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
过程
嫦娥1号的“奔月”路线图
18:05:04.602: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8:07:嫦娥一号发射升空跟踪正常。
18:09:嫦娥一号发射火箭二三级分离,分离物体其后落在贵州山区。
18:11:嫦娥一号发射整流罩分离,分离物体其后在广东始兴县司前镇细坝村的山林里寻获。
18:16:三级一次发动机关机,星箭结合体进入滑行段。
18:26:远望二号测量船发现目标,雷达跟踪正常。
18:27:三级火箭发动机二次点火成功 。
18:29:三级火箭发动机二次关机。
18:30:星箭成功分离,嫦娥一号进入围绕地球轨道。
18:38:卫星正常入轨。
17:55:嫦娥一号变轨成功,正式进入近地点离地球600公里的椭圆形轨道。
15:45:嫦娥一号停止自旋。
17:44:嫦娥一号第二次变轨成功。
17:56:嫦娥一号实施第三次变轨。
18:01:嫦娥一号第三次变轨成功。
17:15:嫦娥一号进行第四次变轨,即第三次近地点变轨。
17:28:嫦娥一号第四次变轨成功,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10:25:地面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进行轨道修正。
10:33:嫦娥一号修正结束,轨道误差由原来的570公里减小到10公里之内。
09:00:“嫦娥一号”卫星停止自旋,准备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
09:45:北京飞控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注入姿态初值。
11:37:嫦娥一号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进入环月轨道。
11:35: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近月制动,进入周期为3.5小时的环月小椭圆轨道。
08:34:嫦娥一号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动,进入月面高度212千米的工作轨道。
卫星调整为三体定向状态,开启有效载荷。
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激光高度计开机工作。
23时50分48秒,卫星点火60秒,轨道提高2公里,以应对第一次月食。
当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监视和控制下,已环月飞行210天。
嫦娥一号卫星经过两次点火制动,顺利从距月面200公里的圆轨道进入距月面100公里的圆轨道。
当日2时开始,嫦娥一号卫星再次实施轨道机动,成功将轨道近月点降至距月面17公里。由于月球重力场的影响,至19日12时,嫦娥一号卫星环月轨道近月点已漂移至距月面15公里。
随着19日相关试验工作完成,20日上午8时,嫦娥一号卫星再次实施轨道机动,重新回到距月面100公里的极轨圆轨道。
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控制下,撞落于月球丰富海内的撞击点,撞击点位置为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
研制
嫦娥一号工程由五大系统组成,分别为卫星、运载火箭、测控、地面应用、发射场。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卫星总设计师是叶培建。卫星以东方红三号通讯卫星平台为基础,采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具有自身变轨能力。
卫星研制过程
2004年,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2004年12月20日,卫星开始初样电性星电测
2006年7月,完成正样产品的生产和验收,进入系统级总装、集成和测试阶段
2006年7月28日,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签订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研制合同
2007年1月5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通过专项评审
仪器
科学仪器
嫦娥一号一共带有130公斤有效载荷,其中包括8件主要仪器: :
CCD立体相机:采用了三线阵CCD推扫成像原理 拍摄全月面三维影像,相机分辨率120米,月表成像宽度60km,光谱范围500nm~750 nm,光谱通道数1,量化等级8bit,S/N≥100,MTF≥0.2,光照条件太阳高度角≥15°,基高比≥0.6。
激光高度计:用以月面三维图像辅助成像,在月面不反光地区(如两极),则是绘制地形图的主要设备。重15.7 Kg,激光波长1064 nm,激光能量140 mJ,精确度1 m。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
干涉成像光谱仪:用于获取月面光波图谱
伽马射线谱仪:用于探测月球表面14种元素,包括:钛、铀、钍、钾、氧、铁、硅、锰、铬、锗、镁、铝、钙、钠。
X射线谱仪:探测硅、铝和镁的分布。
微波探测仪:用于获取月壤厚度,以及月球背面亮度温度图和月球两极地面信息
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检测卫星周围高能带电粒子的种类的能量。
太阳风粒子探测器:探测从地球到月球,以及月球附近的空间环境。是嫦娥一号上最早开始工作的设备之一。
大容量存储器:卫星配备一个48GB的存储器,暂时存放各种仪器输出的数据。
卫星平台仪器
490牛顿发动机:用于轨道维持和变轨。
星敏感器,紫外敏感器:用于卫星定姿。
地面仪器
测量嫦娥一号位置的科学仪器包括 :
“远望号”测量船
位于上海佘山的25米天线的射电望远镜
位于乌鲁木齐南山的25米天线的射电望远镜
位于北京密云的50米天线的射电望远镜
位于昆明凤凰山的40米天线的射电望远镜
租用了其他国家设备有:
欧洲空间局,库鲁站,新诺舍站。
主要任务
嫦娥一号主要有四个任务 :
用CCD立体相机和激光高度计绘制完整的立体月球地图,从而获取覆盖全月面的地形图,有助研究月球地质构造的演化,为未来登月地点的选择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
探测月球上的钛和铁等14种元素分布,并会利用成像光谱仪,测定造岩矿物,如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等在月球表面的含量与分布情况。
评估月球土壤厚度和氦-3的资源量。
监测月-地之间的空间环境,利用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探测器记录太阳风数据,以及太阳活动对月-地之间空间环境的影响。
后期
由于减少了变轨次数,嫦娥一号省下的燃料足够其工作一年有余。在预计工作期满之时,专家预计可以将卫星轨道调整为100公里,以获得更清晰的月面图像。另有计划使嫦娥一号主动撞月。
出于避免突发事故的考虑,嫦娥一号一共制造了两颗,而由于嫦娥一号正式星的成功发射,其备份星失去了备份功能,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嫦娥一号备份星(即嫦娥二号)将于2010年10月发射升空 。备份星将不再进行多次变轨,而是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而且,备份星的月球轨道高度也会有变化,星载设备会有更换 。
传回数据
2007年11月20日下午4:48分,由CCD相机拍摄的第一轨月球图像开始传回。
2007年11月23日嫦娥一号卫星获取的第一批原始图像资料(共19轨)传回地面,并开展整理图像的工作。
2007年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经处理后的第一幅由嫦娥一号卫星传回月面图像。该图像是由嫦娥一号卫星上的CCD立体相机以线阵推扫的方式获得的,轨道高度约200公里,每一轨的月面幅宽60公里,像素清晰度120米。此共由19轨图像制作而成,位于月球表面东经83度到东经57度,南纬70度到南纬54度,图幅宽约280公里,长约460公里。在图中右侧60公里宽的条带是CCD相机开机后获得的第一轨图像。
2007年12月1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嫦娥一号的CCD立体相机所拍取的月球背面部分区域的照片,该图是由5轨图像合并制作而成。
2008年1月31日,国防科工委公布了首副月球极区图像。
2008年11月12日,依据嫦娥一号卫星拍摄数据制作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正式公布。
完成使命
在经过494天的飞行之后,2009年3月1日,中国首颗深空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以撞击月球的方式,结束了它的工作使命。探月工程首席专家欧阳自远评价“即使悲壮也值得”。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9年3月1日下午15时36分开始减速,经过37分钟的减速,卫星成功落在月球的丰富海区域。据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的最后确认:嫦娥一号卫星对月球的撞击点位于南纬1.50度,东经52.36度。嫦娥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一年中,共传回1.37TB(1TB=1024GB)的有效科学探测数据,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等一批科学研究成果,圆满实现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
工程意义
技术创新
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圆满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并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实现了多个中国航天史及航天器的“第一”:第一次研制并成功发射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第一次实现了绕月飞行和科学探测;第一次形成了深空探测任务的总体设计思路和研制流程,这些都充分体现出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积累经验
作为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过程攻克了很多近地卫星不曾遇到的难题,开辟了中国航天的新领域,为中国执行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娥一号卫星开展的在轨试验,充分利用卫星的延寿期,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试验数据,为嫦娥二号、三号卫星的研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对我国月球探测二期工程的开展和其它深空探测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嫦娥一号卫星所开展的各项后续试验,一直是在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进行的,试验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目的明确,策划充分,方案细致,把握风险,步步推进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充分挖掘和发挥了卫星的潜能,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
促进经济
虽然针对“嫦娥奔月”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美国的“阿波罗计划”给我们提供了借鉴,当年,“阿波罗计划”投资了256亿美元,但它同时创造了3000多项新技术,带动了美国高新技术的全面发展和工业繁荣,据估算,"阿波罗"计划的实施,每投入1美元,最后都能产生4~5美元的经济回报。大到直径50米的射电望远镜天线,小到防爆配电箱,嫦娥一号工程的不少配套产品都来自民营企业。在我国航天领域,很多高科技原材料、元器件,从国外采购成本高国有企业自行研制时间长,从民营企业中采购军民两用产品,成了实惠的选择。航天技术能为医院创建无菌环境,原来用于确保宇航员呼吸洁净空气的技术,已经被医院用来杀灭细菌和病毒;另外,宇航员使用的水循环处理设备,将来可以用于净化被污染的泉水,达到符合饮用的标准。
评价
日本航天局局长立川敬二:期待中国来访,希望与中国航天局合作。
乌克兰航天局局长阿里克谢耶夫:希望拓宽中乌两国航天领域合作范围。
欧空局航空局局长道丹:对嫦娥一号成功发射表示诚挚的祝贺。
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主席戴斯科达:祝愿中国国月球计划的后续工作取得成功。
德国空间中心主席沃纳:贵国空间计划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同时期待这次任务获得可喜的成果。
参见
太阳神计划
嫦娥工程
月亮女神
月船1号
嫦娥二号
嫦娥三号(号月球车)
太阳系探测器列表
参考文献
《中国探月》ISBN:978-7-03-02041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