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姬诵是继承皇位的?真相是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98
转发:0
评论:0
姬诵是继承皇位的?真相是什么,西周初年姬诵继位天子,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西

  西周初年姬诵继位天子,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西周初年,年幼的姬诵继位天子,由他的四叔姬旦摄政。姬诵就是历史上周朝第二任天子,即开国天子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而姬旦就是历史上的周公。后来唐地发生叛乱,周公就出兵平乱,灭了唐地。姬诵有个一母同胞的弟弟叫做姬虞。姬虞尚未降生的时候,武王就曾经梦到过上天对他说,你将来会有个儿子,名字叫做虞,我把唐地赐给他。有如此梦境已经够神奇的了,而更神奇的是,等到姬虞降生的时候,在他手上居然有个“虞”字,武王一看,好神奇啊,这就是上天说过的那个儿子,于是取名姬虞。因为排行老三,按照伯仲叔季的排名,姬虞也被称为叔虞。姬诵和姬虞小的时候常在一起玩,就像我们小时候常玩的过家家,扮演警察捉小偷什么的,他们也爱玩角色扮演的游戏。等姬诵继位天子之后,有次两个人一起玩,姬诵将桐叶剪成圭的形状,圭就是一种上尖下平的礼器,在周朝由天子赐给臣子,用来表示臣子的身份地位。姬诵拿着剪好的桐叶圭,对叔虞说,我用这个分封你。天子的一言一行都有专门 的史官负责记录汇总,最后这个事儿就被太史尹佚知道了。

image.png

  尹佚想起武王临终前托付给自己辅佐的重任,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契机,可以名正言顺的将唐地分封给叔虞,让天子的亲弟镇守疆土,拱卫周室。于是尹佚就秉承着史官正直甚至是固执的性情,立即跑去觐见天子姬诵,请求天子选择一个吉日分封叔虞。姬诵听完太史的话就蒙圈了,我们那是闹着玩儿的,角色扮演知道不?没必要这么认真吧。王上,不是这么讲,那叫什么,君无戏言啊,对就是君无戏言,尹佚默默的为自己的机智点赞,然后一脸严肃的说,您贵为天子,既然说出口,就绝不是随便说说的,您说了,我们史官就会记下,然后按照礼节去执行,最后还要奏乐歌咏。您是天子,上天之子,一言一行,慎言慎行,重言重行,如此老臣才能不负武王的重托啊。说完,尹佚还象征性的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姬诵看着跪在下面的尹佚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无奈的摸了摸额头,这是怎么了,我欢乐的玩个游戏都不行了吗?为什么要当真啊,为什么啊?这什么意思啊,我随便说个话都不行了吗?我玩游戏说的话就是真的,我现在说那是随便说的就不能当真了吗?我说的话到底好使不好使?想想四叔说过的话,你现在还小,也许你还没办法完全懂,但这都是为了你好,为了咱们姬家好,不夸张的说,是为了咱们周王室,为了全天下的百姓好。

image.png

  哦,不对,四叔说的好像先是为了全天下的百姓好,才是为了周王室,然后才是姬家,最后是自己。也不对,到底是先为了哪个好,忘了。姬诵一直不是很懂为什么四叔,还有眼前的尹佚总是一副为了你好的样子,自己不但得不懂装懂的听他们说道,最后还要被他们拿死去的父王说道,姬诵就觉得当这个天子一点也不好玩,最起码不如和姬虞一起玩儿好玩。但是姬诵还记得,父王临终前,把自己托付给四叔,还有太史他们,颤抖的手抚摸着自己的头,断断续续的说到,你个......瓜娃,以后。。。有啥。。。不懂得,就。。。咳咳,问。。你,问你四叔他们,他们。。。都会,都会帮你的。关键是,问了不还是不懂嘛,就像这次。算了,既然太史说的,姬诵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那就依太史所奏。还有,孤以后还能不能和叔虞一起玩儿了?王上,当然可以。即使受封,也需要弱冠之后,才会前往封地的。这之前,三公子会一直在您身边的。之后当然是按照礼节,正式分封叔虞于唐地。唐地在黄河,汾河以东,方圆百里。叔虞因此被后世称为唐叔虞。而黄河正是今天陕西省和山西省的分界,汾河就流经如今山西省境内。所以周朝时的唐地就在如今山西省境内。到了叔虞的儿子,姬燮(音谢)因为唐地境内有条河流名为晋水,就将国名改唐为晋,从此称为晋国。

  周朝的诸侯国分封是有等级的,按照公侯伯子男一共五等。晋国最一开始只是侯国,随着不断强大,到春秋时期已经成为公国,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开始,晋国几度称霸。春秋末期,魏赵韩三家分晋,战国七雄里,七据其三,晋国的强大可见一斑。就因为这些历史原因,山西境内基本以晋代指,像今天山西省简称“晋”就是如此。到了三国后期,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掌握曹魏国家政权,为后来西晋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其后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相继经营。到司马昭时,挥师灭蜀之后,曹魏皇帝以晋地十郡加封司马昭为晋公,不久又进封晋王。等到司马昭死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承袭晋王,逼迫曹魏皇帝禅让,建立晋朝。以上便是晋朝之所以名为“晋”的由来。“晋”这个字,在东汉许慎著作的《说文解字》里解释为:进也。

image.png

  日出万物进。也许,当年姬燮之所以改唐为晋,不仅仅是因为晋水,也因为“晋”这个字本身就有积极的意义,追着太阳一直前进,一个“晋”字,蕴含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许,司马炎建立晋朝,国号为晋,也不单单是因为他继承司马昭的晋王封号,也因为“晋”这个字本身积极上进的意思。毕竟,作为开国皇帝,谁还不能有个意气风发的远大目标啥的,至少要比前朝做的更好吧。晋朝的名号当然不可能源自一个小小的玩笑。周朝建立初期,以周成王为领导核心的周王室,在周公等辅佐大臣的规划下,开创了宗主制,分封制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体系。叔虞封唐就是这种体系最好的代表。这种国家体系虽然有它的弊病,但却深深影响了之后的朝代,在那之后有采用的,有弃用的,也有采用之后弃用的。晋朝当然也深受它的影响,而且因为分封制差点毁了这个朝代。晋朝的建立并不是司马炎一代人之功,它是从司马懿开始,三代四人合力的结果。而且,司马炎开创晋朝的时候,三国时期的东吴仍旧存在。那么到底晋朝应该从哪算起呢?为此,晋朝的王公大臣们吵翻了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姬匄不争不抢为什么会继承皇位?真相是什么
李耳跟姬匄说为学与为道之理,他不争却继承了王位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周景王初立嫡长子姬猛为太子。但王子猛生性懦弱,缺少威仪。而庶长子王子朝却有勇有谋,有王者风范。周景王欲废王子猛而立王子朝为太子,但大臣单旗等人竭力反对,认为太子废立乃国之大事,王位传嫡不传贤。于是周王室内王子姬朝、王子姬猛为争夺王位,尔虞我诈、结党营私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残酷的宫廷争斗,最终演化成为战争,史称王子朝之乱。在《老子传奇》中,老子李耳被宣入宫中当守藏官,而在太后和周景王的安排下,让他当姬匄的老师,当老师总会先了解学生的一些学习状况以及水平,然后制定相应的计划,老子也是如此,便问到姬匄:“不知道你都学过哪些知识呀?”姬匄自信满满的说:“我七岁就开始学习了,从古至今的典籍看了很多”老子李耳便说:“既然你的知识这么广博,那我问你个问题,一个人来到这世上,最重要的是什么?”姬匄说:“要努力学习,学到很多很...
· 中国史上最诡异的皇位继承,真相竟然是...
常言道,“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句话用在宋太宗赵光义的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赵光义原名赵匡义,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亲弟弟,赵匡胤当皇帝后,为了避皇帝的讳,改名赵光义。赵匡胤能成功发动陈桥兵变,,从手握军权的大将摇身一变成为皇帝。毋庸讳言,赵光义是有很大功劳的,但赵光义所做的一切,绝不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哥哥赵匡胤当皇帝,而是为了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当上皇帝。当赵匡胤成功当上皇帝后,赵匡义开始一步步筹划自己的帝王之旅,所有挡住自己走向皇帝宝座的人,一个个先后离奇死去。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正坐在皇位上的北宋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一、烛影斧声,千古疑案,赵匡胤不明不白死去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50岁的皇帝赵匡胤突然去世。赵匡胤死的当晚,赵光义进入宋太祖赵匡胤的寝殿后,宫中侍从远远见到烛影下赵光义不时离开座位,还听到有斧头掉落到地上的声音。第二天一早,就传出赵匡胤去世的消息,这件事...
· 为何称周成王姬诵是明君?周成王姬诵生平简介
1、受政周公周武王之子,姓姬,名诵,为西周王朝第二代国王,武王克殷商后两年去世之时,姬诵被立为成主,由于成王年幼,天下初定,叔父周公惟恐诸侯叛周,于是乃亲自摄政治理天下。管叔、蔡叔等弟兄怀疑周公篡位,联合武庚发动叛乱,背叛周朝,周公奉成王的命令,平复叛乱,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让微子开继承殷朝的后嗣,在宋地建国,又收集了殷朝的全部遗民,封给武王的封,让他做了卫康叔。晋唐叔得到一种二苗同穗的禾谷,献给成王,成王又把它赠给远在军营中的周公,周公在东方接受了米谷,颂扬了天子赐禾谷的圣命。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颁度量,天下大服,成王年长能亲政后,周公在摄政的第七年,还政于成王,北面就臣之位。成王以周公治理天下有功,将周公分封到曲阜,地方圆七百里,革车千乘,并命后世鲁公可以天子礼仪祭祀周公。2、营建洛邑营造洛邑时,周公对洛邑占卜考察,在这之后回到镐京,向成王报告营建洛邑的经过,洛邑建成后,周...
· 从天而降的皇位:泰定帝是如何继承皇位的?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是元朝第六位皇帝,1323年南坡政变元英宗被害身亡后,当时还是晋王的也孙铁木儿被拥立为帝,定国号为泰定,史称泰定帝。图片来源于网络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位期间,并没有像元英宗那样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相反朝政非常的腐败。也孙铁木儿在人事上采用中庸的方式,即尽可能的调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用自己在镇守漠北时的大臣,并且非常的宠信这些人,使得他们成为了朝中大臣巴结的对象,权倾朝野。在泰定帝的主导下,很多的回民入朝为官,并且取得了空前绝后的特权地位。当时的朝中多行贿买卖官职之举,完全没有了元英宗时期的勤廉,以及机构的精简和对官员的监督机制,反而造成了冗官局面的出现。泰定帝的中庸之道表现为:首先并没有对杀害英宗的铁失派进行铲除,相反将他们的家产返还,同时也停止了对他们追捕。其次是将元英宗在位期间流放的诸王官属调回京师,使得前朝被冤杀和流放的御史台官被昭雪,幸存者重新录用,已经死了的进行加封...
· 嘉靖皇帝其实并非正统皇位继承人?真相是什么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嘉靖皇帝为什么要搞大礼仪?因为他并非最正统的皇位继承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明朝历史上一个很典型的皇帝。他非常聪明,城府极深,善于掌控大局。他的这种能力在嘉靖初年就展现的淋漓尽致。嘉靖朝早期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发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三年(1524年)间的“大礼议”之争。事情的起因是这样:明孝宗朱祐樘只有一个儿子,即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驾崩,年仅三十一岁。由于明武宗没有子嗣,所以由谁来继承皇位就成了一个大难题。张太后(正德皇帝的生母)和内阁首府杨廷和商议之后,决定遵照《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拥立正德皇帝的堂弟、兴王朱厚熜为皇位继承人。朱厚熜当上皇帝后,改年号为嘉靖,所以大家习惯上称呼他为嘉靖皇帝。嘉靖皇帝登基后不久,就发动了一场长达三年的“大礼议”之争,“大礼议”的核心问题是嘉靖皇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