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山水
历史
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中国唐朝(618年-907年)水墨画传入日本。
平安时代末期,世界第一部园林典籍《作庭记》中首次记录了枯山水。
镰仓时代末期,与禅宗相应的以追求自然意义和佛教意义的写意园林发展固定为枯山水形式。
南北朝(1333年-1392年)时代,枯山水的实践时期,一般与真山水(池泉部分)同存于一个园林中,以真山水为主体,枯山水为辅。
室町时代(1393年-1573年),枯山水逐渐从寺社园林走入武家和皇家园林,并逐步与真山水分离开来。枯山水的颠峰时期,出现了枯山水的双璧大德寺和龙安寺。
桃山时代(1573年-1603年),以茶道宗匠千利休所创立的草庵风茶室为代表的日式茶庭兴起。
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多以小型枯山水为主,以枯山水、真山水和茶庭相互融合园林形式出现。
形式
枯山水的设计往往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和主题,诸如:
以碎石作为海洋,以石块作为日本的岛屿。
以岩石代表一只母虎带着她的幼崽,游向一条龙。
以岩石构成日文汉字“心”、“灵”。
一项由京都大学的 Gert van Tonder和ATR智能机器人学和传播实验室的Michael J. Lyons作出的研究表明,这些岩石构成了树的抽象形式。这些画面无法在观看它们的时候被具体感知;研究人员认为下意识可以发现岩石之间微妙的联系。他们认为这有助于园林的宁静。
世界各地的枯山水
旧金山金门公园
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
枯山水的设计理念是回归自然。旧金山金门公园的日式茶园的部分是一个小的枯水山。图片中看不到的部分是一些大石头,在石头左边是一个鹅卵石滩。
台湾省因曾经历日据时期,在宜兰市的宜兰设治纪念馆(即日据时期之宜兰厅长官舍)亦有颇为精美的枯山水庭园。
评价
很多著名的日本园林、佛教以及其他专家,都认为枯山水之概念是杜撰的。他们认为枯山水是西方人在20世纪末期的发明,而与日本的传统园林艺术无关。枯山水的美学并非禅宗寺院附近的园林所独有。枯山水分布在在家庭、餐馆以及旅馆外。同样地,禅宗寺院周围的园林有许多风格,枯山水仅仅是其中的一种。
术语"枯山水"出现最初在洛兰·库克(Loraine Kuck)1935年的英语著作 京都百园 (One Hundred Kyoto Gardens)中。直到1958年,这个术语在日语中才首次被书面使用。这也许意味着,一些战后的日本学者只是跟随着西方潮流,认可流行的“枯山水”概念,因为它深受外国人欢迎。
Wybe Kuitert在1988年发表的《日本园林艺术史的主题、布局与品位》( Themes, Scenes & Taste in the History of Japanese Garden Art )中对禅宗与“枯山水”的相关性作出了深刻的探讨:“库克用她自己坚定的(20世纪)历史观来解释枯山水,与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园林相混淆。这就使得她的解释无效。……(中古园林)在禅宗寺院和武士居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因为它提升了一种文化氛围。对它的赞赏值得商榷,相比它的形式来说,这种赞赏更多的是来自于一种宗教情感。”
Kuitert也借鉴了佛教的观点来看枯山水:“(在道玄的观点中)最好的园林与佛陀的布道相比也是毫无意义的。至少使人们不能专心于寻求真正启示的园林并不具有美感。”通过翻译室町幕府时代一位东寺僧侣的评价,Kuitert揭露出更多地批判:“一心向禅的人们不该去建造园林。在佛经中提到,希望去冥想的摩竭(Makatsu)菩萨首先完全抛弃了经商、赚钱和种菜等等世俗的生活。”
枯山水的绿岸与山石,常用标准距离比例
宣称禅宗僧侣在园林中进行冥想是违背事实的,实际上日本的禅宗僧侣几乎一直都是在室内冥想,面对着一面墙壁(曹洞宗)或是房间的中央(临济宗),而并不面向风景。日本僧侣在枯山水进行冥想的图片很有可能是一种演出活动。
关于“枯山水”更多的评价请访问日式花园杂志(Journal of Japanese Gardening)。
读者注意:英语中枯山水译为禅花园。这是因为建筑在一些临济宗禅寺的这一风格的花园,其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些设计者,例如梦窗疏石(Muso Soseki)和相阿弥(Soami),都是修炼禅宗的僧人。而且传统的枯山水发展于日本历史的一个时期,在那个时期禅宗的文化实践,例如书法和山水画,在日本艺术中产生了不断增长的影响。该影响广泛触及日本文化,因此枯山水虽然发源于禅寺,但也能在私人住宅,商业建筑,和饭店中见到。
这些花园对于修行而言的价值自然很有争议,但是否认它们的发展和临济宗禅寺(特别是京都的大型复合寺庙)的密切关联是不正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