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籍谈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31
转发:0
评论:0
薳启彊之评前537年,晋国中军将韩起护送晋女到楚国完婚,上大夫叔向做副手。楚灵王打算让韩起做守门人,阉了叔向让他做内宫司宫,问手下们意向如何,薳启彊反话正说,提及韩起之下有赵成、中行吴、魏舒、范鞅、知盈,叔向之下有祁午、张趯、籍谈、女齐、梁丙、张骼、辅跞、苗贲皇,认为他们都是诸侯能选拔的能人,如果羞辱了晋国,必定招致报复,楚国的大臣们都要做俘虏了。楚灵王认错,要薳启彊别再说了。数典忘祖前527年十二月,晋国的荀跞到成周去安葬穆后,籍谈担任副使。葬礼结束后,周景王和荀跞除去丧服饮宴,以鲁国进贡的壶作为酒杯。周景王问荀跞:“伯氏,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唯独晋国没有,这是为什么?”荀跞向籍谈作揖请他答复。籍谈回答说:“诸侯受封的时候,都从王室接受了明德之器,来镇抚国家,所以能把彝器进献给天子。晋国处在深山,与戎狄为邻,远离王室,天子的威信无法到达,我们拜服戎人都没时间,怎么能进献彝器?”周景王说...

薳启彊之评

前537年,晋国中军将韩起护送晋女到楚国完婚,上大夫叔向做副手。楚灵王打算让韩起做守门人,阉了叔向让他做内宫司宫,问手下们意向如何,薳启彊反话正说,提及韩起之下有赵成、中行吴、魏舒、范鞅、知盈,叔向之下有祁午、张趯、籍谈、女齐、梁丙、张骼、辅跞、苗贲皇,认为他们都是诸侯能选拔的能人,如果羞辱了晋国,必定招致报复,楚国的大臣们都要做俘虏了。楚灵王认错,要薳启彊别再说了。

数典忘祖

前527年十二月,晋国的荀跞到成周去安葬穆后,籍谈担任副使。葬礼结束后,周景王和荀跞除去丧服饮宴,以鲁国进贡的壶作为酒杯。周景王问荀跞:“伯氏,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唯独晋国没有,这是为什么?”荀跞向籍谈作揖请他答复。籍谈回答说:“诸侯受封的时候,都从王室接受了明德之器,来镇抚国家,所以能把彝器进献给天子。晋国处在深山,与戎狄为邻,远离王室,天子的威信无法到达,我们拜服戎人都没时间,怎么能进献彝器?”周景王说:“叔氏,你忘了吧!叔父唐叔,是周成王的同胞兄弟,难道反而没有分得赏赐吗?密须之鼓和它的大路战车,是周文王用来大蒐礼检阅军队的。阙巩之甲,是周武王攻克商朝时穿着的铠甲。唐叔接受了这些明德之器,用来居住在境内有着戎人和狄人的晋国地域上。这以后晋文公接受了周襄王所赐的大路、戎路的战车,还有斧钺、黑黍酿造的香酒,红色的弓和勇士,保有南阳的土田,安抚和征伐东边各国,这不是分得的赏赐是什么?有了功勋而不废弃,有了功劳而记载在策书上,用土田来奉养它,用彝器来安抚它,用车马衣服来表彰它,用旌旗来显耀它,子子孙孙不要忘记,这就是所谓福。这种福佑没有被记载,叔父的心哪里去了呢?而且你的高祖孙伯黡当初掌管晋国典籍,以正卿的身份主持国家大事,所以称为籍氏。等到辛有的次子董到了晋国,在这时才有了董氏的史官。你是司典的后裔,为什么忘了呢?”籍谈对答不出。客人退出去以后,周景王说:“籍谈的后代恐怕不能享有禄位了吧!举出了典故却忘记了祖宗。”这就是成语“数典忘祖”的来源。

籍谈回国后,把这些情况告诉叔向。叔向认为周景王恐怕不得善终,作为天子没有服满丧期就饮宴奏乐,是不合于礼的。言语用来考核典籍,典籍用来记载纲常。忘记了纲常而言语很多,举出了典故也没用。

平王室

前520年,王子朝发动叛乱,周悼王一方连吃败仗。冬季的十月十三日,籍谈、荀跞率领九州之戎和晋国焦地、瑕地、温地、原地的军队,把周悼王送回王城。十一月十二日,周悼王去世。十六日,周敬王即位,住在子旅氏家里。十二月初七,籍谈、荀跞、贾辛、司马督率领晋国军队分别驻扎在阴地、侯氏、溪泉,社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籍谈数典忘祖
源于周代官职籍谈数典忘祖籍姓姓氏分布:山东境内:单县、寿光、菏泽、聊城、临沂、青岛、济南等地有籍姓人居住。全国范围内:河北、江苏、山西、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籍姓人分布。同姓名人:籍谈(生卒年代待考):春秋晋国大夫,“数典忘祖”的主角即是指他。籍馨芳(生卒年代待考):明朝著名孝子。他父亲去世后,他悲痛万分,便住在墓边,守孝三年。籍做姓氏常被读作“jì”来自河北的籍军红告诉记者,“籍”在字典中只有一个读音“jí”,但在包括河北在内的很多方言中人们往往习惯于读“jì”,所以“籍”姓常被误以为是“季”或“纪”。稀有姓氏常引发一些有趣且难忘的经历,“我姓籍,有个朋友呢姓户,大家就开玩笑地说,我们俩见面时自我介绍可以很经典:一个是户籍的‘户’,一个是户籍的‘籍’。”青岛的籍大庆笑着对记者说。据网友“冷若水冰”介绍,籍姓起源于山西,“古时,‘籍’与‘藉’彼此相通,所以藉姓亦即籍姓。”济南的籍雅文收...
· 崔与之籍贯谈
从《崔氏族谱》记载看崔与之的本籍叶萃扬《羊城今古》1999年第2期发表了谢万陆先生的《崔与之本籍非广州增城》一文(下称“谢文”)。文章说:“崔与之应确认为宁都人。因为他不仅生于宁都,出仕前也一直成长、生活于宁都,且他的父辈以上均世居宁都。”文章提出:要对史载崔与之的籍贯是“广州增城人”,“予以补正”。但并没有提出任何一条有力的资料。《羊城今古》1999年第3期已刊载了王一洲先生的文章《崔与之无可置疑是广州增城人》。笔者完全同意“王文”的说法。现就《崔氏族谱》及有关族谱的资料,进一步证明,史籍所载:“崔与之,广州增城人”(见《宋史》及《中国人名大辞典》)是准确无误的。增城《崔氏族谱》系今增城市中新镇坑背村崔家围的崔与之后裔所存,记载了上起唐末宋初崔氏居江西宁都的一世祖,下迄1968年居增城崔家围的崔氏26世(崔与之为13世)。第一篇序题为《江西宁都谱序》,写于明正德五年(1516)。广西容县...
· 晋国大夫籍谈
籍谈(?~?):姬姓,籍氏,名谈,又称籍父,是籍游的儿子,晋国大夫。人物生平]编辑启强之评前537年,晋国中军将韩起护送晋女到楚国完婚,上大夫叔向做副手。楚灵王打算了韩起的脚让他做守门人,阉了叔向让他做内宫司宫,问手下们意向如何,䓕启强反话正说,提及韩起之下有赵成、中行吴、魏舒、范鞅、知盈,叔向之下有祁午、张、籍谈、女齐、梁丙、张骼、辅跞、苗贲皇,认为他们都是诸侯能选拔的能人,如果羞辱了晋国,必定招致报复,楚国的大臣们都要做俘虏了。楚灵王认错,要䓕启强别再说了。数典忘祖前527年十二月,晋国的荀跞到成周去安葬穆后,籍谈担任副使。葬礼结束后,周景王和荀跞除去丧服饮宴,以鲁国进贡的壶作为酒杯。周景王问荀跞:“伯氏,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唯独晋国没有,这是为什么?”荀跞向籍谈作揖请他答复。籍谈回答说:“诸侯受封的时候,都从王室接受了明德之器,来镇抚国家,所以能把彝器进献给天子。晋国处在深山,与戎...
· 从先秦古籍通例谈《乐记》的作者
《乐记》作者究竟是谁,此乃前年悬案,向来没有定论。《汉书·艺文志》载:“周衰俱坏,乐尤微眇,以音律为节,又为郑卫所乱。汉兴,制氏以雅乐声律世在乐宫,颇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六国之君,魏文侯最为好古,孝文时得其乐人窦公,献其书,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乐》章也。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献八俏之舞,与制氏不相远。”《汉书》这段记载说明刘德与毛生等是《乐记》的作者。沈约《宋书·乐志》本此立说:“武帝时,河间献王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著《乐记》,献八俏之舞,与制氏不相殊。”《隋书·音乐志》载沈约的奏答、《旧唐书·音乐志》也有类似看法。问题是既然刘德、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那么《乐记》显然不是纯粹的独创,而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广采博取,是一种学术上的集大成,至于“诸子言乐事者”究竟是谁,班固没有言明。...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九“图书典籍”
九、图书典籍古代的典籍称策(册),它包括用细竹片做成的简册和用木片做成的版牍。写满或刻满字的一个个竹简或版牍,要用皮条串连在一起,这样才能形成一本“书”。在古代的文字中,“册”字就是两根绳条穿着一串竹简或版牍的象形。制作竹简,为了防止虫蛀和腐烂,要先在火上烘烤,烘干水分,称为“杀青”或“汗青”,因此后代又用汗青指代史册,如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竹木制的“书”使用不便,携带及存放更不便,古人说“汗牛充栋”,本来指的就是这样的书。春秋末期,又出现了写在丝织品上的“书”,称为“帛书”或“素书”,一部书或其中的一部分卷成一卷,因而“卷”就成为计算书籍的单位,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又有用卷代称书的,如“东坡右手执卷端”(《核舟记》),成语“开卷有益”等。古代典籍,在唐代以前几乎都是手写本,称为“钞本”,宋代以后大都用雕版印刷,即“板印”,印本称为“版本”,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