樊丰等人所忌恨。至延光三年(124年),遭弹劾罢免,又被遣返回乡,途中饮鸩自尽。汉顺帝继位后,下诏为其平反。
人物生平
隐居不仕
杨震的高祖杨敞是汉昭帝的丞相,封安平侯,杨敞的长子杨忠为第二代安平侯。杨忠的儿子、第三代安平侯杨谭在汉宣帝时获罪,免为庶人。
杨震年少好学,博览群书,跟随太常桓郁学习《欧阳尚书》,通晓经术,当时的人称他:“关西孔子”。
杨震居住在湖城,几十年都不应州郡的礼聘。直至他五十岁,大将军邓骘听说了他的贤能,力荐他为秀才。
公正廉洁
四次升迁后,在东汉初年,杨震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他刚正不阿,为政清廉。
当杨震前往郡里,路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秀才王密正任昌邑县长,去看望杨震并在夜里送给杨震金十斤。当王密回应称贿赂无人知晓时,他正色说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离开。
后来,杨震转任涿郡太守。他在任内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的请托。他的子孙蔬食徒步,生活俭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布置产业,杨震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不是很好吗?”
入朝任职
元初四年(117年),杨震受命入朝,担任太仆,又升任太常。以前的博士选举大多名不副实,杨震推举通晓经术的名士陈留人杨伦等,传授学业,受到儒生们的称赞。
杨震画像
永宁元年(120年),杨震接替刘恺,升任司徒。
永宁二年(121年),邓太后去世,汉安帝宠爱一些后妃开始骄横起来。汉安帝的乳母王圣,困为抚养汉安帝有功,依靠帝恩,无法无天。她的女儿伯荣出入宫中,贪赃枉法。杨震直言上书。汉安帝将奏折给王圣等看,她们都因而怀恨在心。
汉安帝乳母王圣的女儿伯荣,与已故的朝阳侯刘护的远房堂兄刘瑰勾搭成奸,刘瑰为趋炎附势,遂娶伯荣为妻。汉安帝因此而让刘瑰承袭了刘护的爵位,官至侍中。对此,杨震坚决反对,再次向汉安帝上疏。但汉安帝没有采纳他的谏言。
延光二年(123年),杨震接替刘恺,升任太尉。汉安帝的舅舅大鸿胪耿宝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给杨震,杨震不接受。皇后兄长执金吾阎显也向杨震推荐他的亲友,杨震又不接受。而司空刘授听说后,马上举荐这二个人,十天之内都被提拔。因此,杨震更加遭怨。
当时汉安帝下诏让使者为乳母王圣大肆建造房屋,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鼓动,扰乱朝廷。杨直言上疏不应在这时大肆修建,后又为发生地震再次上疏。杨震前后多次上疏,言词激切,汉安帝已经不高兴,樊丰等人又都更加对他侧目憎怨,只是因为他是名儒,而不敢加害。
不久,河间郡有一名叫赵腾的男子到宫门上书,批评朝政。汉安帝阅后非常生气,下诏将赵腾收捕人狱,严刑拷问,最后以诬惘汉安帝的罪名结案。杨震知道后,立即上书营救赵腾。汉安帝看了杨震奏章,仍不醒悟,将赵腾押赴都市斩首。
饮鸩而卒
延光三年(124年),汉安帝东巡泰山,樊丰等人乘机修建房屋。杨震得知樊丰等人制作假诏书,写了奏书要等汉安帝回来上奏。樊丰等人听说了,惶恐万状。正好太史说星变倒行,就诬陷杨震说:“自赵腾死后,杨震深为怨怒。并且为邓骘的旧部,怀恨在心。”等汉安帝返回,在太学待吉日入宫,晚上派使者持节收回杨震太尉印绶,杨震于是闭门不见宾客。
樊丰等人还是心怀怨恨,请大将军耿宝上奏说杨震不服罪,汉安帝下令送归原籍。杨震走到洛阳城西的几阳亭,慷慨地对他的儿子、门生们说:“死是一个人不可免的。我蒙圣恩居位,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杀,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止,还有什么面目见天下人呢?我死之后,只用杂木为棺,布单被只要盖住形体,不归葬所,不设祭祠。”于是服毒而死,时年七十岁。
弘农太守移良秉听从樊丰等人的指令,派官员在陕县拦截杨震的丧礼,将他的棺椁裸露停放在路边,责令杨震的弟子代替邮差往来送信,路过的人都为之流泪。
冤屈昭雪
永建元年(125年),汉顺帝刘保即位,樊丰、周广等伏诛,杨震的门生虞放、陈翼等人至朝廷申诉杨震的冤情。朝廷都称赞杨震的忠诚,汉顺帝下诏令杨震的两个儿子为郎,赠与钱百万,重新在华阴潼亭为杨震举办葬礼。
杨震葬礼前十几天,有一只一丈多高的大鸟飞到杨震丧前,俯仰悲鸣,泪流湿地。直到下葬鸟才飞去。郡里将这一情况上报。当时灾异连续出现,顺帝感悟到杨震的冤屈,于是下诏说:“已故太尉杨震,正直为怀,使他辅佐时政,而小人颠倒黑白,谄害忠良,上天降威,灾害屡作,求神问卜,都说是杨震枉死之故。我的昏庸,加重了这种罪过。山岳崩塌,栋梁折断,是多么危险啊!现在使太守丞用中牢祭祀,如果您的灵魂显灵的话,请来享受这些祭品吧。”于是之后的人们在杨震墓前立石鸟像来纪念他。
人物评价
杨震雕像
众儒生称赞道:关西孔子杨伯起
刘保:故太尉震,正直是与。
范晔:孔子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诚以负荷之寄,不可以虚冒,崇高之位,忧重责深也。延、光之闲,震为上相,抗直方以临权枉,先公道而后身名,可谓怀王臣之节,识所任之体矣。遂累叶载德,继踵宰相。信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先世韦、平,方之蔑矣。
刘祁:及桓、灵之世,朝政淆乱,奸臣擅权,士风激厉,以敢为敢言相尚,故争树名节,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之徒抗于朝,郭泰、范滂、岑晊、张俭之徒议于野,国势虽亡,而公议具存,犹能使乱臣贼子有所畏忌。
胡曾:杨震幽魂下北邙,关西踪迹遂荒凉。四知美誉留人世,应与乾坤共久长。
周昙:为国推贤匪惠私,十金为报遽相危。无言暗室何人见,咫尺斯须已四知。
钱时:杨震不受馈金,未为高节,而何谓无知之语,则诚士大夫律已之端。常存此心,内省不疚,暗室屋漏,无异十目十手之时,则庶乎其不欺矣。
王应麟:东汉三公,无出杨震、李固之右,而始进以邓、梁,君子以为疵。
张维新:洒酒松丘下,俨然见汉官。黄金一土苴,白日此胸肝。节峻华峰削,风清陇树寒。尔名堪立懦,百代碣重刊。
陈祖实:气爽天清别有春,辞金台上草蓁蓁。野花尽解杨公意,挺立东风不著尘。
魏源:古豪杰之用世,有行事可及,而望不可及者,何哉?同恩而独使人感,同威而独使人畏,同功而其名独震,同位而其势独崇,此必有出于事业名位之外者矣,有德望,有才望,有清望。晏平仲、柳下惠、汲黯、霍光、羊祜、谢安、高允,其德望欤;子臧、季札、鲁仲连、杨震、李固、杨绾、元德秀,其清望欤;管仲、子产、信陵君、乐毅、贾谊、陈汤、祖逖、姚崇、李德裕,其才望欤。
蔡东藩:杨震不受遗金,四知之言,可质天地;并欲清白传子孙,卒能贻泽后人,休光四世。后之为子孙计者,何其熏心富贵,但知贻殃,未知贻德耶?而关西夫子杨伯起,卒以此传矣。......拚死何如预见机,网罗陷入已难飞;夕阳亭下沉冤日,应悔当年不早归!......惟震为关西名士,当知以道事君之义,合则留,不合则去,胡为乎刺刺不休,坐听谗人之构陷,而未能自拔也?彼薛包黄宪周燮冯良诸人,则倜乎远矣。
家族成员
八世祖
杨喜,字幼罗,因追杀项羽有功,封赤泉侯。
高祖
杨敞,汉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
父亲
杨宝,研习《欧阳尚书》,隐居不仕。
子嗣
杨牧,杨震长子,字孟信。官至富波相。
杨秉,杨震中子,字叔节。官至太尉。
杨奉,杨震少子。笃志博闻,为世人所赞赏。
杨里,杨震子,生平不详。
杨让,杨震子,生平不详。
孙辈
杨统,杨震孙。
杨馥,杨震孙。
杨赐,杨秉子,字伯献。官至太尉,封临晋侯。卒赠骠骑将军,谥文烈侯。
杨敷,杨奉子。与其父并以儒学为世人赞赏,早卒。
曾孙
杨琦,杨牧孙,字公挺(一作子奇)。官至侍中、卫尉。
杨彪,杨赐子,字文先。官至太尉。在曹魏拜光禄大夫、班亚三司。
杨众,杨敷子。传家业,官至御史中丞、侍中。建安二年(197年),追封蓩亭侯。
玄孙
杨亮,杨琦子。建安元年(196年),因杨琦功劳封阳成亭侯。
杨修,杨彪子,字德祖。官至丞相主簿,后为曹操所杀。
六世孙
杨孕,杨亮子。
七世孙
杨渠,杨孕子。
八世孙
杨铉,杨渠子。在燕国官至北平太守。为隋文帝杨坚六世祖。
相关事物
杨震墓
杨震墓,在今渭河岸边的高桥乡亭东村西北,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改葬于此。陵园设施历代屡有增建。史载,改葬时“时人立鸟于墓前”。
明万历(1573—1620年)初,兵宪蔡可教拓地34亩,兴建亭堂。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潼关卫兵备使汤斌进行重修,并新建食堂三间。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督邮使者程兆麟立石碑于墓前,上书“关西夫子杨公墓”七个大字。
嘉庆十七年(1812年),提督杨遇春资助重修杨震墓,树立了石雕群,并建“上知坊”。
后来渭河南移,河岸塌陷,杨震墓地受到威胁,1959年陕西省博物馆组织发掘,出土的西汉陶磨坊、羊圈,东汉陶望楼、孔雀灯等文物均藏于陕西省博物馆中。“关西夫子杨公墓”碑石存置于县文化馆。
杨震碑文
杨震碑文
杨震碑文的标题为《汉故太尉杨公神道碑铭》,碑文文字残缺,首尾不全,可以看懂而串联成文的有:“圣汉龙兴,神祇降祉,乃生于公。”又有“穷神知变,与圣同符,鸿渐衡门,群英云集。”以及“贻我三鱼,以章懿德。”还有“大将军辟举茂材,除襄城令,迁荆州刺史、东莱、涿郡太守。”和“司徒、太尉,立朝正色,恪勤竭忠。”其余还有许多字,但不能连成语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