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陈平六大谋略的贡献不输张良,为什么刘邦轻陈平而重张良?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233
转发:0
评论:0
陈平六大谋略的贡献不输张良,为什么刘邦轻陈平而重张良?,陈平六大谋略的贡献不输张良,为什么刘邦轻陈平而重张良?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

  陈平六大谋略的贡献不输张良,为什么刘邦轻陈平而重张良?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刘邦能够从一个小混混摇身一变成为皇帝,靠的是他手下的那些精兵良将,还有善于谋略的能人。如果没有张良、陈平等人帮助的话,可能刘邦早就玩完了。不过,他就是那么幸运,每当陷入停滞之时,上天就会派给他一个排忧解难的人。但是,同样是为他出谋划策的人,刘邦却划分为了三六九等。例如张良和陈平这两人,同样出了很多奇谋妙计,但是刘邦偏偏只欣赏张良一人,对于陈平则非常的冷淡,根本看不上眼。而且并不只是刘邦轻陈平而张良,后人的评价也大多是如此,这是为何呢?

image.png

  其实这陈平出的主意并不差,而且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陈平这辈子有六大谋略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下面我们一一介绍,这第一计便是挑拨离间之际,让项羽与他的智囊范增不合,最终成功了,项羽不再那么信任范增,使得范增感到很苦闷,当然也很气愤,便负气回乡了。他这一走,项羽就像断了一条臂膀,没了谋士,凭借他的鲁莽,这天下还打得下来吗?这第二计更是奇迹,以假乱真。当初刘邦被围在荥阳,眼看着没希望了,可这陈平却想了一个办法找一个假刘邦来代替,让他出城去扰乱视线,最终真刘邦得以脱身。如果没有陈平,可能他已经葬身于此了。

image.png

  这第三计便是安抚韩信,封他为王。韩信率着一路大军打下了齐地之后,想要在这称王。此时刘邦也是陷入了陷阱,急需韩信的帮助。对于韩信的态度,刘邦很是气愤,但是眼下形势,只有退让一步了。陈平便建议稳住韩信,多一个援助总是好的。于是,真封了韩信作王,而韩信也跟死心塌地的追随刘邦了。这第四计便是建议从汉中而出,力战项羽。众所周知以前蜀地是荒凉偏远之地,在这里起事成功的只有他刘邦一人。而很大的功劳都是靠陈平联合了一些诸侯,这才减轻了刘邦的压力,能够让刘邦一展霸业。这第五计则是拿下了韩信。当时刘邦忧虑,怕这韩信握着重兵会造反。陈平便献上了一计,让韩信乖乖上了钩,最终成功拿下,不费一兵一卒。

image.png

  这第六计便是看穿了人的心理,根据人的贪婪想出的一个计谋。与匈奴作战中,刘邦遭到了围困,还是这陈平献上一计,用钱财收买了单于的妻子,这才让刘邦得以脱困。这些都是陈平的成名之计,每一计都有特点,都成功让刘邦解了危。按理说刘邦应该视他为座上宾,非常的欣赏和敬佩他。但是刘邦有了一个张良,便对其他人不大理睬了。更何况,陈平出的这些计谋都是阴险狡诈之计,而张良献上的计谋却正好相反,很得刘邦欣赏,那我们再来看一下张良出了哪些计谋。

image.png

  当初大军在挺近咸阳之时。刘邦的做法是到一地打一地。这样是很累人的,而且也没什么效率。于是张良出了一计,瓦解敌人,让敌军产生内部矛盾以分化对方势力。刘邦立即采纳,结果以最快的速度打进了咸阳。还有一次项王设宴时,张良也立下了大功,若不是他,可能刘邦这一去就回不来了。还是张良与项伯交好,再让樊哙配合,另外让刘邦低下头,这样才能成功保住一命。后来在霸王分封之时,刘邦被封为了汉王,在去向封地时,张良又出了一计。就是把路上的栈道都给烧毁,这样能证明我们没有什么宏图之志了,以此麻痹项羽。

image.png

  后来,在刘邦建立大汉后,曾有过另立太子的心思。这时吕后很着急,便去着张良商量,让他想个办法。这张良还真有能耐,让太子诚心去请商山四皓,这样太子之位必然不会再被他人所夺。结果也是如此,刘邦见了这四人,换太子的心思也打消了。所以说,这张良也是一位非常有能耐的人。他的谋略与陈平不相上下,两人都是善谋略者,不过刘邦却是很偏心,偏向于张良这一方。世人也是这样,喜欢张良多一些。可能有些同情心理在内吧,毕竟张良这一生没做过什么大官,还体弱多病。而这陈平却是仕途通达,官运亨通。可能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image.png

  此外,张良的计谋还具有一些指导性和前瞻性,而陈平的计谋更注重于实际,就是遇到什么难题我就想办法去解决。而张良则是把问题看得更透彻一些,心理所想也更宽远一些,不仅注重解决当前问题,也注重下一步路怎么走。还有就是,陈平的一些计谋都是利用人性的弱点,从而给人设套让其中计。办法虽然是好,但是在人们眼里总觉得这样做似乎不大妥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陈平:谋略比张良高,官做得比张良大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陈平谋略比张良高,官做得比张良大,为何后世却反而称颂张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从谋略上来说,张良所出的计谋主要是战略上的,方向性的。方向性的,固然很好,但其实也比较空,缺乏实操性。陈平的计谋则是战术性的,非常实用,刘邦拿来就可以用,而且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其实陈平无论在才能上,还是在所起的作用上,都不输于张良。可是为什么,后世对张良广为称赞,对陈平的评价却不是很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陈平讲术,张良讲道。古代在评价一个知识分子的时候,往往都是从道德层面来进行判断的。道德最高的人,被称为“圣”。而在人的聪明上,却并不做过高要求。比如曾国藩,他是很笨的。传说有个小偷去他家偷东西,当时曾国藩正在背书,小偷只好伏在房梁上,想等曾国藩背完睡觉后,再去偷窃。谁知曾国藩反反复复背了好几个时辰,天都要亮了,他还背不得。小偷很生气,跳下来背给曾国藩听。...
· 陈平在谋略上和张良比怎么样?为什么后人都称赞张良贬低陈平呢
从谋略上来说,张良所出的计谋主要是战略上的,方向性的。方向性的,固然很好,但其实也比较空,缺乏实操性。陈平的计谋则是战术性的,非常实用,刘邦拿来就可以用,而且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其实陈平无论在才能上,还是在所起的作用上,都不输于张良。可是为什么,后世对张良广为称赞,对陈平的评价却不是很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陈平讲术,张良讲道。古代在评价一个知识分子的时候,往往都是从道德层面来进行判断的。道德最高的人,被称为“圣”。而在人的聪明上,却并不做过高要求。比如曾国藩,他是很笨的。传说有个小偷去他家偷东西,当时曾国藩正在背书,小偷只好伏在房梁上,想等曾国藩背完睡觉后,再去偷窃。谁知曾国藩反反复复背了好几个时辰,天都要亮了,他还背不得。小偷很生气,跳下来背给曾国藩听。走的时候说了一句:“这么一篇简单的文章你都背不得,还读什么书!”这个故事也许并不是真的。但却说明,曾国藩的笨,一...
· 张良和陈平谁更胜一筹?谁对刘邦的贡献大?
张良和陈平谁更胜一筹?谁对刘邦的贡献大?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张良和陈平都是刘邦的鼎级谋士,为刘邦建立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在刘邦当皇帝之后,他们两个人的奖赏却完全不一样。张良的奖赏更丰厚。他还被刘邦视为,汉初三杰之一。另外两个,是萧何和韩信。因为陈平的奖赏没有张良的多。这是不是就等同于说,陈平比不上张良呢?这个问题不应该这样看,张良之所以更加受刘邦重视,立的功劳更多。是因为张良加入到刘邦的阵营之中比较早,他是在刘邦反秦的时候,就跟随着刘邦过。虽说那时候他还不是刘邦的部下,但是,张良和刘邦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双方对彼此都认可。在鸿门宴上的时候,张良还救过刘邦的命。张良真正的归顺刘邦,是在鸿门宴之后。项羽平定了天下,把刘邦封为了汉中王,刘邦在汉中得到韩信,杀出汉中到达关中的时候。就是在这个时候,张良成了刘邦的部下。这一时期,也正好是楚汉争霸的开始。陈平则不一样,刘邦当年参加鸿门...
· 揭秘刘邦为何不杀萧何张良陈平而杀韩信?
为什么那么多的有才干的人都喜欢跑到刘邦的汉营去,项羽不是很厉害吗,人们为何不去投奔他?张良就是一个例子,他曾经在项羽叔父项梁的帮助下,恢复了韩国,也就是自己的母国,还如愿做了韩国的司徒。为什么最终张良没有去辅佐项羽而是刘邦呢?网络配图张良最初是自己独立起事的,但是可怜他的队伍仅仅只有百人,根本无法和秦国的大军抗衡,所以他准备去投靠景驹。在去找景驹的路上,张良遇到了刘邦,刘邦此时已经起义,正在发展壮大自己的起义队伍。张良和刘邦谈话之后,觉得相见恨晚,张良最终决定不去找景驹,而留在刘邦身边辅佐刘邦。一般情况下,张良提出的策略刘邦都能够理解,而且刘邦还会采纳张良的策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可能够让刚刚成为刘邦手下的张良很有成就感。可是刘邦的队伍虽然比张良的队伍多,却躲不过楚将项梁的队伍,项梁是楚国的旧臣,楚国的势力纷纷前来投靠,已经达到了六七万人之多。刘邦也归入了项梁的队伍,得到...
· 为何有张良、陈平之谋略的谋士田丰一事无成?
田丰在汉末历史中,在智谋型人物中,是排得上号的人,也是袁营类拔萃者,东晋史学家孙盛曾评论说,田丰有张良、陈平那样的谋略,可见田丰的能力。《后汉书·卷七十四》记有,田丰是巨鹿人(今河北宁晋西南)原在冀州牧韩馥麾下,初平二年(191年)被袁绍委以别驾(州牧属官),田丰博览多识,对形势变化,善于因势利导,应对措施及时,切中要害,最突出之处,就是袁绍与曹操较量中,至少有三次关键时刻,记录着田丰都的先知卓见。其一是,建安元年(196年)九月,曹操迁汉帝至许县(今河南许昌),关中等地尽皆归附。新都初创,曹操自为大将军,以袁绍为太尉,袁绍上表不受,曹操惧于袁绍势力,建安二年,使孔融持节,拜袁绍为大将军,并兼管冀、青、幽、并四州。但袁绍每接朝廷诏书,多是于己不利,为此,袁绍借口许县地势低湿,宜迁都地近青州的鄄城(今山东鄄城县北),被曹操拒绝。田丰已觉察到,曹操是袁绍潜在威胁,所以他及时向袁绍献策,同卷《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