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狂热
简介
郁金香狂热(荷兰文:Tulpenmanie)是指1637年荷兰发生的
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经济事件。与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法国的密西西比公司并称为近代欧洲三大泡沫事件。
狂热的来由
17世纪时描绘郁金香的水彩画
“郁金香狂热”由何而来迄今没有定论,之后有人提出这是因为民众的贪婪和疯狂所偶发的事件,也有人说价格大幅波动是一般市场机制使然。当时荷兰是经济大国,也是引发热潮和泡沫化的旗手,但处于下等阶层的民众,则过着贫穷的生活苟延渡日。
当时的荷兰北部七州因为对抗西班牙胜利,在17世纪初取得了实质上的独立,自此荷兰一跃成为了海上帝国君临欧洲。又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香料贸易生意,再加上中欧身处三十年战争的阴霾下,让商业活动都集中在了阿姆斯特丹,同时荷属东印度公司经营巴达维亚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利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使得荷兰有着当时最高的收入水准,连海外的美术品也都集中在荷兰。另一方面来说,荷兰的物价也比其他的地区来得高,一个工匠的年收入推算约250荷兰盾,这个数字只够让一家四口单求糊口。普通劳动者在泡沫经济的时候,把家里面所有的财物如家畜、生财用的工具都拿去变卖换钱。
传销到荷兰
郁金香的发祥地据说是天山山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扩张势力之后,发现了郁金香且对它着迷。之后土耳其人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后建造了庄严的宫殿,在当地开始栽培数种郁金香并且进行品种改良,之后郁金香在服饰和绘画上面出现。16世纪的时候郁金香经由商人在欧洲各地广为流传。
经由植物学家卡罗卢斯·克卢修斯的研究,让人们对拥有庞大品种和系列的郁金香开始有所了解。库希乌斯在法兰克福进行球根植物的详细研究,1593年把多种郁金香球根带到莱顿大学继续研究和栽培,这时候郁金香开始传入荷兰。库希乌斯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突变,后世称为郁金香杂色病(Tulip Breaking potyvirus),出现杂色病的球根会开出美丽条纹图样的花。这种病的来源在20世纪的时候才被解开,根源是郁金香球根被病毒感染。
郁金香的特性
郁金香是一种难以短时间大量繁殖的植物,因此造成了“郁金香狂热”中的缺货状态因而变得高价。郁金香有两种培养方法,一种是由种子开始培育,另外一种是由母球根复制出子球根。前一种方法经由杂交可能会产生新种的郁金香,但是到开花要历经3至7年的时间。后一种方法从母球根来培养当年即可开花,一个母球根约可产生2至3个子球根,子球根要成长到母球根也要花一点时间,此外不发芽的种子和母球根数量也不少。基于以上的理由,郁金香的培育速度无法赶上突然扩大的需求量。
狂热的爆发
郁金香狂热潮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供需不平衡而变得高价,第二阶段是投机者开始进入市场,第三阶段则是卷入了缺乏资本的平民。到了第三阶段之后开始泡沫化,价格暴跌导致市场上一片混乱。
爱好者们
1610年代,最初被郁金香的美丽所吸引的是手头宽裕的植物爱好者,因为郁金香的球根一开始就是高价的商品。之后借由这些园艺家和爱好者自己试着改良品种,产生了许多有名的品种,其中有名的高级品种例如“里弗金提督”(Admiral Liefken)、“海军上将艾克”(Admiral Von der Eyk)、“总督”(Viceroy)、“大元帅”(Generalissimo)等,此外还有一个让爱好者赞不绝口的品种,是因病变而产生的紫-白色条纹的“永远的皇帝”(Semper Augustus)。
虽然单色的品种价格较为便宜,但是也要1000荷兰盾以上,随着广受大众的喜爱价格更为提升。
此外在画家伦勃朗的名作“尼古拉斯·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中,画中的主角杜勒普(Nicolaes Tulp)原名查理·比得兹(C.Pietersz)医生,这位医生就是因为迷恋郁金香而在1621年改名为尼可拉·杜勒普,其中杜勒普即是郁金香的荷兰文写法。
投机分子的加入
在约1634年左右,郁金香的大受欢迎引起了投机分子的目光,他们对于栽培郁金香或是欣赏花的美丽并没有兴趣,只是为了哄抬价格取得利润。此时郁金香受欢迎的风气从莱顿传到阿姆斯特丹、哈勒姆等城市,需求量日渐扩大。这些投机分子有计划地行动,有人因此一掷千金,当时甚至还有过一个高级品种的球根交换了一座宅邸的纪录。
当时郁金香的高价可以从购买的单位看出,高级的品种用秤重的方式,以一个叫做aas(1 aas=0.05克)的单位来计价。次级的品种则用个来计算,再次级的则用袋装的方式来贩售。
在M.戴许所著的“郁金香狂热”一书中有以下的描写:“1636年,一棵价值三千荷兰盾的郁金香,可以交换八只肥猪、四只肥公牛、两吨奶油、一千磅乳酪、一个银制杯子、一包衣服、一张附有床垫的床外加一条船。”,可见其价值。
这个时候郁金香的交易以球根的现货来买卖,所以交易主要在冬天进行。但是郁金香是如此受欢迎,因此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交易的需求。
大众普及化
郁金香交易在短时间内让人一掷千金的传言在工匠和农民之间广为流传,吸引他们进入了这个交易市场,他们原本没有资金,所以仅从买得起的程度开始进行,这种情况使得非顶级的品种价格也开始抬昇,渐渐出现了因转卖而取得利益的民众。市场的交易模式至此也开始改变,开始出现全年交易和引进了期货交易制度。
这种交易的模式并非前往正式的证券交易所,而是前往酒店。交易也不需要使用现金或是现货的球根,而是提出一份“明年四月支付”“那时候会交付球根”的票据,或是加上少许的预付款即可完成交易。这个预付款也并非限定只能使用现金,像是家畜或是家具只要可以换钱的东西都可以抵用。因此这样的票据转过数手也出现了会连谁是债权人谁是债务人都不知道的情况。这种预付的制度也吸引了原本完全没有资金的投机者参加,像是面包师傅到农民都加入这个市场,因此需求量再次膨胀,就算是原本便宜的品种也飞涨。但是随着价格飞涨,原本最初的买家也就是爱好植物的人开始变得不买,特别是民众交易的低价球根,爱好者也看不上眼。
泡沫的瓦解
1637年2月初,价格突然暴跌。与其说是暴跌不如说是找不到买家,因为票据无法兑现,导致无法付出货款的却又背负债务的人据说达到3000人。荷兰各都市陷入混乱,其中有人还同时身兼债权和债务人。虽然有人兴诉,但是在债务人明显没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事情无法寻得解决的途径。
情况最后震动了议会和市政府展开行动,最后做出了“在调查结束之前保留郁金香的交易”的决定,这个决定使得票据失效,却很快地把问题解决,留下少数的破产者和暴发户,郁金香狂热时代就此结束。
事件的影响
郁金香泡沫经济的瓦解,对于荷兰的经济和之后的历史如同蜻蜓点水一般,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响。虽然植物爱好者继续追求高价的郁金香,但是在史料上并没看到对于其他产业的打击,有较大影响的是在精神文化的层面。
以简约和俭约为主旨的喀尔文主义道德观重新复出,出版对于参加郁金香交易者严格批判的宣传手册。郁金香被喻为罗马神话的佛洛拉女神,用以批判那些人为“对贪欲的芙劳拉供奉的愚者们”。1637年的报纸也刊登了多张讽刺画调侃这些投机者,其中最有名的包括“愚人的花车(Floraes Mallewage)”、“疯人帽之花(Floraes Gek-kap)”等。事件之后荷兰人一度厌恶郁金香,这狂潮也被视为一个教训传承下去。
历史学上的分析
郁金香泡沫经济的相关著作除了大仲马的“黑色郁金香(The Black Tulip)”和绘画作品之外,几乎没有历史学观点上的研究。后来经由苏格兰人查尔斯·麦凯(en:Charles Mackay)在1841年写成的著作《异常流行幻象群众疯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介绍给全世界,该书后来被金融时报评选为十大投资经典之一,该作品中将郁金香的泡沫化描述成“大众的集体疯狂而引发的丑闻”。直到近年,麦凯所描述的泡沫化景象为世人大致接受,但是E.A.汤普逊(E.A. Thompson)和J.托沙德(J. Treussard)认为当时不止郁金香,其他的物价也不安定,以群众的疯狂来解释事件是不对的,相关的研究最近开始陆续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