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
创作背景
清代初期,有许多人在作品中影射和探索明代灭亡的教训,吴伟业的《秣陵春》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就是这样的作品,《长生殿》也是一样。它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之间淫侈过度的生活而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的历史;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 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 ,作品的后半部分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可见,《长生殿》在前后主题思想上虽有矛盾之处的,但也曲折地反映出了明末作家主情思潮和忧时伤乱思想的融合。
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 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征。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洪昇《长生殿•传概》【南吕引子•满江红】
剧情梗概
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族兄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是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由来。为讨杨玉环的欢欣,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踏坏庄稼,踏死路人。
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后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陕西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杨玉环上吊自尽。
唐玄宗一行人马播迁入蜀,过剑阁,闻铃肠断。思念杨玉环,令巧手匠人以榛旜檀香雕成杨玉环生像,供入锦水祠,对着雕像痛哭。
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马嵬坡土地神协助:“马嵬坡少一个苦游魂,蓬莱山多一员旧仙侣”,天孙织女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郭子仪带兵平定安史之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见月伤心,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创作特色和成就
以下资料由岭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司徒秀英整理:
1)在传奇的创作中,真正以新觉醒的人物刻划观念,将明末清初以来叙写男女离合与历史兴亡的主题确实融合、互相生发,而获得极大成就的,首推长生殿。按:前有《浣纱记》,后有《桃花扇》。
2)按洪昇试将人之“性情”拓展到精神自我的层次,使戏作主角游走上界与人间时,体现出人的性情更深刻的本质。女主角杨贵妃在人、魂、仙的三个经历中表现了性格的深化或转化。
3)按:在研究女主角随着五十出的情节段落而表现的性格特点和情志时,我们看到长生殿刻意在笔下形象上具现性情“转化”的匠心独运。
4)按长生殿中的唐明皇和杨贵妃,是重新塑造、重新赋与“理想”性格和情志的角色人物。
5)洪昇以刻中人物本身内心挣扎的叙写,由沈溺于情欲的“情欲”阶段,发展到由误致悔的“情悔”阶段,再由“情悔”而祈求一种自我的“救赎”,最后则达到“情缘总归虚幻”的澈悟,来呈现“真我”与“假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后在生、死的试炼中完成自我的纯净;并且说明此种自我纯净的力量,实来自人与人之间心心相契的一种精诚之爱。这种意旨,正借着明皇和贵妃不寻常的身份与一种戏剧化的命运来凸显,故在艺术的表现上可以达到丰满的效果。
6)按:“情缘总归虚幻”是普遍认识,是前提;因精诚之爱而使自我纯净,再因此自我之完满复得真实之爱情,是一戏深刻的可被发现的诠释的精神。
7)长生殿一剧除在主题表现上有一种哲学性的构思外,在剧中人物“情”的叙写上,亦极见工夫。尤侗(1618-1704)评此剧云:“计其离合姻缘,备极人生哀乐之至”,即是称赏其离合之弥缝处。所谓“离”“合”,若从剧本的客观叙写结构来看,整部长生殿的情节结构主线即是建构在“情爱升华”的四个阶段--即“情欲”(起)、“情悔”(承)、“救赎”(转)、“情偿”(合)之上,以展现男女主角内在心灵的逐步净化,以及两人情爱境界的逐渐提升。
8)洪昇以马嵬坡事变的现实悲剧了结了明皇和杨贵妃的现世情缘之后,又以“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的主旨为动力,让现实的悲剧逐渐因二人之“败而能悔”,终于在幻想世界里升华为团圆结局。
9)按:经过生与死之阻隔,李杨亲自体会失去相依的尘缘而情无所寄托的无边孤寂,深深感受到天上人间情缘难继的悔恨和悲痛。没有经历这样刻骨铭心的追忆和时空为阻的哀思,无法看清他/她原是性情最彻底的自我、最根本的相伴,更无法看清自己。世上精诚之爱,唯愿生死相随甘苦与共不论俗眼的境地时,情--事实上已经超越了朝朝暮暮,而成为“昭白日”跨越现世时空的不朽心契。
10)若以表现的层次来比较,可以说《西厢记》、《牡丹亭》二剧中所刻划的主人我,即使说之为“真我”,此一我依然是尘世中血肉的自我,并非宗教上所谓“纯净”的自我,或哲学上所说的“纯粹”的自我。但就洪昇全剧的意旨传达上来说,他借用宗教信仰“仙”、“凡”对比的意象结构,虽亦非真正站于宗教的立场看待剧中之人或事,但剧中的主旨仍有很浓厚的哲学意义;而特以一种艺术的形式为表达。在中国戏曲中,这种以超越于习俗伦理观念,或自觉情志,而作的哲学义的象征表达,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之作。值得特为表出。在这层意义的表示上,由于它本身传达的观念是超越的,不真涉及作者对于时代的身世之感,故作者在人物的叙写上,由于历史剧本身情节的需要而加入的政治意识,其实系属一种“通义”式的描写,并非真有诗人讥刺之义。但由于中国士人以及以士人为主的文学传统所造成的观赏角度,使此剧的演出一开始即被赋与了政治的意义。长生殿一剧之编成,不唯在当时即遭到当政者的怀疑,许多人,包括作者,都因此受到贬斥,直到今天,戏剧研究者中仍有许多人相信洪昇之写作此剧确有一种民族大义寄寓其中,与桃花扇相近。其实洪昇之写此剧,在题材之选择上固是受有时代之影响,但他心中其实并无排满的意识灌输其间,否则亦不会大胆到敢于将剧本呈献王府,在王府中演出,这是我们重新细读剧本时,应注意分析的一项要点。
艺术特点
这部剧本采《天宝遗事》 ,以李杨爱情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宕起伏,关木安排紧凑有序,一方面,颂扬并层层铺写李扬精诚不散爱情的发展,一方面,又如实地反映了李扬爱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此外,在音律方面,洪升得到了苏州音乐家徐灵昭帮助,因此其曲无一不协韵,曲调柔美,非常适合演出 ,其风格亦与人物场景配合的恰如其分。吴梅称:“取天宝间遗事,收拾殆尽。” 例如杨玉环酒醉后用《南扑灯蛾》曲“宛然一幅醉杨妃图”;郭子仪唱用北曲雄浑激昂。所以此剧一经演出,立刻轰动,“一时朱门绮席,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奏,缠头为之增价” ,北京城中几乎家家会唱其中的唱段。吴舒凫也说“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以是传闻益远。蓄家乐者攒笔竞写,转相教习。优伶能是,升价什佰。他友游西川,数见此演,北边、南越可知已” 其中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也是改编于《长生殿》。
洪昇晚年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洪昇也是因为在康熙皇帝母亲佟皇后丧期内仍然演出《长生殿》,被革职回乡,一时株连达五十人左右,包含查嗣琏、查慎行等 。康熙四十三年(1704)六月初一洪升在浙江吴兴夜醉落水而亡,所谓“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