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喀麦隆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82
转发:0
评论:0
历史喀麦隆最早的居民是俾格米人的巴卡部落。说班图语的族裔最也早起源于喀麦隆的高地地区,但在欧洲人入侵前,大部分已经迁走。到1884年为止,国王—杜阿拉(Douala)是喀麦隆当地最具有权力的来自非洲本土的君主。欧洲殖民时期1888年喀麦隆地图喀麦隆的边界变迁德属喀麦隆英属喀麦隆法属喀麦隆喀麦隆共和国早在1472年,来自欧洲的葡萄牙海员已经开始在喀麦隆的海岸登陆。喀麦隆这个名字源自于盛产虾的武里河,以前这条河曾经被命名为虾河(RiodeCamarões)。从1520年起,这里开始与葡萄牙进行象牙、棕榈油、原料糖贸易交易。这期间,贩卖黑人的奴隶交易在这里从未兴起。直至1820年,贩卖黑人奴隶贸易在喀麦隆也开始相继兴盛起来。最终在1840年7月10日,国王鲁道夫・杜阿拉(英语:RudolfDualaMangaBell)与英国签署在世界范围内全面禁止贩卖人口、奴隶的公民条约。作为对比,美国在186...

历史

喀麦隆最早的居民是俾格米人的巴卡部落。说班图语的族裔最也早起源于喀麦隆的高地地区,但在欧洲人入侵前,大部分已经迁走。到1884年为止,国王—杜阿拉(Douala)是喀麦隆当地最具有权力的来自非洲本土的君主。

欧洲殖民时期

喀麦隆

  1888年喀麦隆地图

喀麦隆

  喀麦隆的边界变迁 德属喀麦隆英属喀麦隆法属喀麦隆喀麦隆共和国

早在1472年,来自欧洲的葡萄牙海员已经开始在喀麦隆的海岸登陆。喀麦隆这个名字源自于盛产虾的武里河,以前这条河曾经被命名为虾河(Rio de Camarões)。从1520年起,这里开始与葡萄牙进行象牙、棕榈油、原料糖贸易交易。这期间,贩卖黑人的奴隶交易在这里从未兴起。直至1820年,贩卖黑人奴隶贸易在喀麦隆也开始相继兴盛起来。最终在1840年7月10日,国王 鲁道夫・杜阿拉 ( 英语 : Rudolf Duala Manga Bell ) 与英国签署在世界范围内全面禁止贩卖人口、奴隶的公民条约。作为对比,美国在1865年、巴西在1888年才全面禁止贩卖人口、奴隶。

从1868年起由于汉堡 沃尔曼商会 ( 德语 : Woermann-Linie ) 在武里河口开始建立分号,有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来到喀麦隆。1884年7月14日,德国总领事 古斯塔夫・纳赫蒂加尔 ( 英语 : Gustav Nachtigal ) 博士作为德皇特使同鲁道夫・杜阿拉国王以及喀麦隆其他地方的藩王一起签署保护条约,由此宣布喀麦隆成为德国所谓的“保护地”,实质上就是德国海外殖民地。

1911年,德国通过与法国签订的《摩洛哥-刚果条约》(法属殖民地割让给德国),成功的将自己在中部非洲殖民地的版图扩大,形成新喀麦隆。可是,德国所获得这一切还是因不久之后的《凡尔赛条约》全部丢失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些被严格控制数量和少量被允保留的德国殖民地保护军只可以在喀麦隆停留两年。1916年,最后一个位于莫拉的德国要塞向英国殖民地军队投降。

在1919年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尽管喀麦隆在国联中正式获得一个议席,但这个席位还是被交给英国、法国托管。不久,喀麦隆领土的5分之4被法国所托管,余下的地区归为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时英、法托管的被分割为两部分的喀麦隆转为由联合国托管。联合国的目标是:希望逐渐使喀麦隆达到实现自治。但从这后直到1957年的时间段里,喀麦隆的局势一直非常混乱,法国托管区一直在为争取独立斗争。终于在1957年5月10日,任命 安德烈-玛利・米毕达 ( 英语 : André Marie Mbida ) 为总统。

脱离殖民地时期

1960年1月1日,法属喀麦隆托管区在联合国授权的托管协议结束后进行一次全民投票,确定脱离法国控制,国名定为“喀麦隆共和国”。与此同时,英国托管的喀麦隆同样也进行一场全民投票,位于英属区的北部地区决定与尼日利亚合并,南部地区决定与喀麦隆合并(1961年10月1日),国名改为“喀麦隆联邦共和国”。1984年国名再改为“喀麦隆共和国”。这就是今天喀麦隆使用两种官方语言(英语、法语)的背景原因。

喀麦隆

 阿赫马杜·阿希乔1982年7月访问华盛顿

喀麦隆独立后上任的总统:芙拉人—阿赫马杜·阿希乔(Ahmadou Ahidjo)建立起一个的统治,并对一切反对者进行。这期间阿希乔通过法国顾问的帮助,为了确保他的政权稳定,一直在进行的。1966年9月1日,建立起一支名叫喀麦隆民族联盟 Union Nationale Camerounaise (缩写:UNC)的统,并从1985年起改名为喀麦隆人民(Cameroon People"s Democratic Movement缩写:RDPC)。

1972年喀麦隆通过改革,国家由原来的联邦制改为联合一体的共和制。1982年11月6日总统—阿希乔退位,继任者政府前总理保罗·比亚(Paul Biwa)成为新的喀麦隆国家元首,以及统喀麦隆民族联盟(UNC)的主席。1984年比亚赢得大选,并挫败一场可能发生的政变。在之后建立起的新统喀麦隆人民(RDPC)中,比亚承诺要使喀麦隆全国实现更多的社会公平以及民主。在1988年的大选中,比亚又一次赢得多数,这期间他没有遇到任何竞争对手、候选人。由于1980年代他的政府遇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社会问题,这些事情重创比亚和他腐败的内阁。慢慢的喀麦隆国内对新闻、出版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大。在允许新闻、出版自由化之后,喀麦隆诞生许多批评类的报纸,而且反对派也逐渐强大起来,使得在1990年代初期,喀麦隆的局势变得非常动荡,并经常出现军队政变。由于受到反对党派的压力,总统比亚决定在1992年实行自由大选,结果是:比亚再次赢得大选。因为国际选举观察家受到阻碍影响,反对派怀疑大选舞弊。但实际上是因为参与选举的反对党数量众多(多达32个党),使得票数被分散。大选结果表明,统RDPC获得89个议席,必须与最大的反对党UD(65个议席)联合执政。1997年通过法国帮助送给他的反对派竞争者,比亚巧妙的利用这名法国派来的反对派候选人获得大选的绝对多数议席,并在大选后的第二年得到确定。

政治

喀麦隆

  总统——保罗·比亚

喀麦隆

  喀麦隆政府专机

根据1992年对1972年宪法的修订,总统具有行政权力。总统权力广泛,并可不通过和国民大会的协商。

国民大会有180个席位,每年举行三次会议。主要职责是立法。

司法机构为司法部的下属机构,最高法院只有在总统要求下才可对法律是否违宪进行审查。

外交

喀麦隆是联合国成员国,他还是第一个之前整体国家不是英国殖民地身份,加入英联邦的国家。喀麦隆同其第二任殖民地托管国——法国有着非常传统友好的关系。虽然全国仅有20%的人口是穆斯林,他也是会议组织(OIC)的成员。

喀麦隆一直力求与邻国保持良好的关系。2008年与强大的邻国——尼日利亚和平的解决了历史遗留有争议的边界问题。自从同尼日利亚的关系修复后,喀麦隆开始派出一支120人的维和部队,负责起中非共和国的维和任务,并且还接受了部分乍得的难民。

地理

喀麦隆

 极北省的一处风景点Rhumsiki峰

喀麦隆地形多变,大部分为高原,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中部地势渐高,为高原地形。西部有一系列圆顶火山、丘陵,喀麦隆火山海拔4070米,为西非最高峰,1959年还曾喷发过。西南沿海有宽达150公里的低地,北部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自北向南,过度到热带雨林气候,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1000-4000毫米,西南部火山区可达6000毫米以上。

环境

跟据Bernard Foahom的一项研究显示,2001年喀麦隆拥有至少542种鱼类,其中96种为特有种。此外还拥有超过15000种鳞翅目昆虫,280种哺乳动物(包括最大和最小种类),275种非洲爬行动物中的165种,以及3种鳄鱼和190至200种蛙类。另外,该国至少拥有900种不同种类的鸟类,其中750种位于喀麦隆,另外150种为候鸟。

喀麦隆

 阿达马瓦省的一处农村

为了保护濒临灭种威胁的克罗斯河大猩猩,2008年在位于与尼日利亚边境接壤的地方设立了Takamanda-Nationalpark国家公园,毁林和狩猎使这种动物在全球的数目缩减到300只。

资源

喀麦隆森林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有10余条较大河流,富水力。全国拥有许多自然资源、特产,原油、咖啡、香蕉、天然橡胶、铝、铝土矿、铁矿石、木材。

经济

概况

喀麦隆

  历史博物馆

喀麦隆

  伐木业

喀麦隆

  喀麦隆生产的茶包

喀麦隆

  喀麦隆水稻田

喀麦隆

  交通巴士

喀麦隆

  圣灵木雕产品

2008年,喀麦隆的人均GDP(购买力平价)估计为2300美元,是最高的10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之一。主要出口市场包括法国、意大利、韩国、西班牙和英国。喀麦隆是中非国家银行(其中主要的经济体) 、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和非洲工商业法规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

喀麦隆通行非洲法郎。官僚主义、高税率和地方腐败阻碍了私营经济的增长。估计2001年的失业率为30%,并且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国际极端贫困线以下,每天收入为1.25美元(2009年)。自从80年代末期开始,喀麦隆遵循由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倡导的计划而去减少贫困、促使工业私有化和加快经济增长。旅游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部分,尤其在滨海地区、喀麦隆山周边和北部地区。

喀麦隆的自然资源十分适合农业以及树木培植的发展。据估计有70%的人口从事农业,2006年的农业产值约占GDP的45.2%。许多农业活动仅仅依靠当地农民用最简单的工具完成,并且只维持在最低生活水平的层次上。他们卖他们剩余的农产品,并且有一些人主张分隔农田以用作商业用途。城市中心区的人们尤其依赖于这种农民经济,依赖于他们生产的粮食。滨海地区良好的土壤和气候促进了香蕉、可可、油椰子、橡胶和茶叶得到更加广泛的商业性种植。在内陆的南喀麦隆高原,经济作物包括咖啡、蔗糖和烟草。咖啡是西部丘陵地带的主要经济作物,而北部地区的自然条件更加适合棉花、落花生和水稻的生长。依靠农产品出口使喀麦隆更加易受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冲击。

牲畜饲养遍及全国。大约有5000人从事渔业,每年生产2万吨的海产品。Bushmeat(一些来自非洲森林里动物的肉,包括一些濒危动物或是在非洲以外很少用于食用的肉)长久以来是喀麦隆农村地区的主要食物,现在已是这个国家城市中心区的美味佳肴。商业化的野味贸易已经超越森林砍伐,成为威胁喀麦隆野生动物生存的首要因素。

南部的热带雨林区有丰富的木材储备,据估计覆盖了喀麦隆总陆域面积的37%。然而,许多大的林区难以深入开发。伐木搬运业主要由外国公司经营,他们每年向政府缴纳6000万美元的开采许可金,法律则要求木材开采要安全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原则。不过事实上这个产业却是喀麦隆国内管制最少的行业之一。

2006年工厂制造业的产值占GDP的16.1%。超过75%的喀麦隆工业分布在杜阿拉和伯纳贝利。喀麦隆拥有许多潜在的矿产资源,而现在还没有被广泛的开采。石油开采自1985年后就已经下降,但它在经济中仍然是一个具有潜力的部分以至于石油价格的急降对经济造成了强烈的影响。急流和瀑布阻碍了南部的河流,但这些地方也为水力发电以及成为喀麦隆的主要能源供应地提供了机会。萨那加河为位于Edea的最大的水电站供以动力。喀麦隆其他的能源则来自火力发电。国家的很多地方现在仍然没有可靠的电力供应。

喀麦隆的交通经常出现问题。除了几条连接主要城市的路况相对较好的收费道路(都是单行道),其余的都很少得到保养并且受到严酷天气的影响,并且只有10%的路面为沥青路面。警察和宪兵经常在路上放上障碍物以向路过的旅游者索贿。长期以来,在东部和西部边境的公路沿线,飞车党的存在阻碍了交通的良性发展,自2005年后,由于中非共和国更加不稳定的政局,东部边境的问题进一步加深了。

城际巴士服务由若干私营公司经营,连接所有的主要城市。尽管城际巴士很少按照时刻表发车,但人们却宁可等待直到所有车票都售完。最受民众欢迎的交通方式要属国营的铁路服务。铁路服务从西部的库巴到东部的贝拉博,北至Ngaoundere。国际机场位于杜阿拉和加鲁阿,还有一个位于雅温得的较小的特殊用途机场。巴门达的机场现在已经关闭。沃里河河口为杜阿拉提供了港口,也是该国首要的海港。在北方Benoue河是只能季节性通航的河流,该河从Garoua流向尼日利亚。

尽管 在本世纪初获得了进步,但新闻社很腐败,并且是为政府的特殊利益需求和政治集团所服务的。报纸例行公事的自我审查以避免政府的报复。主要的广播台和电视台是国营的,而其他的通信服务,例如陆上电话和电报,也在很大程度上由政府控制。然而,移动电话网络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本世纪初增长的很快,同时其发展也基本不受管制。

基础数字

喀麦隆的经济同其他大多数非洲国家相比,受惠于相当长时间的利伯维尔场经济政策。2004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7亿欧元,2002年时:75亿欧元。全国人均年收入达到约780欧元(2002年仅为:500欧元)。

GDP的构成中,由42%农业、22%工业、36%服务业所组成。尽管农业贡献了42%的GIP,但却带来了60%的就业岗位,近几年该数字略微有所下降。

从1990年——2001年的11年间,官方统计的年通货膨胀为:4.9%。

、就业

1992年时喀麦隆的人均失业率为25%。全国很大一部国民大都就职于既无社会保险,又无劳动法保护的非正式职位。在喀麦隆政府国就职的雇员能享受到社会保险、劳动法的保护,这是全国最大的能提供此类福利、保障制度的企业。

喀麦隆的劳动法很大程度是以法国为模板建立起来的,法律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劳动者、的权利(这其中包括:遵照catégorie d"emploi的最低工资、法定在确定工作年限后的离职补偿、给雇主很少的解雇理由、最大的离职提前告知期限)。但在实际中,绝大多数的非国有行业都是雇佣的不签订劳动合同非法(黑工),或者即使签订劳动合同的也大都不按劳动法施行(详见:贪污、受贿章节)。尽管如此,劳动保护问题还是制约西方发达国家投资者雇佣员工最大的一个障碍。

座落于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国家劳动管理部(Fonds National de l"Emploi)在全国境内拥有7座劳动保障局,致力与解决失业问题。

贸易

全国进口额为:1.205兆中非法郎,进口货物多是矿物类、其他原料产品,以及半成品、工业消耗品、营养品、饮料、烟草、运输工具。出口额略微大于进口:1.363兆中非法郎,其中包括:原油、木产品、可可、咖啡以及自产的食品。喀麦隆是所有非洲国家中砍伐树木最多的国家。

政府支出

1992年——2000年间政府投入情况:

3%健康

12%教育

10%国防

目前喀麦隆全国所有的远程公路都委派给外国投资者。

人口

喀麦隆

  人口增长1991至2003年 单位:1000人

人口约1,500万,分为200多个部族。主要有班图语族的各族和俾格米人。主要宗教有原始宗教,教和基督教。

2008年喀麦隆的婴儿出生率为4.7个婴儿/每名妇女,但另一方面,仅有13%的已婚妇女使用现代避孕工具。每1000人的出生率是36人(世界平均水平:21人),每1000人的人口死亡率是13人(世纪平均水位:8人)。42%的喀麦隆人口年龄在15岁以下,4%的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

种族

喀麦隆约有两千华侨华人聚居。

语言

以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当地土话于农村使用普遍。

宗教

主要信仰基督宗教,人口40%为天主教信仰,30%信仰基督新教,另有20%的穆斯林和6%的非洲部落宗教和万物崇拜。

行政区划

喀麦隆

  喀麦隆省份

喀麦隆分为10个省份:

阿达马瓦省(法语: Province de l"Adamaoua ,英语: Adamawa Province )

中央省(法语: Province du Centre ,英语: Centre Province )

东方省(法语: Province de l"Est ,英语: East Province )

极北省(法语: Province de l"Extrême-Nord ,英语: Extreme North Province )

利托拉省(法语: Province du Littoral ,英语: Littoral Province ),意为沿岸省

北方省(法语: Province du Nord ,英语: North Province )

西北省(法语: Province du Nord-Ouest ,英语: Northwest Province )

西方省(法语: Province de l"Ouest ,英语: West Province )

南方省(法语: Province du Sud ,英语: South Province )

西南省(法语: Province du Sud-Ouest ,英语: Southwest Province )

主要大城市

雅温得 Yaounde

杜阿拉 Douala

军事、国防

喀麦隆

  喀麦隆士兵(2007年)

喀麦隆

  pêche港

喀麦隆

  滨海省商店街

喀麦隆的国防由一支目前总数为23100人的军队组成,其中包括陆军、海军、空军武装力量。喀麦隆没有在全国施行全民服兵役制度。

文化

书籍

喀麦隆国内知名的作家有:Francis Bebey,Mongo Beti,Calixthe Beyala,Bole Butake,Papé Mongo, Ferdinad Oyono和René Philombe。其中Mongo Beti在1950年代开始以他修道院写的抨击、批评的作品(他在1956年出版的小说《Le pauvre Christ de Bomba(Bomba贫困的基督徒)》)受到关注。

电影

音乐

除此之外还有些日期不固定的节日,包括: 基督教:复活节。 穆斯林:"Id al-Fitr和宰牲节

体育

喀麦隆国内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当属足球。在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上,喀麦隆国家队被第一次冠以“非洲雄狮”(法语:Les Lions Indomptables)的称号,遗憾的是在第一轮预赛中被当年的冠军意大利队淘汰。8年后在意大利举行的1990年世界杯上,喀麦隆队成为了第一支冲入八强的非洲球队(不幸的是以2:3的比分输给了英格兰队)。全队中最出名的当选罗杰·米拉,他两度被选为非洲足球先生。

教育

根据2001年的资料,喀麦隆人民的识字率估计为75.9%(84%的男性和67.8%的女性) 。大多数的孩童可以免费就读由国家或是私人设立的学校 。该国的教育系统是法国和英国制度的混合体 ,以英语和法语进行教学 。喀麦隆拥有全非洲最高的入学率 。但是,女生上学的比例仍比男生少许多,经常因为重男轻女文化、家务、早婚、怀孕及 。以地区差异而言,南部地区的出席率较高,北方则是因为教师人数不足而出席率偏低 。

婚姻制度

喀麦隆的婚姻制度比较复杂,既有一夫一妻制,也有一夫多妻制,对于喀麦隆男人来说,只要经济负担得起,老婆数量是没有限制的。

公共卫生

参考文献

"Background Note: Cameroon". October 2006.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Accessed 6 April 2007.

"Cameroon". Amnesty International Report 2006 . Amnesty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Accessed 6 April 2007.

"Cameroon".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6 March 2007. Bureau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Labor, U.S. Department of State. Accessed 6 April 2007.

"Cameroon".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6 .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Accessed 6 April 2007.

"Cameroon". The World Factbook . United States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15 March 2007. Accessed 6 April 2007.

"Cameroon". UNAIDS. Accessed 6 April 2007.

"Cameroon (2006)". Country Report: 2006 Edition . Freedom House, Inc. Accessed 6 April 2007.

"Cameroon – Annual Report 2007".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Accessed 6 April 2007.

"CAMEROON: New anti-corruption drive leaves many sceptical". 27 January 2006. IRIN . UN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 Accessed 6 April 2007.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ameroon (EnglishandFrenchversions). 18 January 1996. Accessed 6 April 2007.

"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07".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Accessed 28 September 2007.

DeLancey, Mark W., and Mark Dike DeLancey(2000):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Republic of Cameroon (3rd ed.). Lanham, Maryland: The Scarecrow Press.

Demographic Yearbook 2004.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

"2006 Elections to the Human Rights Counci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candidate countries". May 2006. Amnesty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Accessed 6 April 2007.

Fanso, V. G. (1989). Cameroon History for Secondary Schools and Colleges, Vol. 1: From Prehistoric Times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Hong Kong: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Fitzpatrick, Mary (2002). "Cameroon." Lonely Planet West Africa , 5th ed. China: Lonely Planet Publications Pty Ltd.

Fomensky, R., M. Gwanfogbe, and F. Tsala, editorial advisers(1985) Macmillan School Atlas for Cameroon. Malaysia: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Fonge, Fuabeh P. (1997). Modernization without Development in Africa: Patterns of 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Post-Independence Cameroonian Public Service . Trenton, New Jersey: Africa World Press, Inc.

Geschiere, Peter (1997). The Modernity of Witchcraft: Politics and the Occult in Postcolonial Africa . 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Gwanfogbe, Mathew, Ambrose Meligui, Jean Moukam, and Jeanette Nguoghia (1983). Geography of Cameroon. Hong Kong: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Highest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Extremes". Global Measured Extrem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9 August 2004. Accessed 6 April 2007.

Hudgens, Jim, and Richard Trillo (1999). West Africa: The Rough Guide . 3rd ed. London: Rough Guides Ltd.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 (28 May 2007). "Cameroon: Population Movement; DREF Bulletin no. MDRCM004". ReliefWeb. Accessed 18 June 2007.

Kandemeh, Emmanuel (17 July 2007). "Journalists Warned against Declaring Election Results", Cameroon Tribune . Accessed 18 July 2007.

Lantum, Daniel M., and Martin Ekeke Monono (2005). "Republic of Cameroon", Who Global Atlas of Traditional,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acDonald, Brian S. (1997). "Case Study 4: Cameroon", Military Spend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ow Much Is Too Much?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Matthews, Andy (12 March 2008). "Cameroon protests in USA", Africa News. Accessed 13 March 2008.

Mbaku, John Mukum (2005). Culture and Customs of Cameroon .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Musa, Tansa (8 April 2008). "Biya plan to keep power in Cameroon clears hurdle". Reuters. Accessed 9 April 2008.

Musa, Tansa (27 June 2007). "Gunmen kill one, kidnap 22 in Cameroon near CAR". Reuters. Accessed 27 June 2007.

Neba, Aaron (1999). Modern Geography of the Republic of Cameroon, 3rd ed. Bamenda: Neba Publishers.

Niba, Francis Ngwa (20 February 2007). "New language for divided Cameroon". BBC News. Accessed 6 April 2007.

Njeuma, Dorothy L. (no date). "Country Profiles: Cameroon". The Boston Colleg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Accessed 11 April 2008.

Nkemngu, Martin A. (11 March 2008). "Facts and Figures of the Tragic Protests", Cameroon Tribune . Accessed 12 March 2008.

Nkolo, Jean-Victor, and Graeme Ewens (2000). "Cameroon: Music of a Small Continent". World Music, Volume 1: Africa, 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 . London: Rough Guides Ltd.

"Rank Order – Area". The World Factbook . United States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15 March 2007. Accessed 6 April 2007.

Sa"ah, Randy Joe (23 June 2006). "Cameroon girls battle "breast ironing"". BBC News. Accessed 6 April 2007.

Swarovski Orchestra (2004). National Anthems of the World . Koch International Classics. Audio CD.

Volet, Jean-Marie (10 November 2006). "Cameroon Literature at a glance". Reading women writers and African literatures . Accessed 6 April 2007.

West, Ben (2004). Cameroon: The Bradt Travel Guide . Guilford, Connecticut: The Globe Pequot Press Inc.

Wight, Susannah, ed. (2006). Cameroon . Spain: MTH Multimedia S.L.

"World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urveys".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September 2006. Accessed 6 April 2007.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06 Revision Population Database . 2006.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 Accessed 6 April 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喀麦隆总理
喀麦隆总理(1960–)参见喀麦隆总统喀麦隆
· 喀麦隆国家足球队
世界杯成绩联合会杯成绩非洲国家杯成绩近赛成绩2014年世界杯现时阵容最新一期球员名单更新至2016年3月26日至29日,2017年非洲国家杯(英语:2017AfricaCupofNations)资格赛对南非。参赛次数与进球数更新至2015年11月17日,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对尼日。著名球员罗渣·米拿麦保马埃托奥谢利美桑治科尔
· 在神奇的非洲大陆上,有一种青蛙身长可达一米,这就是喀麦隆巨蛙!
在神奇的非洲大陆上,有一种青蛙身长可达一米,一只成年雄蛙体重足有3公斤,这就是喀麦隆巨蛙,以前随处可见的喀麦隆巨蛙,而今却变得难以寻找,人类的大量捕杀,还有生存环境的急剧缩小,以让着个神奇的物种濒临灭绝,人类又将一个物种推向了灭绝的边沿。非洲巨蛙生活在喀麦隆南部和赤道几内亚北部炎热潮湿的原始森林和大河中。20年前还几乎随处可见,但现在却不同了。为了拍摄这种巨蛙的照片,法国《巴黎竞赛画报》的记者热纳维耶芙・朗松在偏僻的热带森林里寻找了4个月。她解释说:这种巨蛙的生活环境十分特别,只有在这一地区的森林里才能生存,年平均温度在25摄氏度至29摄氏度之间。但是,近30年来,由于附近的村民砍伐森林和开荒种田,致使巨蛙生活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另外一些地区,河水也受到了污染。尤其是人们的大肆捕杀,非洲巨蛙正面临灭顶之灾。人们愈是砍伐森林,森林里可供食用的猎物就愈少,那些在传统上依靠捕猎生活的贫穷的人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