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道询
道询,约生活于南宋淳熙至景定年间,俗姓王,净峰人,为洛阳白沙寺住持僧。
道询从小禀性“灵异”,胸襟旷达。皈依佛门后,“朗悟内典,精勤戒行”,又能“耐烦忍垢”,洁缘普施,“漳泉人翕然信服之”。
道询“尝募建晋江乌屿石桥,名凤屿盘光桥,与洛阳桥相望,修广皆加之。其余修桥梁二百余所,而惠安峰崎青龙桥、獭窟屿桥尤其著者。”
晋江凤屿盘光桥,“旧有石路,潮至不可行,……僧道询建石桥一百六十间,长四百余丈,广一丈六尺。是桥与洛阳桥海中相望,如二虹然”。盘光桥的建成,对后渚、浔美、万安(洛阳)等地码头或转运渡口的交通运输和市易的繁荣,都有重要的作用。
獭窟屿桥,在今张坂镇浮山村,是一座海滩石桥。当时“风波日作,桥不易也”;“南宋开禧间(1205~1207年)僧道询身率其徒拏舟运石成桥七百七十间,直渡海门,凡五里许,潮平则没,半落则可通人行,至今便之”。当时,桥处泉州湾东北出口,伸向海湾,与隔海的其他许多市集相通,对当时的交通和贸易起重要作用。清末民国初桥倾毁淹没。
青龙桥,在今辋川镇峰崎村与许埭村的大路交界处,横跨于林辋溪上。“南宋宝祐间(1253~1258年)僧道询建之”。当时惠安“凡中纪之水,若菱溪、驿坂、茭市、龙津之会于峰崎港者皆出桥下至辋川入海”。在这众水交汇的港中造桥,质量要求很高,所以将桥墩筑成半船形,以减轻山洪暴发、众水奔腾入港的冲击力。此桥是惠北辋川周围一带的交通要道,历朝多次重修,今虽残塌,仍为行人通道。现残桥长35.8米,宽4.1米,余4孔5墩。根据现在港汊、地理环境看,原桥全长当在百余米;桥面原铺上5条石板,最长者12.8米,厚0.68米,长宽厚都超过洛阳桥和安平桥的大部分桥板。
道询兴建和主持的白沙寺,初名贞阳庵,后改名头陀寺。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根据他的道行和贡献,朝廷敕赐他为灵应大师。因此,寺改名灵应寺。寺址在今洛阳庵边村濒海处,巳废。现尚存金刚井及瑶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