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南明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2
转发:0
评论:0
历史国变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大顺”,之后向北京进兵,三月十九攻克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殉国,明朝宗室及遗留大臣多辗转向南走。此时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大体据有淮河以北原明朝故地,张献忠于八月成立的“大西”政权则据四川一带,清朝政权则据有山海关外的现今东北地区,且控制蒙古诸部落,而明朝的残余势力则据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此时明朝留都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将决计拥立朱家王室的藩王,重建明朝,然后挥师北上;但具体拥立何人则发生争议。根据“皇明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当时明神宗长子光宗一脉(其后继者是熹宗天启皇帝和思宗崇祯皇帝)已无人能继位,而次子朱常溆甫生即死,三子朱常洵虽已亡故,但其长子朱由崧仍健在的情况下,按照兄终弟及的顺序,第一人选为福王朱由崧;而钱谦益等东林党人由于之前的“国本之争”事件,心存芥蒂,违背了东林党在国本之争中的立场,以立贤为名拥立神宗弟弟朱翊...

历史

国变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大顺”,之后向北京进兵,三月十九攻克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殉国,明朝宗室及遗留大臣多辗转向南走。此时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大体据有淮河以北原明朝故地,张献忠于八月成立的“大西”政权则据四川一带,清朝政权则据有山海关外的现今东北地区,且控制蒙古诸部落,而明朝的残余势力则据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

此时明朝留都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将决计拥立朱家王室的藩王,重建明朝,然后挥师北上;但具体拥立何人则发生争议。根据“皇明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当时明神宗长子光宗一脉(其后继者是熹宗天启皇帝和思宗崇祯皇帝)已无人能继位,而次子朱常溆甫生即死,三子朱常洵虽已亡故,但其长子朱由崧仍健在的情况下,按照兄终弟及的顺序,第一人选为福王朱由崧;而钱谦益等东林党人由于之前的“国本之争”事件,心存芥蒂,违背了东林党在国本之争中的立场,以立贤为名拥立神宗弟弟朱翊镠之子潞王朱常淓 ;史可法则主张既要立贤也要立亲,拥立神宗七子桂王朱常瀛。但最终福王朱由崧在卢九德的帮助下,获得了南京政权主要武装力量江北四镇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和刘泽清,以及中都凤阳总督马士英的支持,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五月初三,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五月十五(1644年6月19日) 日即皇帝位,改次年为弘光,是为明安宗。南明时代自此开始。弘光帝的基本国策以“联虏平寇”为主,谋求与清军连合,一起消灭以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的农民军。

各政权的灭亡

明朝南渡前后,大顺已被多尔衮与吴三桂的联军击溃,李自成先后丢失北京和西安,退往湖北。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多尔衮将军事重心东移,命多铎移师南征。此时弘光政权内部正进行着激烈的党争,爆发太子案,驻守武昌的左良玉不愿与李自成正面交战,以“清君侧”为名,顺长江东下争夺南明政权。马士英被迫急调江北四镇迎击左军,致使面对清军的江淮防线陷入空虚。史可法时在扬州虽有督师之名,却实无法调动四镇之兵。一月之中,清军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四月廿五,扬州城陷,史可法不屈遇害。随后,清军渡过长江,攻克镇江。弘光帝出奔芜湖。五月十五众大臣献南京投降清兵;五月廿二弘光帝被虏获,送往北京处死,弘光帝在位仅一年,即覆灭。

南京失陷后,又有杭州的潞王朱常淓(1645年)、应天的威宗太子王之明(1645年)、抚州的益王朱慈炲(1645年)、福州的唐王朱聿键(1645-1646年)、绍兴的鲁王朱以海(1645-1653年)、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1645年)等监国政权先后建立,其中唐王朱聿键受郑芝龙等人在福州拥立,登极称帝,改元隆武,是为明绍宗。这时清朝再次宣布薙发令,江南一带掀起了反薙发的抗清斗争,清军后方发生,一时无力继续南进。但南明内部严重的党派斗争与地方势力跋扈自雄,且隆武帝与鲁王政权不但没有利用这种有利形势,发展抗清斗争,反而在自己之间为争正统地位而形同水火,各自为战,所以当1646年清军再度南下时,先后为清军所各各击灭。鲁王在张煌言等保护下逃亡海上,在沿海一带继续抗清;隆武帝则被清军俘杀。

11月,在广州和肇庆又成立了两个南明政权: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1646年)继位于广州,改明年为绍武元年;桂王朱由榔(1646-1662年)称帝于肇庆,改元永历,是为明昭宗。绍武、永历二帝也不能团结,甚至大动干戈,互相攻伐。绍武政权仅存在40天就被清军消灭。揭阳的益王朱由榛(1647年)、夔州的楚王朱容藩(1649年)称监国与永历帝争立。郑成功也在南澳一度立淮王朱常清(1648年)为监国,后废。永历帝在清军进逼下逃入广西。

农民军加入

正当南明政权一个接一个地覆亡,形势万分危急之际,大顺农民军余部出现在抗清斗争最前线,挽救了危局。自李自成于1645年战死于九宫山后,他的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逃来广西的永历帝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大败清军于全州,进入湖南。次年,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部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这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清江西提督金声桓、清广东提督李成栋、清广西巡抚耿献忠、清大同总兵姜镶、清延安营参将王永强、清甘州副将米喇印先后反正回归明朝,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攻势。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还包括北方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一部以及东南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沿海岛屿,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但永历政权内部仍然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农民军也倍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何腾蛟、瞿式耜先后在湘潭、桂林的战役中被俘杀,清军重新占领湖南、广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了。不久,李过之子李来亨等农民军将领率部脱离南明政府,转移到巴东荆襄地区组成夔东十三家军,独立抗清。这支部队一直坚持到1664年。

综观1645-1651年间,南明军与清军作战中,败多胜少,大批南明的军队先后降清。先后丢失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两广、两湖等等领地,地盘尽失。直到以孙可望为主的大西军加入,再次改变了整个局势。

张献忠于1646年战死后,以其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人为主的大西军残部自1647年进占云南、贵州二省。1652年,南明永历政权接受孙可望和李定国的建议联合抗清建议,定都安龙。不久,以大西军余部为主体的南明军对清军展开了全面反击。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复广西全省;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阳大捷,清敬谨亲王尼堪,天下震动。同时,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取得叙州大捷、停溪大捷,克复川南、川东。孙可望也亲自率军在湖南取得辰州大捷。东南沿海的张煌言、郑成功等的抗清军队也乘机发动攻势,接连取得磁灶大捷、钱山大捷、小盈岭大捷、江东桥大捷、崇武大捷、海澄大捷的一连串胜利,并接受了永历封号。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恢复到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两省大部,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二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之后,刘文秀于四川用兵失利,在保宁战役中被吴三桂侥幸取胜。而孙可望妒嫉李定国桂林、衡州大捷之大功,逼走李定国,自己统兵却在宝庆战役中失利。东南沿海的郑成功也在漳州战役中失利。所以明军在四川、湖南、福建三个战场上没能扩大战果,陷入了与清军相持的局面。之后李定国与郑成功联络,于1653年、1654年率军两次进军广东,约定与郑会师广州,一举收复广东,但郑军屡误约期,加上瘟疫流行,导致肇庆战役和新会战役没能成功。但郑成功部队并没有闲着,1656年,郑军取得泉州大捷,1657年又取得护国岭大捷。

灭亡

永历十年(1656年),孙可望秘谋篡位,引发了南明内部一场内讧,李定国拥永历帝至云南,次年大败孙可望,孙可望势穷降清。孙可望降清后,西南军事情报尽供清廷,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永历十二年(1658年)四月,清军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三路进攻贵州。年底吴三桂攻入云南,次年正月,下昆明,进入云南,永历帝狼狈西奔,进入缅甸(东吁王朝)。李定国率全军设伏于磨盘山,企图一举歼灭敌人追兵,结果因内奸泄密导致未能大获全胜,南明军精锐损失殆尽,此即磨盘山血战。这时郑成功趁清军主力大举攻击西南之际,率领十余万大军北伐,接连取得定海关大捷、瓜州大捷、镇江大捷的胜利,一度兵临南京城下,然而郑军中了清军缓兵之计,最终失败,撤回厦门。清军派大军围攻厦门,企图一举歼灭郑成功,但郑成功沉着应战,取得厦门大捷的胜利,稳定了东南沿海局势。永历十五年(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索求永历帝,十二月缅甸东吁王朝国王平达力(莽达)将永历交予清军,次年四月永历帝与其子哀愍太子朱慈煊等被吴三桂处死于昆明。七月,李定国在真腊得知永历帝死讯,亦忧愤而死。而同年五月,郑成功亦于台湾急病而亡。

此后郑氏政权未再拥立皇帝或朱氏监国,而是继续奉永历为正朔。1683年,延平郡王郑克塽降清,清军占领台湾,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标志着大明最后一个政权的覆灭。

外交

南明时期,安南、日本、琉球、吕宋、占城也曾派使者入贡 。隆武元年也曾颁登基诏书予琉球,并记载于琉球《历代宝案》一书。

对于清朝弘光帝曾以对等的礼仪派使者左懋第诏谕,并称顺治帝为 清国可汗 。在诏书中,弘光帝提出四件事:要安葬崇祯帝及崇祯皇后、以山海关为界,关外土地给予清朝、每年十万岁币,并“犒金千两、银十万两、丝缎万匹、犒银三万两”、建国任便。 意图令南明和清朝共存,通好议和。不过左懋第到北京被囚,使事失败。

军事

南明诸政权

南明

郑成功势力范围示意图

监国:潞王朱常淓:1645年:建都浙江杭州。

监国:靖江王朱亨嘉(朱元璋兄朱兴隆裔):1645年:建都广西桂林。

监国:威宗太子王之明:1645年:建都江苏应天

监国:益王朱慈炲:1645年:建都江西抚州

监国:益阳王朱术雅:1646年:建都浙江龙游

监国:益王朱由榛:1647年:建都广东揭阳

监军:宁靖王朱术桂:1648年:驻地闽南,1664年至台湾承天

监国:楚王朱容藩:1649年:建都四川夔州

注释

^ 若算上台湾的郑氏政权(1662年-1683年,亦称 明郑 ),则为三十九年。但郑氏政权并非以明室为主,朱氏宗室无力控制和影响郑氏政权,而郑氏并非听命于朱氏宗室,因此历史学家认为郑成功于台湾建立的明郑政权不应算在南明政权之中,认为南明政权的灭亡于1662年永历帝政权结束。

参见

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

郑成功

明郑时期

研究书目

根本文献

《台湾文献丛刊》系列丛书: 台湾 中央研究院

百衲本二十四史之《明史》: 台湾 商务印书馆

《明实录》、《明会典》、《明会要》:中华书局

《皇明宝训》:齐鲁书社

《李朝实录》

史部

《南明史》:钱海岳,中华书局,2004年版(全十四册)原抄本藏南京图书馆

《石匮书》、《石匮书后集》:张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全三册)影印,原抄本藏南京图书馆

《爝火录》:李天根,中华书局

《国榷》、《枣林杂俎》:谈迁,中华书局

《明季北略》、《明季南略》:计六奇,中华书局

《南疆绎史》:温睿临、杨凤苞等,中华书局

《东南纪事》、《西南纪事》:邵廷采,江苏古籍出版社

《罪惟录》:查继佐,齐鲁书社

《弘光实录钞》:黄宗羲,广陵书社

《鞑靼征服中国史、鞑靼中国史、鞑靼战纪》:卫匡国,商务印书馆

子部

《三垣笔记》:李清

《甲乙事案》:文秉

《鹿樵纪闻》:吴伟业

《滇黔纪闻》:方孝标

《日下旧闻》:朱彝尊

《岭海焚余》:金堡

《广东新语》:屈大均,中华书局(尚有《四朝成仁录》列入广东丛书,余多焚于四库)

《广阳杂记》:刘献廷,中华书局

集部

《张苍水集》(含《奇零草》、《北征录》):张煌言,民国四明丛书

《皇明经世文编》、《陈忠裕集》:陈子龙

《杨嗣昌集》,岳麓书社

《钱澄之集》(含《所知录》),黄山书社

《顾亭林集》:顾炎武,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

《船山遗书》(含《永暦实录》《宋论》),王夫之

《幸存录》:夏完淳

《南山集》:戴名世

《鲒埼亭集》:全祖望

《朱舜水集》:朱之瑜,日本水户门人所编

地方

《扬州十日记》:王秀楚,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

《丹午笔记.吴城日记.五石脂》,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明末江阴守城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清代

《明史稿》:万斯同、王鸿绪等,商务印书馆

《清史列传》:柯绍忞、赵尔巽等,中华书局

《明史纪事本末》:谷应泰,中华书局

《三藩纪事本末》:杨陆荣,中华书局

《续明纪事本末》:倪在田辑,四库焚书

《小腆纪年》《小腆纪传》:徐鼒,中华书局

参考

《南明史》:顾诚1997年付梓,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3年12月2版

《清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清词史》(江苏教育出版社):严迪昌.基于《全清词》等

Lynn Struve(司徒琳)著,李荣庆等译:《南明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原题:The Southern Ming, 1644-1662(1984年初版)

Jerry Dennerline(邓尔麟)著,宋华丽译:《嘉定忠臣——十七世纪中国士大夫之统治与社会变迁》(北京:中国编译出版社,2012)。原题:The Chia-ting Loyalists: Confucian Leadership and Social Chang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Yale Historical Publications Series,1981年初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明史
参考文献^钱海岳后人捐赠《南明史》
· 南明货币
弘光通宝弘光通宝弘光通宝是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在位期间所发行的货币。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杀殉国,明朝灭亡,明朝宗室及遗留大臣多辗转到了南方。6月7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监国,6月19日即皇帝位,改元弘光,铸行弘光通宝。1645年6月21日,弘光帝被清军所俘,弘光通宝停铸。虽然弘光通宝的铸行时间短,但铸行数量却相当可观。弘光通宝分小平和折二两种。小平有光背、背上星、背上凤字三大类,“凤”指安徽省凤阳,因马士英曾任凤阳总督。小平的直径在2.4厘米左右,折二型直径在2.7厘米至2.8厘米。隆武通宝隆武通宝隆武通宝是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键在位期间所发行的货币。1645年6月21日,弘光帝朱由崧被清军所俘,同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铸行隆武通宝。次年,朱聿键被俘,隆武通宝停铸,行用一年时间。隆武通宝只有小平、折二两种。钱文楷隶相间,版别多样;小平有大、小样之分和...
· 清灭南明之战
过程清灭南明弘光政权之战清灭南明鲁王政权之战弘光朝覆亡后,由张国维、张煌言、钱肃乐等起兵浙东,拥立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以钱塘江为天险。以张名振为定西侯,责守石浦;其弟张名扬为左都督,责守南田。由于隆武朝廷建立时间稍先,又得到地方的支持,鲁监国政权处于进退两难,在张国维、熊汝霖等人的坚持下,拒绝接受隆武政权诏书。唐、鲁两政权之争立愈演愈烈,乃至杀害鲁监国所遣使者总兵陈谦,引起郑芝龙的不满。顺治三年(1646年)六月,浙江大旱,钱塘江水浅,不及马腹,清军趁势攻取浙东,张国维兵败身亡,马士英、阮大铖等计划劫持朱以海降清。鲁王随即逃亡海上,后走石浦,依附张名振,至普陀山。郑芝龙之侄郑彩迎鲁王到福建。顺治六年(1649年)九月,张名振、阮进等袭杀隆武政权将领肃虏伯黄斌卿,十月迎鲁王至舟山群岛,以参将府为行宫。顺治六年(1649年)清军攻占舟山,张名振、张苍水奉鲁王航于海上,朱以海随张煌言等至厦门依...
· 南明朝简介:南明朝是如何成立的?存续时间
南明(1644年—1662年或1683年)是明朝京师顺天府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权,历经三帝一王。明朝京师顺天府被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后,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成立朝廷,沿用“大明”国号。但由于清朝入关之初宣称“天下取自于贼,而非明”。立足未稳之时便急于诏修《明史》,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以此宣告明朝已亡,不再承认南明朝廷的合法性,所以清朝官方即在南明君臣称呼上加“伪”加以区别“前明”;比如:“伪永历”、“伪晋王”,称呼加“伪”是对南明朝廷的蔑称。辛亥革命以后官方开始把这段历史改称为“南明”或“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清军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还据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抵抗清兵,包括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及明郑时期。崇祯帝殉国后,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后即皇帝位,改元弘光。随后清军快...
· 湖南明氏源流
湖南明氏源流会同若水乡明氏始祖星公,字太玉,号泗溪,派名顺德,南宋绍兴间由江苏省淮安府清河县因奉命来湘征讨苗瑶,而落业于湖南省靖县勤慎乡石碑桥。明星公之子秀起公再由靖县徙居会同县若水乡。族人多分布在靖县、会同、绥宁、通道、桃源及四川秀山县等处。至1948年,男女丁口约5000余人。总祠在靖县勤慎乡石碑桥之龙宝,支祠在会同县若水乡、靖县土溪铺及四川秀山等地。麻阳郭公坪、锦和明氏始迁祖进贤公,原籍浙江吴兴县,始徙湖南会同县若水,继迁麻阳县锦和,旋又迁郭公坪溪口,后又迁官村、明家坪,清乾隆年间,同姚氏同时徙也乔坪(今野鸡坪)。老派:进顺秀再,兴文公道,应汉丰方,继承泽远,永传光大,世受隆昌。续派:上兴心良锡,文景运必通,志定汉传云,万代昭熙勇。若水镇地处湖南会同县东北部,总面积132平方公里,全镇有稻田面积11163.44亩,林地13.8亩。为会同第一大镇。该镇东临高椅、南接团河、洒溪,西依金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